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與發現,研究者將針對青少年、諮商實務工作者及後續相關研 究,提出以下的建議:

壹、對青少年的建議

一、學習正向楷模因應愛情分手之道

從研究結果得知,透過愛情勵志書籍、歌曲與成功走過愛情分手經驗者的分享,

將有助於個人產生激勵和學習的作用,順利走過愛情分手後的傷痛。因此,鼓勵青 少年透過愛情分手書籍閱讀、歌曲聆聽、分手網路社群,從中尋找屬於適合自己的 正向楷模。

二、了解與接受他人陪伴的重要性

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發現青少年在愛情分手的當下陪伴是很重要的且具有安 定情緒效果。特別是當在愛情分手之際,個人需要重新調整過去與另一半相互陪伴 時刻,因此建議青少年可以尋求家人或朋友的陪伴,度過寂寞和孤獨感。

三、適時地主動尋求協助

從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在分手後有段時間採取獨自面對的方 式,雖然可以讓自己沉澱思考,但過程是相當的辛苦的。因此,個人如果能適時地 主動尋求協助,例如:師長、家人、同學、朋友甚至專業助人者,將可以讓自己更 能適應愛情分手的狀態。

貳、對諮商實務工作人員的建議

一、強化分手教育推廣課程,學習分手之因應

研究者發現青少年快速進入到一段關係並專心投入這段愛情,但卻忘了要學習 分手的因應。因此,建議強化分手教育課程的推廣,例如:融入各科教學或者辦理 分手小團體…等,協助個人以理性的態度提前預備、學習面對分手後的失落,避免 陷入無法走出愛情分手的困境。

147

二、諮商過程中,協助當事人重新框架,自我肯定

研究者發現青少年在歷經愛情分手後,皆有非理性信念與認之扭曲狀況發生,

因此,諮商實務工作者能協助個人覺察自我貶低的情況,將焦點從關係回到自我身 上,並嘗試發現與解構在這段關係中所產生的負面認知,協助其重新框架,將能重 新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勢,對自我產生信心與肯定。

三、協助個人,擴充在諮商關係以外的社會支持網路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網路是促進愛情分手者復原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朋友 間的支持與陪伴,因此,諮商實務工作者若能鼓勵個人擴充諮商關係以外的社會支 持網路,例如:參與社團活動,將能協助個人抒發情緒、降低孤寂感。

參、未來研究建議

一、增加研究樣本與類型

本研究只針對花蓮區兩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加上皆為自願者,在研究上配 合度高。因此,在未來研究方面,可設法增加研究樣本數與非自願研究參與者的樣 本,以提升研究結論的完整性及推論性。

二、進行主動分手者的分手復原力模式比對

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皆屬於被動分手者,因此未來的研究上,可研究主動分手 者的心理歷程與復原力展現狀況,並進一步與本研究進行比較,以完整瞭解主動分 手者與被動分手者的差異與狀態。

148

14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少年事件處理法(2005)。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與黃瑋瑩(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 徑(原作者:Neuman,W.L)。台北市:學富文化。

朱森楠(2001)。一位國中中輟復學生的復原力及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新竹縣教育 研究集刊,創刊號,171-202。

朱森楠(2003)。青少年復原力的概念。2014 年 8 月 2 日,取自:http:

//www.bsjh.hcc.edu.tw/guid/guid3.htm

江盈瑤(2006)。增進貧窮兒童復原力輔導活動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何蘊芳(2010)。以敍說觀點探究男大學生初戀分手之復原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余伯泉、李茂興(譯)(2003)。社會心理學。(原作者:

E.Aronson,T.D.Wilson,R.M.Akert)。台北市:弘智。

余振民(1999)。未婚男性的愛情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吳芝儀(1999)。諮商研究的方法與現況。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教 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頁 205-234)。高雄市:麗文。

吳宣瑩(2008)。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無法從失戀中順利復原者之困頓經驗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靜吉(1981)。青年的四個大夢。台北市:遠流。

吳鴻發(1994)。高職生兩性關係態度與行為調查研究。松商學報,2,46-83。

吳麗雲(2001)。男女分手後的調適與輔導。諮商與輔導,186,40-42。

呂坤政(2008)。因第三者介入之青年男性分手失落經驗與悲傷復原歷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李玉珊(2007)。大學生的分手方式、個人特質與分手衝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150

李佳容(2002)。個人面對親人死亡事件心理復原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昀真(2009)。大學生樂觀、緣分風格與正向面對分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婷婷 (2010)。因第三者介入而被動分手者自我轉化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沈欣怡(1998)。高中階段青少年及其父母、老師對青少年發展任務觀點差異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2015)。

林正福(譯)(2001)。人際關係(原作者:Diana Dwyer)。台北市:弘智。

林姿穎(2004)。成人愛情分手復原力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秋燕(2004)。失戀歷程及復原力展現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侯南隆(2000)。我不是壞小孩--喪親少年的生命故事與偏差行為(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凃冠如(2008)。已婚婦女經歷失去胎兒之復原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新竹市。

柯淑敏(1996)。親密關係分手的研究。學生輔導,43,108-115。

柯淑敏(2007)。兩性關係學。台北市:揚智。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之實例(頁 159-170)。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范寶珍(2007)。不同背景及親子互動關係的青少年與愛情態度的關係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秦玉梅(1987)。高職三年級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及家長、教師對性教育之看法 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 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151

高翊齡(2013),依戀愛情關係者分手後之復原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崔樹芸(2007)。義務役役男愛情分手後復原機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常玉(2000)。一個人的精彩。蒐錄於紅薔薇【CD 唱片】。台北市:維京音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英陣(譯)(2000)。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原著作:Padgett,D.K.)。台北市:洪葉。

張嘉容(2012)。愛情長跑者分手經驗與調適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2005)。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台北市:行政院青少年年事務 促進委員會。

許素玉(2007)。罹癌兒童家庭傷慟與復原之探討-以周大觀家庭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智傑(2008)。復原力在貧窮大學生生活經驗中之歷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許雅凱(2005)。高職生愛情分手失落反應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珮婷(2005)。復原力理論的介紹與應用。諮商與輔導,231,45-50。

郭珮婷(2007)。基督徒母親面對發展遲緩兒死亡之復原力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燕黛(2008)。被動分手者愛情分手經驗之失落反應與調適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一嫻(2010)。人格特質、歸因型態及分手後復原與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金定(2007)。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陳俐瑾(2007)。成年前期失戀者情緒調適歷程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姿璇(2007)。運用冒險式學習建構青少年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152

陳皎眉(1986)。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的壓力與適應。台北市:桂冠。

陳皎眉、王叢桂與孫蒨如(2006)。社會心理學。台北市:雙葉。

曾文志(2005)。復原力的構念與研究之分析。臺中護專學報,4,45–68。

曾淑鳳(2005)。已婚女性愛情分手經驗對婚姻初期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曾莉(2012)僑生愛情分手之失落與復原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 健康大學,台北市。

黃元亭(2000)。不要破壞我的家—被認定為施虐父母之當事人對強制處遇介入經驗 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黃心怡(2011)。高職生依附風格、社會支持對分手因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君瑜(2003)。意義追尋與因應對情侶分手後情緒適應之影響--以大學生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黃敬婷(2007)。情侶關係中的背叛:面臨愛人移情別戀之分手經驗分析(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毓萍(2008)。大學生選擇音樂作為分手調適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