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內容、研究方法與流程三個部分。首 先說明本研究之動機和研究目的;其次,依據研究目的的說明研究空間、時間與 範圍,概述研究內容;最後,則針對研究內容提出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研究 流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都市為人口及產業聚集的地方。透過聚集經濟效益、科技技術不斷進步、社 會網路等方式,都市化現象仍不斷的持續進行著。然而雖獲得經濟快速成長,環 境問題卻亦隨之接踵而來,例如都市的空氣污染、廢棄物增加、生活環境品質下 降等(黃書禮及徐婉玲,2001),但人們的需求仍因科技的研發創新而日益增加,

不斷的生產消費帶動經濟的另一波發展,卻也使得都市整體環境更加惡化。

有鑑於此,近年各國都市以「永續發展」做為發展目標更提出「永續都市」

的概念,希望能改善都市發展的情形,然而此概念並非僅是著重對於環境的保護,

而是社經利益與環境利害和能源之間關係的調和(郭馨蘭,2004)。

在現今經濟蓬勃發展的社會,如何衡量環境保護並同時將經濟的產出納入考 量以達到永續的發展是個重要的議題。永續發展從整體定義而言,可視為人為資 本(Man-made Capital)和自然資本(Natural Capital)的使用組合方式,因對於 自然資本和人為 資本是否可完全 替代,有不同的 主張包含 強永續 ( Strong Sustainability)及弱永續(Weak Sustainability)兩個論點,然都市發展為人口及 產業的聚集,經濟活動則為滿足人們消費需求,但卻也必須確保都市內部及其周 遭 環 境 相 關 資 產 不 會 因 而 被 犧 牲 (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ornment Development, WCED;黃書禮,2000),因此,是以都市傾向為弱永續的發展型 態,即自然資本與人為資本於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替代。而於台灣各縣市人口及產 業發展上聚集程度不同對於能源使用和對環境的影響亦有所不同。而經濟發展為 都市中不可或缺的活動,若能以更有效率使用資源的方式發展,將能使都市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環境與經濟能達帄衡。於此,本研究透過效率指標為分析工具,探討縣市經濟 與環境面發展。

觀察過去對於永續發展評估方式包含永續指標建構、生態足跡及都市能值分 析、環境空間(Environmental spaces)等方式(Lewis and Brabec, 2005;黃書禮、

徐婉玲,2001;李永展、陳安琪,2001)。直到 1990 年代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 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有別過去個別 考量經濟與環境影響提出經濟-生態效率(Eco-efficiency)概念將兩者同時考量,

期望企業於提高經濟生產效益的同時能兼顧環境品質,即為具有整合經濟成長和 資源消耗關係的評估方式,亦認為此為比較有用的永續性衡量工具(Gutés,1996;

周加宗,2000;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ESCAP, 2009)。

過去文獻將經濟-生態效率概念應用於工業(葉利全,2007; Kharel and Charmondusit, 2008;Caneghem et al., 2010;Charmondusit and Keartpakpraek,2010)、 農業(Reith and Guidry, 2003)、公司生產方式的評估(Hahn et al, 2010; Hoffren and Apajalahti, 2009)等,在都市層級亦被應用於都市實質空間單元(鄒克萬等 人,2010)。

又相關的都市發展效率研究中,有從整體觀察都市效率,考量都市特質和發 展效率間的相關性(張曜麟,1997)、工業區發展效率(麻匡復,1999)、分析區 域與都市層級評估都市環境發展差異(吳宓珊,2008)、抑或將產業發展所產出 廢棄物或污染之非意欲產出(Undesirable Output)納入效率考量其是否會影響縣 市效率(楊志強,2009)等,但卻鮮少探討從效率面觀察都市發展中經濟發展產 出同時使用能源和對環境衝突間彼此關係。

台灣地區都市發展相當迅速,人口快速集中於都市中,都市地區人口數佔全 台灣人口數比例將近 80%,過去人們享有較佳的環境品質,但隨著工業化及經濟 發展使用為較無效率的生產、開發方式,造成環境嚴重汙染,且因地理空間上各 地區發展情形不同,於資源及能源消耗、產值高低、所得多寡等亦具差異性,過 去永續性衡量工具僅能從單一面向了解,而無法明顯地凸顯將環境與經濟間的關 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本研究有別過去僅從經濟發展效率或從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角度考量都市發 展,而將都市相關經濟產出和所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一併考量,由於衡量生 產效率過去多透過比率分析(Ratio Analysis)、多目標衡量分析(Multi-criteria Analysis)或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但無法解決都市中多投入及多產 出的分析情況(吳濟華及何柏正,2008)。因而本文選擇可處理多投入及多產出 的資料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作為研究方法。

綜上所述,基於過去經濟-生態效率概念鮮少用於分析都市永續性發展且僅 為單一投入及單一產出進行分析,本研究嘗詴以台灣地區 22 個縣市(不含離島 縣市)為研究範圍,選取都市經濟效益及環境影響面相關變數,並選擇資料包絡 分析為研究方法,並輔以 Tobit 迴歸分析影響縣市效率值差異原因,可供未來作 為日後都市土地規劃相關政策以檢視縣市是否朝向永續性發展的參考及建議。

二、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將研究目的歸納為下列兩點:

(一)了解影響台灣地區 22 個縣市於民國 85、90 及 95 年經濟與環境間變 化情形,釐清影響經濟-生態效率的因素。

(二)台灣地區 22 個縣市哪些縣市發展相對有效率,並探討影響縣市效率 值差異性原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