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七、 實驗組學生對戒菸教育之「團體戒菸課程」、「教學策略」、「教 師教學」及「個別輔導」等評值,大多採取正面、肯定且為正向的 評價。

第二節 建議

本部份分為實務及未來研究兩方面敘述如下:

一、 實務方面

(一) 精進戒菸教育的教學與活動 1. 找出學生重視的誘因

本研究學生對記功、銷過、銷勞動服務及 3C 產品均有很高的興趣

2. 吸睛的影片教學

現今資訊媒體的多元,已讓學生輕易可及,故平淡、制式的影片 絕對無法吸引他門的目光,建議選擇如青少年喜歡的偶像、以趣味性 或故事劇情呈現的影片;也可協助引導學生自己當主角拍攝影片(如 菸癮或吸菸相關經驗),在課堂播放並進行討論、提供建議及票選最 佳劇情、主角、編劇、導演...等各種獎項,如此更能吸引他門的目光及 參與,專注自然就存在,學習成效必能倍增。

3. 親朋好友一起來

本研究發現學生親友之吸菸率頗高,而親友吸菸行為容易影響學 生的戒菸效果,建議可將家長及同儕好友列入參與,例如舉辦親子座 談(可介紹及宣導菸品對青少年的危害…)、安排同儕好友一同參加戒菸 班,定可增加學生戒菸的成效。

4. 圖象性的學習單

引導式開放性學習單可讓學生聯想,獲得許多不同答案與啟發,

但學習意願較低的學生,卻經常面臨辭窮而隨便書寫或不寫,建議多 增加卡通、趣味性圖象內容或勾選方式的學習單,以增加趣味及吸引 學生之注意力、又能簡單書寫,較能發揮學習單功效。

5. 確實且量身訂作的個別輔導

本研究雖有 6 位輔導教師參與,每位輔導教師約輔導 5-7 名學生,

但學校職務繁忙,經常無法顧及學生之個別需求,導致或多或少影響 研究的效果,因此建議(1)可再邀請更多的教師參與,每人以輔導 2-3 名學生較為適當;(2)課前培訓小組活動之指導學生,以便協助課程活 動的順利進行及促進學生參與。

(二) 持續推動戒菸教育

1. 戒菸課程列為學校年度重要執行要項

將戒菸課程列為學校年度確實執行要項且定期舉辦,並非只是業 務或業績呈現而已,運用結合校內外資源形成戒菸團隊,以便順利且 有成效的推展各項戒菸活動,如校內資源有校護、導師、教官、春暉 社與成功戒菸之學生,校外如澎湖縣衛生局與衛生所、學校之特約醫 院及診所、無喉復聲協會、戒菸專線等合作,協助學生營造有利的戒 菸環境。

2. 持續的輔導與協助

本研究課後個別輔導僅至戒菸教育介入結束,建議可持續個別輔 導或運用網際及舉辦菸癮復發相關加強課程,並追蹤及比較其成效。

二、未來研究方面

(一) 評價問卷內容的修訂

本研究「吸菸學生意見調查問卷」共有 119 題,過多的題目會影響 學生未能仔細閱讀,缺乏耐心即有可能隨意作答的現象,建議未來進行 問卷調查時,找出指標性的變項,精簡問卷題數,加強施測前的指導與 說明、施測時觀察填答者的反應與適時解說、施測後問卷的檢查與即時 修正,以增進問卷的填答率及正確性。

(二) 持續追蹤及監控戒菸成效

本研究限於人力、物力與時間,戒菸教育結束後僅測試至一個月,

只能了解介入後之立即效果,未能深入戒菸相關之長期影響,建議未來 研究可繼續追蹤受試者之戒菸成效(如三個月、六個月及一年等)。

(三) 增設校外對照組

本研究僅以校內吸菸學生為研究對象,建議未來可增加校外對照組,

以避免學生相互交流戒菸資訊以致影響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美蘭(2006)。某技術學院學生戒菸教育介入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郁雯(2010)。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吸菸青少年戒菸意圖及其影響 因素-以南部某專科學校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 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暑(2015)。青少年吸菸與戒菸行為調查。

瀏覽日期:2015 年 5 月日 11。網址:

https://olap.hpa.gov.tw/Search.aspx?menu=100000000006&KeyWord=

%u5438%u83f8

吳知賢(1990)。學習動機的研究--成就動機、制握信念、學得無助、歸 因理論的文獻探討。初等教育學報,3,277-326。

李淑卿(2003)。戒菸教育計畫介入成效之研究以台北縣某技術學院學 生為對象。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台北市。

李淑卿、苗迺芳、李景美、陳政友、龍芝寧、廖信榮…琳雅婷(2011)。

高中職戒菸教育介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新北市、台北市八所高中職學 生為例。學校衛生(63),1-23。

李景美、苗迺芳、黃惠玲(2000)。青少年物質使用之社會學習及社會 連結因素研究--以在學生為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0,

17-24。

李景美、鄭其嘉、羅惠丹、龍芝寧(2009)。元氣青春-青少年戒菸教育 叢書。台北市:衛生署國健局。

李筱惠(2006)。臺北縣某國中學生吸菸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師

李蘭、江宜珍、吳文琪、晏涵文、陳富莉、陸玓玲 (2010)。健康行為 與健康教育。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李蘭、潘怜燕(2000)。台灣地區成年人之吸菸率與吸菸行為,八十八 年度之全國性調查。中華公共衛生雜誌第,19(6),423-436。

周碧瑟(1999)。台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藥物使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台 北:行政院衛生署。

林宜蕙(2004)。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級中學為 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台北市。

林雅婷(2009)。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台北縣市八所高中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 育學系研究所論文,台北市。

邱鈺雯(2005)。青少年吸菸及戒菸之探討-- 以高雄市八所國中高中職 學校學生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 雄市。

姚博文(2005)。大高雄地區青少年學生吸菸盛行率與其影響因子探討。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姜逸群、黃雅文、黃春太(2003)。台灣地區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及相 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0),89-107。

柯姍如(2001)。家人及好友對高中生吸菸行為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 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國民健康局(2009)。台灣菸害防制年報。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2010)。台灣菸害防制年報。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2011)。台灣菸害防制年報。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國民健康局(2012)。台灣菸害防制年報。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張世彗(2003)。動機和創造力。創造思考教育,13,20-25。

張明惠(2004)。青少年戒菸教育課程介入成效之探討-以臺北市某公高 職學生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美華、簡瑞良(2006)。認知行為策略在融合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調適 的運用。特殊教育叢書(16):融合教育,67-80。

張惠芬(2001)。探討青少年戒菸課程之成效。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新仁編著(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怡如(2001)。「香菸廣告之接觸、認同與吸菸行為之關係以北縣 高職學生為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市。

陳沿瑜(2004)。校園吸菸青少年之戒菸介入方案研究-傳統式介入和實 驗式多元介入方案。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市。

陳建泓(2009)。協助戒菸者改變之健康諮商模式與實務:心理諮商對 職場員工健康行爲之促進。應用心理研究,43,49 -62。

陳富莉(2004)。青少年菸品消費認同與吸菸行為之研究:以臺北縣某 兩所高職學生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1),59 -70。

游育苓(1997)。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某高中職吸菸學生之戒菸意向。 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育苓(1999)。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某高職吸菸學生之戒菸意向。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希庭(1998)。人格心理學。台北市:東華出版。

黃秀媚、李景美、陳政友、黃松元、苗迺芳、李淑卿…康杏如(2011)。

高中職吸菸學生戒菸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59),

黃松元、余玉梅、江永盛、陳政友、賴香如、何瑞琴(1991)。台灣地 區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5(6),45-66。

黃芷苓(2003)。國中學生戒菸課程發展及介入效果之初探。長庚護理, 14(2),121-132。

黃慧文、陳稚尹、黃芷苓(2011)。青少年的規律吸菸和吸菸依賴影響 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58(1),28-36。

黃璉華、左如梅、尹祚芊、楊瑞珍、黃子庭 (1996)。國民中學學生吸 菸知識、態度與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43(2),35-46。

葉純瑜(2008)。臺北縣某國中戒菸教育介入計畫實施成效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廖信榮(2007)。臺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廖容瑜(2011)。高中職學生多元戒菸服務成效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衛生教育學系,臺北市。

廖梨伶(2001)。運用網際網路於青少年戒菸行為之介入研究。臺灣師 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潔心、劉貴雲、蔡春美(2000)。青少年互動式戒菸自助手冊教材發 展及介入效果之初探性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73-89。

歐用生、盧雪梅(1991)。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臺北市:心 理出版。

賴志冠(1999)。如何改變不健康行為︰以戒菸為例。基層醫學,14(2),

29-32。

賴香如、吳德敏、邱詩揚、李碧霞、趙國欣、鍾宜君、李欣憶、劉姿鈺

(2004)。家長預防措施與子女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研 究。衛生教育學報,22,41-62。

顏簡美珠(1999)。以小團體模式協助青少年戒菸之試驗及其成效評估。

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魏美珠、林為森(1999)。青少年戒菸教育介入成效之評估。嘉南學報,

魏美珠、林為森(1999)。青少年戒菸教育介入成效之評估。嘉南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