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分別提出金門低碳社區的建議及後續研究的建 議。

一、 對公部門之建議

金門目前由中央及地方投入經費建置低碳島硬(軟)體設施與鼓勵民眾 採行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推動低碳運輸遊程、以經濟誘因補助民眾購買節能 商品、租用電動機車與低碳社區(合宜住宅)規劃設計等已逐漸顯現成效,

顯示金門社區確實具有成為低碳社區潛力。

金門軍事煙硝味已散,但固有的風情民俗卻仍存在,金門以血緣宗族聚 落為主,宗族組織是聚落社會組織基礎,村落公共事務主要由宗族主導,若 能加强血親宗族的認同,例如聘用在地耆老當顧問,結合在地人的力量共同 打造低碳社區(島)意識,即能喚起凝聚力跟動員投入低碳生活。

研究結果顯示有超過六成研究對象不知所居住社區已是低碳示範社區,

顯見宣傳不足,應多運用媒體推廣在地生活理念與示範,在社區各項活動加 強低碳社區宣傳與說明,並在社區的公共區域展示社區減碳目標及實際成果,

加強改善減碳相關設施,較能在民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及提升滿意度。

經問卷資料分析得知大多不知所居住社區已是低碳示範社區的民眾多 數年齡落在 12-15 歲與 16-20 歲之組別,分別是國中、高中至大學的年齡,

因此建議政府單位應與學校配合,定期在國中、高中以及大學舉辦低碳社區 或低碳島相關課程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另一方面也可落 實低碳生活實踐,提升對環境的關懷、認知與負責任的環境行為,達到低碳 生活的目標。

區分不同對象進行增能培力,例如:公部門各部門之主管與承辦人員應

116

有低碳島培訓講習,從法規、規劃、推動機制,建立積極創新文化;居民藉 由「低碳生活、樂活永續」實務操作推廣,應邀請社區理事長、耆老、志工、

家庭主婦一齊參與,增加民眾參與感;學校藉由低碳生活營隊之舉辦,培力 教師、大專、高中職之低碳能力並推廣至國中小學生;傳統金門厝歷史風貌 維護與現代生活機能融合示範,可由學生教育養成、教師專業、社區規劃師 至建築師的低碳理念與環境素養之培育做起。

金門島嶼與 Samso Island 有諸多相似之處,如面積、產業、風能等,惟 金門島低碳社區目前尚處萌芽階段,國際上有此成功案例可做為金門島發展 低碳社區之借鏡。

二、 民眾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知能專業學習

本研究低碳社區認知得分為中上,顯示民眾對於低碳知識內涵具有一定 程度的瞭解,在研究中參與環保活動及課程與認知得分呈現正相關,因此建 議加強民眾參加環保低碳活動及研習之意願,編撰出版圖解分析之「低碳社 區」與「低碳生活」系列說明教材,供學校及社區推廣相關活動。

社區與學校活動安排應融入當前環境議題,民眾參與的環保經驗,主要 來自社區或學校的活動或課程,因此活動的安排與設計,更顯重要。社區活 動可以就當前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減碳等環境議題作為題材進行活動安 排,提升環境教育的正確知識與技能,並能涉獵相關之環境議題知能,以灌 輸民眾正確的環境知識與信念。

三、 推動社區與學校低碳環境教育

個人參與環保活動與減碳經驗對於實踐能力有顯著相關,因此政府相關 機關與學校,應注重示範、規畫、實作、體驗、行動及居民參與。除了在社 區及學校宣傳減碳,應強化環境教育以及低碳教育,由學校教育至社區環境 教育,整體銜接推動,能對整體低碳生活行動進行扎根與普及。

各項低碳活動製作解說文宣、發表、座談、示範等,廣納在地教師及學 生之參與,並邀請社區耆老、青壯成員與志工參與研習及推動。

加強民眾參加環保低碳活動及研習之意願,編撰出版圖解分析之「低碳 社區」與「低碳生活」系列說明教材,供學校及社區推廣相關活動。

四、 低碳實踐能力的增進

(一) 我國低碳社區政策多為目標性、政策性和指導性原則,而中央與地方 政府所採用低碳社區指標較屬於外部評估性質,若以政策或資源等其 他外力介入即可達到指標目的,若外力抽離則很難持續。歸納我國與 國際低碳社區發展,能源、運輸、低碳建築、綠化、資源循環及低碳 生活等,幾乎是國際低碳社區普世採用之指標,而我國與其差別之處 在於社區內部能力在目前較少被提出重視,研究者認為能力

(capacity)概念能幫助瞭解建立低碳社區有哪些要素及潛力。

(二) 個人能力:喚醒民眾對金門島嶼因應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重要性的使 命感與熱忱,低碳社區不應只偏重認知部份,低碳態度的養成與低碳 行為的培養也應多注重。

(三) 組織能力:發展「由下而上」的低碳社區型態,尊重在地特色,聆聽 在地的聲音,社區可成為居民與政府、外來訪客間的溝通橋樑。

(四) 基礎設施能力:結合減碳、永續、生態、健康(如:自行車步道、植 樹改善空氣品質)、建築、能源、交通等民生面向,本研究調查範圍之 社區已有初步基礎設施,未來應積極培養社區內民眾減碳的正向態 度,讓生活習慣與硬體設施能相互搭配落實於生活當中。

(五) 文化能力:瞭解並認同每個不同低碳社區的殊異性,採取不同的低碳 社區營造模式,以地方居民為本體強調低碳永續的生活環境,展現社 區文化特色,同時重視地方人才培育及島嶼永續發展。

118

五、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臺灣自 104 年 7 月 1 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公布施行,自此開始 與國際接軌,展現呼應全球減碳的具體行動。然而減碳非環境單一課題,更 涉及能源、交通、建築、國土、法律等議題,是多元且跨領域的結合;本研 究以量化研究方式進行,在問卷內容以及研究範圍有限情況,在低碳社區之 減碳各種層面仍有深入瞭解空間。

(一) 本研究現階段僅針對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的社 區進行調查,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範圍及對象,將非低碳社區納 入調查做對照,以瞭解社區間的差異性,建立更豐富的低碳社區推動 資訊,提供政府、專家及教育者做參考,使金門低碳島計畫更有效地 推動。

(二) 可搭配質性研究法,採深度訪談方式探討研究對象對於低碳社區的態 度,加重對地方的詮釋,將蒐集的資料作為更深入的分析。

(三) 本研究所得結果,為研究當時金門低碳社區之現況,低碳社區民眾認 知與低碳社區實踐能力會與時俱進,不代表調查結果永遠適用於研究 之社區,而未來金門會增加更多低碳社區,因此建議後續研究應不斷 修正,使之更完備適當。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Ranjit Kumar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2004)。臺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 區工作 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線。社區發展(季刊)。臺北:內政部社 區發展雜誌社。22-29。指南,頁 130。台北市:學富文化。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如哲 (2012)。教師低碳生活素養和國外相關量表之評介。台灣教育 201208

(676 期)。台灣省教育會。22-27。

王凱媚 (2012)。國小學童低碳生活實踐現況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 寧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究所

王懋雯 (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 院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台北。

行政院 (2004),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永續發展委員 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離島建設法規彙編。台北市。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3)。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核定本)。台北市。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14)。104 年度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

吳定 (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李永展 (2005)。社區永續發展指標-以台北市士林區名山里為例。研考雙月 刊(29)5。

李永展 (2014)。全球化與永續發展對島嶼之挑戰。2014 年 522 國際生物多樣 性日「島嶼生物多樣性」系列演講

李琬淳(2012),我國低碳社區節能減碳面向之探討--以臺南市北區重興社區及

120

南區文南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 學系碩士。

松靖杰 (2012)。低碳社區居民認知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嘉義縣太平社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 文。

林怡君 (2014)。推動社區參與低碳綠生活之研究 -以台江國家公園社區守護 圈為研究案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綠色能源學科技學系碩 士在職專班

林思梅 (2013) 。臺中市低碳社區民眾對於低碳認知、態度及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孫振義 (2012)。社區要低碳,不難!--臺灣的低碳社區與實踐。能源報導。

頁 28-30

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2015)。103 年度金門低碳島建設與執行成效評析 專案工作計畫

莊瑞續 (2003)。探索地方永續發展議題與願景之研究─以金門島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許晃雄、陳正達、盧孟明、陳永明、周佳、吳宜昭等 (2011)。臺灣氣候變遷 科學報告201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362頁。

陳志欣 (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未

陳志欣 (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