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一、 政策建議

(一) 中央與地方對產業污染管制再加強

台灣對於產業發展污染性管制政策為整體性規範,而對於如污染性較高的造紙 業、化學材料或石油煤製品等行業則需更需施以較嚴格的管制,而相關研究指出於 造紙及紙漿業實施較嚴格管制則對環境產生顯著的改善,而整體環境表現趨勢也較 永續的發展(Wang et al., 2010)。

於此,建議依縣市發展類型及產業層級不同需透過不同的程度的管制,現行管 制規範為中央訂定而地方執行,可能造成管制上的成效不彰。因此,地方政府於考 量產業發展同時除評估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和經濟產值外,對於環境所附加的空氣汙 染、廢棄物或水汙染等環境問題亦須嚴格管制,特別以南部區域的縣市產業發展,

環境管制雖有逐年改善但仍嚴重落後於北部和中部區域(蔡蕙安,2007)。建議地方 政府於污染性較高產業管制需加強和中央的聯繫,以減少產業高度發展卻也犧牲了 居住的環境品質。

(二) 都市發展程度與縣市發展關係

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都市發展程度為影響縣市經濟-生態效率因素之一,意即於 都市發展程度較高之縣市於能源使用產生經濟效益和環境污染較不具效率,因而如 何提升於使用能源便是未來值得重視的方向,如透過政府政策推廣減少使用消耗性 的資源或透過技術提升改進生產量和減少汙染的排放等方式,如此,都市發展程度 高之縣市亦能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

二、 後續研究建議

(一) 影響之變數選取及尺度調整

於資料蒐集過程中,因某些變數統計尺度或資料分類較為不詳盡,因而無法納 入作為經濟-生態效率分析作為投入項目。以用電量為例,統計資料為各縣市尺度,

若以鄉鎮市則無相關細節資料,因而本研究以縣市電力使用加總作為電力消耗相關 指標;此外,汽柴油使用量本研究以全國加油站銷售量為代表,統計資料最早為民 國 87 年,因而若欲分析長期趨勢則因資料而受限。至於近年溫室氣體的排放為關注 的議題,根據經濟部能源局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資料為例,統計結果為總體資料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以各部門如交通運輸部門、住宅部門、工業等部門排放量作為分類,並無縣市排放 量相關依據,因而無法納入分析。

因此,根據上述原因建議政府於能源使用及對環境衝擊、污染相關統計資料能 更細化及完整,以利後續相關研究能更臻完備。

(二) 選取其他空間單元

本研究空間單元為各縣市作為區分,為考量資料取得尺度,因此選擇台灣 22 縣市作為分析單元。後續相關研究可將不同空間層級及行政自主性,可考量使用鄉 鎮市區或以不同標準劃分之都會區或生活圈等,結果可能造成有所差異,除此之外 亦可改善於本研究中樣本數之問題。

(三) 選取其他影響變數分析

後續研究可針對污染和能源變數選取上進行改進。污染部分如水污染部分以縣 市河川水質分析則可能出現污染源和實際測得水質有地方上落差,因而可能產生評 估上的誤差,又如地下水水質分析中,基隆市並未有相關統計資料使得分析上產生 資料缺漏情形;能源部分,能源變數上的選取如天然氣、煤品等的使用量對於都市 發展亦為重要消耗項目之一,未來研究可將可蒐集相關變數納入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1.專書及手冊

行政院主計處(2009),『綠色國民所得帳編制報告』,台北。

吳濟華、何柏正(2008),『組織效率與生產力評估』,台北: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黃書禮(2000),『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台北:詹式書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4),『生態效益指標手冊』,台北。

2.論文期刊

王肇蘭、許義忠及徐偉初,2008,「台灣地區地方政府暨生產力之評估」,應用經濟 論叢,84:71-120。

李永展、陳安琪,2001,「台中都會區永續性之衡量─生態足跡分析法之應用」,『國 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7。

周志龍,(2000b),“地方產業經濟流動與區域發展政策”,台灣土地金融. 季刊,

37(3): 27-46

林世強,2007,「以二氧化碳排放量探討島嶼之永續發展策略」,『地理學報』,47:

39-57。

徐森雄、唐琦、陳品如、黃雅琳,2007,「台中市之都市化對於氣溫變化之影響」,『作 物、環境與生物資訊』,4:307-313

章定煊、劉小蘭、尚瑞國,「我國各縣市財政支出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台灣土地研 究』,5:45-66。

馮正民、蔡育新、吳沛儒及李洋寧,2009,「台灣國土空間結構發展之研擬與評估」,

『都市與計畫』,36(3)255-279。

黃書禮及徐婉玲,2001,「台北地區都市建設代謝作用物質流分析與能值評估」,『都 市與計畫』,28(2)187-209。

葉俊榮、施奕任,2005,「從學術建構到政策實踐:永續臺灣指標的發展歷程及其對 制度運作影響」,『都市與計畫』,32:103-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鄒克萬、郭幸福、柯珮婷,2010,「評估都市土地使用變遷之自然環境效率-以永康 市為例」,『都市與計畫』,37:143-165。

劉希帄,2008,「VOC 自廠排放係數建立之探討與建議」,工業污染防治,116: 111-138 劉怡廷、駱尚廉,2005,「環境保護永續評量系統建置方法與問題剖析」,『都市與計

畫』,32:125-144

劉錦添、李武隆、林泔薇,2005,「台灣永續經濟壓力指標之回顧與探討」,『都市與 計畫』,32:161-177。

蔡蕙安,2007,「南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與永續經濟發展」,『都市與計畫』, 34(3)317-341。

蕭新煌、朱雲鵬、蔣本基、林俊全、紀俊傑,2005,「地方社會的永續發展之路(II)」: 永續台灣 2011 研究,永續科技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

3.碩博士論文

王俊傑,2008,「台灣產業環境衝擊關聯分析與永續消費型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國強,2005,「台北都會區都市發展對都市能源消耗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 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王譯賢,2003,「台灣地區產業外部環境對服務業生產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吳宓珊,2008,「台灣主要都市環境發展效率評估」,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周加宗,2000,「永續性衡量工具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 士論文:台北。

林金祥,2002,「台灣地區都市生產者服務業空間效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

柯佩婷,2006,「都市土地使用發展之環境績效評估─以永康市為例」,國立成功大 學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唐晨欣,2005,「地區差異對垃圾量與垃圾政策之影響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 究所:台北。

孫革非,2010,「符合永續發展思維的電力運用」,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高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徐嫚君,2006,「考慮能源投入下之台灣各縣市總要素及部分要素及生產力」,國立 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

張伊芳,2010,「海帄面上升對土地利用變遷與人口遷移影響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張曜麟,1997,「台灣地區都市發展效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台南。

許君毅,2004,「台灣地區工業用地政策與生產效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 文:台北。

許佩璇,2007,「台灣都市蔓延之影響因素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台北。

陳永坤,2008,「台灣環境永續發展評估指標之建立與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 源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

陳美智,2007,「都市空氣污染防治系統動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研 究所博士論文:台南。

麻匡復,1999,「編定工業區與都市計畫工業區開發效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 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彭煥勛,2009,「財政分權、地方經濟成長與政府效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 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

楊智強,2008,「台灣 22 縣市之效率評估-Undesirable Output 之應用」,東吳大 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潘慧芳,2004,「中部空氣品質區空氣品質之時空分佈特性分析」,國立中興大學環 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蔡怡君,2008,「不同地區懸浮微粒成分特徵之觀測與模擬分析研究」,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所碩士論文:雲林。

鄭婷尹,2009,「捷運、人口、產業對空氣品質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國立政治大 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盧怡靜,2003,「台灣地區工業部門能源消費與污染物排放關聯分析」,國立成功大 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賴弈錚,2003,「以生態都市觀點檢視台灣城市發展之環境課題」,國立台北大學都 市計劃研究所:台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外文參考文獻

Button K., 2002, “City management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Ecological

Economics,40:217-233.

Caneghem J. V., C. Block, H V. Hooste, C. Vandecasteele, 2010, “Eco-efficiency trends of the Flemish industry: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8: 1349-1357.

Cha K., Lim S., Hur, T. 2008, “Eco-efficiency approach for global warming in the context of Kyoto Mechanism,” Ecological Economics, 67:274-280.

Chang P.-L., Hwang S.-N., and Cheng W.-Y., 1995,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Measure the Achievement and Chang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43: 49-66.

Charmondusit K. and Keartpakpraek K., 2010,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the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group in the map Ta Phut Industrial Estate, Tailand,”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12.

Coˆ te R., Booth A., Louis B., 2006, “ Eco-efficiency and SMEs in Nova Scotia, Canad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 542-550.

D. Shaw and M.-F. Hung,2001,”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in Taiw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Studies,4(3):141-166.

Dietz S. and Neumayer E., 2010, “ Weak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SEEA,”

Ecological Economics, 61:617-626.

ESCAP, 2009, “Eco-efficiency Indicators: Measuring Resource-use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Fare R., Grosskopf S., Norris M. and Zhang Z.,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1):66-83

Garmendia E., Prellezo R., Murillas A. , Escapa M., Gallastegui M., 2010, “Weak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in fisheries,” Ecological Economics, 70:96-106.

Gössling S., Peeters P., Ceron J.-P., Dubois G., Patterson T., Richardson R. B., .2005,”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 Ecological Economics, 54:417–434.

Gutés M. C., “The concept of weak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Economics, 17:147-1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Hahn T., Figge, F. Liesen A., Barkemeyer R., 2010, “ Opportunity cost based analysis of corporate eco-efficiency: A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O2-efficiency of German compan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91:

1997-2007.

Halkos G. E., Tzeremes N. G.,2008, “Measuring regional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case of Greek prefectures,”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43(1) .

Hoffrén J. and Apajalahti E.-L., “Emergent eco-efficiency paradigm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17;233-243.

Hoffren J.and Apajalahti E.-L., 2009, “Emergent Eco-Effi ciency Paradigm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7:233-243.

Hondroyiannis G., Lolos S., Papapetrou E., 2002,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ssessing the evidence from Greece,” Energy Economics, 24: 391-336.

IPCC, 2007 ,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AR4)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Jollands N., Lermit J., Patterson M., 2004, “Aggregate eco-efficiency indices for New Zealand─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73:293-305.

Kharel G.P. and Charmondusit K., 2008, “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iron rod industry in Nepal,”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6:1379-1387.

Kuosmanen T. and Kortelainen M., 2005,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9: 59-72.

Kuosmanen T. and Kortelainen M., 2005,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9: 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