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閱讀標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第二節 閱讀標註

一、傳統標註

(一)標註的定義

標註(annotation),也有人譯為註記,從閱讀行為的觀點來看,標註是指 在閱讀時所做的標記,傳統的標註指的是以紙筆為工具所進行的標註。Wolfe

(2002)認為傳統的標註主要是讀者在閱讀文章時所做的筆記,如閱讀書報時的 重點畫記,或文章原作者對文章所做的注釋。王嬿婷(2006)在研究中提到標註 主要就是讀者在閱讀時,針對本身認為重要的文字、圖片所做的筆記。陳守賢

(2001)表示,「註記」是在進行閱讀活動時的一種文字處理過程,讀者將認為 重要的資訊由文章中摘要,並標示出來。亦有學者從閱讀的程度來看,認為積極 的閱讀包含了嚴謹的思考、學習與決定的能力,而消極的閱讀則較少有細心與努 力。其中,積極的閱讀傾向於「寫」的動作,特別是筆記和標註(Schilit et al., 1999)。

有些學者從學習的過程來解釋,例如 Marshall(1997)認為,標註是一種 說明過程的紀錄,標註動作可以輔助記憶,這些歷程可以讓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 更熟練且容易;標註可以視為是學習者在教材上對自己的省思(reflection)過程;

從標註中也可以發現學習者對於教材的注意程度。

從認知的層面來解釋,標註在正規的學習環境中,是知識發生的步驟;標 註同時也能視為是認知程序的步驟(Ganske, 1981)。筆記與標註行為是人類後設 認知的表現方式,學生將課堂上所吸收到的知識加上本身的先備知識,依自己熟 悉的編碼方式(例如:線條、文字、符號、顏色等)轉化為重點的圖文,並且將 其轉化到紙上或是其他媒介中儲存,形成獨立的外部記憶儲存空間。在這樣的學 習過程中,做筆記能提昇學生學習的專注力與集中力,而此種穩定的外部文字標 註記憶,能間接的幫助往後在學習上的學習力、思考力與創造力(Jurgen Steimle, 2007; Piolat, et al., 2005)。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知道標註是一種積極的閱讀行為,是讀者一種思考過 程的記錄,這樣的記錄過程,讀者需要將所吸收知識與先備知識編碼轉化,所以 透過產生標註可以提昇專注力與集中力,發現學習者的注意程度。本研究希望透 過標註活動,達到讓學習者透過標註的產生提昇對英語閱讀的專注力與集中力,

提升學習成效,也能從標註發現學習者的標註情形,特別是學習者對於什麼內容 有興趣、有困難,檢視標註的使用情形是否與學習者本身對語言的模糊容忍度有 關。

標註可以依其出現的位置或功能而區分為幾種類型。Ovsiannikov, Arbib 及 Mcneill(1999)把標註的種類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標記(Mark up)、寫在頁邊(Write on the margins)、寫在最上方(Write at the top)、分開寫(Write separately)、寫 在線和線之間(Write between lines)。在這當中,以標記的功能最常被使用,接 下來分別是寫在頁邊空白處、寫在最上方、分開寫、寫在線和線之間。Marshall

(1998)將標註的呈現方式和其運用的意義分成以下類:結合、連結、相關

(Associations, links, and relations )、錨點(Anchors)、強調(Emphasis)、在文 件區塊段落上建構新的結點(Constructing new nodes from document segments)、

型式與分類(Types and categories)。

在本研究中,標註呈現的位置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為滑鼠游標靠近即在同 視窗裡浮現的標註;第二種為點擊(click)相關內容後出現另一視窗,呈現所有 人對特定內容產生的標註;第三種為在另一視窗檢視所有人的所有標註。

(三)標註和筆記

也有一些學者將標註與筆記再進一步的區別。Schilit, Golovchinsky 及 Price

(1998)稱標註(annotation)指的是在閱讀素材旁邊畫記號或依附著的內容,

將其分為筆記(note taking)、標註(annotation)、標籤(tagging),三者都是在 學習的過程中,經由內化、編碼後的知識轉化記錄在紙張媒介上,表 2-1 為陳彥 廷(2008)針對筆記、標註與標籤的分類進行歸納比較。

表 2-1 筆記、標註與標籤的分類(陳彥廷,2008)

筆記(note taking) 標註(annotation) 標籤(tagging)

記錄方式 線條、文字、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記錄時機 隨時可以記錄。 大多為段落式的 記錄方式。

為對文章的整體 概念,通常都是在 文章開端或是結 束時。

簡單來說,若將標註與筆記簡單的以是否與閱讀素材放在一起來看,標註 與筆記各有其優缺點。標註包含相關資訊,不打斷閱讀,但多為一段文字,受閱 讀素材可用空位的限制;筆記則缺乏相關資訊,較容易打斷閱讀,但內容可以多 且詳實,不受閱讀素材可用空位的限制。本研究中的標註,由於呈現方式可以在 同一視窗裡,也可以在另一視窗中,標註和閱讀素材也放在一起,包含相關資訊、

不打斷閱讀,也放在不同位置,不限閱讀素材空位,藉此希望讓學習者能同時享 受到標註與筆記的優點。

(四)標註與閱讀歷程

閱讀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從閱讀的歷程可以看見標註在閱讀中扮演的 角色,Barchers(1998)認為有下列四種閱讀的歷程:一、由下而上閱讀。閱讀 時,先從「單字」開始,進而了解「詞彙」與「句子」,再到閱讀「段落內容」, 讀完全文後再完成「全文理解」。二、由上而下閱讀。這種歷程與閱讀者的背景 知識有關,若閱讀內容越接近個人舊經驗,閱讀就越容易瞭解吸收,越不需要靠 字詞的幫助。三、雙向互動閱讀。係融合上述兩種歷程,認為閱讀需要對閱讀內 容所用的字詞及句子進行瞭解,同時也要有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或經驗。

四、全環互動閱讀。這種理論是將上一種理論再加強,加入了社會環境與個人內 心互動等因素,強調閱讀者與閱讀內容的互動過程中,受到外在、內在因素影響,

因此,不同讀者同讀一讀物,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Carver(1973)將閱讀的歷程分為四個層次:解碼、聯合字義以了解句子、

了解段落主旨、評價各種觀念;前兩個層次為基本的閱讀技巧,會逐漸達到自動 化,後兩層為推理,即閱讀理解。

從閱讀的歷程,可以看出閱讀主要包含字詞句、段落與全文的理解,既有 知識與經驗,再加上讀者與讀物的互動,給予評價。本研究中的標註系統,可以 看見學習者在這三部分的使用情形,學習者可對字詞句、段落與全文進行標註,

亦可以發表自己的相關知識、經驗,以及對讀物的互動歷程,並可協助教學者了 解學習者的學習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五)標註與閱讀策略

Dole 等人(1991)提出五個應教導學生理解文章所用的策略,這五個策略 適用於任何文章:

1. 找出重點:找出文章的主旨與關鍵字。

2. 摘要訊息:將可用的、重要的訊息保留,並透過自己的詮釋轉變為可理 解的內容。

3. 引出推論:閱讀文章時能使用推論的方式來重建其意義,理解文章中所 隱含或遺漏的部分。

4. 提出問題:透過教師或學生本身提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增進閱讀內 容的理解。

5. 監控理解:善用後設策略隨時監控評估自己的閱讀情形,並使用適合的 補救策略。

張春興(2002)認為精讀時可以有以下幾個讀書技巧能讓閱讀達到最佳的 效果:

1. 圈點畫線:圈點畫線的目的除了將重要有意義的部分標註出來,也能在 將來方便查閱複習。

2. 生字註解:將國語註解在英語字旁邊在閱讀時容易讓學生有依賴感,如 果能註解在書頁邊緣,可先思考後再參照則可加強記憶。

3. 筆記摘要:筆記摘要較圈點畫線有用,要用自己的話寫才不忘記。

本研究中,根據閱讀策略設計標註功能的類型,因此在使用標註系統的情 形下,可以直接看見學習者透過標註使用的引導,讓學習者可以注意及執行這些 策略,增進閱讀的理解。

(六)標註在閱讀上的成效

標註的行為已在許多研究裡被指出有助於閱讀。在讀書的時候,能從事諸 如畫重點或做筆記之類學習活動的學生,會比那些不做任何活動的學生受益更多

(Brown &Smiley, 1978)。Howe(1977)曾表示如果學習者以他們自己的話語而 非照本宣科的方式表達訊息來做筆記摘要,能改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Hidi 及 Anderson(1986)指出,從文章中摘要出具代表性的資訊,對讀者理解該文 章會有很大的助益。標註會與學生的認知因素有關係,且標註能幫助學生從較低 階的先備知識,轉成較高階的認知型態(Kiewra, 1989)。

標註也被認為對後續的閱讀者或閱讀活動有所幫助。Marshall(1997)證實,

當閱讀者在進行閱讀活動時,若能在書上做些有意義的標註符號,將會對後續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閱讀者有所助益,越是詳盡的筆記在後續閱讀中所得到的知識是越豐富。一個詳 細而完整的筆記,在重新檢視時能透過先前上課時所記錄的重點與收穫等記錄,

重新喚起記憶與提昇學習的效果,並能在檢視過程中討論過去學習時的問題。透 過反覆的思考能將過去的問題盲點加以釐清,能更加清楚的確定實際問題的所在

(Bauer & Koedinger, 2006; Kiewra, 1989)。Slotte 及 Lonka(2003)認為學生會有 標註行為有兩個理由:一是學生相信在做筆記的過程能夠幫助自己學習;另一則 是學生認為標註行為所產生的「筆記」,在日後複習的時候會非常有用。Brush

(2002)也認為,標註的使用可以很容易地記錄對於文章內容的感想與見解,對 於個人來說,標註能夠摘要重要、感興趣的內容,並且幫助日後閱讀時快速的掌 握其內容;對團體來說,標註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合作媒介,作者們可以透過它來 交換彼此的心得,並且進行討論。

從文獻中可見標註在閱讀上的成效,標註有助於改善閱讀理解能力,並協 助學習者後續的閱讀,更進一步則能與人分享。

(七)標註的型態

Ovsiannikov 等人(1999)認為標註可以幫助讀者記憶(Remember)(Memory)、

思考(Think)、釐清內容(Clarify)和分享(Share),記憶、思考、釐清是屬於標 註當下的用途,而分享是在標註後的一段時間,提供給同一群體或某個特定環境

思考(Think)、釐清內容(Clarify)和分享(Share),記憶、思考、釐清是屬於標 註當下的用途,而分享是在標註後的一段時間,提供給同一群體或某個特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