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吸菸行為盛行率與相關因素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吸菸行為盛行率與相關因素探討

一、 青少年吸菸行為盛行率

菸害防制法定義:吸食、咀嚼菸品或攜帶點燃之菸品的行為即稱之 吸菸行為。依國健署 2013 年「國中、高中職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全國 高職學生目前吸菸率 15%(男性 23.8%、女性 8.5%),2012 年 16.6%(男 性 23.8%、女性 9.6%),2011 年 16%(男性 22.9%、女性 9.3%);2013 年國中生吸菸率 5.2%(男性 7.5%、女性 2.6%),2012 年 6.6%(男性 9.3%

女性 3.7%),2011 年為 7.2%(男性 10.5%、女性 3.7%)。

2013 年澎湖縣高職學生吸菸率 26.8%(男性 34.4%,女性 15%),

比 2009 及 2012 年的 20.2%及 23.3%分別增加 6.6%與 3.5%,也比全國高 職學生的 15%多了 11.8%(如表 2-1-1),相較全國高職之歷年吸菸率,

明顯呈現逐漸增加的傾向;2013 年澎湖縣與全國高職吸菸學生,其一個 月內吸菸天數皆相同以「每天都有」占最多數,分別為 51.7%及 48.7%,

每天平均吸菸量以 2-5 支(35.6%)及 6-10 支(28%)為主,早上起床馬 上吸菸者占 17.2%,菸品來源以自己購買居多(71.5%),第一次吸菸平 均年齡主要為 14-15 歲(25.5%)及 12-13 歲(23.8%),好友之吸菸情形 則以有一些好友吸菸(62.2%)占多數,上述各項吸菸狀況,澎湖縣皆與 全國高職吸菸學生相似,但在「未曾吸菸者未來可能吸菸」的比率為 8.2%,

及「未來一年內會想吸菸」之比率皆高達 30.5%、而「好友提供菸品會吸

菸」的可能性為 33.9%,相較全國高職生之「未來一年內會想吸菸」23.5%

及「好友提供菸品會吸者」25.4%,分別高約 7%及 8.5%(國健署,2013)。

游育苓(1997)針對台北縣高職生的研究:每天吸菸量以 1-10 支最 多(48.4%),李淑卿(2003)之台北某技術學院學生的研究:高職生每 天吸菸量也以 6-10 支最多(41%),張明惠(2004)對台北市高職生研 究:高職生第一次吸菸平均年齡 13-14 歲(46.15%)及 15-16 歲(38.47%),

每天吸菸量也以 2-5 支菸最多(44%),劉美媛(2005)亦發現高職生第 一次吸菸年齡以 14-15 歲最多數。

表 2-1-1

全國及澎湖縣青少年之吸菸率

年份/地區 全國 澎湖縣

總計 男 女 總計 男 女

高職

2007-2008 17.1 22.9 10.6 22.2 27.3 14.7 2009-2010 13.9 20.9 7.8 20.2 22.8 16.6 2011 16.0 22.9 9.3 25.9 28.5 22.1 2012 16.6 23.8 9.6 23.3 30.0 13.5 2013 15.0 23.8 8.5 26.8 34.4 15.0 國中

2007-2008 7.7 10.3 4.9 7.0 11.3 2.4 2009-2010 7.8 11.2 4.2 7.5 11.5 3.3 2011 7.2 10.5 3.7 10.5 15.2 5.7

2012 6.6 9.3 3.7 7.3 9.2 5.2

2013 5.2 7.5 2.6 5.6 6.8 4.4

註:1.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指標互動查詢網站。

若以家庭及校園方面來看青少年二手菸暴露率(表 2-1-2),得知全 國高職生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 45.8%,澎湖高職生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為 49.8%,兩者數據相差不大約為 4%,但 2013 年澎湖高職校園二手菸暴露 率為 37.3%,比全國高職校園二手菸暴露率高約 10%,可見澎湖高職校 園二手菸問題仍有改善空間(如表 2-1-2);另外,全國校園二手菸最主 要的來源為同學(國中 49.3%、高中職 60.9%),其他則為校外人士(國 中 33.8%、高中職 21.2%)、老師(國中 6.0%、高中職 6.9%),而澎湖 校園二手菸最主要來源亦為同學(國中 48.4%、高中職 79.7%),其他為

校外人士(國中 29%、高中職 15.1%)、老師(國中 11.4%,高中職 2.1%)

(國健署,2012),上述資料均顯示各級學校的校園二手菸問題嚴重,

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表2-1-2

全國及澎湖縣高職學生之家庭與學校二手菸暴露率

年份/地區 全國高職 澎湖縣高職

總計 男 女 總計 男 女

家庭二手菸

2007-2008 52.7 52.2 52.7 54.7 56.3 51.4 2009-2010 45.9 44.8 46.9 45.3 44.6 47.0 2011 45.4 44.5 45.7 47.3 43.5 52.1 2012 46.3 44.9 45.7 47.8 50.7 42.2 2013 45.8 45.0 46.4 49.8 45.9 55.9 學校二手菸

2007-2008 43.5 52.2 32.7 79.5 86.3 69.7 2009-2010 35.7 44.3 27.7 81.4 88.3 72.1 2011 41.1 46.9 34.7 76.1 84.3 64.7 2012 35.1 42.3 27.3 64.1 75.0 47.1 2013 27.2 35.0 19.8 37.3 51.7 14.6 註:1.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指標互動查詢網站。

綜合上述文獻發現,高職生第一次吸菸平均年齡約為 14-15 歲,其中 吸菸者一個月內吸菸天數分布以「每天都有」占最多數,每天吸菸量以 2-5 支為主,大多未超過 10 支,澎湖縣高職生亦以 2-5 支菸為多數,其 次則與上述相同為 10 支菸以內,菸品來源則以自己購買居多(71.5%),

此顯示菸商販售菸品給未滿十八歲青少年的問題,更須要大家重視及省 思。另 2013 年資料也顯示國中升上高職的吸菸率增加 3 倍(增加 9.8%),

澎湖縣國中升上高職的吸菸率更高出 5 倍多(增加 21.2%),澎湖高職男 性學生吸菸率亦呈增加現象,可見高職環境及同儕的影響不小。

另澎湖縣高職學生的吸菸率 26.8%,也比全國高職生吸菸率 15%高 約 11.8%,且歷年吸菸率呈逐漸增加傾向,更顯示澎湖縣高職學生吸菸情 況之嚴重、急須改善;另發現全國及澎湖家庭二手菸,歷年數據改善不多

菸暴露率 49.8%,雖與全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 45.8%之數據相差不大,但 亦近達 5 成不容忽視,且澎湖高職之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37.3%,比全國高 職校園二手菸暴露率 27.2%高約 10%,更顯現菸害是值得重視且刻不容 緩的問題,這些二手菸最主要來源是同學(國中 48.4%、高中職 79.7%),

所以校園戒菸宣導及教育介入是重要且迫切的,學校及衛生主管單位仍 須共同努力與菸抗戰,期盼藉由學校戒菸教育的介入,降低學生之吸菸 率、改善校園二手菸害,進而推及家庭、影響家人共同趕走菸霧。

二、 吸菸行為相關因素 (一) 個人因素

高中生容易在心煩、疲倦、課業壓力大,高職生則在心煩、有人給 菸、被人責備時吸菸(黃松元、余玉梅、江永盛、陳政友、賴香如、何 瑞琴,1991),柯姍如(2001)調查顯示,影響青少年吸菸的個人因素 有性別、好奇、認同同儕、表現成熟、學業成就低落、轉移挫敗、菸害 知識及吸菸態度;姚博文(2005)也發現低學業成就的青少年,發生吸 菸行為的比率愈高。

個人的吸菸經驗會對學生吸菸行為產生影響(廖信榮,2007),青 少年嘗試第一支菸,就能產生吸菸依賴,青少年吸第一支菸的年齡越低,

吸菸依賴就會更強(DiFranza, 2008)。李蘭及潘怜燕(2000)發現每天 吸菸者,第一次吸菸的年齡平均為 18.5 歲,偶爾吸菸者有半數在 18 歲以 前嘗試第一次吸菸,已戒菸者,約半數的人在 18 歲之前吸第一支菸,此 顯示高中職階段是養成吸菸習慣的關鍵時期。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得知青少年的人際、抗壓與情緒調節能力、學業 成就、自我效能、菸害認知、瞭解及態度、吸菸經驗及年齡等因素皆可 影響其是否吸菸;而高中職階段是養成吸菸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更應 多予注意、關心及防範。

(二) 家庭因素

與吸菸行為相關的家庭危險因子包括單親家庭、兄弟姐妹數目多者、

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父母本身使用藥物、零用錢較多者、子女自覺與家 庭聯結差、自覺父母對其未來所受教育期望低者、對其學校智育成績表 現不滿意者(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uthority〔U.S. CDC〕,1994)。

另外,Distefan、Gilpin、Choi 和 Pierce(1998)發現親子若能良好的互 動、溝通及討論,可以預防嘗試吸菸者變成規律吸菸者。以社會學的觀 點,父母是子女模仿的對象,青少年與父母的溝通愈好、愈認同,與父 母建立的鍵結就能強而有力,青少年則較少產生偏差行為,因為愈依附 父母,愈能模仿與認同父母的言行舉止、社會規範及價值觀,因此父母 親吸菸可能影響青少年提早吸菸,且以父親最具影響力,均有吸菸習慣 的父母,將影響青少年在此階段變成吸菸者的可能性,約為不吸菸父母 之子女的 2 倍(李筱惠,2006;廖信榮,2007)。因此要預防吸菸行為,

首先要改善家庭的關係。

Radziszewska、Richardson、Dent 和 Flay(1996)發現四種教養型態:

完全父母決定、親子溝通但父母決定、親子溝通但青少年決定、完全青 少年決定等,其中以「親子溝通但父母決定」的教養方式,青少年最不 會發生吸菸行為,最差的情形為完全由青少年決定。因此,親子間能取 得「不吸菸」的溝通與認同,是很重要的戒菸行動。

上述得知父母的教育及管教方式、態度與行為、家庭型態、家庭關 係及情感、家庭互動與溝通方式等,皆可能影響子女的吸菸態度與行為。

(三) 社會環境因素

同儕團體為影響學生吸菸的主要社會環境因素,吸菸同伴經常是互 相提供菸品的朋友或同學(黃璉華等,1996)。李景美、苗迺芳與黃惠

動干擾越小者,他們越有可能吸菸。另一研究也發現:同儕關係越好、

同儕接受性越高、遵從父母管教越低者,則越容易吸菸(姜逸群等,2003),

周碧瑟(1999)也發現同儕團體內的常規內化成個體的態度、價值觀與 行為,於是給予菸品並教導同儕吸菸;顯見青少年吸菸的社會文化因素 中,以同儕吸菸行為的影響最為重要。

依上述得知,青少年將吸菸當成一種獲得同儕接納與認同的方法,

朋友、同儕間的影響更勝於父母,好朋友的吸菸行為與態度是影響青少 年吸菸與否的重要因素,渴望獲得更多自主權的青少年會將吸菸視為成 長獨立的象徵,把菸當作人際互動的催化劑。所以學生身邊的同儕、好 友,都是我們在推行戒菸介入,一個重要且需要掌握及運用的因子,若 能運用得宜,就能將阻力化為助力。

(四) 廣告因素

一項全美約 1000 位 12-17 歲青少年的電話調查,發現菸品促銷活動 的察覺及內化與菸品及使用者的易感性,兩者存有強烈的相關性,亦即 菸品促銷活動,可提高 12-17 歲青少年對菸品及吸菸的感受性(Altman, Levine, Coeytaux, Slade, & Jaffe, 1996)。陳怡如(2001)發現高職生第一 次選擇吸菸品牌的原因,深受團體認同的影響,首次購買或變換品牌的 原因,部份因團體認同,另一部份則為菸品廣告所影響。菸商運用行銷、

包裝,藉由媒體大量的出現在青少年周圍,誘使心智、人格均尚未成熟 的青少年,極容易因此而嘗試吸菸。

菸品促銷廣告讓青少年接觸菸品與吸菸的機會增加,蓄意的誘使青 少年成為菸品的長期消費者,廣告包裝出吸菸更具魅力或叛逆,致青少 年將吸菸行為合理化,並忽略菸品的負面代價(羅鈺婷,2004)。甚至 在網站上記載吸菸、買菸、戒菸等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接受價格、贈品 及藝人吸菸等負向行為分享(國健局,2008),青少年接觸越多的吸菸

畫面,越可能引發吸菸行為,尤其看到自己認同的明星吸菸及劇情的烘 托下,對青少年的吸菸行為更有鉅大的影響力(國健局,2008),實在 不可小看媒體廣告延續及擴張的影響力。

總結而論,影響青少年吸菸的因素相當複雜,包括個人、家庭與學 校因素、同儕朋友、環境、媒體廣告…等多重因素。青少年自我控制能 力較差者、男性、來自單親家庭、父母對學生吸菸持鼓勵者、家人與同

總結而論,影響青少年吸菸的因素相當複雜,包括個人、家庭與學 校因素、同儕朋友、環境、媒體廣告…等多重因素。青少年自我控制能 力較差者、男性、來自單親家庭、父母對學生吸菸持鼓勵者、家人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