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分別對於大學校院、社團輔導推動社團 活動提升學生領導能力以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相關教育人員參考。

壹、對大學校院的建議

以下依據本研究之發現,提出對於大學校院推動社團活動之建議,包含「學 校應充分支持社團負責人培訓的辦理」以及「學校應提供相關教育人員在職培 育的機會」。

107

一、充分支持社團負責人的培訓活動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對於參加社團負責人培訓多持正面肯定的態度,

培訓內容對於研究參與者帶領社團的實務技巧、自信心的建立和對於角色的認 知有很大的幫助,更有研究參與者表示,參加社團負責人培訓後,感動於學校 對於學生的重視和用心,增加對於學校的向心力,因此,學校應在人力、資金、

器材以及場地等資源上充分支持社團負責人培訓的辦理,不僅可以使大學生透 過參與社團得到學習與成長,更能增加大學生對於學校的向心力。

二、提供相關教育人員在職培育的機會

本研究參與者內心感到徬徫無助,無所適從時,最常尋找學校課外活動指 導組的社團輔導老師溝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並且希望可以得到實質的建 議,以及肯定和支持,亦有研究參與者表示,會透過和系上熟悉教師的書信往 返,使自己帶領社團的壓力得到紓解,由此可知,相關教育人員的傾聽和建議,

對於研究參與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學校應提供相關教育人員在職培育 的管道和機會,修習與社團相關的事務,了解學生帶領社團時會碰到的難題,

學習相關的輔導技巧,培養積極傾聽和正面回應的態度,如此有助於大學生的 發展。

貳、對社團輔導的建議

本研究參與者將社團輔導老師當作亦師亦友的角色,往往內心有任何的想 法都會找其傾訴和討論,並且能接受社團輔導老師給予的建議,因此,社團輔 導老師能影響社團辦理活動的性質,以及年度活動的規劃,本研究對於社團輔 導的建議,包含「爭取和社區合作的機會」、「鼓勵社團辦理營隊,重視籌備 過程」以及「社團幹部訓練內容,應加入情感凝聚與溝通技巧相關課程」。

108

一、爭取和社區合作的機會

本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透過和社區合作辦理活動的經驗,能夠提升對於 社會議題的關心,並且能將這份關心化為行動,透過具體的行為幫助社會上弱 勢的團體,和社區合作有助於研究參與者公民資質的培養,奠定畢業後,成為 良好公民的基礎,因此,社團輔導老師應透過學校的資源,尋找社區和社團合 作的管道和機會,並鼓勵社團多和社區結合辦理活動,如此可以促進大學生透 過參與社團而得到發展。

二、鼓勵社團辦理寒假營隊,籌備過程強調授權與分工

研究參與者和社團成員到上學期末,因為社團事務、課業、打工等壓力接 踵而至,身心感到非常疲憊,此時社團氣氛低靡,而透過寒假營隊的辦理,使 得研究參與者和社團成員再度充滿動力,迎接下學期的挑戰,營隊能成為社團 氣氛轉折點的關鍵在於,研究參與者在營隊籌備過程中,不斷灌輸成員,大家 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同時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使大家一貣朝著共同目標 邁進,透過此方式,當營隊結束時,成員們凝聚貣非常高的向心力,研究參與 者得到社團成員的正向回饋,更是重新充滿了帶領社團向前走的動力,因此,

社團輔導老師,應多鼓勵社團辦理寒假的營隊,並注重營隊籌備過程的情況,

強調授權與分工,針對不同性質社團輔導其設計多元的營隊內容,籌備過程中 遭遇的困難和問題,給予社團負責人適時的建議和輔導,使大學生有動力繼續 參與社團,獲得更多的學習與發展機會。

三、社團幹部訓練內容,應加入情感凝聚與溝通技巧相關課程

帶領社團的過程中,碰到的難題多和社團幹部有關,例如和社團幹部的溝 通方式、情感聯繫、意見不和以及幹部離開等問題,按照過去的社團幹部訓練 課程內容多是與社團行政實務有關之課程,例如,社團行政流程解析、財務管

109

理、團康帶領以及社團器材使用辦法等,對於上述問題解決並無太大效益,應 加入情感凝聚和溝通技巧的相關課程,例如,團體動力、溝通方式、目標凝聚 等課程,有助於社團成員更加熟悉,降低衝突的可能,因此,社團輔導老師除 了鼓勵各社團辦理社團幹訓外,更應對其幹訓的內容給予建議,除了原本社團 行政實務相關課程外,加入情感凝聚和溝通技巧相關課程,能使社團運作更順 利。

參、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以下對未來有意進一步探究相關主題之研究者提出建議:

一、納入社團輔導老師、系上教師和相關教育人員之觀點

本研究以大學生社團負責人為研究參與者,因而,蒐集之資料為學生觀點;

然而,本研究之社團輔導老師、系上教師,以及相關教育人員對於大學生參與 社團之經驗有何觀察與感受,在輔導社團過程中,有面臨什麼挑戰或困境,又 是如何解決以及參與社團對課業造成的影響等,上述議題皆值得探究。因此,

未來若能進一步研究,應納入社團輔導老師、系上教師和相關教育人員之觀點,

如此,將可比較學生觀點與師長觀點之差異,並瞭解社團營運時可能遭遇之問 題,而能提出更周詳之建議,更能幫助大學生透過參與社團獲得成長與發展。

二、增加多元之研究方法

本研究顧及研究倫理,因而採取回溯式研究;未來若能增加參與觀察與行 動研究等方式,實際進入社團開會、營隊、辦理活動甚至幹部爭吵等場域,將 可進一步探究研究參與者於帶領社團當下之心理狀態。

11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井敏珠(1982)。我國大學生社團參與、人格特質及其相關之研究。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苑。

王誕生、吳昌憲、葉綺文(2003)。影響我國大專院校學生社團組織發展之因 素研究。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 240-258)。台北 市:東吳大學。

王誕生、賴科位(2001)。彰化師大學生社團負責人之經營管理能力研究。載 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 387-403)。台北市:東吳課 外活動指導組。

王曉麟(2001)。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 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璽惠(2008)。大學學生團體領導人道德兩難情境及其做決定歷程之質性研 究--以一所私立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白麗美(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凱(譯)(2005)。Johnson, D. W. & Johnson, F. P.著。團體動力--理論與技 巧(Joining together: 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台北市:學富。

111

朱偉競(2000)。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縣:濤石文化。

何進財(2000)。社團指導老師的角色。訓育研究,39 (1),1-3。

何進財(2001)。亦師亦友的社團老師。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 團輔導(頁 22)。台北市:東吳大學。

余朝權(2005)。組織行為學。台北市:五南。

余朝權(譯)(1990)。Yukl, G. A.著。領導學(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台北市:五南。

吳宗立、林保豐(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 教學報,15,193-229。

吳芝儀、李奉儒(編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吳芝儀、廖梅花(譯箸)(2001)。Strauss, A., & Corbin, J.著。質性研究入門──

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嘉義縣:濤石。

吳清山、林天祐(1998)。轉型領導、互易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64。

吳曉宣(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秋慧、胡益進(2003)。大學生學生社團自我期許與自我實現之研究(壹)

-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90 學年度社團負責人為例。載於林至善(主編),

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 259-282)。台北市:東吳大學。

112

呂雅燕(2005)。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東吳大 學畢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市。

宋秋儀(譯)(2006)。Yukl, G. A.著。組織領導學(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台北:華泰文化。

李明憲(2001)。探討如何提升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願景。載於林至善(主編),

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 421-436)。台北市:東吳大學。

李政賢、廖志桓、林靜如(譯)(2007)。Flick, U.著。質性研究導論(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台北市:五南。

李美蘭(2005)。大學生社團參與、社團運作及社團評價之研究---以淡江大學 社團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 班,未出版,台北市。

李郁文(2000)。社團輔導工作的心得與建言。訓育研究,39(1)40-46。

李淑貞(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管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 六(1995)。訓導生態學。訓育研究,34(4),1-16。

吳定。(1988)。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市:天一圖書公司。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領導的新取向。教育研究,32,13-18。

113

周甘逢(1988)。實用主義變化實體論對大專院校社團活動的啟示。載於周甘 逢(主編),社團理念(頁3-29)。高雄縣:復文。

林水波(2006)。領導新論。台北市:五南。

林文達(198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邦傑(1993)。如何培養領導能力。載於吳靜卲,與青年人談心-青年人的自 我追尋,5-20。台北市:遠流。

林至善(1999)。掌握自我成長的契機~社團是您最佳的選擇,一九九九年社 團導引,台北市:東吳大學課活動組。

林至善(1999)。掌握自我成長的契機~社團是您最佳的選擇,一九九九年社 團導引,台北市:東吳大學課活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