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綜合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研究主要是以偏差行為之兩大理論-社會控制理論、自我控制理論為基 礎,社會控制理論是強調是人與外在的社會連結,即一個人外鑠的過程,而自我 控制理論,強調是從外鑠轉為內化的過程,關鍵期理論則是強調關鍵時期的自我 控制信念對往後人生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乃先探求為驗證理論所需的潛在變 項,其次再探求與本研究有關的主題:性別。(本節所提的潛在變項乃指潛在成 長模式的潛在截距與潛在斜率,不過為了避免文字冗長的表達,乃以「潛在變項」

一詞簡化表示)

壹、潛在變項

在社會控制理論中的社會連結,包含四項,即依附、參與、涉入及信念 Hirschi(1969)。以依附而言,指的是依附於人,擴大解釋,凡是與人之關係,

皆可視為依附。而青少年在中學階段,最重要的關係即為親子、師生、同儕。因 此本研究擬欲投入的變項有親子關係、學校依附感、同儕關係。值得注意的是,

依照前述「親子關係、同儕關係」的邏輯,理論上,應該投入的是師生關係,不 過,由於 TEPS 在師生關係各波題目變動太大,且偏向教學的題目,因此乃採學 校依附感代替。另外,在參與、涉入、信念上,其理論的意涵用之於青少年,即 是對課業的投入與承諾。所以,本研究擬欲投入的變項是學業成就和教育抱負。

在自我控制理論方面,理論強調的是自我控制信念對偏差行為的抑制,且從 生理、統計的文獻皆已發現自我控制的信念在很小的時候即已完成

(Carter,1998/2002)。本研究為了驗證自我控制信念在兒童時期即大部份已完 成,並逐漸在成長的過程與外界發生互動效果,故選擇的潛在變項為年幼期的自 我控制信念,且不做自我控制信念的潛在成長模式探究。不過,由於 TEPS 的追 蹤研究在國、高中時期,所以自我控制信念乃選擇由父母回溯所推得的自我控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行為。

綜合上述,本研究依照社會控制理論、自我控制理論之假設,投入的潛在變 項包含偏差行為、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學校依附感、學業成就、教育抱負的潛 在成長模型之斜率、截距及年幼時自我控制行為之潛在變項。

貳、性別

許多有關於性別的研究已顯示,不論在統計上,或者在生物上,男性的外向 性偏差行為如攻擊、違抗師長行為等皆較女性多(許春金,1986;馮莉雅,1997); 而動物的實驗中,如老鼠、猴子,亦指出雄性動物的攻擊行為較雌性多(邵郊,

2005),而性別中的例外,誠如前述的研究指出,應該與其成長發育時沒有依照 原先的基因設定發展有關。男性外向性之偏差行為多於女性大概已無庸置疑,這 並非社會化的結果,或存在著什麼中介變項,而是受生理因素影響(Moir &

Jessel,trans,2006),自然而然的呈現在實驗上,並在統計上達到顯著。然而關 於男性偏差行為的成因及在偏差行為的潛在成長模型是否如同女性,仍需進一步 探究方可明瞭。因此,本研究擬針對偏差行為及其成因之潛在成長模型繼續探 究,以瞭解性別差異對本研究模型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