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討論與省思

本節主要將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與愛情分手經驗復原力之模式文獻資料,進 行綜合討論的比較與探討,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敘述研究參與者的愛情分 手經驗復原力之模式特徵的綜合討論;第二部份,描述研究參與者愛情分手經驗復 原力之模式中,再整合階段與復原力再整合特質的關聯之綜合討論;第三部份,進 行研究參與者面對愛情分手經驗復原力之模式綜合討論,結果如下:

壹、研究參與者的愛情分手經驗復原力之模式特徵 一、愛情三元素影響其愛情發展

研究者透過 Sternberg 的愛情三元素:親密、激情及承諾,進行聖凱和曉茹愛 情分手歷程分析。從中可以發現聖凱無法滿足女友在親密感上的需求,對於承諾又 無法給予實質和穩定的保證;曉茹則無法從男友那獲取親密與承諾,而自己又無法 達到男友在激情上的需求,因此造成與另一半的愛情關係不平衡,導致走向分手局 面。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承諾對於高職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是一個抽象、不確定 性高的元素。他們享受當下愛情所帶給自己的愉悅,即使會給予彼此承諾,不過因 為未來的未知數與能力上的限制,往往導致承諾是愛情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再者,

根據劉慧琪(2000)在高職青少女愛情關係的訪談中發現,愛情對於青少女的意義 在於尋求心靈親密的歸屬感,更凸顯突出高職青少女重視在愛情關係中的親密感需 求。因此,當在愛情關係中,情侶間對於親密、激情及承諾三個愛情元素,如果無 法相互取得平衡共識時,將導致彼此的關係走上分手狀態。

二、親密關係結束猶如社會交換失衡

從心理學家 Levinger 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進行分手可能的解釋(陳皎眉、

王叢桂與孫蒨如,2006),可以發現到兩位研究參與者在這段戀情過程,正也面臨社 會交換失衡的狀態。

以關係的障礙來看,聖凱因求學因素與女友的關係轉為遠距相處模式,彼此間 也遇到女友缺乏安全感、陪伴及經濟的考量問題,但卻無力改變。曉茹則面臨拒絕 與男友發生性行為、男友的忽略及在愛情上的不忠貞甚至失聯狀況。但聖凱及曉茹 對於這段戀情關係依舊抱持著吸引力,對於另一半的愛沒有改變並樂觀看待彼此的

117

發展。然而,彼此的另一半卻已漸漸失去對這段戀情關係本身的吸引力,故當出現 第三者可以滿足其需求的誘惑力時,另一半則主動選擇終止戀情,卻也帶給聖凱和 曉茹突如其來的分手訊息。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聖凱和曉茹雖然都覺得分手是突然發生,但事實上當與 另一半關係問題無解時,聖凱和曉茹選擇默認接受並且不願意放棄這段戀情,因而 和另一半形成一種虛偽的親密關係方式。以逃避的方式,處理對彼此的不滿,雙方 互動過僅止於維持表面關係而非交心。因此,對於彼此的另一半來說,在這種虛偽 的親密關係中已經感受到酬賞與成本的失衡,因而選擇離去。

三、面對愛情分手,心理分裂將產生強烈分裂情緒

從聖凱和曉茹兩位研究參與者的愛情分手歷程,可以發現當彼此在面臨關係衝 突時,主要的分裂情緒在於對愛情關係中的期待與需要所產生的失落感。由於聖凱 和曉茹皆是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獲知分手訊息,故震驚是他們在第一時間的心理情緒 反應。雖然兩人都在獲知分手訊息後,仍持續並試圖與對方聯繫,不過兩人對於分 手接受的狀態又不太一樣。

聖凱即使在網路通訊軟體上遭到女友拒絕復合,但認知上因尚未當面溝通,因 而心中仍抱持著復合的希望。不過研究者認為聖凱雖然樂觀看待戀情的發展,但事 實上內心仍不願意接受女友欲分手的事實。直到女友的眼淚和拒絕安慰,聖凱雖然 傷心接受,但卻出現了內疚、自責的罪惡感,因而不願意面對現實。再者,分手後,

獲知女友真實分手原因為喜歡上別人,這對於聖凱來說更是一大打擊,除了痛哭之 外更感覺到被欺騙、生氣和難受的情緒;曉茹則在男友拒絕聯繫和回應後,選擇不 進行任何挽回的動作,但仍捨不得這段感情的分開,擁有較多想念對方的感覺,因 而出現跑去偷看對方的行為。即使知道男友劈腿才導致分手,分手後也獲知有關男 友負面的訊息和評價,在強烈傷痛之餘又被認為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戀情,而陷入 自己活該、自找的情緒中。

聖凱的情緒變化,來自於一開始無法處理遠距戀情所造成的兩人相處問題,加 上最後導致女生分手的原因為第三者的介入。因此,研究者認為聖凱在這段過程中 尚未釐清對這段戀情的複雜關係真正感受,因而導致情緒上的轉變。曉茹的強烈悲 傷情緒則受到男友處理分手過程有很大的影響。由此可知,當個人在衝突關係與另 一半的互動方式中,如發生對彼此的情誼傷害太深時,將導致個人在分手時有較多 對關係的哀傷情緒。

118

除此之外,聖凱和曉茹在分手復原過程中,除了透過眼淚宣洩外,都選擇讓自 己獨處,以睡覺方式療傷。聖凱更是藉用酒精來麻醉自己,逃避現實,正如 Berhrm

(1992)所表示親密關係的結束可以被視為創傷經驗,對當事人生活具有很大衝擊。

因此,研究者認為他們正處於一個失衡的天秤狀態,在愛情衝突過程的痛苦程度及 分手後不願意失去對方的內在中,進行強烈的掙扎,而尚未能取的一個平衡點。同 時間也反應出個人對關係沒有控制感時,容易以逃避的方式面對關係中的失落。

四、被動分手面臨更多的心理分裂情緒上的衝擊

研究者在聖凱與曉茹的愛情分手歷程故事中,發現兩人皆屬於被動分手者,即 使在愛情關係裡,與另一半的關係已出現不平衡的狀態,但因不願意失去對方,而 對於與另一半間的相處問題也擁有較高的容忍度。特別是曉茹部分,對於男友與其 他女生產生曖昧關係甚至漸漸疏離,她依舊選擇原諒,相信只要男友在,她就有改 變的機會。

不過,對於兩位研究參與者來說,分手後內心容易出現較多的受傷感覺,面臨 到不同分裂情緒上的衝擊。除了分手由另一半主動求去之外,在一開始,聖凱與曉 茹皆不知對方求去的理由為何,甚至是在無預警的狀況下。故,兩位研究參與者除 了必須面對不願失去但又必須接受對方離去的事實所引起的失落感之外,更需要花 時間及反覆思考對方求去的理由。聖凱與曉茹在經過不斷重新歸因事情的原委,才 從自責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因而導致對方離去狀態中,重新捨回對自我的信心和自 尊心。

五、親密關係中的衝突累積,將導致彼此關係的破裂

Duck(1982)認為親密關係的破裂是一連串且連續醞釀的過程,並分成分裂、

內心孤寂、談判、社交與殘局修整五個階段。從聖凱的愛情分手歷程可以得知,從 一開始面臨遠距戀情和女友相處模式問題,這是遠距戀情會產生的正常現象。直到 女友表達分手立場後,聖凱才扮演著被動分手的角色,默默接受女友分手的決定。

不過,當獲知女友真實分手原因為愛上第三者,這讓聖凱對於這段愛情分手的 解讀和主導權轉為放在自己身上。在分裂階段,聖凱對於女友欺騙、隱瞞分手真實 的原因感到不滿;內心孤寂階段,聖凱將關注焦點放在與女友問題和關係上,不滿 愛情中有第三者的存在;談判階段,面對女友的分手訊息與第三者存在,讓聖凱對 於這段愛情更下定決心分手並進行切割,不再有任何挽回或者眷戀動作;接著透過 回到原有的生活圈,聖凱告訴朋友自己和女友間發生的事情,正也代表著進入社交

119

階段與殘局修整階段,藉此爭取他人的支持與幫助,合理化自己結束這段愛情的原 因。

曉茹則在分裂階段對男友的忽略與在愛情上的不忠貞感到不滿,但仍選擇不說 出來,想藉由自己付出的愛讓對方改變。即使到了內心孤寂階段,更面臨到男友在 性愛上的需求與自己的愛情價值觀有落差,曉茹依舊選擇忍耐,相信男友會改變。

但相對於男友的立場來說,在彼此關係和問題上,早已經讓他不願意再進行改變與 溝通,因而直接判定彼此關係為分手狀態。

面對男友果決、堅定的分手,讓曉茹必須面對現實,在內心孤寂階段中,重新 思考自己和男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也因為透過這樣的自我省思,才真正接受自 己不適合這段愛情的狀態,更確定自己分手的立場。當接受自己不適合這段愛情關 係時,曉茹轉移進入社交階段,雖然在朋友間不刻意提及男友在愛情上的不忠貞,

但卻也在捍衛自己名譽和捨棄這段戀情的主導權。

綜合上述,研究者發現聖凱和曉茹兩位研究參與者,皆由另一半提出分手立場,

即使知道與另一半在相處上有問題的存在,不過因為沒有刻意、積極的處理,聖凱 和曉茹依舊抱持著與另一半關係會繼續的想法。因此,當另一半提出分手時,聖凱 和曉茹無法立刻跟上對方看待彼此關係的看法,這也更凸顯出情侶間當遇及關係衝

即使知道與另一半在相處上有問題的存在,不過因為沒有刻意、積極的處理,聖凱 和曉茹依舊抱持著與另一半關係會繼續的想法。因此,當另一半提出分手時,聖凱 和曉茹無法立刻跟上對方看待彼此關係的看法,這也更凸顯出情侶間當遇及關係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