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歸納總結研究結果,針對個案學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之建議,分述 如下。

壹、對個案學校之建議

一、確立具體明確的目標及願景

本研究之個案學校鼓勵教師成立專業學習社群時,有明確的方向及經費支 持,對特色課程的實施也有既定的目標。雖然課程地圖尚在建構,但是學校行政 單位皆會利用校務會議、教學研究會以及其他研習等場合說明學校課程改革的目 標,藉由核心團隊多次討論以凝聚共識,不斷地鼓勵教師成立社群,並且往跨科 及跨校社群發展。簡言之,學校的目標及願景是學校成員共同持有的信念與價值,

在學校推動種種變革的過程中,須給予成員明確的方向,成員懷有清楚的理念,

才能依循此理念執行學校的改革。

二、結合特色課程推動社群運作

個案學校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主要為了因應 107 學年度的新課綱,在選修 課時數即將增多、特色課程發展未成熟之情形下,鼓勵教師組成專業並開發課程

137

有其必要。經研究發現,在社群的實際運作上,不論是參與研習、校外實察、讀 書會,或是協同教學等,多是社群為了開設特色課程所做的努力,教師從活動中 獲得專業成長,進一步發現社群的重要性,並樂衷參與社群的活動,是為個案學 校中透過團隊合作力量成功推動特色課程之社群。是故,若能讓社群運作結合學 校特色課程的發展,不但可使教師專業成長,也能讓課程發展的背後有社群力量 支持,提升學校教師社群及特色課程的質與量。

三、營造校內合作及互信文化

教師社群要能持續經營,除了清楚明確的願景之外,還需要成員之間深厚的 情感及信任基礎,此即為本研究之個案社群能運作順利的重要關鍵。個案學校之 領導者協助暢通溝通管道,尊重教師參與學校行政決策,適時回應教師需求,化 解行政與教學間的價值差異,並協助成員價值觀及態度的調整,學校文化氛圍也 因此而改變,將傳統重視學科成績之價值觀逐漸轉化為學生素養能力的觀點,開 啟了教師社群協同教學、團隊合作的機會,不僅有利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推廣,

同時支持學校特色課程的改革,因此,營造學校成員間的合作及互信文化是為重 要。

四、提供社群成員激勵措施

社群成員的專業發展需求獲得滿足與否,會直接影響社群成員對社群的承諾 與持續參與。從本研究中可得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可讓成員滿足專業成長需求,

此目標的達成常須仰賴成員的主動學習,但是,當教師在社群運作過程中遭遇挫 折之際,容易降低士氣、產生倦怠感,甚至對社群活動產生退縮。此時,需要外 在激勵措施刺激或滿足成員需求,使教師維持行動的動機,而領導者宜主動瞭解 成員的需求為何,提供具吸引力的激勵措施給教師,強化教師完成社群任務的動 機,進一步達成學校的目標。

138

貳、針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延長研究時間以瞭解社群運作全貌

由於研究者正式進入研究場域的時間為 2015 年 3 月至 2015 年 12 月期間,而 個案學校社群成立時間則是早在 2014 年,研究者雖為社群的其中一員,參與社群 的變革,但是對社群早期實施特色課程的觀察資料無法詳盡重建,尚可夠過訪談 方式取得。然而,研究者退出研究現場後,社群成員顯示出更強烈的學習力,努 力將支持系統與資源最大化,試圖往跨科社群的方向邁進,對於特色課程的實施 也有更系統性的規劃,逐漸具備成熟社群的穩定性,礙於研究者的研究期程安排,

無法將社群運作的維持階段詳細呈現,故建議後續研究宜延長觀察時間,以深入 描繪出學校社群運作的全貌。

二、選定其他社群主題進行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以及社群運作過程中對特色課程 的影響,藉由個案研究中的訪談、觀察、文件資料等方式進行綜合分析,以呈現 出社群運作的歷程。在進入研究場域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個案學校社群有其他 值得關注的主題,例如:社群成員的人格特質對社群的影響、領導者對社群發展 的影響、信任文化對社群的重要性以及跨科社群的運作方式等,甚至可以用質量 並行的研究方法掌握社群發展情形。故後續研究若要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 主題,亦可選定上述主題以增加研究的豐富性及貢獻。

139

江嘉杰(2014)。臺灣地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位論文之分析。學校行政,91,

159-180。

140

范信賢(2010)。特色學校的課程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98,55-62。

侯仲宸(2015)。臺北市高中英文科跨校專業學習社群教師領導實踐之研究。國立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69,138-158。

徐新雅(2012)。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博銓(2008)。學校學習社群的發展與挑戰。中等教育,59(4),8-19。

141

高博銓(2011)。教師社群發展的問題與回應。教育研究月刊,201,39-48。

高新建(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2015 年 5 月 3 日,

取自

http://www.nknu.edu.tw/~edu/web/doc/Learning/learning%20thesis/

learning%20thesis-4/item4-article4.htm

http://epaper.naer.edu.tw/data/52/3-1pdf.pdf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巿:東華。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1-4)。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2014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12basic.tyc.edu.tw/files/12-BE.pdf

教育部(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中、綜高、高職、五專學校實施特色招 生之特色課程規劃成果報告。2014 年 11 月 20 日,取自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140

教育部(2014)。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2015 年 5 月 11 日,取自

http://www.k12ea.gov.tw/ap/news_view.aspx?sn=ac0f9e36-39b3-4c32-8f9d-10d45 0d26bcb

莊雅琇(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社群召集人的觀 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卉蘋(2014)。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 係之研究 -以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42

143

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8235/40398.html

楊振富(譯)(2002)。Peter Senge 著。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臺北

蔡舜玉、丁惠民(譯) (2002)。S.E.Bressler & C.E.Grantham,Sr.著。社群行 銷。臺北市:麥格爾希爾。

144

Bezzina, M. (1989). Teachers'perceptions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

Copland, M. A. (2003). Leadership of inquiry: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apacity for

school improvem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5(4), 375-395.

DuFour, R. , & Eaker, R.(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Reston,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rrison, M. (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A personal viewpoint.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2(1), 47-52.

Hord, M. S.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uffman, J. B., & Hipp, K. K. (2003). 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xford: ScarecrowEducation.

Huffman,J.B.&Hipp,K.K.(2009).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urposeful

actions, positive results.Lanham, MD:Rowman and Littlefield.

145

Kruse, S. D., Louis, K. S. , & Bryk, A. (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In K. S. Louis, & S.D. Kruse (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pp.23-42).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18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uis, K. S., & Kruse, S. D. (1995).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s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Inc.

Roberts, M.S., Pruitt, Z. E. (2003). Schoo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Corwin Press.Inc.

Sergiovanni, T. J.(2002)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s ? New York: Routledge.

Sergiovanni, T.J.(2000). The lifeworld of leadership: Creating culture, community, and

personal meaning in our schoo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46

14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

一、請問您的教學年資為何?在本校服務幾年?在學校擔任過哪些職務?目前的 職務為何?

二、請問您認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個怎樣的團隊?(緊密、鬆散、合作、互動 性強/弱....)為什麼讓您有此種感覺?

三、請問您認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過程中,成員間的實務分享程度如何?

四、請問您覺得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推動時是否具備足夠的支持系統或資源?

五、您認為能夠讓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立的關鍵為何?而讓社群能延續的關鍵又 為何?

六、請問您認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過程中,對於專業成長產生哪些改變?

(可舉實例說明)

七、請問您認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過程中,面臨到的困境與挑戰有哪 些?

八、就您所知,公民與社會科的特色課程是如何規劃的?目前運作情形如何?教 師之間的交流頻率如何?

九、請問您覺得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對公民與社會科的特色課程產生哪些 影響?為什麼?

十、公民與社會科的特色課程結合了哪些校內外資源?這些資源對課程的實施產 生哪些影響?

十一、您覺得特色課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這些困難如何解決?

十二、總體而言,在社群運作時您認為社群該如何突破,才能回應社群的願景 與需求?

148

2. 成本:每張卡貼17元,總成本2550元 3 . 預 估利 潤 : 搭 配促 銷方 案 ( 三張1 0 0) , 預 估

149

附錄三 學生文創商品實作:產品企劃書 第一章 產品與環境

1.產品介紹及應用:

Slogan Designing

產品介紹

產品用途

150

2.環境 SWOT 分析

Helpful Harmful Internal Strengths Weakness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Threats

151

第二章 目標市場

1.市場區隔與商品定位

2.目標市場

3.市場分析

152

第三章 行銷策略與工具 1.產品策略

2.價格策略

3.通路策略

4.推廣及促銷策略

153

第四章 行銷預算與效益 1.行銷預算

2.預期效益

3.風險評估及可能原因

第五章 執行計畫 1.人員分工

工作事項 負責人員

154

2.時間表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第七章 參考資料及附錄 1.資料來源

2.相關附錄

155

附錄四 特色課程校外實察分組學習單

組別______________ 成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時間____/_____/_____ 實察地點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一、 實察對象之 SWOT 分析

S(A) W(A)

S(B) W(B)

O(A) T(A)

O(A) T(B)

二、 研究目的與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與步驟

156

三、 觀察及研究紀錄:

包括商品內容、指標性價格、擺設(鋪貨方式) 、行銷策略(例如特惠 組合、節慶檔期等) 、服務品質等項目進行比較,並歸納兩家廠商之特 色(或優缺點)。

項目 A(名稱) B(名稱)

商品內容

售價

鋪貨

行銷

服務

備註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