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7

第二節 建議

一、對教學的建議

(一)讓學習者了解與善用標註系統輔助英語閱讀之優勢

在本研究中為了避免影響學習者的行為,因此並未強調開放式標註輔助英 語閱讀的優勢,讓學習者自由選用他們喜歡的標註類型與學習方式,未來若指導 學習者使用標註系統輔助英語學習時,可在學習前跟學習者說明標註系統輔助英 語閱讀之優勢,作為學習者在進行閱讀標註學習活動時的參考,以提升學習者善 用標註系統來輔助英語閱讀的效益。

(二)讓學習者了解模糊容忍度在閱讀上的影響並選用合適的補償策略

教師可指導學習者了解自己的模糊容忍度狀況以及在進行英語閱讀時的優 缺點,並輔導學習者依據自身的模糊容忍度將況,選用合適的標註策略幫助自己 閱讀。例如模糊容忍度高的學習者,可多瀏覽他人的標註以反思字詞的精確性;

又如模糊容忍度低的學習者,可多瀏覽他人的標註以減輕自己的負擔與焦慮。

(三)可以提供學生指導手冊或提問的空間以了解閱讀標註使用方式,避免造成 迷思或誤用

從本次研究中可發現,有部分學習者對於標註系統某些功能仍有些困惑或 誤解,因此除了標註系統的教學與簡單的紙本說明以外,應建立較完整的指導手 冊,讓學習者在進行標註時可自行參閱;並提供更多的提問空間與時間,例如提 問留言版或即時通訊的機制,讓學習者有即時的提問空間、更足夠的提問時間,

可以解答心中的疑惑。

(四)教師可以透過標註系統上的紀錄,對不同模糊容忍度的學習者進行指導 標註系統上留有所有學習者的學習紀錄,包含標註內容、建立者、時間、

被投票數等資訊,這些紀錄教師應加以分析,給予學習者建議,尤其是對於標註 數特別少、錯誤標註被修正的情形多與被投票數少的學習者,都可以提出合適的 建議,讓學習者能有所進步。

(五)鼓勵標註系統輔助英語閱讀時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者的求學過程中,英語閱讀往往都是競爭的,大家各自閱讀,在最 後的成績上分出高下。然而透過閱讀標註系統進行英語閱讀,是有利於互助合作 的,應該要讓學習者瞭解在這樣互助合作之下的益處,鼓勵學習者在標註系統中 發揮一己之力與人合作,並樂於與人合作,享受合作之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8

二、對系統的建議

(一)能有自動計數的紀錄,供學生與教師參考

目前標註系統在各標註類型的數量、標註字數與投票數上,都需要人工逐 筆或逐字計算,三次實驗後標註筆數高達一千四百多筆,計算上相當耗費人力與 時間,若能有自動計數的功能,不但方便教師作為教學參考,給與評分、修正與 建議,同時也有助於學生自我了解,能輕易看出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再進步。

(二)能加入聲音、圖片等文字外的影音功能

在標註系統中完全以文字呈現,對於小學生而言較為枯燥無趣,除了文章 呈現以外,建立標註時也完全以文字呈現。若能加入聲音或影像的儲存與播放,

可能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能進一步強化語言學習中口說與聽力的部分。

(三)意見回應上較為凌亂,若能有較好的回應介面能更事半功倍

點選一個被標註的字,其相關回應能一併呈現在一視窗中,然而個人意見 的回應較為靈活多變,不一定都標註在同一個字上。因此回應看起來較為凌亂,

若能有較理想的回覆介面,學習者在使用上能更為輕鬆,也應該會有更好的學習 成效。

(四)能加入教師評分機制,提供學習者的學習參考與促進提升標註品質 現有的標註系統並未提供教師評分或批閱的功能,若能提供教師在線上一 面閱讀就能一面進行評分或批閱的功能,就不需要再將標註系統中的紀錄轉存到 其他檔案上,學習者也能直接從標註系統中看見教師的評分或評論。

(五)能提供教師較方便的鼓勵互動機制,給予學習者立即性的回饋

在開放式標註中雖然教師無法同時批閱所有學習者的標註,但可以先以簡 易方便的鼓勵機制來鼓勵學習者。例如對於一直建立標註者,給予「請瀏覽他人 標註」的建議,或是一直瀏覽他人標註者,給予「嘗試建立自己的標註」,或「給 他人標註回應」等建議,也可以透過簡易的鼓勵機制如給「讚」或是給「星號」

等標記來鼓勵學習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9

三、未來研究方向

(一)不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國小學生,未來可針對國高中生或其他階段的外語學習者進 行研究。

(二)模糊容忍度是否可能改變

本研究時間為期一個月,未來可進行更長期的研究,進一步了解學習者透 過標註系統的使用,其模糊容忍度是否因此而有所改變。

(三)教師加入鼓勵與評分機制

在本研究中未加入教師參與,未來若有教師加入,給予鼓勵與評分,學習 者在使用標註系統的行為表現與閱讀測驗的成績,可能會有更好的成效。

(四)不同的閱讀素材與目的

本研究使用閱讀標註系統,主要以提升英語閱讀理解測驗成效為閱讀素材 之目的,未來若能與平時學校的英語課程、英語繪本、英語小說、圖書館英語讀 本利用教育,或網頁閱讀進行結合,在不同素材與目的下,標註的使用可能會有 不同的成果。

(五)瀏覽標註的行為研究

標註行為中建立標註的數量、標註字數與被投票數都是被紀錄下來的行為,

但標註系統的使用中,瀏覽雖然是很重要的行為,但無法直接以紀錄呈現,未來 可以使用行為監控軟體或者眼動儀,進行瀏覽行為的錄影或軌跡追蹤再加以分析,

包含瀏覽主頁面、瀏覽所有標註、瀏覽投票情形,或瀏覽其他網頁的時間、次數 等,進行瀏覽標註與其他標註行為及閱讀成效是否相關的研究。

(六)開放式標註中的合作方式

開放式標註的其中一個優勢就是靠大家的相互合作,減輕負擔並有更好的 表現,但在合作式學習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包含團體動力、潛水者,以及 是否願意與他人分享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標註行為與閱讀表現。

(七)更適性化的自動協助機制或輔以自律系統、情緒偵測系統

未來可針對標註系統開發更適性化的自動協助機制,透過分析給予精準的 建議,或透過自律系統、情緒偵測系統的協助,幫助不同模糊容忍度的學習者進 行英語閱讀標註。

131-132。

王黃隆(民 91)。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 影響的實証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7(5),144-149。

余光雄(譯)(民 92)。第二語教學最高指導原則(原作者:H. Douglas Brown)。

11(5),111-114。

杜志梅(民 95)。歧義容忍度、圖式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武警學院學報,22(3),

43-45。

杜明璋(民 92)。網際學習服務之個人化註記管理(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中央大學,桃園縣。

學報,13(3),107-109。

李錦興(民 95)。探討網頁註記標記語言與註記回顧對於數學學習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周中天(民 84)。電腦在輔助英語教學上的各種運用之道。中等教育,46(2),

44-52。

周英(民 89)。歧義容忍度對英語專業學生聽力理解的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學報,23(4),75-78。

周雪(民 98)。歧義容忍度對外語學習的影響述評。河北理工大學學報,9(6),

171-173。

孟凡茂、楊秀金(民 98)。英語網絡閱讀、焦慮及模糊容忍度的相關性研究。現 代教育技術,19(8),46-50。

林生傳(民 87)。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4。

林裕集(民 89)。適用於電腦教室之網路測驗系統:以國小英語科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胡海鵬、鄭麗靜(2004)。外語學習中的含混容忍度。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 報,23(1),107-108。

徐瑛霙(民 81)。電腦輔助教學與電腦輔助語言學習問題之探討。南亞學報,12,

131-134。

陳素琴(民 96)。歧義容忍度對外語閱讀策略選擇的影響研究。牡丹江教育學院 學報,101,113-130。

陳淑芳(民 87)。Bringing computers into the language classroom:將電腦引進教 室-開啟英語教與學的新紀元。東吳外語學報,13,147-165。

陳瑞容(民 93)。電腦輔助教學在英文寫作教學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8,561-562。

趙冰杰(民 97)。歧異容忍度對修飾語歧義理解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吉林大學,吉林省長春市。

趙茜、楊梅(民 96)。歧義容忍度在二語習得中的研究。攀枝花學院學報,24(4),

76-79。

潘淑靜(民 94)。探討多媒體註記工具應用於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未出版之碩士

鄭雪玉、李啟輝、劉蘋蘋 (民 90)。Tolerance of Ambiguit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Case Study。黃埔學報,40,1-29。

盧昱瑩(民 99 年 8 月)。1,500 個英文字走天下。Cheers 快樂人工作雜誌,119。

取自:http://www.cheers.com.tw/

魏玲、饒振輝(民 97)。歧義容忍度的研究現狀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太原大學 學報,9(3),122-125。

羅金(民 97)。歧義容忍度與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分析。理工高教 研究,27(4),127-130。

羅高駿、曹忠學、葉修文(民 94)。電子文件之線上註記系統發展與閱讀教學應 用。中原學報,33(2),193-214。

羅筱燕、姚冬蓮(民 97)。歧義容忍度的調查及對英語教學的啟迪。新余高專學 報,(13)1,117-118。

Alavi, M. (1994). Computer-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MIS Quarterly, 18(2), 159-74.

Almekhlafi, A. G. (2005). The effect of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on United Arab Emirates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17(2), 121-142.

Andersen, C. (2000). Collaboration as argu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Bargeron, D. & Moscovich, T. (2003). Reflowing digital ink annotations. Proceedings of CHI 2003, pp. 385 – 393.

Bauer, A., & Koedinger, K. (2006). Pasting and Encoding: Note-Taking in Online Cours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06).

Borsook. T. K., & Higginbotham-Wheat, N. (1991). Interactivity: 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t do for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5), 11-17.

Brown, A. L. & Smiley, S. S. (1978).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for studying texts.

Child Development, 19, 1076-1088.

Bruner, J. S. & Anglin J. M. (1973). 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 London, England:

Allen & Unwin.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Norton.

Brush, A. J. B. (2002). Annotating Digital Documents for Asynchronous Collaboration.

Technical Report, 02-09-02.

Budner, S. (1962).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Journal of

Budner, S. (1962). 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 Journa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