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運用適當的鷹架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而運用故事 結構教學後,學生的閱讀能力明顯提升且伴隨而來是寫作技巧與日俱增,因此研究者 對閱讀教學與閱讀後續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壹、對閱讀教學的建議

一、閱讀理解的表達方式可以是口語或書寫表達

進行結構教學之初,學生以口說理解方式而無法具體的以書寫的方式來表現其 理解的故事內容。經過結構教學一段時間後,學生除可以用口語完整傳達其理解程

度,亦會以書寫的方式表現其閱讀理解的方式。因此,在進行閱讀活動時,若可以提 供學生多元表達閱讀理解的方式,如:說故事、繪畫、完成故事、故事接龍等,而非 僅以單一的評量要求學生以書面的撰寫,相信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閱讀。學生表達其理 解的方式從口語表達到文字書寫,是隨著課程的持續慢慢豐富。當學生遭遇閱讀困難 時,若能適時藉由成人或同儕的協助得到解決,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才能逐漸培 養。採取此漸進的閱讀方式,設定階段目標,達成後再繼續往前邁進,這樣漸進式的 做法在時間上會花費較久的時間,但長期在幫助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興趣的培養,卻是 最穩定的做法。

二、閱讀鷹架的提供與撤除時機

鷹架的學習概念,從教學者示範如何達成目標的方法,經過語言的分享、文件 的寫作,師生之間建立溝通的橋樑,直到學生能夠獨立活動,逐步移除協助的過程。

在本研究中由研究者示範在故事中找出故事教學結構,逐步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透 過研究者提供適當的協助引導,最後去除對學生的協助,而使學生能內化故事結構為 閱讀理解工具,在獨立閱讀時使用此項工具。在此過程中,剛開始建立結構元素概念 時,所建立的鷹架最多,而這些策略的來源,其基礎來自文獻的學理依據,但最重要 的策略規劃與擬定,便是來自教學現場的學生文件與課堂教學討論的回饋。在開始學 習時,學生所需要的協助最大,教學者應給予更多主動的教導和鷹架;然而隨著成長,

學生概念逐漸穩固後,則可以負擔更多的學習責任,這時教學者的角色變為何時該移 走鷹架,以便學生能獨力執行工作,在必要時再提出協助。

三、閱讀理解能力結合寫作技巧來提升表達能力

根據本研究結論發現學生具備故事結構概念後,用分點列述、順敘性的描述來 表達其理解的故事內容,這些摘要式的寫作表達正是學生理解故事後的產物。在行動 歷程中,研究者看到學生具備故事結構概念後,將所理解到的內容轉為書寫表達的過 程,從片段組合、出現連接詞加工組合到可自由運用語句來寫作。因此,寫作技巧熟 練的訓練,如:句子的改寫、對話式情境改為直述句摘要等,對學生文章摘要及閱讀 理解表達亦有幫助,故閱讀理解與寫作此兩者是伴隨成長,關係密切可以相輔相成。

貳、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運用適當的鷹架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而以故事結 構教學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摘要故事能力與日俱增,而行動研究最大的特點在 不斷的進行迴圈修正,可以持續進行研究,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因此根據本研究的 發現,對閱讀的後續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一、選擇不同的體裁,進行文章結構相關研究

本研究採故事體進行的結構教學,而故事體又包含許多體裁,常見的故事體文章 有生活故事、童話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寓言、遊記、傳記等等。在本研究中 所採用的閱讀材料大多以學生生活經驗的生活故事為主,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採用 不同的故事體裁進行文章結構的研究,可檢驗學生所建立的結構是否可以類化或是遷 移的作用。

二、運用不同的故事構圖策略,進行故事結構的研究

本研究運用「故事結構藏寶圖」單一圖像式的故事構圖策略,進行故事結構元素 的建立與故事結構概念的掌握,因故事構圖包含許多類型,如:蛛網圖、魚骨圖、組 織圖等,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採用不同的故事構圖策略,進行故事結構教學的相關 研究。

三、以「閱讀策略」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教學研究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運用故事結構協助學生掌握故事全貌,尚未探討關於學生閱 讀策略的發展。待學生年級慢慢升高後,閱讀策略對於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是非常重 要的。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規劃的重點放在發展學生閱讀策略的部分,透過閱讀策略的 幫助,學生能更有效的進行閱讀理解。

四、加入探討「情意性」閱讀故事後的觀感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運用鷹架策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重點在於將所見到的故事 內容「我見」的部份陳述與表達出來,屬於事實性的陳述。並未涉及閱讀後故事觀感 屬於較情意性「我思」的探討。然而學生進行閱讀後,會產生很多關於自身感受的訊 息,這部分在本研究中並沒有加以探討,因此,對未來研究的建議,閱讀完故事後朝 向自己的觀感發展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如:對故事中的主角反應提出自己的評論、加 入設身處地的思考、為故事中的主角提出解決的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