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與研究之結論,提出多點建議,以作為日後改進與 研究之參考。

壹、學位學程之定位應明確示之,且應隨產業變遷而有所調整

144

學位學程乃目前大學為回應產業變遷對人才需求之變革,為順應目前產業趨 勢而設置,然而,以目前各大學之學位學程開課領域比例來看,係以理工科技領 域為高,與目前國內產業發展以科技產業為核心有關。然而,想要討論的是,這 些科技領域之學位學程,在未來是否有可能產生供過於求的問題?而當面對此一 問題時,學位學程的去向又是如何?政府方面是否已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亦或退場 機制等做法,好讓這些順應產業趨勢而設之學位學程能功成身退。

除此之外,設立學位學程之本意固然是好,但其既然係以彈性為理念,不論 是在教學設備、教師甚至是課程規劃方面皆為跨系所整合,在責任歸屬上並無明 確之劃分,因此也很有可能因為彼此領域文化差異與教師意願等因素而影響學位 學程之發展,同時也可能因為各校條件或辦學理念之不同,造成跨領域學位學程 間之差異。最後,最為現實的問題即是,學位學程之學生在畢業後所授予之「(學、

碩、博士)學位學程」之學位,其市場接受度是否亦如一般傳統系所畢業學生之

(學、碩、博士)學位?依研究者經驗,社會大眾仍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

「學位學程」為何。綜合以上各點,期望未來政府於學校相關單位在規劃學位學 程相關政策時,更能將其定位明確示之,並能隨產業變遷而有完備的退場機制,

同時,也應多向社會大眾廣為宣傳,讓其市場價值能更提高些。

貳、提升大學學生就業力應有更為具體之推動策略

在本研究中曾提及臺灣之大學在提升大學學生就業力時,實施如就業學程以 及實習制度等,而這些措施中又以技專校院參與校數為多,一般大學則相對少了 許多。儘管技專校院與一般大學在教育目的上即有明顯差異,然在面對產業變 遷,社會與產業對於大學賦予了更大的期望,期能培育真的符合產業需要之人 才,然而,依相關數據與資料皆顯示出,儘管擁有大學畢業以上之學歷人數逐年 成長,但同時其失業率亦逐年升高,而出現「高學歷、高失業的問題」,雖然此 一問題可能包含多種原因,但是對教育體系來說是需要負極大之責任,而能在學

145

生受教育過程中,培養其工作能力與態度將有助於其未來的就業。臺灣之大學課 程為各校自主決定之,主動權為各校掌有,部分學校本身已體會到要為學生未來 就業著想,因而設有應產業需求之學位學程亦或調整校內系所等。因此,期望能 由政府相關單位積極推廣並獎勵與補助各大學校院,鼓勵各校在規劃課程時能將 開設就業學程或實習制度納入其中,另外,也希望大學校院能夠多提供實習(見 習)之機會,讓學生在就學期間即可先行學習職場所需之專業知識與技能,以提 早與職場接軌而避免發生教育與職業不相稱之問題。

参、為強化教育與經濟之結合,宜多進行大學課程相關研究

隨著產業變遷,大學教育亦隨之有所變革,然而,卻仍舊出現大學教育應與 經濟(產業)結合之呼籲,社會關注大學所產出之畢業生是否具備就業力,是否 能符合產業所需之人力。儘管目前各大學在政府相關單位的規劃下,於課程上進 行調整,朝向重點領域與跨領域的學習,並發展彈性學制以打破傳統單一系所之 僵化,但是,國內卻少有針對大學課程之相關研究,在一味要求大學課程變革的 同時,即使已有許多相關法律與政策係以促進大學教育與經濟之結合,使學生能 學以致用為旨,然這些以產業、就業導向課程之設置,在教學過程中是否真的能 完全授以產業所需之知識與技能?而所謂產業所需之技能與知識又何以有明確 之界定?再者,強調教育應與經濟更為結合之時,到達何種程度才稱得上是「結 合」?是故,不論是政府相關教育主管機關亦或學者們,或許可以多以大學課程 為主軸進行深入的剖析與研究,相信可對未來課程改革提出更多且更為具體之建 議。

肆、大學課程之變革為持續不斷之過程,後續研究者可繼續追蹤

大學之課程發展至目前為止,不論是臺灣亦或歐美社會皆呈現出不同於傳統 而多元之風貌。然而,隨著產業變遷,大學亦有可能隨之產生不同於目前之變革,

146

重點領域與跨領域學習、彈性學制的發展以及就業導向之課程等,雖為目前社會 所推崇並大力推廣,然而,未來的一切仍是個未知數,尤其對於近兩三年來方鼓 勵推廣之學位學程、就業學程,由於目前仍為少數,其成效難以評定,因此,對 後續研究者而言,或許可透過不同的研究方法,持續追蹤其發展狀況,並對其成 效進行評估。

14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2004 資訊服務產業年鑑編纂小組(2004)。2004 資訊服務產業年鑑。臺北市 : 財 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2005 資訊服務產業年鑑編纂小組(2005)。2005 資訊服務產業年鑑。臺北市 : 財 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2005 職場趨勢(2004,12 月 23 日)。2009 年 5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104.com.tw/cfdocs/2000/pressroom/104news931223_b.htm

Career 就業情報(2005)。企業雇用新鮮人動向調查。2009 年 5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mse.isu.edu.tw/upload/04/8/files/dept_8_lv_3_3540.htm

丁錫鏞(2001)。臺灣的綠色矽島與知識經濟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智庫出版 社。

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2006)。2009 年 1 月 10 日,取自 http://mach.tcivs.tc.edu.tw/modules/coop/9565-2.pdf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09)。98 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招生簡章。台北市:

編者印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1)。主要國家發展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業之政策研究。台北 市:經濟部。

王如哲(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如哲(2008)。評鑑大學績效的新指標─就業力。評鑑雙月刊,15,20-23。

王秀槐(2005)。教學使命的重新定位,載於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主編),21 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回應:趨勢、課程、治理,267-292。台 北市:高等教育。

148

王曾才(2002)。世界現代史。台北市:三民。

王俊權(2007)。學位學程的發展與願景。載於國立政治大學舉辦之「公共政策 論壇:高等教育系列之學位學程的推動與評鑑」研討會會議手冊(頁 10-20) 台北市。

王健全、麥朝成(1999)。產業結構變遷與產業發展策略。載於施建生(主編),

一九八○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發展經驗。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晴佳(1997)。大學之理念:洪堡德與傅斯年觀點之比較,載於黃俊傑(主編),

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51-66。台北市: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文從蘇(譯)(2003)。P. L. Ralph 著。世界文明史─中世紀的世界。台北市:

五南。

方光瑋(2008)。核心能力的培育與落實─大學生能力與未來職場競爭。載於國 立政治大學舉辦之「大學生的核心素養與能力」研討會會議手冊(頁 109-129),台北市。

行政院(2003)。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2009 年 4 月 19 日,取自 http://bpipo.moeaidb.gov.tw/download/pdf/Action_Plan_Schedule_TW_2003.

Pdf

行政院(2006)。2015 年經濟發展願景三年衝刺計畫。2009 年 1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ey.gov.tw/np.asp?ctNode=445

行政院主計處(1989)。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民國四十年至七 十七年)。台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主計處(2001)。人力資源重要指標(67 年至 90 年)。2009 年 4 月 12 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timeser/table11_6.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民國四十年至九 十一年)。台北市:編者印行。

149

行政院主計處(2006)。人力資源重要指標(88 年至 95 年)。2009 年 4 月 12 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timeser/table11_7.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8)。95 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綜合報告摘要。台北市:編 者印行。

行政院主計處(2009a)。我國產業結構變動。2009 年 4 月 10 日,取自 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Indicator/Indicator01.aspx?rptcod=B03 行政院主計處(2009b)。人力資源重要指標(94 年以後)。2009 年 4 月 12 日,

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timeser/table11_8.XLS 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2008)。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實施計畫。2009 年 5 月 19 日,取自 http://210.69.206.133/eTraining/cj_intro.aspx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5)。FY94-FY96 科技人才供需調查。2009 年 5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stag.gov.tw/include/getfile.php?fid=421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7a)。2007-2009 產業科技人才供需調查。2009 年 5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stag.gov.tw/include/getfile.php?fid=576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7b)。生技產業科技人才供需調查。2009 年 5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stag.gov.tw/include/getfile.php?fid=57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提升我國知識密集服務業競爭利之研究─

以知識密集型工商服務業為核心。台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 年 4 月 25 日,取 自 http://www.ntpo.org.tw/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9)。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 年 4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nstpab.sinica.edu.tw/intro-2.php

150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3a)。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 年 4 月 25 日,

取自 http://140.113.34.204/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3b)。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 年 4 月 25 日,取 自 http://nano-taiwan.sinica.edu.tw/index.php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a)。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案。2009 年 5 月 15 日,

取自 http://www.nsc.gov.tw/cen/public/Attachment/7321433171.doc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b)。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2009 年 5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nsc.gov.tw/cen/public/Attachment/7321424771.doc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5c)。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台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8)。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2009 年 4 月 25 日,

取自 http://www.ncp.org.tw/i_item_i.php?id=104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小組(2002)。提昇產業技術及人才 培育計畫。台北市:編者印行。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發展小組(1971)。大專增設系科與研究中 心計劃。載於作者(編)第三屆全國人力研討會參考資料(二)。台北市:

編者印行。

行政院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2003)。「e-Taiwan」計畫。2009 年 4 月 20 日,

取自 http://www.etaiwan.nat.gov.tw/index.php

行政院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2005)。「M-Taiwan」數位臺灣計畫。2009 年 4

行政院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2005)。「M-Taiwan」數位臺灣計畫。2009 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