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壹、對大學生的建議

一、

增加學習投入,男大學生更需關切學習投入之重要性

臺灣大學生知覺學生學習投入整體之現況屬於中低程度,說明臺灣大學生投 入學習的程度低,學習有時會感到無聊,因此較不願意投入課業中,又可能臺灣 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的階段,考試壓力大、競爭激烈,許多學子在高中努力考上理 想大學後,就不願再如此花較多時間在課業,轉而投入其他活動上,如社團、交 友或是沉溺網路世界,故大學生應更積極參加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例如增加讀書 時間,更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習投入,做個稱職的學生。本研究發現女 性大學生在認知努力方面,所得的平均分數顯著高於男性大學生,顯示女性大學 生投入較多的時間在學習中,使得其認知努力高於男性大學生,因此,男性大學 生宜投入較多的時間在學習中,以提升其認知努力程度。

二、適時參與打工的機會,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顯示,學生學習成效整體與基本能力與軟實力層面而言,不同工讀時 數之大學生所知覺之基本能力與軟實力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工讀時數達 21 小 時以上的大學生所得的平均分數均顯著高於達 0-10 小時、11-20 小時的大學生,

表示工讀時數超過 21 小時以上的大學生,有較高的基本能力與軟實力,藉由打 工可以訓練自己的一技之長、學習應變能力,為就業準備以及累積工作經驗,本 研究雖與傳統工讀時數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發現不同,但本研究認為學生 的打工經驗對學業成就有正向的影響效果,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自動自發、

守時的好習慣,以應用於課業學習中,故大學生應適當參與打工的機會,以提升 學生學習成效,惟須注意打工時間與學習投入時間的規劃,不應因噎廢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對大學教授的建議

一、

相較於學生的學業、角色認同與內、外在動機,提升其自我效能,

更能增加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大學生的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投入有正向顯著影 響,表示學生學習動機愈高,其學習投入就會愈高;且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 成效亦有正向顯著影響,表示學生學習動機愈高,其學習成效也會愈高,學生學 習動機的各觀察變項對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的整體效果,以自我效能的影響 力最佳,以內、外在動機與學業、角色認同的影響力居次,因此,學生學習動機 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且以自我效能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助益最大,

但以內、外在動機與學業、角色認同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助益最小,然而,目前大 學生知覺學生學習動機之現況與上述情況相左,即內、外在動機之現況表現最佳,

但是在自我效能之現況方面表現最差,因此,大學教授可以幫助學生探索學習歷 程中對課業的掌握程度,瞭解其學習困難所在,同時,可以注意 Bandura 提出影 響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四方面:(一)過去的成就表現、(二)別人成功的替代經 驗、(三)口語的說服、(四)受到不良情緒的激發等原因,另外,協助建立學習 的正確歸因仍很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努力不足,因為努力是可控制的因素,

相信自己下次能夠達成任務並有相當的能力。

二、

更應加強科技大學學生的學業、角色認同與內、外在動機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校類別之大學生所知覺之學業、角色認同,與內、

外在動機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在學業、角色認同、內、外在動機層面中,一般 大學的大學生所得的平均分數均顯著高於科技大學的大學生,說明就讀一般大學 的學生通常具學術導向的潛能,其對於學業、角色認同與內、外在動機也較高,

而科技大學學生通常對學術性向較弱,才會選擇就讀科技大學,學習一技之長,

故科技大學教授應深入瞭解如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並採取有效的激勵策略,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助強化學生的自我系統,包括動機、價值觀、自我評估等因素,再強調課程的重 要性與實用性,正面影響學生的學業、角色認同與內、外在動機,使其更加投入 於學習活動中。

三、

鼓勵公立/國立大學藉由參加教學卓越計畫,提升師生互動,以強 化學生學習投入

臺灣大學生知覺學生學習投入整體之現況屬於中低程度,其中,學生學習投 入各層面中,以主動投入之現況表現最佳,但是在師生互動表現最差,臺灣大學 生的師生互動較薄弱,與大學教授講課方式有關,較少引起課堂討論,以致師生 間互動較少,課堂之外的時間較少與學生交流也有影響,此外,不同公立/國立或 私立學校之大學生所知覺之師生互動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私立大學生所得的平 均分數顯著高於公立/國立大學生,推論研究對象所屬私立大學為爭取競爭型計 畫或是教學卓越計畫,透過競爭、比價心理,激勵師生的士氣,使師生互動更加 頻繁。由於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促進學生發展,而學校所提供的課程應符合學生 需要,教師教學時應多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適時回饋等,強調師生互動的重要性,

所以,國立大學教授除了可透過做為教師、顧問及導師的正式與非正式角色,塑 造學習氛圍,並幫助學生學習投入,還可以鼓勵該公立/國立大學藉由參加教學 卓越計畫,提升師生互動,以強化學生學習投入。

參、對高等教育機構的建議

一、

應注意公立/國立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公立/國立或私立學校之大學生所知覺之學生學習投 入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私立大學生所得的平均分數顯著高於公立/國立大學生,

顯示在私立學校有較多的富裕家庭的學生,能投入較多的文化資本與經濟資本於 大學生,如課後輔導、學科補習、作業參與等,使得比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大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有較高的學習投入;而公立/國立大學較少有富裕家庭的學生,缺乏文化資本 與經濟資本的協助,其學習投入則較低,因此高等教育機構應注意公立/國立低 家庭社經地位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況,主動關懷家庭社經地位處於相對弱勢的大學 生,給予學習活動經費的補助,使其多主動投入於學習相關的活動。

二、

欲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在啟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應重視學生 學習投入的狀況

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均能對學習成效產生正面影響力,因而為了更符應 現今講求教育績效的時代,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勢在必行,因此,欲提升學生學 習成效,首先應致力於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臺灣 大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學習投入對學生學習成效產生間接效果,表示學生學習投 入具有「部分中介」效果,此結果意味學生學習動機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且有一部分是透過學生學習投入的中介進行影響,有鑑於此,高等教育機構可透 過學生學習投入之部分中介機制,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換言之,若欲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在啟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應重視學生學習投入的狀況,加強學 習投入面向,如主動投入、師生互動、認知努力,以學生為觀察重點,關注其參 與學習活動的學習過程。

肆、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就樣本選取而言

受限於人力、物力與時間等因素,本研究僅抽樣北部地區的大學,總共抽取 558 份問卷,剔除亂答或有遺漏值之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 406 份,其中樣本 來源未涉及中、南、東部與離島地區的大學;又,年級為大一者為 116 份、大 二者為 115 份、大三者為 110 份,以及大四(含延畢生)者為 65 份,大四(含 延畢生)的大學生為少數,上述抽樣結果可能導致不同背景變項間有顯著差異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但 Scheffé 法進行事後比較卻發現各組差異未達顯著之原因,故建議未來研 究除擴大樣本至全臺,以改善研究代表性外,亦可延伸至其他國家的大學生,以 對相關教育制度提出深入的見解。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一)納入其他可能的動機理論,以建構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動機層面 過往高等高等教育情境較少使用學習動機理論,探討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 效間之關係,雖然本研究以成就動機的期望價值理論解釋學習動機,但仍有其他 動機理論適用於臺灣大學生的學習上,如成就目標理論、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 論等,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納入不同理論模式,建構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之相 關動機層面。

(二)探究其他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中介變項

本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大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學習投入對學生學習成效產生 間接效果,表示學生學習投入具有部分中介效果,部分中介效果表示仍有其他變 項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探究其他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中 介變項,如學習滿意度、學習模式、專業承諾等,以豐富學習成效之研究。

三、就研究方法與設計而言

(一)發展適合臺灣大學生的學習量表

就學習自我歷程來說,華人與歐美國家因為社會文化背景脈絡之差異,在學 生學習動機、學習投入、學習成效之間的相關性應該會有所差別,值得臺灣相關 研究人員與教育行政機關之關注,但本研究採用美國學生為脈絡的 MSLQ「學習 動機量表」及 NSSE「學習投入量表」、「學習成效量表」進行施測,多少會因 為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而有未考量的因素,如臺灣新移民子女日益增加、父母 的期待、社會期望等跨文化因素,在不同背景之下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投 入、學習成效之間的關聯性,宜利用適合臺灣大學生的學習量表進行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究方法的設計可再考量時間因素的變化

學習是一段連續累進的歷程,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皆會隨著時間 的推移而改變,建議若有充足的研究時間與物力應進行縱貫性的調查研究,即針

學習是一段連續累進的歷程,學習動機、學習投入與學習成效皆會隨著時間 的推移而改變,建議若有充足的研究時間與物力應進行縱貫性的調查研究,即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