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針對研究所得的結果分別對實務、研究 方法、未來 偏差行為研究提出 建議,茲分述如下。

壹、實務之建議

在本研究指出偏差行為兩個最重要的因子:一個是同儕關係,一個是學校依 附感;而正向同儕關係顯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強化師生的聯結,增加學校 依附感,自是本研究所必然導引出的建議。然而這種建議顯然是一種常識;不過 以哈伯瑪斯的觀點評析社會科學--發現事實是一種工具理性,而實踐其所知則是 實踐理性,兩者實無高下之分。研究者仍秉持王陽明「知而不行,只是不知,知 即是行,行即是知」的態度,將此平庸之論,納入建言。

其次,本研究亦指出,有些人從第一波調查便已是嚴重之行為偏差者,然而,

在第一波調查時,84%的人皆無偏差行為。易言之,這些人多半不是學校所造成 的,而是家庭、遺傳所造成。遺傳以現在的科技是無法改變,但是家庭的功能卻 是可藉由親職教育,學前介入,進行改變,以預防偏差行為之發生。故列此為建 言之二。茲將上述二點詳述如下。

一、強化正向管教,多鼓勵讚美,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結

本研究已指出學校依附感是減少偏差行為之重要預測變項;而增加學校依附 之方法對於現場老師實為老生常談,不外乎正向管教、真誠的讚美、關心…。因 此,教師應秉持教育的良知,循循善誘,導引每個學生進入正途。

二、推廣親職教育,並早期介入失常的家庭功能

雖然教養能力有部份為天性 如哺乳、護幼,但某些功能卻不是本能,尤其 是指導自己的子女在日益複雜的社會中生存。因此,政府應該推廣免費的親職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育,使家長成為有效能的父母,對於有問題的家庭,甚至可以進行家族治療,恢 復家庭功能,如此,方可避免小孩子因為錯誤的教養,錯失在情緒關鍵期良好的 發展。

當然,有些失常的家庭功能,例如吸毒、酗酒家庭…無法運用親職教育、諮 商改變,則必須由政府直接接管,安排適當的家庭。基本上,政府在這方面仍然 有所不足,政府應增募社工,擴大查訪潛在的問題家庭,及早介入、接管才能避 免犯罪,貧窮世代傳遞下去。

貳、研究方法之建議

根據在研究中所遇到方法論的問題,研究者分述為三點,討論如下。

一、建立加權係數,以穩定總分的變異

在潛在長模型中,以總分當作各時間點全部測量變項之潛在構念是不必避免 的,尤其是當所要測量的潛在構念是心理特質,無法運用一個題目獲得精準測量 時。雖然總分與因素分數相關性相當高,總分仍不是因素分數,因素分數對各題 是有加權,猶如概化部份計分,對各題是有加權。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 從兩個方面來考量,第一,採用現代測驗多元計分的技術;第二,採用因素分數 係數的方法。

先就現代測驗多元計分方法來說,最簡便的方法,便是將第一波估計所得的 試題參數,包括鑑別度、難度,用以估計第二、三、四…波,如此第二、三、四 波的能力值自然會改變,其變異數也不會被定在 1,則自然可計算變異數之擴大 之情形。

第二種方法則是使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先計算出第一波的因數分數係數,之 後再將因素分數係數套入第二、三、四波…的資料中,計算出因素分數來,如此 第二、三、四波…的因素分數,自然不是標準分數,其變異數亦不等於 1,那麼 這四波的因素分數自然可以用來進行潛在成長模型分析。

上述兩種方法大致皆可行,何者較優,仍無定論。依照 Park(2000)的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究,等級反應對潛在特質之估計比不上概化部份計分模式;研究者(2012)的研 究則指出,在十五題以下,若只要求真實能力值與估計能力值的相關,概化部份 計分模式不會優於因素分析,且在大部份的情況下,因素分析估計較精確,雖然 在精確度上,兩者差異多半未達顯著。

而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個研究,是在標準控制下,所進行的模擬研究,是否 能推論到實際情況,顯然有待證明;不過,從上述的研究仍可推知,在題數少的 情況下,現代測驗理論的多元計分,其效用恐怕無法超越因素分析。因此,本研 究認為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以取代總分,當作各波的潛在變項,不過是否如此仍 需後來的研究者繼續努力。

二、固定測量模型,採用二階段模式估計在結構方程式的應用

關於固定測量模型,採用二階段模式估計,其理論與統計上的依據,本研究 已在第四章第二節陳述,本處不再重複一次。

在此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之好壞,一方面固然要立基於統計基礎,但亦要同 時兼顧在實際操作上,是否會造成擬合不佳、解釋力不足的解現象。如果未來的 文獻或者模擬皆支持這些問題不嚴重,或許可以採用固定測量模型、二階段估計 的方式,作為結構方程模式的首選估計法。

三、在不同類別變項下,模型合併分析、分開探討,與將類別變項化成虛擬變數 之差異

對男女生潛在成長模型的分別討論發現,男女生分別進行結構方程式分析,

其對依變量解釋量勝於男女生合併所進行之分析;另外,再將性別虛擬變數,則 發現性別有很大的解釋力,其解釋力超過男女生任何一個分開討論的結果,但是 將性別虛變項所得的迴歸方程式不同於合併或分開討論之結果。因此,根據上 述,研究者得如下的建議。

1.多群組分析發現無測量不變性,顯示該類別有影響力,如此或許可以將此 類別虛擬變數化,以得到更好的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2.將某類別變數虛擬變數化,若解釋力大幅提升,則有必要進行分開討論。

至於要提高到何種程度,才有必要進行分開討,則俟後之研究者。

3.將變數虛擬變數化和分開討論的結果不一樣,縱然某一種方法可以提高解 釋量,但是其迴歸方程式會有本質的不同,因此可以兩者並行。

四、與神經科學、遺傳科學、醫學結合,使統計是自然科學的數學化

本研究在理論探究指出,偏差行為的形成必須放於「先天-後天」這個框架 討論;而統計較能分析出後天因子的影響,對於先天因子及先天後天之交互作 用,則必須使用遺傳科學或者神經科學加以探究。研究者認為社會科學不應該只 是哲學思考,而是一種嚴謹的科學;而統計的推論應該是生物與人文現象交錯的 數學化。

當然,由社會科學導出的因果關係都只是一種可能性,要達成自然科學般的 精準確有其困難;但是研究者不能因為困難,捨此而不為,應當盡力而為,徹底 探查社會現象之因果性,建立更能描述現象的數學模型,以完成社會學門的科學 化。

參、未來對偏差行為研究之建議

根據本研究對偏差行為探究的結果,提出下列三點建議。

一、針對小時候自我控制信念,與長大後之偏差行為之相關性進行研究

Carter(1998)已從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指出情緒發展有關鍵期,這種明確的 科學證據,理論上運用統計可異法同證,應該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不過,本研究 發現,小時候之自我控制信念與國高中時期的偏差行為幾乎沒有預測力,;這最 大可能原因應該出自於「小時候自我控制信念」乃父母親回憶之結果。因此,建 議,不妨長期追蹤研究從小時候便開始進行,使調查研究不受記憶所限制;若能 如此,將有助於釐清先天之因素及先天與後天的交互作用之影響。

二、建立一個符合理論的測量變項,再進行潛在成長模型分析

本研究取自於大型資料庫,其測量變項皆是事先設定好,研究者只能遷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它。然而,遷就的結果,必然造成無法契合理論的後果。若要真正驗證社會控制 理論、自我控制理論之多變量潛在成長模型,一定要運用配合理論的測量變項,

投入時間,進行研究,才可能得到良好信效度的題目,並獲得最接近事實的真相 與深具預測力的迴歸方程式。

三、 研究性別對偏差行為之影響,並加以高度科學化

綜合文獻及本研究之結果,性別之所以影響偏差行為很可能是男性荷爾蒙之 影響(Moir & Jessel,trans,2006)。往後的研究或許可以去探究荷爾蒙濃度與 偏差行為關係,並以數學式子表示;之後再對這些生化、腦部模式進行詳細闡述,

研究者相信如此必可完成教育科學化的使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2011)。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2012 年1 月 10 日,取自: https://srda.sinica.edu.tw/group/scigview/2/8 少年不良行為及虞犯預防辦法(1999年11月17日)。

少年事件處理法(2005 年05月18日)。

王南詔(2000)。兒童衝動性格與偏差行為之發展—質化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梅香(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王莊民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適應、學業成就 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 嘉義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莊明(2011)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生 活 適 應、學 業 成 就 與 偏 差 行 為 之 研 究 : 以 嘉 義 縣 為 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 嘉 義 縣 。 司法院統計處(2012年5月24日)。司法統計年報。取自:

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田秀蘭(2001)。青少年生涯發展中的重要議題及輔導策略。中等教育,52,5,

38-52。

石文宜(2005)。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 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

石文宜(2005)。國中生人格特質、師生互動關係與偏差 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