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特色課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特色課程相關研究

本節將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特色課程之相關研究,透過過去的研究瞭解

此兩者間的關係,幫助研究者釐清研究方向,以作為本研究設計之參考,並有助 於加深加廣此兩類領域之知識。

44

壹、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

近年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成為教師提升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透過共 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方式,精進教學效能,發展自己的專業,最後提升學生學習 成效。因此,國內許多學者也針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行相關研究,例如在網路 學習社群層面(王建勛,2007;黃慧英,2006);教師教學效能層面(高博銓,2009;

沈靜濤,2009;吳婉甄,2011;郭福豫,2015);校長知識領導層面(張博裕,2011;

洪琬琳,2012;陳怡君,2013;李昱瑩,2014);組織文化層面(陳佳萍、王瑞壎,

2011;童新峯,2012;黃子珊,2013);教師專業表現層面(孫志麟,2010;張淑 怡、辛俊德,2008;倪惠軒,2011;黃鈺婷,2012);也有以社群召集人觀點作探 討(莊雅琇,2013;蕭舜文,2013)。由以上眾多層面的研究結果可知,我國學校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對教育有具體貢獻。

從相關研究可發現,國內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多集中在國中小階 段,例如:丁一顧(2014)採問卷研究法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運作時,對學生學習成效的關注情形,研究發現教師社群運作時,對「學生學習 成效」之關注程度良好,但各學校間對學生學習成效之關注程度卻有差異;優質 學校認證、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師文化等學校環境因素,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在「關注學生學習成效」有所影響。林佳鈴(2011)以個案研究探究一所推動閱 讀教育之國中,探討該校於推動閱讀教育期間,教務主任藉由轉型領導促進學校 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影響,研究發現教務主任透過闡明願景、提供楷模、尊重信 任、關懷協助等途徑,激發教師共識;社群教師一起學習與領導,展開分享、討 論、應用成果等互動歷程,提供教師檢視、反思與改進教學實務;透過教務主任 轉型領導策略,提升教師對社群發展之共識,社群運作下,也使學生理解與寫作 能力獲得提升。

然而,隨著近年來高中職優質化方案的推動,許多高中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也開始發展。張德銳、王淑珍(2010)針對臺北市三所辦理教師輔導制度學校為

45

案例,探討其教師專業社群發展之運作,認為教師輔導制度中的社群實踐可以藉 由分享實務經驗來增進彼此成長,並運用協同合作之方式來改進其教學品質。陳 佩英等人(2012)針對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之下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狀況作探討,

研究發現初階、進階及行政人員的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皆有收穫,促進了教師參與 課程、教學和學校改進的行動,但若要進一步深化進步動能,仍需要引發學校文 化的改變以利組織學習的延續性。應尹甄(2013)探究專業學習社群之社會網絡 形構,提出社群網絡之行動為社群網絡形構開展的重要動力。許美鈞(2014)以 社會資本的角度探究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研究發現教師間的社會關 係,尤其是信任,是社群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可以促進學校組織文化的改善。

許卉蘋(2014)以問卷調查法探討高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集運作、自我效能感與 體效能感之現況與關係,發現教師對於社群運作的知覺程度在中高程度,而專業 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自我效能感及集體效能感有中度正相關。鍾國全(2014)採 問卷調查法探討臺北市高中職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狀況,研究發現社群成員以 學科教師為主,多利用共同空堂時間召開會議,而社群多以提升專業素養、學生 學習成效或發展課程為目標。侯仲宸(2015)以臺北市跨校英文科專業學習社群 為研究個案,分析社群教師扮演的領導角色,研究發現該社群之實踐共經歷孕育、

形成、成熟與維持等四個階段,教師在跨校專業學習社群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

而教師領導行為能有效促進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

教師專業社群發展可以促進教師自我成長及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對教育現場 提出可行的實踐方向,黃永和(2008)探討實務社群在教學專業發展上的應用,

針對 18 位社群成員包括幼稚園與小學的實務教師,以及數位大學研究人員,他們 以不同的專業知識與興趣參與社群,探求如何在教室中實踐教學的問題,研究結 果發現參與教師有效運用圖形組織於課文大意、作文教學、數學概念、綜合活動 與日常生活之中,並且運用了教師示範、學生獨立練習、同儕討論與合作學習等 教學指導過程,參與教師不僅增加對學生學習歷程與能力的認識與瞭解,以及有

46

效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改變教學信念,將教學改變視為一問題解決 的過程。卓靜宜(2011)探究高瞻計畫中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以及影響因素,以 三所參與高瞻計畫之學校進行文件分析以及訪談,瞭解教師參與此計畫的實際專 業發展歷程,研究指出專業學習社群的領導型態影響了教師專業發展在初期計畫 擬訂與成員的組織,而社群中團隊合作的形式有助於打破教師間的孤島文化進而 提升專業發展的成效,此外,教師的自我瞭解促進了教師對自我角色與功能的認 定並促使教師進行專業發展與突破教學模式。

整體而言,由於社群為一動態發展歷程,研究者會詳細微觀社群運作狀況,

故以質性研究方法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居多,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從 早期的網路學習社群的形成,已經逐漸深入到學校教育現場,其內容涵蓋學校的 教學、課程、文化形塑、知識管理等,豐富的研究主題也產生了不同面向的研究 結果,由上述文獻可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對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專業素 養、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效等層面皆有貢獻。

貳、特色課程相關研究

有關特色課程的相關研究,質性研究比量化研究篇數多,在量化研究的部分,

多採用問卷調查法探討特色課程實施現況及成效(鄭伊伶,2011;顏秋雲,2013;

李素玲,2014)。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的論文,多以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 探討(葉國煇,2006;李儒容,2008;張銀瓶,2009;龍玉珊,2008;簡世峯,

2009;李家鳳,2012;徐新雅,2012;謝美慧,2013;彭靜文,2013;蔡欣霖,

2014;李奐穎,2015),且多以國民小學階段為研究對象。

以高中階段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者整理出與本研究主題較相關 的文獻作探討。劉欣宜、洪詠善(2013)分析高中職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課綱問 題,以文件分析、焦點團體、訪談與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蒐集高中職學校行政 人員、教師對於高中職發展特色課程的意見與看法,研究發現高中職學校對依據 課程綱要發展特色課程適切性的認知不足;在發展特色課程時有調整課程及學分

47

數的需求,其中高中及綜高多數認為將特色課程規劃在選修學分,高職則多認為 應規劃在必修科目。徐新雅(2012)採用訪談、觀察和文件分析之個案研究方式,

研究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之組織變革歷程,研究發現透過校長及特色課程推動 小組的願景型塑,可以確立學校變革之方向;個案學校有針對特色課程實施情形 進行成效評估及改進,未來將建立評鑑指標;須鞏固學校變革動力因素,減低與 因應成員的抗力因素;學校發展特色課程尚待解決結構面、技術面、人員面的困 難與挑戰。蔡廷科(2014)以國立內壢高中的特色課程為例,分享該校生活科技 特色課程融入「創客」(maker)之目標,強調動手做的價值可讓學科知識連結真 實世界,透過協同教學架起科際整合交流的專業學習社群,也使得學生在做中學 的歷程中得到多元的肯定與價值。李奐穎(2015)以個案研究法描繪教師領導於 高中特色課程扮演的角色,研究指出,教學年資及專業領導賦予教師領導之正當 性,教師領導需要內部條件支持,教學分享會促進教流及情感凝聚,教師領導在 特色課程中發揮教師內外的影響及改變,最後指出特色課程中教師領導影響力尚 有人員面、結構面、技術面的挑戰。

綜合以上所述,對於學校特色課程的研究,多數研究從課程發展及校長領導 的角度作探討,而且研究對象多以國小為主,以高中作為研究對象較缺乏,少數 文獻特別針對高中特色課程實施過程產生的問題、特色課程如何影響學校組織變 革及特色課程實施效益作討論。

參、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特色課程發展之相關研究

國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特色課程的文獻,有國小教師藉由社群運作推動英 語活化課程;高中社群教師共同推動國科會高瞻計畫;也有校長身為社群領頭羊,

帶領教師組成社群並運作學校特色課程;或是學科教師組成社群,一起討論、共 備課程等,相關的文獻如後文所述。黃鈺婷(2012)以一所新北市國小英語領域 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分析該校英語領域為因應新北市活化課程方案而 推動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演進歷程與特性,研究發現活化課程政策激發教師組

48

成專業學習社群,分享的文化為社群成功運作的關鍵因素,社群初始階段具有連 結需求、建立共同規範與價值觀、積極的實施計畫與倡導型的領導作為之特色,

成專業學習社群,分享的文化為社群成功運作的關鍵因素,社群初始階段具有連 結需求、建立共同規範與價值觀、積極的實施計畫與倡導型的領導作為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