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

質性研究旨在處理「外在的」世界(相對於諸如實驗室這種特定的研究環 境),並且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從「內在」來瞭解、描述、甚而解釋社會現象(陳 育含,2010:Ⅳ-Ⅴ)。潘淑滿(2003)提醒研究者不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或方便來 選擇研究方法,而是要思考自己的研究問題比較適合運用何種研究方法才能回 答。她認為研究者若想了解某特定人口群在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行為的意義,那麼 質性研究取向的深度訪談法,會比社會調查法更適合回答研究問題。本研究想了 解中聖里民自社區營造過程中獲得的學習,必須探索被研究者的感受與知覺,並 加以詮釋這些經驗與現象的意義,因此,擬採質性研究,蒐集資料的方式將以深 度訪談法為主。

壹、深度訪談法

訪談是一種有目的、面對面的對話過程,這當中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是 平等的互動關係,研究者透過對話的過程與保持開放和彈性的原則,以了解研究 參與者對某個主題的經驗、感受與觀點等 (鈕文英,2014:143-144)。質性研究 非常根本的一項主張就是,應該讓參與者從其自身的角度逐漸浮現而揭示他們對 於研究所欲探究現象的可能觀點,而不是從研究的角度(或依循事先預設的概念 架構)來加以展開(李政賢,2006:138)。訪談法中可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 式」及「結構式」訪談。所謂半結構式是以「訪談大綱」來進行訪談。對象可以是「

個人」或「團體」。個人訪談即所謂深度訪談法(depth interview),對特定議題深入 探問。研究者在進行訪談之前,必須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的設計訪談大綱。在進 行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必根據訪談大綱順序進行訪談,可依實際狀況,對訪談問 題做彈性調整。訪談研究是一種「互換觀點」(inter-view),而知識就在訪談者和受 訪者彼此間的互動(inter-action)下建構出來。訪談者所問的問題,可以激發反思 歷程,在這段歷程中,受訪者所陳述之主題的意義與訪談前不再相同。因此,對

受訪者或訪談者而言,訪談皆可以是一段學習的歷程(陳育含,2010;姚美華、

胡幼慧,2010;潘淑滿,2003)。

一、運用深度訪談法的步驟

潘淑滿(2003)認為完整的質性訪談是由一系列的步驟組合而成,這些步驟包 括:發展研究主題時,研究者必須從文獻、文化脈絡與自我反省中,勾勒研究的 主題;在研究設計階段,研究者必須建立抽樣策略與訪談原則,並考量研究倫理 相關之議題;到了訪談工作之預備階段,研究者必須熟悉受訪者的語言及文化背 景,透過聯繫協調取得進入研究場域的管道,並透過自我練習過程學習如何自我 揭露;進入訪談進行階段,因訪談是資料收集的主體,研究者必須熟悉受訪者的 語言及文化,在訪談過程也必須保有高敏感度與察覺能力並善用良好的訪談技 巧。亦即,一個完整的訪談過程至少包括事前準備工作、訪談工作、訪談資料的 分析與詮釋等步驟。

二、訪談宜注意的要點

鈕文英(2014)曾指出多項訪談要點:注意研究者個人因素對研究產生的影 響,要留意研究參與者之動機對研究產生的影響,注意及覺察訪談長度的適切性

,要依照事先約定的時間、地點和事項進行訪談、以尊重和開放的態度對待參與 者,注意訪談用語和問題的適切性,宜適當使用轉換形式 (指前言陳述或宣告) 的語句促使訪談過程更流暢並適當使用探查式或追蹤的問題了解細節和釐清觀 點,要注意訪談時非口語行為的適切性,傾聽研究參與者的表達並且給予適切的 回應、能辨識和妥善處理研究參與者沉默與防衛的狀況,要妥善因應研究參與者 回憶困難的狀況、辨識和妥善處理研究參與者偏離主題的狀況,要謹慎了解和回 答研究參與者問的問題並注意研究參與者談話內容的邏輯性,也要保持訪談過 程、內容和方式的彈性。

本研究擬採半結構式訪談,透過訪談大綱訪談中聖社區幹部、社區志工、社

區居民於社區營造過程中所經歷的社區學習。

貳、訪談資料整理與編碼

一、訪談資料整理

每位研究對象預計訪談一小時,經受訪者同意下全程錄音紀錄內容,研究者 再依據錄音檔謄寫為逐字稿,並將文本送給受訪者閱讀,確認訪談內容。

二、訪談資料編碼 (一)研究對象編碼

依訪談先後順序,給予 6 位受訪者序位編碼為 A、B、C、D、E、F。

(二)訪談資料編碼

訪談錄音檔由研究者謄寫為逐字稿,經受訪者檢視無誤後,將研究對象編碼 加上逐字稿頁碼及行數。例如:A-1-12 表示受訪者 A 的逐字稿第 1 頁第 12 行,

F-4-32~38 表示受訪者 F 的逐字稿第 4 頁第 32~38 行。

參、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曾經擔任社工,有多年面對面訪談(會談)收集資料的經驗,具備誠 懇、傾聽、同理的態度與技巧,有助於進行深度訪談。但研究者非常清楚的瞭解 社工實務會談與研究訪談二者的差異,實務會談是為了瞭解與評估案主的特性及 需求;而研究訪談是為了蒐集研究資料,重在研究認知,要使訪談的範圍在研究 主題之內。此外,研究者非中聖里社區居民,對受訪者而言是社區的局外人,因 此,研究者主動表達尊重受訪者的社區經驗與知識,希望以學習者的角色了解他 們及中聖里社區。是以,每一次的訪談都在真誠自然友善的互動中完成,相信獲

得的訪談資料,有比較高的可信度。

二、訪談大綱

研究者根據閱讀的文獻及研究的目的,針對里長個人及志工擬訂不同訪談大 綱,經指導教授審核後,確定訪談大綱(如附錄)。進行訪談過程中,亦依據現場 訪談狀況調整或補充訪談問題,以更貼近研究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