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的分析,研究者對政府單位、中聖里社區提出以下幾點建 議:

壹、政府單位

一、辦理公寓大廈主委暨委員社區營造教育專班

都市型社區的大樓常設有交誼廳、圖書室、韻律教室、健身房…等公共空間,

當居民鮮少使用時就成為閒置空間。中聖里長向來積極的與各管理委員會溝通合 作活化閒置空間,作為與社區大學合作開辦課程的空間。管委會主任委員任期一 至二年,連選得連任一次。遇到不支持活化空間的主任委員或管理委員,甚至逼 退已開辦的社大課程,殊為可惜。社區參與需要具備參與素養,公寓大廈主委暨 委員幾乎是無給職,建議由政府辦理公寓大廈主委暨管理委員教育專班,免費為 新任主任委員、管理委員進行職前社區教育訓練,傳授社區營造的理念、實務、

技巧。讓各公寓大廈的主委願意支持甚至有能力帶動各自的小社區進行社區營 造,則整個里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進行社區營造,成為推動社區學習、社區發展 的永續基礎。

貳、中聖里社區

一、培訓及組織各社區管委會

針對偶有管委會在社區營造過程的掣肘行為,畢竟管委會有法定權力,有時 候憑藉里長個人是無法產生影響力。建議中聖里長發揮其優異的論述能力及社造 經驗,結合政府組織、社區大學共同設計規畫社區學習活動,培訓各社區管委會 成員成為學習社區營造參與的夥伴關係。

二、塑造社區終身學習文化

中聖里里長以保留傳統美德的精華和與時俱進的永續觀念營造社區,十三年 來已打下良好的基礎。建議現在開始以學習為主,以其傳達理念的強項,發展主 題式、議題式的學習。中聖里內人才濟濟,里內還有多數桃園學子心目中的第一 志願武陵高中,廣邀大家討論設定年度學習主題並貢獻專業知識,博雅教育、科 技新知、養生保健、社區問題…都好,全年度將主題貫串在社區原有的各種活動 及生活中,以快樂學習培養具有彈性及創造力的公民,社區將有無限想像與發展 的未來。亦即,將社區學習視為公共事務,激發社區組織與民眾的學習力,培養

「學會發展」、「學會改變」的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營造永續發展的社區。

三、舉辦親子活動促進成人社區學習

從中聖里發展歷程來看,萬聖節活動是每年社區最盛大的活動,因為活動主 角是社區學童,學童的參加會帶動其全家各年齡層家人一起參與。加上鄰近有桃 園市學生人數最多的中山國小,因此,各項學習活動可以以親子活動呈現,一方 面培養社區營造的接班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一方面吸引各年齡層居民共同參 與,學童將各種理念帶回去影響家庭,可產生社區學習的加倍效果。

參、對未來研究主題的建議

中泰里 2018 年底產生新里長,新任里長過去長期在中聖里擔任志工,對中 泰里的營造充滿熱情與企圖心,該里除了與中聖里一起研擬公共建設硬體設施,

也時常合作結盟舉辦活動,今年亦開辦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其參考中聖里社區營 造經驗,針對自己社區的特色與問題進行社區營造,社區結盟的發展經驗,都是 值得研究的主題。

參考文獻

力云(2008 年 10 月 20 日)。全里總動員為貓咪 TNR。國語日報社網站。取自 https://www.mdnkids.com/academic/detail.asp?PublishDate=2008/10 /20

人間福報(2012 年 6 月 11 日)。建立善循環 社區媽媽縫包中御守。人間福報網 站。取自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64448 文化部(無日期)。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取自 http://www.moc.gov.tw/

content_268.html

內政部(2018a)。人口遷徙。2018 年第 8 週內政統計通報。取自

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type_code=

01&sn=13523

內政部(2018b)。都市計畫區與人口密度。內政統計年報。取自 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2/year/y09-02.ods

內政部(2018c)。老年人口突破 14% 內政部: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新聞發布。

取自

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2&sn=1 3723

內政部(無日期)。土地與人口概況。內政統計查詢網。取自 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文建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8 年 11 月 30 日)。文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取自 http://mocfile.moc.gov.tw/mochistory/images/policy/1998YellowBook/ind ex.htm

文建會(1999)。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本壯(2007)。序。載於王本壯(主編),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 (ⅰ-ⅱ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本壯、董鳴娟(2008)。綠色城鄉、永續社區實驗計畫-以宜蘭三星地區、桃園 中聖中泰兩里、馬祖南竿鐵板三社區為例─子計畫二:都市社區生態綠化 之永續社區營造-以桃園市中聖、中泰兩里為例 (II)。科技部學術補助獎 勵查詢-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2007 年度。取自

https://was.most.gov.tw/WAS2/Award/AsAwardMultiQuery.aspx

王本壯、董鳴娟(2010)。綠色城鄉、永續社區實驗計畫-以宜蘭三星地區、桃園 中聖中泰兩里、馬祖南竿鐵板三社區為例─子計畫二:都市社區生態綠化 之永續社區營造-以桃園市中聖、中泰兩里為例 (III)。科技部學術補助 獎勵查詢-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2007 年度。取自

https://was.most.gov.tw/WAS2/Award/AsAwardMultiQuery.aspx

王政彥(2000)。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學習型社區(19-43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政彥(2010)。我國社區終身學習的現況評析與精進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成人及 終身教育學會(主編),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17-38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德愷(2010 年 2 月 7 日)。堅持小事做到好 社區碎碎念里長【談話節目】。一 步一腳印。TVBS 電視臺官網。取自

news.tvbs.com.tw/local/81863?from=Copy_content 台灣動物協會(無日期)。什麼是 TNR? 。

http://www.animalstaiwan.org/promotion.html

伊佳奇(2017 年 6 月 20 日)。由文化破碎談成功老化。中國時報,A8 版。

李永展(2014a)。社區組織運作。載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策劃),落地生根:

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 (57-94 頁)。臺北市:唐山。

李永展(2014b)。生態社區:建構永續社區之策略。載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策 劃),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 (113-128 頁)。臺北市:唐

山。

李永展(2014c 年 10 月 11 日)。透過社區力量建構韌性社會。獨立評論@天下。

取自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55/article/1964。

李易駿(2012)。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第三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原作者:Catherine Marshall&

Gretchen B. Rossman)。臺北市: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1999)

李娉婷、王作城(2016 年 9 月 5 日)。打造貓咪理想國 里長 TNR 一隻不漏。台灣 動物新聞網。取自 http://www.tanews.org.tw/info/11194

李瑋婷(2013)。社區教育與社區營造如何共構?以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明烈(2004a)。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吳明烈(2004b)。邁向富有的人生:成為終身學習者。T&D 飛訊,28,1-13。

吳明烈(2009)。從社區總體營造論析社區終身學習的發展。成人及終身教育,20,

27-41。

吳明烈(2010)。UESCO、OECD 與歐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之比較研究。教育政 策論壇,13(1),45-75。

吳明烈(2011)。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策略之探究。教育政策論 壇,14(3),67-96。

吳茂成(2008)。社會參與中的成人學習探究─以台南市安東庭園公寓大廈社區營 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振春(2000)。營造新家園。臺北市:光寶文教。

林振春(2002)。學習型社區的願景與系統動力營造策略。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 學會(主編),社區教育的突破與創新 (45-62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添富(2006)。社區大學與社區學習體系的建構-以宜蘭社區大學為例。載於中 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習新思維 (75-105 頁)。臺北市:師大

書苑。

姚美華、胡幼慧(2010)。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 集資料、登錄與分析? 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理論、方法及 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117-132 頁)。臺北市:巨流。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節能減碳行動網(2015) 。桃園區中聖里。取自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3&ca d=rja&uact=8&ved=0ahUKEwjul_uE88rMAhVGVZQKHUM8BXkQFgghMA I&url=http%3A%2F%2Fwww.enviromo.org.tw%2F102comm%2Fn07.pdf&usg

=AFQjCNH-9yJL1fUgwYdbtQrOdfwJkLCfnA

桃園社區大學(2019)。桃園社區大學 108 春季班課程。取自

https://www.tydcc.org.tw/uploads/files/%E6%A1%83%E5%9C%92%E7%A4%

BE%E5%8D%80%E5%A4%A7%E5%AD%B8108%E6%98%A5%E5%AD%

A3%E7%8F%AD%E8%AA%B2%E7%A8%8B.pdf 桃園區長青學苑(2019)。取自

http://www.tysep.org/news/2019-06-11%2011:17:30 桃園區公所(無日期)。取自

http://www.tao.tycg.gov.tw/home.jsp?id=24&parentpath=0,3,22

桃園區戶政事務所(2019)。取自 http://www.taoyuan-hro.tycg.gov.tw/home. jsp?id

=13&parentpath=0,11,12&mcustomize=multi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 1802010012&aplistdn=ou=data,ou=PeopleCount,ou=HRO_model,ou=HRO,ou

=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

桃園縣文化局(2007)。現代社區土地公土地婆-行政社造理論與實務。台灣:桃 園縣政府文化局。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取自 http://ws.moe.edu.

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38/87.03%E9%82%81%E5%90%91%E5%AD

%B8%E7%BF%92%E7%A4%BE%E6%9C%83%E7%99%BD%E7%9A%AE

%E6%9B%B8.pdf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許政文(2009)。社區網絡與環保社區營造之執行-以桃園市中聖里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Peter M.

Senge)。臺北市: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1990)

陳秀筑(2009)。社區學習:從個人學習到社區參與-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一 同打造社區花園」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高雄市。

陳怡如(2009)。團購風潮席捲全台 你揪了沒?。數位時代網站。取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12618/BN-ARTICLE-12618

陳育含(譯)(2010)。訪談研究法(原作者:Steinar Kvale)。臺北縣:韋伯文化。(原 著出版年:2007)

陳其南(1995a)。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載於文建會策劃,「文化・產業」研討會 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5 頁)。

陳其南(1995b)。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載於曾旭正(著),台灣的社區營造(20-25 頁)。臺北縣:遠足文化。

陳忠偉、林詩敏(2006)。社區營造過程中民眾培力之策略探究。載於中華民國社 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習新思維 (437-462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昭妤(2018 年 5 月 16 日)。收貓大體收到崩潰 她花 12 年讓這裡變貓咪天堂

【真英雄】。壹週刊網站。取自

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05318

陳雪雲(1999)。學習型社區:全球化與終身學習的新視野。社會教育學刊,28,

21-46。

陳錦煌、翁文蒂(2003)。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政 策季刊,2(3),63-90。

鈕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隋復華(2002)。成人的學習動機。載於黃富順(主編),成人學習(79-107 頁)。臺 北市:五南。

張菀珍(2006)。社區學習的創新思維-體驗學習。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

張菀珍(2006)。社區學習的創新思維-體驗學習。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