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論,研究者分別針對教學者以及後續研究提出一些相關的建 議。

一、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教學者可從斷詞表現診斷學生的詞彙掌握,並以此引導掌握辨別 詞意為閱讀理解的先端

引導詞彙覺察過程前,宜先透過斷詞表現診斷學生是否能掌握詞彙,當學生 在斷詞表現上有困難,則會影響許多詞彙無法正確解讀,導致詞意混淆,而不是 真正不理解該詞意,只是斷詞錯誤導致解讀錯誤,故可配合學生學習階段設計策 略加以引導,低年級學生建議以聽與說為主,不宜過度讀或寫的策略。

正確掌握詞意方能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句意、文意,研究者建議就二年級學 生可多加強詞意引導的探討。二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於新詞彙的接觸越加頻

115

繁,一再的忽略或錯誤解讀,多會影響後續的文意理解。教學過程以設計學生覺 察疑惑詞彙,掌握文句脈絡覺察推測詞意,最後能辨別詞意應用的合理性為主。

學生澄清詞意過程宜衡量學生年紀,對低年級學生不宜過度直接解讀字典定義講 解,教學者適時轉化為口語化的解讀,並以貼近生活化的舉例、實物或是圖片講 解為主。待學生能覺察疑惑的詞彙,澄清辨別詞意的運用,未來再依學習階段的 成長逐步提升閱讀理解表現,例如文意掌握、故事結構等。

(二)斷詞練習的教材選用宜以簡短文章為主,文句脈絡關係覺察的引 導宜以記敘文為主

在本研究中,斷詞練習初期多以童詩為練習教材,在於內容簡短和容易理 解,而有韻腳的童詩可使朗讀過程更加流暢,較有利於引導二年級學生策略學 習。若就文句脈絡關係覺察的練習,則建議以記敘文為主,在於故事內容較有情 節,而且判斷語句的相關線索也較多,若以童詩或新詩練習,則較無法引導學生 有效覺察詞彙或語句間的脈絡相關。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從詞意覺察澄清之後到句意或文意的澄清策略,值得繼續研究

本研究主要引導學生在覺察疑惑詞彙與澄清辨別詞意,研究者發現學生就疑 惑詞彙的覺察表現進步很多,在澄清與辨別過程也多能在引導之下加以掌握策 略,但在每日一文的閱讀教材所附的閱讀測驗中,也發現部分學生仍無法就文意 正確作答,其間的問題,在本研究中並未深入探討。學生詞意理解到句意及文意 理解的過程與相關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二)以個案探究在詞意澄清上有特殊困難學生的問題

本研究主要著眼於學生覺察與澄清詞意的表現,但在行動過程中發現少數 一、兩位學生在團體教學中或是小組討論中,多仍被動參與,較無法主動表達。

研究者於課後進行個別教學時間有限,無法有效提供充足策略加以引導,研究者

116

建議可針對詞意覺察與澄清困難的學生進行個案研究,進一步探討其困難之處與 設計相關策略加以探討。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