•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給教育第一線人員及家長的建議

(一) 學校社團發展多元化,重視兒童休閒活動的選擇與發展

建議增加社團活動或是學校團隊的時間與類型,並鼓勵學童從事創造性、公 益性、服務性的活動,學期末可藉由展演、比賽或公開表揚的方式鼓勵學生適性 參與休閒活動機會,使學童不但能從中學習並練習人際社交技巧,也能藉由活動 本身肯定自我提升幸福感。

(二) 規劃學生晨間時間與下課時間的體能運動,增加學生體能活動的時間

根據本研究結果,每週進行一小時體能型休閒活動以上的學童在同儕人際關 係以及幸福感上得分多高於每週進行以小時以下之學童,故研究者建議學校方面 在晨光時間除了安排閱讀、兒童朝會外,可增加一些體能活動的安排。例如健康 操、晨跑運動、跳繩、跳舞…等。學校部分可設計相關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動機,

例如舉辦班際體育競賽、累積跑步里程數摸彩活動…等。

(三) 課程的規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加入休閒活動興趣的培養與同儕人際關係品質 的提升

正確的休閒價值觀必須透過休閒教育的方式來達成,經由正式課程將休閒教 育的內涵融入,帶給學生休閒的正確認知,培養休閒活動的技能,增進他們休閒 覺察能力,讓休閒活動真正融入學童的生活,休閒活動才能在學童成長過程中發 揮正面的功用。除將休閒活動融入課程外,也期望第一線教育人員能多關心學童 同儕人際關係,在課程中融入社交技巧並教導學童養成基本禮儀,增加團隊合作 學習的機會,進而增進同儕人際關係的品質。

(四) 妥善安排學生放學後的時間,給予更多元的休閒選擇

隨著科技進步,各類電子產品充斥在學童的生活中,在家過度依賴電視、電 玩以及網路、手機遊戲紓解壓力與情緒,使休閒活動過度窄化。建議家長在生活 中觀察學童的休閒需求與喜好,並利用晚間或周末的親子時間安排不同類型休閒 活動,透過家長與學童的共同參與,協助學童培養良好的休閒態度並拓展兒童的 視野。

給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主要抽取樣本為具特殊才能班的學校,未來取樣可 增加沒有特殊才能班的學校進行抽樣,並進一步探討特殊才能班的設立是否為影 響普通班學生三個變項感受度的因素之一。

在本研究中,特殊才能班包含體育班、美術班、管樂班、舞蹈班四類,未來 研究者可針對不同類型的特殊才能學生進行進一步比較,進而探討特殊才能的不 同是否也會影響學生對三個變項的感受度。

(二) 研究變項

在本研究中,僅將休閒活動類型區分為三部分,但學生實際從事之休閒活動 可能更加多元,尤其周休二日之後,家長對於休閒活動的安排影響學童對於休閒

活動的選擇,未來建議將家庭休閒活動類型可加入研究中。

在問卷資料整理時發現,少數學生在問卷中表達自己並不相信好朋友,甚至 有學生認為被背叛是正常的事,所以覺得自己不需要好朋友。在同儕人際關係四 個向度中,人際信任的平均數最低,未來建議在人際信任部分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與探討。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光華(2008)。青少年課業壓力、休閒因應與健康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某高 中為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台北市。

王黛玉(2004)。高雄市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已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石曉瑛(1998)。社會支持在產後憂鬱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已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正大學,嘉義縣。

江韋逸(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幸福感與同理心發展之探究(已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江德怡(2006)。國小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德怡(2006)。國小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艾翹楚(民 103)。彰化縣國中學生依附關係、同儕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何美瑤(研究者)(2010)。國小同儕互動與學童生活壓力之研究【專題】。教育專題 研究,161,1-106。

余明書(2006)。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已出 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新北市。

吳宜儒(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休閒參與和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已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呂翠夏(譯)(1994)。兒童的社會發展-策略與活動(原作者:Charles A. Smith) 台 北:桂冠。(原出版年:1982)

呂鴻基、林秀娟、吳美環、呂宗學、馮燕、邱南昌、李宏昌、林志嘉、何素秋、

李孟智、吳春福(2014)共著。台灣兒童健康幸福指數—兒童的健康、教育及 福利之綜合評價。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台灣兒童健康聯盟、兒 童指標研究委員會。

李明宗(1988)。人與休閒;遊憩學。戶外遊憩研究,2(2),1─12。

李家蓉(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 (已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李清茵(2003)。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李雅芬(2003)。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已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周佳慧(2001)。國小體育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及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周念縈(譯) (2005)。人類發展學-兒童發展 (原作者:James W. Vnder Zanden) 。 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原出版年:2003)

周芳利(2015)。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和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為 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林甘雯(2015)。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休閒活動與快樂感之研究─以宜蘭縣羅東國小 為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美月、王明月、許吉越(2014)。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休閒涉入對閱讀休閒效益 與幸福感影響知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2),41-55。

林鴻基(2015)。運動團隊之參與程度、人際關係對凝聚力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棒 球隊為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

邱昭葵(2013)。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學校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 (已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原作者:Michael Argyle)。台北市,巨流。

柯旻伶、趙善如、陳婕誼、龔家琳(2015)。青少年家庭社會資本與主觀幸福感模 型建構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朝陽人文學刊,13(2),23-50。

洪美華(2015)。弱勢學生休閒參與及同儕關係之研究 -以臺南市兒少安置機構院 童為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洪莉惠(2010)。國小學童師生關係、幸福感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胡月娟(譯)(2003)。實用人類發展學(原作者:D. Brodzinsky, A. Gormley & S.

Amborn)。臺北市:華杏。(原出版年:1994)

凌德麟(1998)。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台北市:田園城市

孫秀芳(2014)。國小學童同儕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已出版之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徐西森、連嘉廷、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出版社。

徐蒲玲(1987)。台北市國小兒童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及家庭社經地位對其休閒 活動類型影響之調查研究(已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徐範臻(2008)。台北市中山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統計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涂淑芳(譯) (1996) 。休閒與生命週期:兒童與青少年(原作者:Gene Bammel &

Lei Lan Burrus-Bammel) 。台北:桂冠出版社。

馬尚偉、陳益祥(2014)。國小高年級運動代表隊同儕關係影響因素之研究。國北 教大體育,9,47 – 62。

高玉樹(2009 年 11 月)。青少年休閒活動的重要性與落實。網路通訊社會學期刊,

82。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2/82-12.htm

高俊雄(2000)。台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台北:桂

魯。

康琨枚(2011)。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及休閒態度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影 響之研究(已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已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張玉鈴(1999 年 1 月)。無聊啊!談休閒無聊感對青少年自我統合發展之影響。學生 輔導通訊,60,68-79。

張佑慈(2014)。大學生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一所大學為例(已出版之碩 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張其昀主編(1983)。中華百科全書(72 年版,3)。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 部。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滿玲(譯) (1999)。社會心理學(原作者:Shellsy E. Taylor&Letitia Anne Peplau&

David O. Sears)。台北市:雙葉書廊。(原出版年:1997)

梁恒華(2006)。新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玉鈴(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效益和身體意象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連蕊(2013 年 6 月)。同儕溝通,青少年的成長課題。張老師月刊,426,28。

郭金方、許光麃(2005)。布萊特比爾(Brightbill, C.K.,1910-1966)的休閒思想。體育 學報,38(2),97-108。

郭靜晃、吳幸玲(譯)(1994)。發展心理學(原作者: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台 北市:揚智。

陳妍秀(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體育學習風格對休閒活動類型之研究-以臺中縣清 水國小為例(已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陳李綢(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之發展。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學刊,56(3),

343-368。

陳李綢、蔡順良 (2009)。中學生人際關係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陳李綢、羅品欣(2005)。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與同儕 互動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36(3),221-240。

陳姚伶(2013)。國小學生人格特質與參與休閒活動類型之相關研究(已出版之碩士 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陳珊珊(2014)。國小學童學習適應、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已出版之碩士論 文)。僑光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美君(2014)。國小學童 Facebook 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研究(已出

陳美君(2014)。國小學童 Facebook 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研究(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