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綜合教學歷程的結果與討論,歸納以下結論。

一、斷詞教學中運用朗讀與視覺輔助有助於學生掌握詞彙

在研究的歷程中,學生因無法正確斷詞閱讀的問題,對於詞意或文意產生誤 解或混淆,為了讓學生正確斷詞,掌握詞彙,研究者採取朗讀教學策略以及空格 與括號等視覺輔助逐步引導學生。朗讀教材選用由童詩再短篇文章,避免文句冗 長影響學生覺察掌握。運用同儕楷模進行課前導讀,可加強學生有效模仿練習。

研究者依據學生表現逐步加入節拍的聽覺輔助、空格標示、色塊標示與括號標示 運用,尤其是節拍與空格標示的搭配運用,並結合活動提供操作練習,學生學習 表現進步最多,也更加融入學習。斷詞教學中運用括號標示的附加效益,可引導 學生掌握句子結構。學生最後多可以獨立朗讀正確斷詞掌握詞彙,節拍或標示等 輔助皆可逐步退除。學生詞彙掌握度提高,可以減少因斷詞錯誤影響的詞意理 解,可更專注於澄清自己真正未理解的詞彙。

二、同儕對話有助於學生彼此協助覺察疑惑詞彙與善用表達 技巧

班上學生閱讀過程中常忽略疑惑或是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已理解,詞意的忽略 影響到後續的文意理解,為了讓學生找出自己疑惑的詞意,研究者設計同儕互動 協助的活動加以引導,分組過程中以同質性分組優於異質性分組,面對程度相當

112

的同儕,學生在活動中較勇於發言。本行動研究之班級學生僅 12 人,研究者具 有小班教學引導的優勢,讓研究者可在活動進行中頻繁到各組加強示範或個別引 導,有利於學生活動掌握。練習初期引導學生逐詞發問增加了發問練習的機會,

後期練習引導學生就自己標示的疑惑詞彙當作考題向同儕發問提升學生學習動 機。

借助同儕對話的討論,一方面有助於教學者掌握學生的詞意理解,二方面可 以藉由學生的口語陳述,讓其他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生解說詞意過程,經引導與 鼓勵,部分學生在詞語解釋的確能運用淺顯的話語解釋詞意,若無法以口語表達 解釋時,會適時運用肢體動或圖畫等輔助自己的詞意解說。學生互相發問與解說 詞意過程,可以協助同儕思考,找出自己未覺察的疑惑。

三、調整文句脈絡教學法的教學流程與運用標示有助於學生 覺察關係

教學流程改以先引導詞意確認再找上下文的相關語句,會有助於學生覺察文 句脈絡關係。年紀尚小的學生,在猜測與驗證詞意過程後,學生多已期待能立即 得知答案,學習慾望在此刻已多轉為強烈,適時掌握教學時機進行詞意的討論確 認,會更能引導學生後續的覺察表現。猜測與套回驗證重讀過程,初期練習以詞 意差異性大的猜測詞意比較示範,後期練習則在猜測與驗證反覆交錯進行,會有 助於學生對於句意更加敏銳,覺察句意的合理性。覺察文句脈絡關係當中,須調 整覺察的範圍,將文句關係覺察改為詞彙關係覺察,學生較能掌握與覺察詞意之 間的脈絡關係。引導二年級學生尋找相關語句過程中,可採取刪除法加以協助,

逐一刪除掉不合理的文句,或是提供選項供其判斷,會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相 關語句。

引導覺察關係初期,運用箭頭或線段方式標示連結詞彙的相關係,可具體呈 現文章上下文間的關係,與該詞彙的相關不一定僅是在前後句,也可能是前後 段,或整篇文章內容都息息相關,這樣的標示能有助於學生理解上下文的相關

113

性。待學生理解上下文關係後,後期則慢慢退除標示引導,避免文章畫面過於混 亂影響學生理解。

四、借助舉例、相似詞和相反詞知識引導來澄清詞意或關 係,連結學生生活或學習經驗,有助於理解

本研究發現,透過字典定義對於學生詞意理解的效果有限。字典定義常過於 艱深而影響詞意理解,產生更多疑惑。對於二年級學生,教學者以生活經驗相關 舉例說明,將文中詞彙轉化成更口語化、貼近生活化的解釋,學生較容易掌握理 解詞彙及其應用。

相似詞和相反詞認識與運用方面,讓學生連結新舊詞彙的學習經驗,並且在 文句中置入相反詞的應用做對照討論,或結合影片、實物或圖片等運用對照解 說,有助於其理解詞意與覺察詞彙應用的合理性大多數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都能正 確區辨相似詞和相反詞的應用,覺察到句意合理性。

五、運用標題或插圖相關訊息引導學生覺察其與詞意關係有 助於學生理解

研究歷程中,引導學生覺察文章內容以外的提示,例如標題、標點符號或插 圖,有助於學生猜測或理解詞意,尤其是插圖的運用,更適合引導學生理解。就 二年級學生而言,圖片比文字更能吸引學生注意,而與文章搭配的插圖更能輔助 學生理解文意,研究者除了以口語解釋之外,也多善用文章插圖或是相關圖片加 以引導猜測或解說,學生多能融入學習,並提高學習興趣,部分學生聽完解釋也 會主動表示想看真實圖片。學生在研究中後期的表現,也反映出運用插圖猜測的 歷程。標題與標點符號等相關訊息的輔助運用,則需研究者主動引導,學生就這 部分的訊息連結仍需他人協助,較無法主動覺察。標題與標點符號的討論過程中 需以單一部分進行討論,例如可先就標題加以討論,再配合文章內容或插圖,需 避免一開始就同時交錯討論,這樣對於二年級學生會學習負擔過重,也不容易了

114

解研究者用意。標點符號的引導則加入生活用語應用,可加強學生對於標點符號 的理解與掌握。

六、運用「套回重讀驗證」策略,有助於學生對人稱代名詞 掌握,而詞意驗證過程則仍需他人協助

部分學生對於文中人稱代名詞的判斷解讀有混淆的問題。研究者於行動歷程 中引導學生在猜測後,運用書寫猜測詞意於該詞彙旁邊的方式,再重讀確認語句 是否合理。多數學生能理解這策略,但多仍需他人協助重讀,無法獨立完成。在 詞意驗證過程中,學生更明顯需要他人協助,研究者進而將猜測詞意套回文句的 內容或是猜測的詞意呈現在電子白板上,則部分學生可以獨立重讀。就測驗表現 分析,學生多數能覺察判斷經由輪流帶主角回文句中的驗證重讀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