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所得之結論與研究過程中的經驗,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提供 後續研究者作為研究參考。

一、教育應用方面

1.摺紙動畫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摺紙的興趣

動畫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陳伶伶(2005)認為多媒體動畫的聲光效

72

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有助於概念之瞭解,學習成效亦有所提升。在本 研究之學生回饋單中發現,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感覺摺紙動畫步驟教學能夠讓自己 產生對於摺紙的興趣。因此,在未來進行相關的摺紙教學時,採用動畫輔助教學 之模式,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摺紙基本能力教材需要有詳盡、有系統的規範

在摺紙教學方面,坊間教材大多為摺紙步驟的圖解,搭配文字的說明。許多 摺紙書籍在介紹的一開始便會提及摺紙基本符號的概念與摺紙基本形的運用,但 坊間教材大多缺乏一套有系統的規範,在解說基本符號時甚至有所誤差。摺紙動 畫的步驟教學,教材內容乃源自於平面書籍,因此,在未來進行摺紙動畫教學時,

必須先擬定詳盡、有系統的摺紙基本能力教材,使整體教學進行得以順利。

3.摺紙動畫步驟教學可以精簡授課人力與時間的資源

本研究所探討的是「動畫步驟教學」在摺紙學習上的影響,實驗組使用的是 動畫步驟呈現,控制組則使用傳統圖片的呈現。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控制組學 生經常反應看不懂步驟圖片的呈現,必須由教學者反覆的利用紙張配合口述說明 關鍵困難處;而實驗組學生若有步驟呈現的問題時,則大多是因為沒有跟上動畫 的步驟,教學者只需暫停或重複播放動畫,學生便能自我嘗試摺疊。因此,動畫 步驟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授課時教學者的重複講述,在課餘時間,對於有學 習困難者,更可以自行操作動畫進行補救教學,節省了授課人力與時間的資源。

二、未來研究方面 1.增加研究樣本人數

本次研究因受限於人力、時間,故只以臺中市某國小六年級兩個班級學生作 為實驗教學樣本,因此限制了研究結果的推論。未來若有足夠的人力、時間與教 學經費等條件配合下,可以擴大區域與增加班級人數樣本,擴大研究的範圍與規

73

模,以求得更完整的統計資料。

2.延長實驗教學時間與年級

本研究只針對摺紙基本符號、基本形系統與實作方面進行實驗教學,為期三 週共計六堂課,而一般紙藝創作需有長時間的培養與訓練,相較之下實在顯得不 足。若未來能利用彈性課程節數,發展特色教學,將能克服教學時間的不足;且 可跨年級作長期的研究,以瞭解不同年齡之學生在「三維視覺化空間概念」的認 知歷程,如此所獲得之研究資料相信會更客觀、更具有參考價值。

3.增加實驗教學內容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不同教學策略在摺紙教學上的影響,實驗組使用的是動畫 步驟呈現,控制組則使用傳統圖片的呈現,依變項為「摺紙學習成就的測驗」與

「學習滿意度調查」。在未來研究上,可以增加其他的「三維視覺化輔助教學方 式」來作教學法之比較;另外可增加學生對於摺紙的喜好程度,進行更深入的分 析,以及探討性別因素是否影響摺紙成就的表現,相信能有更多的發現與收穫。

4.補強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準實驗之研究法,輔以些許的質性分析,所以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 發現多寡。因此,在未來研究上,應多加入更多質性的研究,例如增加開放性問 卷的使用,並透過學生晤談等方式瞭解學生的感受與想法,以及增加實驗教師的 觀察日誌等,以增加研究的發現,更增加研究的價值。

74

7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Eleanor Coerr 著/管家琪 譯(2000)。一千隻紙鶴。臺北市:新自然主義股份 有限公司。

Gordon, B.& Berger, L.著/黃佳瑜 譯(2005)。智能記憶。臺北市:大塊文化。

John Stirling 著/楊大和、饒怡君譯(2003)。大腦的皮質功能。臺北市:五南 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ancy C.Andreasen 著/簡大為 譯(2007)。他為什麼那麼聰明?—培養天才級 創造力。臺北市:電腦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Paul Rookes & Jane Willson 著/鄭日昌、周軍譯,(2003)。知覺-理論、發 展與組織。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尹玫君(1993)。練習式與指導式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之探討。初等教育公報,6,

頁 117-130。

王麗雁(2008)。臺灣藝術教育網:臺灣學校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概述。2011 年 10 月 18 日。取自:http://ed.arte.gov.tw/ch/trust/list.aspx

古智勇(2002)。動畫網頁輔助學習數學幾何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角柱和 角錐單元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縣。

平野惠理子 著/林佩儀 譯(2006)。溫柔的日式生活。臺北縣:木馬文化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

朱芷君(2007)。康健雜誌 第 106 期。2011 年 10 月 16 日,取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oid=3946

76

吳建德(2007)。整合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星象」單元教學以提升低成就學生的 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中市。

吳清山(1997)。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李彥斌(2002)。從科學活動過程技能中增進國小學童科學創造潛力。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園會(1997)。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東山(1997)。教育測量與統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1)。摺紙與草編。宜蘭縣:文化局。

林文恭(2002)。發展數學科教學模組之個案研究-以推理幾何為例。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世洪(2007)。創新技法在創意摺紙藝術創作及教學上之應用。第四屆創意的 發想與實踐研討會。

林盛蕊(1996)。福祿貝爾恩物理論與實務修訂七版。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施政宏(2006)。依據 Bloom 認知教育目標修訂分類表之課程設計:以國小五年級 線對稱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市。

洪新富(1996)。 紙的可能。臺北市: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洪新富(2003)。台灣民俗紙藝。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洪萬生(2010)。臺灣數學博物館。2012 年 3 月 6 日,取自:

http://museum.math.ntnu.edu.tw/

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台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5,83-127。

77

馬紀楨(2008)。3D 動畫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自然領域之教學成效–以月相概念為 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張大偉、曹江紅(2003)。造紙史話-中華文明史話叢書 11。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張依真(2001)。片頭動畫首頁構成要素內容分析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設計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第 72 期,

頁 2-9。

張樂明(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04)。歷史文化學習網。2011 年 10 月 10 日,取自:

http://culture.edu.tw/

陳正二(2006)。國小數學領域四年級幾何能力指標之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 補救教學之應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陳伶伶(2005)。多媒體動畫融入國小六年級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分數之加、

減、乘法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俊昌(2005)。多媒體對中、低成就國中生補救教學之研究 -以「透鏡成像」

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宥良(2008)。探討國中三年級學生透過摺紙活動進行尺規作圖補救教學之成 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78

陳春延(2002)。流程圖設計要素之研究—以紙鶴摺紙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陳昭如(2008)。學習環應用於國中幾何教學之研究∼以三角形三心單元為例。國 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喬繼堂 著(1993)。中國歲時禮俗。臺北市:百觀出版社。

朝倉直巳 著/許杏蓉 譯(2007)。紙/造形基礎.藝術.設計。臺北市:新形象 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壬來(2006)。臺灣藝術教育網:國際視覺藝術教育趨勢。2012 年 3 月 11 日。取自:http://ed.arte.gov.tw/ch/periodical/list_1.aspx

黃玉珊(1996)。世界動畫發展簡史。影響雜誌,第 74 期,頁 13-29。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市:心理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

廖書霈(2011)。動畫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焜熙(1996)。三維度視覺化技能在化學學習上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第 189 期,頁 14-36。

銀林浩(2002)。用摺紙來學數學。臺北市:益智工房。

劉柏宏(2010)。臺灣數學博物館。2012 年 3 月 6 日,取自:

http://museum.math.ntnu.edu.tw/

鄭立娜(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運用於國小天氣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金助(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四邊形迷思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79

魏春蓮、陳光勳(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立體展開圖學習之研究。

魏春蓮、陳光勳(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四年級學童立體展開圖學習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