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結論,對主管教育機關、各大專校院課外活動組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 議,分述如下。

全國學生社團評鑑辦理模式應廣納意見

近年全國學生社團評鑑辦理模式有所調整,如:推動電子檔案而限制書面 檔案冊數、施行特色活動表演競賽之多元評鑑模式及微幅調整評分指標等。但 受限於各校對於原本模式已有既有印象,以致面對改變趨於保守。而各校除了 少數學者或資深課外活動組主管有機會參與全國社團評鑑政策修訂之討論,其 他學校都只能被動等候接收活動公文方能得知修訂結果,形成資訊上的不對 稱,亦可能對修訂結果缺乏共識而造成反彈。此次研究蒐集意見不乏針對全國 評鑑之建議,建議主管機關能廣納意見,收集辦理模式之方案後,再利用全國 課外活動主管研習會議時予以討論取得共識,並將會議紀錄佈達各校。

指標宜適時檢討修訂

現行指標多被各校校內社團評鑑所參考及應用,經過本研究專家效度發 現,有些指標文字意義不明確,細究 IPA 分析結果較不重要之指標,發現部份 指標不易於評鑑呈現及過於重視行政程序或文書作業。雖然部份學者提出建構 適合不同屬性社團之指標,然而目前評鑑模式之獎項有排序之分,訂定相同指 標較能標準化評判優劣順序。在標準化前提下,評鑑指標應經過更多的討論及 定義,方能符合現下社團經營與發展之需求。再從實務的角度來看,指標數應 對應充足的評鑑時間,全國評鑑參與校數及社團數龐大,即使指標經過多名評 鑑委員分項評比,時間仍緊迫以致難以深入檢視社團在指標上的表現。故如能 適時檢討修訂指標,除能討論指標現今之適切性,更能精簡指標使評鑑更深

入。

建立交流為主的評鑑模式

教育主管機關及各校每年投入相當程度之資源參與全國學生社團評鑑活 動,在其辦理模式上,應著重於參與社團間彼此交流,以助有效學習。而獎項 排序模式使活動有競賽成份,是否讓參與社團因壓力而無法靜心交流,或因而 不願意分享經驗不得而知。全國學生社團評鑑因定點舉辦,扣除交通、佈置及 評鑑時間後,能交流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交流為鼓勵社團參與全國評鑑最主要 的目的,建立交流為主的評鑑模式,如:增加交流時間及設計友善交流程序 等。

培養社團評鑑專業人員

全國社團評鑑委員組成多由專家學者、學生事務領域人員及學生組成,然 而其組成時間倉促,不盡然有足夠時間達成共識,對指標的解讀多有分歧。建 議針對全國課外活動組辦理社團評鑑相關研討會,提升各校輔導人員評鑑知 能。在全國社團評鑑委員中學生事務領域人員的邀請,不設限於主管階級,開 放部分名額給有實務經驗的非主管成員。

針對我國評鑑制度進行研究或普查

從文獻上並未能找到太多學生社團評鑑之研究,僅找到七篇碩士論文,亦 難找到開放之評鑑相關資訊。社團評鑑是我國特有之社團輔導機制,應值得投 入計畫經費予以研究,或發函各校對現況進行普查,並將資訊公開以利於各校 交流及參考。研究者僅能仰賴人脈蒐集資料,得到的資訊量無法與由主管機關 發起得到的資訊量相提並論。

繼續辦理社團評鑑

社團評鑑是我國大專校院特有的輔導政策,從課外活動組成員輔導社團的 觀點認為評鑑能促進社團學習,有正面影響。

提升社團對評鑑之知能

評鑑指標能引導社團發展更為全面,學校在新任社團幹部上任之初,辦理 研習課程之時,將課程內容與社團評鑑指標連結,讓學生能認知指標內涵與社 團經營運作相輔相成,社團理解評鑑指標能促進社團發展更全面,亦能讓參與 社團提前為進入職場預作準備,如:學習法規制度以訂定組織章程、學習財務 管理以整理帳務及建立財務透明制度、學習管理運作以建立組織分工、學習活 動策畫及宣傳以籌辦社團活動及進行成效評估等。

落實平時評鑑,將社團與學校間平時行政往來列入評鑑評分項目,以減少 社團面對評鑑時必須重新整理重複性資料所造成的人力及物力浪費;以學習為 首要目的,提供社團彼此交流時間及增加評鑑委員與社團之間的回饋時間。

開放討論評鑑指標修正

各校指標訂定應與學生社團討論,如:簡化繁複的文書作業、著重在社團 改善,各校亦可發展所屬學校的指標。學生透過開放性討論評鑑指標的過程,

亦能提升對評鑑指標之認識。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只針對課外活動組成員進行研究,未來研究者可從學生的角度,分

析其對評鑑指標重要性及具備程度之看法,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課外 活動組成員)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研究工具

本研究參考「107 年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評分標準表」

改編指標及設計問卷,未來如修正評分標準,可發展新的指標及問卷。若能蒐 集到全國評鑑指標的修正歷程,則可針對修正指標進行探討,讓指標符合當下 校園環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社團評鑑指標進行 IPA 分析,未來可使用質性深入探究結果,對 較不重要的指標進行討論,再評估是否將指標評分比重降低或予以刪除。在蒐 集社團評鑑意見的開放性問題中,發現社團評鑑本身可探討面向非常之廣,可 針對不同面向之主題,如:評鑑模式及造假資料問題探討等,進行更進一步的 量化或質性研究。

取樣與資料蒐集

本研究以全國大專校院課外活動組同仁進行普查,因評估經濟成本與便利 性,使用電子問卷直接寄發給研究對象,但也因而無法掌握確切填寫情形,雖 研究關鍵之研究對向評鑑業務承辦人與主管填寫率高,但整體回收率偏低,建 議未來研究者搭配紙本問卷,以寄送或利用交流研習場合發放。

參考文獻

丁正芬(2016)。大學生投入校園經驗與學習獲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王明(2002)。課外輔導工作知多少。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 導,4,427-435。

王保進(譯)(2002)。H. R. Kells 著。大學自我評鑑。臺北市:正中。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1-26。

宋廣英(2009)。大專生工讀參與動機及工作表現對就業力影響之研究-以暑 期社區產業工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市。

林至善(2000a)。學生社團之輔導與發展。載於曾建元(主編),社團學初 論:大學、社團、人(頁 113-130)。東吳大學,臺北市。

林至善(2003)。由 CAS 學生領導方案標準與工作準則淺論學生社團領導原則 之建立。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4,277-297。

林劭仁(2008)。教育評鑑:標準的發展與探索。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義男(1990)。大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果的關係。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學報,13,79-128。

姜雅惠、陳明國(2015)。全國大專校院社團(學生會)評選機制之探討。載 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營與輔導,1,11-15。

姜鳳華(2001)。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實踐。廣東省:廣東人民出版社。

柯志堂(2015)。評鑑成績可否作為社團辦公室分配及經費補助的依據?。載 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營與輔導,1,16-19。

洪翠娥(2007)。平衡計分卡導入大專校院社團評鑑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張同廟(2015)。Now What:社團評鑑之省思。載於蔡志賢(主編)。社團經 營與輔導,1,4-10。

張雪梅(1994)。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我國大學院校學生宿舍 輔導規劃研究。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張雪梅(1996)。學生發展:學生事務工作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張老師文 化。

張雪梅(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 實證研究。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3)。介入或放手---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問題與輔導對策。載於 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4,350-366。

張雪梅(2009)。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高教品質。載於張雪梅、彭森明(主 編),台灣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頁 1-2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張植珊(1979),教育評鑑。臺北市:教育部計畫小組。

教育部(2018)。全國大專校院學生社團評選暨觀摩活動相關資訊。取自國立 中 興 大 學 , 107 年 全 國 大 專 校 院 學 生 社 團 評 選 暨 觀 摩 活 動 網 址 https://www.osa.nchu.edu.tw/osa/act/107club/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0)。大專課外活動工作手冊。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 員會。

梁朝雲、陳新霖(2011)。環境促發了我的領導力-以社會改變模式探討大學 校園環境對社團幹部領導力發展的影響。學生事務,50(4), 25-61。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1-278。

陳明國(2018)。大學生課外學習成果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從校務研究策略 觀點探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新霖(2013)。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調查研究(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木龍(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黃 玉 ( 1999 )。 Student Involvement and Involving College-The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公民訓育學報,8,605-200。

黃玉(2000)。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基礎-台灣大學生心理社會發展之研究。

公民訓育學報,9,161-200。

黃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 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淑芬(2005)。元智大學社團評鑑制度及社員參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運榮(2003)。我國大專院校學生社團活動評鑑之研究。學生事務與社團輔

廖運榮(2003)。我國大專院校學生社團活動評鑑之研究。學生事務與社團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