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旨在敘述本研究的動機與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 假設及操作型定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一、菸害是健康的頭號殺手

菸害是危害健康的頭號敵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9)表示,每六秒即有一人死於吸菸。每年有 600 萬人死於吸菸引起的疾病,其中超過 500 萬人為吸菸者或曾經吸菸,

另有 60 多萬人為接觸二手菸的非吸菸者。預估 2030 年,每年將增加至 800 多萬人死於菸草。吸菸在 20 世紀造成 1 億人死亡,至 21 世紀將導致 高達 10 億人死亡(WHO, 2011)。另外,菸草也是導致非傳染性疾病(如 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非 傳染性疾病占全世界死亡總數 63%(WHO, 2012)。

菸草裡含有 7,000 多種化學物質,至少有 70 種為已知的致癌物

(Surgeon General, 2012),約 30%癌症死亡人數與吸菸有關,台灣癌症 死亡人口中每 5 人即有 1 人死於肺癌,在肺癌個案中,有 80%是現行吸 菸者或曾經吸菸,就算是淡菸,對於降低罹患癌症機率也無顯著差別(衛 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局〕,2009)。菸害不僅與諸多癌症相關,亦可 引發呼吸疾病如氣管炎、肺炎及肺氣腫,還有皮膚老化、掉髮、頭皮紅 疹、白內障、記憶力退化、性功能減退、心血管疾病、末稍血液循環差 而導致截肢…等許多問題,可說是全身波及,百害而無一利。除危害吸 菸者外,二手菸亦因燃燒不完全,會產生更多有害物質,三手菸可讓處 在此空間的人長時間暴露於菸害,所以二手及三手菸的危害也要小心(國

二、青少年的菸霧危機與轉機

現今不僅成年人以身試煉,更有許多青少年不顧一切的吸菸,2013 年國、高中職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全國國中學生吸菸率為5.2%,高職學 生吸菸率為15%,澎湖青少年之吸菸率更高於全國青少年,國中生吸菸率 5.6%、高職生吸菸率為26.8%(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健署〕,2013),

可見菸害問題更甚於全國青少年之吸菸問題;另調查顯示國中與高中職 生吸菸學生皆有六成以上,在過去一年曾有過戒菸經驗,另有五成國中 生,超過六成高中職吸菸學生想要戒菸(國健局,2012)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即有許多學生冒著記過的危險,下課就到他們 的秘密基地,且因被發現而不斷的開發新基地,一次次的被抓、記了過,

甚至亂丟菸蒂將廁所都燒了,仍無法放棄他們心愛的菸;研究者所帶領 的班級人數共有34人,其中即有13位同學吸菸,8位已經成癮,每當吸菸 被抓就懊悔不已的表示「很想戒菸」,但實在太難過而無法控制,看著 他們可氣又無奈的臉龐,透露出有心戒菸及需要幫助的訊息,讓本應傳 遞健康予大眾的我,燃起協助及改變他們的動力。

上述資料得知約有五、六成的吸菸學生有戒菸意願,卻因身體、心 理的癮、能力技能、環境…等因素而無法做到,師長實在有必要伸出手 來拉吸菸者一把,以協助吸菸學生遠離這個健康殺手。

目前,雖然已有相關戒菸課程的研究及文獻,部份也證實戒菸課程 確實有助吸菸行為的改變,但研究者服務之學校實施戒菸宣導及教育多 年,其效果並不理想,學生仍舊吸菸、付之行動者少之又少,而且澎湖 的生活節奏、文化皆與都會區相差甚遠,本離島最熱鬧的馬公市區僅有 四間中型商店,並無其他可逛之百貨公司或賣場,有不少學生放學即窩 在網咖、KTV或聚在一起閒聊,菸就這麼自然的交際起來;另外受到學 生及家長重視的廟會活動也是件重大的事情,而菸在廟會活動中就經常

是必要的交流物品,因此2013年澎湖縣高職生的吸菸率達26.8%,較全國 高職生之吸菸率高出近12%,且歷年居高不下、未見改善,此吸菸情況更 屬嚴重,迫切須要戒菸教育的介入,但本校吸菸學生大都是學習意願與 動機均較為低落者,傳統及制式的教學方式,並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及 學習。此套元氣青春課程,內容活潑有趣,採取多元的教學方式,應適 合本校學生的學習,期盼藉由此戒菸教育介入之經驗與成果,做為將來 澎湖青少年戒菸課程參考及推廣之用。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 瞭解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某高職學生之戒菸知識的影響。

二、 瞭解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某高職學生之戒菸態度的影響。

三、 瞭解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某高職學生之戒菸自我效能的影響。

四、 瞭解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某高職學生之戒菸行為的影響。

五、 瞭解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某高職學生之一氧化碳值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 戒菸教育介入是否能增進學生之戒菸知識?

二、 戒菸教育介入是否能增進學生之戒菸態度?

三、 戒菸教育介入是否能增進學生之戒菸自我效能?

四、 戒菸教育介入是否能增進學生之戒菸行為?

五、 戒菸教育介入是否能降低學生之一氧化碳值?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一、 戒菸教育介入實施後,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之戒菸知識。

二、 戒菸教育介入實施後,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之戒菸態度。

五、 戒菸教育介入實施後,能顯著降低實驗組學生之一氧化碳值。

第五節 操作型定義

一、 高職學校學生:本研究對象為 102 學年第二學期澎湖縣某高職學校 學生 1 至 3 年級全體學生,不分性別、科別及班級,採取主動報名 參與戒菸班之學生編為實驗組,約 1/5 主動報名之吸菸學生,因實驗 組額滿故編為對照組,導師及教官推薦之吸菸學生亦編為對照組。

二、 戒菸教育介入:

(一) 戒菸課程:對實驗組進行教學活動,此課程教材採用國民健康局委 託李景美等編製之「元氣青春(高中組):青春踢踏行之教學模組」,

取得使用同意書後再行介入(附錄一),課程內容包括動機篇-菸霧 不瀰漫、資訊篇-菸煙相抱何時了、健康體能篇-青春體能百分百、支 持篇-健康路口停看聽、計畫篇-戒菸魔法書、成功篇-向菸說 Bye Bye 等 6 個模組共 12 節課(每節 50 分鐘),採取講授法、影片觀賞、小組 討論、團體互動、角色扮演、遊戲等多元的教學活動,分為週六及 週二社團時間兩個班別實施,各自進行 12 節課的教學活動。

(二) 個別輔導:課後給予實驗組學生進行 3 次面談個別輔導,每次 20-30 分鐘,面談輔導後須完成「青春加油站-青少年戒菸教育個別輔導表 單」之填寫。

三、 戒菸保護因子:藉由填寫問卷之「戒菸知識」、「戒菸態度」、「戒 菸自我效能」三部份的題目,依其填答情形做為指標結果。

(一) 戒菸知識:本研究所附問卷之「戒菸知識」部份,共分成吸菸的危 害(7 題)/戒菸的好處(2 題)、菸品成分/機轉(6 題)、戒斷症狀

(4 題)、菸害防制法規(4 題)及戒菸的方法(13 題)等 5 個向度,

研究對象對此「戒菸知識」部份的答題情形,可得知研究對象之「戒 菸知識的認知程度」。

(二) 戒菸態度:本研究所附問卷之「戒菸態度」部份,共分成吸菸的危 害(7 題)、自認吸菸的好處(6 題)、拒菸態度(9 題)、廣告辨 識(3 題)、戒菸障礙(3 題)、戒菸意願(8 題)、戒菸的方法(6 題)等 7 個向度,研究對象對此「戒菸態度」部份的答題情形,可 得知研究對象之「戒菸行為的主觀評價」。

(三) 戒菸自我效能:研究對象對於本研究所附問卷之「戒菸自我效能」

部份,面對 17 種不同情境可以把握拒菸的程度,研究對象對此部份 的答題情形,可得知研究對象「拒絕吸菸的自信程度」。

四、 戒菸行為:包括每日吸菸量、介入後一周戒菸情形、介入後 1 個月 及 3 個月戒菸情形。

(一) 每日吸菸量:參與研究的吸菸學生回答本研究所附問卷之「每日吸 菸支數」。

(二) 介入後 1 周及 1 個月戒菸情形:於戒菸教育介入後 1 週及 1 個月,

學生回答自調查的時間往前回推 7 日,皆未吸菸的情形。

(三) 介入後 1 個月及 3 個月戒菸情形:於戒菸教育介入後 1 個月及 3 個 月,學生回答自介入後持續未吸菸的情形。

五、 一氧化碳值:實驗組學生使用「吹氣式一氧化碳偵測儀器」,吹氣 所測得之「呼氣一氧化碳數值」。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因人力、時間及地域之限,未能安排他校為對照組,僅以同 校未參加戒菸班的吸菸學生為對照組,故本研究無法完全排除對照 組學生接觸戒菸班學生,其相互交流或影響。

二、 研究期間,學校教官室亦推行其他菸害防制工作(如:校園拒菸活

三、 受限於人力及時間因素,問卷追蹤至課程結束後一個月之後後測,

未能進行較長期的追蹤,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長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