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低碳社區民眾認知與實踐能力調查研究─以金門島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低碳社區民眾認知與實踐能力調查研究─以金門島為例"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低碳社區民眾認知與實踐能力調查研究 ─以金門島為例 A Study on the Kinmen Residents' Cognition and Capability of Low-Carbon Communities. 指導教授:蔡慧敏 研究生:洪曉欣 中華民國一O四年七月 臺北市.

(2) 謝誌 終於完成了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學習是 我求學生涯最快樂的時光,此時心中是對臺北生活點點滴滴的回味,將這個城 市裡陪我成長人、事、物銘記在心。 這本論文可以順利完成,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慧敏老師,給予我研究 上的啟迪,讓懵懂的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每次的討論總是耐心的聆聽,給予最 適切的指引與建議,並且提供許多寶貴意見,在蔡老師的指導下豐富了我對於 島嶼環境發展的學識,使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感謝環教所的周儒老師、葉欣誠老師、汪靜明老師、王順美老師、方偉達 老師,老師們對學生環境教育的思維、專業知識的養成與周延邏輯的思考,將 是我未來最寶貴的知識。 謝謝家人,在我決定暫時離開金門赴臺北求學時,一路上的支持與關心; 自大學畢業後進直接進入工作,不斷萌生就讀研究所的想法,非常謝謝楊忠盛 科長在我躊躇不前時上推了一把,除了在工作上的指導外也鼓勵我繼續唸書, 因為這樣我才鼓起勇氣進入了師大環教所,也感謝當時的長官同意讓我暫時離 開工作崗位與同事間的互相幫忙,我才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學習。 特別感謝傅豫東局長對我的論文每個環節熱心的建議與協助,因為您的 「嚴格」指導與督促,我才能進度飛快地完成論文。 謝謝我的另一半,王竑,你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我每個任性的想法,在我 決定到臺北唸書後,你過著金門臺北兩地跑的日子,非常關心、照顧我的健康 與生活大小事,真的很謝謝你的陪伴與毫無保留的付出,我現在及未來擁有的 一切都歸功於你。 感謝每位幫助過我的人,願將此份喜悅與小小成就與你們分享。 洪曉欣 謹誌 2015 年 7 月 I.

(3) 摘要 本研究探討低碳社區民眾之認知與實踐能力,作為未來檢視低碳社區之參考。 理論架構參考 Middlemiss and Parrish (2010) 提出的「社區生態足跡責任」之四 個能力面向:(1)個人能力、(2)基礎設施能力、(3)組織能力、與(4)文化 能力;以及其他低碳島與低碳社區文獻,並依此四個構面檢視金門島之社區能力。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中的問卷調查法,以問卷方式測量研究對象的認知與能 力概況,採方便取樣,發放 600 份紙本問卷,回收 485 份有效問卷,再以 SPSS 22(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研究結 果顯示: 一、低碳社區民眾的認知表現為中上;在低碳社區的實踐能力為積極正向。 二、低碳社區認知表現受到執行減碳作為經驗與參加環保活動經驗影響,達顯著 差異;曾經執行減碳作為經驗的民眾低碳社區認知優於不曾執行的民眾;參 加環保活動的民眾對低碳社區的認知優於不曾參加的民眾。 三、低碳社區能力表現受到執行減碳作為經驗與參加環保活動經驗影響,達顯著 差異。 四、實踐能力受到不同年齡、學歷、職業、知道居住地區為低碳社區的背景變項、 參加環保活動經驗及滿意度影響,達顯著差異。 五、低碳社區認知的傾向會影響低碳社區實踐能力的產生,低碳社區認知在個人 能力與文化能力呈現顯著差異,呈現正相關。 六、實踐能力中四個構面能力:「個人能力」、「基礎設施能力」、「組織能力」與 「文化能力」互相比較結果,有顯著差異,皆呈現正相關。 關鍵字:金門島、低碳社區、認知、能力. II.

(4) Abstract This study inquires into the cognition and fulfillment ability of low carbon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be the reference of examination of low-carbon community in the future.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four main facets of Middlemiss and Parrish's study "Responsibility for Commun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 (1) Personal capacity, (2) Infrastructure capacity (3)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and (4) Culture capacity; As well as other literature regarding to low-carbon islands and low-carbon community. These four facets are using for checking the community capacity of Kinmen. Questionnaire is used in this study, and meant to measure cognition and the capability of the subjects Convenience sampling is used during the research for a. total. of 6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48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n using the SPSS 22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ed: 1.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w-carbon community cognition was excellent.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pability was positive. 2. Results of low carbon community were highly influenced by experiences and participations in environment friendly activities, thos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ies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ow-carbon community than those who had never participated. Those who have experiences in lowering carbon production also had better results than those who have never done it before. 3. The capabilities of low carbon community showed obviously better results due to past participation and experiences in activities of lowering carbon levels. 4. Ac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age, level of education, work field, acknowledged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being a low-carbon community, and III.

(5)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ctivities. 5. The cognition of the low carbon-community will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c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And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 and cultural capacities of the people in low-carbon community. 6.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Middlemiss and Parrish's study for active practice abilities.. Keywords:Kinmen Islands, Low-Carbon Community, Cognition, Capability. IV.

(6) 目次.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氣候變遷與低碳社區緣起...................................................................... 9 第二節 低碳社區發展歷程................................................................................ 21 第三節 國外低碳社區介紹................................................................................ 52 第四節 環境行為模式........................................................................................ 59 第五節 相關研究................................................................................................ 6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70 第三節 研究區域與對象.................................................................................... 71 第四節 研究設計................................................................................................ 73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83 第二節 正式問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87 第三節 低碳社區民眾對於低碳社區認知現況................................................ 87 第四節 低碳社區民眾的實踐能力現況............................................................ 95 第五節 研究對象低碳社區認知與實踐能力的相關分析..............................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2 第一節 結論...................................................................................................... 112 第二節 建議...................................................................................................... 115 參考文獻.................................................................................................................... 119 中文文獻............................................................................................................ 119 V.

(7) 英文文獻............................................................................................................ 123 網路資料............................................................................................................ 126 附錄一 專家效度審查問卷...................................................................................... 127 附錄二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名單及審查意見.......................................................... 141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4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0. VI.

(8) 表次 表 2-1-1 國際抗暖化時間表 ...................................................................... 10 表 2-1-2 國際節能減碳法規 ...................................................................... 11 表 2-1-3 地方政府「低碳社區」推行方案 ............................................... 19 表 2-2-1 2012 年與 2013 年金門(含烈嶼)溫室氣體排放表……….…….24 表 2-2-2 金門縣低碳示範社區 SWOT 分析.............................................. 37 表 2-2-3 低碳社區的定義 .......................................................................... 41 表 2-2-4 我國學者低碳評估面向與指標研究 ........................................... 48 表 2-3-1 丹麥 Samso 島成功要素 ............................................................. 53 表 2-4-1 低碳行為內涵............................................................................... 63 表 3-3-1 問卷發放社區及回收情況表 …………………………………..72 表 3-4-1 問卷大綱……………………………………………………. …..73 表 3-4-2 低碳社區的認知架構 .................................................................. 75 表 3-4-3 民眾對低碳社區的認知雙向細目表 ........................................... 75 表 3-4-4 低碳社區之能力 ........................................................................... 77 表 3-4-5 低碳社區民眾能力之雙向細目表 ............................................... 77 表 3-4-6 問卷審查專家名單 ...................................................................... 79 表 3-4-7 預試問卷認知題之難度與鑑別度分析 ...................................... 80 表 3-4-8 可信度高低與 Cronbach’s α 係數對照表.................................... 81 表 3-4-9 預試問卷能力試題信度分析 ...................................................... 81 表 4-1-1 個人背景變相資料統計表(n=485)……………………………..85 表 4-2-1 正式問卷題項信度分析要……………...………………………87 表 4-3-1 金門民眾低碳社區認知得分情形 ……………………………..88 表 4-3-2 金門民眾低碳社區認知得分統計表 .......................................... 88 表 4-3-3 低碳社區民眾低碳社區認知架構表 ......................................... 89 表 4-3-4 金門地區民眾低碳社區認知得分情形 ...................................... 90 表 4-3-5 不同背景與低碳社區認知問卷之得分情形 .............................. 91 表 4-3-6 低碳社區民眾認知得分與背景變項分析 .................................. 92 表 4-3-7 不同背景變項民眾對低碳社區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93 表 4-4-1 低碳社區民眾低碳社區實踐能力架構….……………………..95 表 4-4-2 金門民眾低碳社區實踐能力得分統計表 ................................. 96 表 4-4-3 低碳社區民眾實踐能力得分分析表 (n=485) ......................... 96 表 4-4-4 低碳社區民眾能力得分與背景變項分析 ................................ 102 表 4-4-5 不同背景變項民眾之低碳社區實踐能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4 表 4-5-1 相關係數強度 表…………………………………………………105 表 4-5-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變項、低碳社區認知與實踐能力之相關矩 VII.

(9) 陣........................................................................................................ 106 表 4-5-3 研究對象低碳社區認知與實踐能力之相關矩陣 ..................... 107 表 4-5-4 研究對象低碳社區認知與個別實踐能力之相關矩陣 ............. 108. VIII.

(10) 圖次 圖 2-1-1 極端強降雨颱風發生頻率統計 ................................................... 14 圖 2-1-2 102 年臺灣能源種類來源 ............................................................ 15 圖 2-1-3 我國能源供給種類(能源別) ....................................................... 15 圖 2-1-4 我國能源供給種類(部門別) ....................................................... 16 圖 2-1-5「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架構 .................................................... 18 圖 2-1-6 低碳家園推動策略 ...................................................................... 19 圖 2-2-1 我國呼應全球減碳行動…………………….…………………..22 圖 2-2-2 2009 年溫室氣體排放盤查 .......................................................... 23 圖 2-2-3 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制度流程圖 ........................................... 28 圖 2-2-4 金沙鎮三山里位置圖 ................................................................... 29 圖 2-2-5 金湖鎮山外里位置圖 ................................................................... 31 圖 2-2-6 金沙鎮大洋里位置圖 ................................................................... 32 圖 2-2-7 烈嶼鄉西口村位置圖 .................................................................. 34 圖 2-2-8 金寧鄉盤山村位置圖 ................................................................... 35 圖 2-2-9 環境、社會、及經濟三者平衡之示意圖 ................................... 39 圖 2-2-10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間的關係 ................................................. 40 圖 2-2-11 永續社區 ..................................................................................... 40 圖 2-2-12 低碳社區理論架構圖 ................................................................. 47 圖 2-4-1 環境素養模式圖……………..…………………………………60 圖 2-4-2 Marcinkowski 修正之環境行為模式 ........................................... 61 圖 2-4-3 負責任的環境行為理論 ............................................................... 62.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闡述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分為五節,包括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以及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化石燃料自工業革命以來已被人類作為主要能源使用至今已超過二世紀,從 18 世紀開啟能源時代的發展,奠定現代科技、經濟與文明發展基礎。然而化石燃 料的使用,使得排放至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呈現正成長,這些溫室氣體加快全 球暖化速度,不僅使地球溫度上升也改變了氣候型態,氣候變遷的影響乃全球性, 對於地球生物與棲息的環境都會產生莫大的影響。 1992 年地球高峰會議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目標為「使大氣中 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能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水平上。而這水平 應該要足以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並使經 濟發展能夠可持續地進行。」由於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未制定具體可行的措施, 無法律強制力,於是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基礎之下,1997 年制定京都議定書, 試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要「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 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成為明訂減量期程與目標並 具有法律效力的議定書,締約國有共同但具差異性的責任,此舉已使溫室氣體減 量成為已開發國家的義務。 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 年第四次評估會議指出,觀察到自 20 世紀中以來,全球溫度不斷的升高, 科學界發現過去 50 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 100 年的二倍,證據顯示 全球暖化的科學事實,推論是因為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GHGs)濃度增加 所致。 美國大氣總署(NOAA)的夏威夷測站在 2013 年 5 月發現測得二氧化碳(CO2) 1.

(12) 濃度首度超過 400ppm;此數據已遠超過國際環保團體「350.org」所呼籲的必須 降到 350ppm,方能確保適合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葉欣誠,2010)。 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 指出臺灣近 30 年(1980~2009) 氣溫的增加明 顯加快,每 10 年的上升幅度為 0.29℃,幾乎是百年趨勢值的兩倍,與 IPCC 第 四次評估報告結論一致。臺灣地形複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天氣系統,平均雨量 雖有數十年尺度的乾濕變化特徵,但是 100 年的線性變化趨勢並不明顯。值得注 意的是臺灣降雨日數有較一致的變化,普遍呈現減少的趨勢。 1980 年以後的侵臺颱風其生命歷程中達到強颱的比例明顯增高,此現象與 上述颱風路徑的北偏和太平洋海溫的變遷趨勢及西北太平洋年代際變化密切相 關。全球乾濕季的降雨變化分析發現:降雨在雨季有增加的趨勢,而乾季降雨正 在逐漸減少。此一結果意味降雨的季節差異會更加明顯,降雨兩極化現象在乾濕 季分明的地區可能會更加明顯。未來全球乾濕季越趨明顯的趨勢在 21 世紀將持續維持,此一趨勢對於臺灣尤其是水資源缺乏的外島影響甚劇。 二十一世紀議程中第十七章提到島嶼環境與發展,它們是生態脆弱而易受害 的,地理上較為孤立,被認為是極易受到地球溫度增高和海平面上升的衝擊,尤 其地勢較低的小島嶼面臨失去其整個國土的威脅與日俱增。島嶼易受氣候改變帶 來之影響,臺灣島嶼面臨氣候變遷處於脆弱處境,尤其具有土地面積小,人口密 度高,天然資源缺乏須等特性,若海平面日益上升將淹沒沿海地勢較低的地區, 居住於低窪的人口將受到威脅。 氣候型態的改變,如暖化帶來的高溫持續、暴雨乾旱,這些極端氣候漸漸屢 見不顯悄悄已在我們身邊上演。近年來強颱數量上升(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 、豪雨侵襲恐與全球暖化有關,這些都是全球氣候改變對島嶼帶來的警訊。 自京都議定書以來,面臨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下,減碳逐漸成為我國政府當 前重要施政,行政院於 2008 年 6 月 5 日第 3095 次院會中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 2.

(13) 領」,並楬櫫「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 2025 年回到 2000 年排放量。」 2009 年第三次臺灣能源會議決議建構低碳家園,推動低碳社會與永續發展 運作機制與促進低碳社會型態的轉變,因此我國環保署近年積極推動低碳家園政 策。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日益短缺,國內外之能源環保情勢日逾嚴峻,氣 候變遷在國際議程中逐漸被重視,建構「低碳社區」已成為因應全球環境變遷之 重要趨勢。2009 年全國能源會議決議推動臺灣邁向「低碳家園」新願景,並提 出在離島建置「低碳島」(Low-Carbon Islands)之示範規劃,金門為其中之一。 要發展成為低碳社區,前提是社區具有能力(capacity)支持,若單靠外在因 素促成其發展,但內在能力不足,將很難持續。 社區具有由下而上推動低碳措施的潛力,能力(capacity)概念能幫助瞭解建 立低碳社區有哪些要素及潛力,研究者認為在地居民與環境發展互動密切,社區 居民是建構低碳社區、進而邁向低碳島之關鍵因素。.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隨著低碳概念逐漸受關注,低碳社區之相關研究範圍多位於臺灣本島,外島 研究甚少,尤其金門刻正推動建置低碳島。落實低碳家園政策需要基層由下而上 配合才能產生實際效果,因此擬定本研究目的: 一、瞭解低碳社區民眾對於低碳社區的認知程度。 二、調查低碳社區民眾自覺所居住的社區實踐能力現況。 三、瞭解低碳社區民眾個人背景變項對於低碳社區之認知及實踐能力的影 響。 四、探討低碳社區民眾認知與實踐能力之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產生以下研究問題: 一、低碳社區民眾對低碳社區的認知程度為何? 二、為能落實低碳社區,低碳社區民眾自覺社區的實踐能力現況? 三、低碳社區民眾對於社區的認知及實踐能力是否受到個人基本變項影響? 四、低碳社區民眾之低碳社區認知與實踐能力關係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 氣候變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認為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是指隨時間發生的任何氣候 變化,無論是自然變化,還是人類活動引起之變化,都稱為氣候變遷 (IPCC, 2007)。 二、 低碳社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認為低碳社區係指在不改變生活品質之下, 4.

(15) 以合作的形式鼓勵居民透過行為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人為的過量二氧化碳,惟 目前「低碳」尚無明確定義,但通常認為可以經由透過與他人或自我比較而 來,目的就是要減少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 社區意涵與時演進,至今各學派仍有許多不同的詮釋,蔡宏進在 2007 年修訂三版的《社區原理》一書指出社會學界對社區說法不進相同,綜合各 家所說觀點,其扼要的涵義可說是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人及其社會性活動及 現象的總稱。這種社區的觀念至少包括三個要素: (1)一群人, (2)一定的 地理範圍,(3)人的社會性,包括其社會意識、關係及活動總稱。 金門截至 2014 年底受環保署認證評等通過的低碳社區為:金門縣金沙 鎮三山里、金門縣烈嶼鄉西口村、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金門縣金寧鄉盤山 村及金門縣金沙鎮大洋里。 三、 能力 能力(Capacity)係指一種「能成功地回應個人、情境或社會要求的 能力」,包含個人獲取和運用知識,認知與技能的能力以及態度、情緒、慣 性與動機等(詹秀員,2009)。 社區能力建構(Community CapabilityBuilding)係指經由各種社區成 人教育與社區團隊學習過程,凝聚社區居民歸屬感、自主參與意識與行 動,同時強化其執行各類社區公共事務之實務操作能力,以集體合作力 量,引用來自政府及民間部門各類資源,共同達成滿足社區居民服務需 求、解決社區各類問題、永續經營社區、實踐社區政策目標(詹秀員, 2009)。. 5.

(16) 四、 自然村 對應於行政編組性質的基層組織「村」—行政村(建制村),轄於金門 行政村里之中,稱為「自然村」。. 6.

(1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金門 5 個通過環保署認證評等的低碳社區,分別是:金 門縣金沙鎮三山里、金門縣烈嶼鄉西口村、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金門縣 金寧鄉盤山村及金門縣金沙鎮大洋里。 二、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居住於金門地區(金門島、烈嶼)符合行政院 環境保護署評審認證之低碳社區的居民,居民背景資料差異皆會影響對 於低碳社區的認知及能力。 本研究使用方便抽樣收集樣本,問卷收集配合社區活動時間,大部 分皆在晚間及周休二日舉辦,所得樣本無法蓋括全部低碳社區民眾之意 見,因此,結果不適宜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地區。 (二) 研究時間方面 考量成本與時間,為避免問卷回收率低,問卷內文文字盡可能簡單 易讀,另外,本研究屬橫斷式調查(cross-section survey) ,為研究期間 內所調查之母群體狀況。 (三) 研究結果方面 問卷所調查之低碳社區的實踐能力,為低碳社區民眾自覺所居住社 區的實踐能力。. 7.

(18)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氣候變遷與低碳社區緣起 本節的重點首先在瞭解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低碳社區的緣起與發展,接著 探討低碳社區的定義,以便瞭解低碳社區之內涵。 一、 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之背景 大氣層既存有許多溫室氣體,如水蒸氣、甲烷、二氧化碳及臭氧等,可攔截 部分太陽照射地表反射的長波輻射,將能量存於氣層中,就像溫室一樣,使地球 維持在生物適合生存的溫度,若無溫室氣體存在,地球在無太陽照射時溫度將驟 降,成為不適合大部分生物生存的環境。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開始利用機器大規模生產,化石燃料的開發與使用排放 大量溫室氣體,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包含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 氮、六氟化硫(SF6) 、全氟碳化物(PFCs) 、氫氟碳化物(HFCs)等六種易吸收 長波輻射氣體,而人類最主要排放溫室氣體且量最大者為二氧化碳,導致大氣層 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能量不易散出大氣層,造成全球表面溫度升高,加劇溫室 效應,造成全球暖化。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之研究,氣候變遷異常之主因為地球暖化,而地 球暖化則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溫室效應作用越強烈之結果(陳沛義,2013) 。 隨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頻率以及大氣層可被觀測到的溫室氣體濃度逐年 升高,各國紛紛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為因應氣候變遷自 1988 年開始組成跨國 會議,表 2-1-1 為國際間為因應全球暖化主要會議。. 9.

(20) 表 2-1-1 國際抗暖化時間表 1988 年. 氣候變遷跨國小組(IPCC)在瑞士日內瓦成立. 1990 年. IPCC 提出第一份評估報告,指出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可確信是 造成全球增溫的原因。. 1992 年. 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155 國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宣 示對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 1995 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柏林舉辦第一次締約國會議,通過 「柏林授權」. 1996 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日內瓦舉辦第二次締約國會議,明定 限制目標與顯著減量。. 1997 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京都召開第三次締約國會議,通過具 有約束效力的「京都議定書」. 2005 年. 2004 年 9 月,關鍵國家俄羅斯簽署「京都議定書」,促使議定書 於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 2007 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在峇里島舉行第十三次締約國會議,通 過峇里島路線圖。. 2008 年. 四次會議,從峇里島、再到曼谷、迦納、波茲南,並無明確的目 標達成。. 2009 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會議,也就是哥本哈根 氣候會議,僅以不具約束力方式宣告幾項包括升溫不超過 2℃門 檻的結論。. 資料來源:葉欣誠(2010)。抗暖化關鍵報告台灣面對暖化新世界的 6 大核心關 鍵(頁 220)。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1997 年 UNFCCC 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京都議定書,規範 38 個國家及歐 盟必須在 2008-2012 年間將該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 1990 年水準平均再減 5.2%。 為因應京都議定書內容,臺灣於 1998 年 5 月 26、27 日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 議,2005 年 2 月 16 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臺灣於 2005 年 6 月 20、21 日召開 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 2005 年臺灣歷經 2 次全國能源會議、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臺灣經濟永續發 展會議討論,各界對於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之訂定,仍無法取得共識。基於我國特 殊之國際地位,雖無法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京都議定書,但臺灣同樣 10.

(21) 身為地球村之成員,仍願依據公約精神,承擔共同但差異的責任,行政院環境保 護署為行政院永續會氣候變遷暨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秘書處,為減緩氣候變遷衝 擊,追求永續發展,民國 104 年 7 月 1 日總統令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 並作為該法主管機關。 表 2-1-2 國際節能減碳法規 國家. 法規名稱. 中華民國.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再生能源發展條 例及能源管理法修正案、溫室氣體減 量及管理法. 美國. 清潔能源與安全法. 法國. 大氣與氣味污染法及電子信息產品污 染控制管理辦法. 德國. 可再生能源法及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印度. 太陽能(建築強制使用)法. 阿根廷. 風能和太陽能法. 墨西哥. 農村能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節約能源法. (資料來源: 成功大學全球觀測與資料分析中心,研究者製表) 2007 年 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AR4)執行總結指出,過去一世紀,地球溫 度上升了 0.740℃,而這個上升的趨勢隨著越接近現今,上升速度越快。 2009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十五次締約國會議(COP15) 在哥本哈根協議會中達到全球氣溫不超過 2℃結論,顯見減碳已成為各國共同面 臨之重要問題。 大氣中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近 200 年來成長 141%,相較於工業革命興起之 前的 278ppm,2012 年的二氧化碳濃度已增至 393.1ppm。2013 年 5 月觀測時甚 至一度超過 400ppm,破了歷史紀錄。全球氣象組織(WMO)針對大氣中的二氧 11.

(22) 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進行實測,預估 2015 或 2016 年,全球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 就會超過 400ppm。 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 指出臺灣近 30 年(1980~2009) 氣溫的增加明 顯加快,每 10 年的上升幅度為 0.29℃,幾乎是百年趨勢值的兩倍,與 IPCC 第 四次評估報告結論一致。臺灣地形複雜,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天氣系統,值得注意 的是臺灣降雨日數有較一致的變化,普遍呈現減少的趨勢。 1980 年以後的侵臺颱風其生命歷程中達到強颱的比例明顯增高,此現象與 上述颱風路徑的北偏和太平洋海溫的變遷趨勢及西北太平洋年代際變化密切相 關。全球乾濕季的降雨變化分析發現:降雨在雨季有增加的趨勢,而乾季降雨正 在逐漸減少。此一結果意味降雨的季節差異會更加明顯,降雨兩極化現象在乾濕 季分明的地區可能會更加明顯。未來全球乾濕季越趨明顯的趨勢在 21 世紀將持 續維持,此一趨勢對於水資源缺乏的離島金門影響甚劇。 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AR5) 在氣候系統觀測的變化指出最近的三個 十年比 1850 年以來每個十年都來的溫暖。在北半球,1983-2012 年可能是近 1400 年來最暖的 30 年。並且提到人為影響已經在以下現象被偵測到:大氣與海洋的暖 化、全球水循環變遷、冰雪減少、全球平均海水位上升、某些極端氣候的變遷。 從 19 世紀中期至今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經超過在過去的兩千年的平均 上升速率(高信心度)。1901 年至 2010 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0.19 公尺 (0.17-0.21) (IPCC,2013) 。根據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AR5)內容,更直 指人為影響極為可能是造成 20 世紀中期以來的暖化現象的最主要原因。 面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挑戰,聯合國氣變化綱要公約所確認人類可採取減 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兩大策略。減緩策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來減緩氣候變遷問題的發生速度,盡可能降低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產生,例如 各項節能減碳的措施及碳補捉與封存等;調適策略則為在於為了因應實際或預期 12.

(23) 的氣候衝擊或影響,進而調整自然及人類社會運作方式,以減輕危害的策略。臺 灣 目 前 雖 然 不 是 「 聯 合 國 氣 候 變 化 綱 要 公 約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會員,亦非「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的締約國,無遵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義務,但氣候變遷議題與全人類息息 相關,亦不能袖手旁觀,必須正視並且積極面對地球暖化的事實,調整產業結構 及大幅減少排碳量的經濟壓力邁向低碳社會,因此臺灣減碳責無旁貸。 二、 臺灣低碳社區發展背景 過去國際間較為重視減緩措施,積極促進各國溫室氣體減量,包括推動清潔 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等能源技術。然而,全球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 GHG) 濃度居高不下,2013 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首次突破 400ppm,顯示減緩 策略速度不及碳排放量增加速度。氣候變遷已造成社會面、經濟面之實質衝擊, 2005 年卡崔娜(Catrina)颶風在美國紐奧良造成嚴重災害,使約八城的市區浸泡 在水中,整體受災人數達 27 萬人;2009 年莫拉克(Morako)颱風在南臺灣降下 驚人的 2500 毫米以上雨量,兩天的降雨量約相當於全年降雨量,造成土石流、 淹水、小林村滅村數百人罹難,經濟上損失更無法估算;2012 年 Sandy 颶風導 致美國東部約 108 人死亡,隨之而來的大規模停電,更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超強 颱風 Haiyan 於 2013 年 11 月 8 日凌晨在菲律賓中部登陸,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 時 315 公里,強風暴雨引起嚴重水災與土石流,造成嚴重災害,菲律賓呂宋島的 Agno River 潰堤,影響了兩百多萬的居民。 氣候型態的改變,如暖化帶來的高溫持續、暴雨乾旱,這些極端氣候屢見不 顯悄悄已在我們身邊上演。近年來強颱數量上升(如圖 2-1-1) 、豪雨侵襲、罕見 乾旱恐與全球暖化有關,這些都是全球氣候改變對島嶼帶來的警訊。. 13.

(24) 圖 2-1-1 極端強降雨颱風發生頻率統計 (資料來源: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11)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主要來自化石燃料使用,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 年報(2014),2013 年進口能源佔我國能源供給量達 97.9%(如圖 2-1-2),顯示 臺灣所需能源高度仰賴進口,在 2013 年台灣能源消費量中,能源消費占 78.72%(如圖 2-1-3),其中工業部門 48%佔最大宗,其次為運輸部門 15%,非 能源消費占 21.28%(指焦炭、柏油、溶劑油、潤滑油、溶劑油及其他)。當前 面臨問題為我國能源供給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且總供給呈現增加的趨勢,平 均年成長率約 3.84% ,自有能源貧乏,97.90%依賴進口。再生能源(太陽熱 能、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生質能及廢棄物)僅占總供給量 1.85%,故提高低碳能源占比為未來重要方向。 臺灣能源不僅受到經濟與國際供應限制,近年為因應全球抗暖化之趨勢, 也影響化石能源及能源利用結構,新一波的能源結構概念將影響到居民的生活 負擔、產業生產成本,因此永續能源發展是臺灣行政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賀 冠豪,2011)。. 14.

(25) 我國能源供給來源. 2.10%. 97.90%. 進口能源. 自產能源. 圖 2-1-2 102 年臺灣能源種類來源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能源局 102 年年報數據,研究者繪製). 水力發電, 0.36%. 太陽光電及風 力發電, 0.13%. 我國能源供給種類 太陽熱能, 0.08%. 生質能及廢棄物, 1.28%. 核能發電, 8.42% 煤及煤產品, 30.15%. 液化天然氣, 11.98%. 原油及石油產品, 47.59%. 圖 2-1-3 我國能源供給種類(能源別)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能源局 102 年年報數據,研究者繪製). 15.

(26) 國內能源消費(部門別) 能源部門自用, 6.87% 住宅部門, 10.57%. 服務業部門, 10.79% 農業部門, 0.87%. 運輸部門, 11.60%. 工業部門, 38.02%. 圖 2-1-4 我國能源供給種類(部門別)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能源局 102 年年報數據,研究者繪製) 臺灣近期推動低碳社會對抗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優先政策 之一(Tsai & Vasters, 2013) ,見下圖 2-1-5,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秘書處於 2010 年發布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並將該年宣告為台灣的「節能減碳年」。 國家節能減碳總目標(2009)將節能與減碳區分成二目標: (一). 節能目標 未來 8 年每年提高能源效率 2%以上,使能源密集度於 2015 年較 2005. 年下降 20%以上;並藉由技術突破及配套措施,2025 年下降 50%以上。 (二). 減碳目標 全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於 2020 年回到 2005 年排放量,於 2025 年. 回到 2000 年排放量。 無論全球暖化是否能如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協議控制於 2℃以內,氣候變遷 16.

(27) 所帶來的影響不會立即消失,全球都仍將持續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必須採取行 動對抗氣候變遷。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於 2014 年 10 月發布之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2012 年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56.61 百萬噸,占全球 0.81%, 排行全世界 第 24 名。 (我國人口數約 2 千 3 百萬,占全球 0.33%)。主要排放指標:人均 排放量 10.95 噸二氧化碳,排行全世界第 20 名;排放密集度 0.32 公斤二氧化碳 /(2005 US$ 購買力) ,排行全世界 50 名(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4) 。 臺灣地狹人口稠密,環境脆弱度高,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形成災害,因此, 我國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造成之衝擊,由行政院經建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前 身) 提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民國 101 年 10 月奉行政院核定) 與「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及行動計畫」。 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中將低碳社區與社會列為我國十大標竿計畫之一,其中 (三)打造低碳社區與社會,主辦單位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是以「低碳社區」 為基礎,建立「低碳城市」,以帶動「低碳文化」,營造民眾「低碳生活」,創造 「低碳經濟」,達成「低碳社會」願景。. 17.

(28) 圖 2-1-5 「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架構 (資料來源: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環保署(以下簡稱環保署)2009 年 6 月 15 日成立「生態社區推動方 案室」,專辦低碳家園推動建構及相關方案研擬,協調、整合各相關部會及地方 政府之資源與人力;同時,一併研析中央政府各部會署相關法律或行政規則,以 及相關獎勵補助措施,必要時須配合增修訂,以排除推行時遭遇的障礙。並訂定 「低碳示範社區遴選評比作業說明手冊」,以供為順利推動低碳社區、低碳家園 的建構。環保署擬訂主要推動策略,包括︰健全低碳方案及技術指標;引進低碳 新技術、新觀念並評估經濟效益;導入民間低碳產業、企業資源;整合各級機關 政府資源;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有效合作架構;及學習國際成功經驗等措施,加 速建構低碳社區,見圖 2-1-6 低碳家園推動策略。. 18.

(29) 圖 2-1-6 低碳家園推動策略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示範社區遴選評比作業說明手冊」) 同時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環境綠化、低碳建築、節約能源、綠色運輸、資 源循環、再生能源、低碳生活、防救災和調適、法律與經濟財稅工具,以及社會 行為科學與評比工具等十大面向提供社區做為執行參考。 環保署所建構低碳社區之具體減碳作法,提供明確基礎供民眾作為執行上的 檢視與參考,由於低碳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套標準,上述之十面向可作為指引 依據,另各地方政府為配合中央政策,而因地制宜紛紛著手研擬出適合地方社區 特性的低碳方案,研究整理如下: 表 2-1-3 地方政府「低碳社區」推行方案 縣市 臺北市. 新北市 宜蘭縣. 推動低碳社區政策重點. 依據. 公共用電節約成效、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臺北市推動低碳社區行動. 環境綠化、社區節水措施、社區特色作法等. 標章制度方案. 五大面向。. (2011/1/28). 符合綠建築、綠色能源、循環資源、綠色交. 新北市低碳社區標章認證. 通、永續生活環境及創新作為六大面向. 制度作業要點(2011/6/1). 推動產業綠能政策、建構綠能城市、營造綠. 推動低碳家園政策方案. 美化風貌、打造低碳生活圈四大政策目標. (2010/11/26). 19.

(30) 苗栗縣. 指標項目包括:公共用電節約、社區節水措. 苗栗縣 2013 年度低碳社區. 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環境綠化、再生. 認證標章作業規範. 能源、節能減碳宣導教育及社區特色作法共. (2013/6/30). 七大項。. 臺中市. 臺南市. 公共用電節約成效、社區節水措施、垃圾分. 臺中市 2012 年度低碳社區. 類及資源回收、環境綠化、再生能源、節能. 認證標章作業規範. 減碳宣導教育、社區特色作法等七大面向。. (2012/1/20). 以低碳城市之理念,妥適規劃土地使用計. 臺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 畫、公共設施計畫與交通運輸計畫,增設公. (2012/12/22 發布). 園綠地,臺南低碳社區推動邏輯主要面向有 環境最適化、碳足跡控制與減少碳排三大面 向。. 高雄市. 執行項目分為七項:能源使用管理、水資源. 高雄市低碳社區實作示範. 使用管理、低碳建築策略、社區生活策略、. 計畫(2010). 低碳交通、綠化(碳中和)與社區培力。. 澎湖縣. 為達到低碳建築之目標,於申請建築執照如. 澎湖縣低碳建築設計準則. 依法令規定需符合低碳建築時,應符合澎湖. (2013/6/1 施行). 縣低碳建築之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 基地保水指標及綠化量指標等四項基本設計 要求。. 金門縣. 再生能源、低碳觀光、低碳運輸、低碳產. 金門縣低碳島自治條例. 業、低碳生活、低碳環境教育及低碳建築等. (2015). 重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上述可見地方政府為推動低碳社區所訂定之政策,多發生為近年,雖然目前 全國並非各縣市有制定低碳社區相關規章,但也顯示近年來地方政府隨國際間低 碳趨勢以及暖化與能源議題逐漸將節能減碳納入施政思維。. 20.

(31) 第二節 低碳社區發展歷程 一、 我國低碳社區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及面臨國際情勢減碳之能源衝擊,行政院於 2008 年 6 月 5 日核定「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並於 2008 年 9 月 4 日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 領-節能減碳行動方案」據以推動。緊接著為了面對 UNFCCC 峇里路線圖及未 來哥本哈根會議國際間可能更深度溫室氣體減量的要求,為加速落實節能減碳, 凝聚各界對永續能源政策目標之共識。 呼應國際朝向「低碳社會」邁進的趨勢,行政院於 2009 年第三次全國能源 會議提出我國建構低碳家園具體期程,決議「建構低碳家園」,期望民國 100 年 每個縣市至少完成 2 個村里規模的低碳示範社區為建構基礎,逐步於民國 103 年 推動 6 個低碳城市,並循序漸進於民國 109 年完成北、中、南、東 4 個低碳生活 圈。行政院將這項施政交付環保署,規劃「低碳城市推動方案」,擔負推動低碳 樂活家園的整合任務,輔導協助縣市政府及社區共同推動執行減碳工作,達到 10 年內「打造低碳家園」的願景。 為於 2014 年打造 6 個低碳城市,2009 年行政院已指派經濟部能源局協助澎 湖縣建設低碳島,2010 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則將金門縣低碳島建設工作交 付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規劃。 2012 年行政院第 3301 次會議通過「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8 大願景 之「永續環境」項下「綠能減碳」施政主軸計畫,推動低碳樂活家園、提倡節能 減碳生活。實地於地方政府、鄉鎮(市)區及村(里)落實低碳永續建構與鼓勵 國人實踐節能減碳生活。. 21.

(32) 圖 2-2-1 我國呼應全球減碳行動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全國能源會議) 我國行政院環保署在 2013 年核定的「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中,對「低 碳城市/島」具備的內涵有以下解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 1. 具可持續發展理念:低碳措施之規劃與執行,應立基在城市/島發展的 思維與高度上,確保持續發展的過程、且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下,推動各項努力降低社會與經濟活動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應兼 顧消彌能源貧窮及扶植產業發展等行為,才有可能被採行與賡續推動。 2. 高效潔淨能源管理:持續推動能源使用的節約管理及再生能源發展應 用,是主要執行項目。 3. 建立城市綠色軸線:強調都市發展與生態系統相互融合。透過保留大片 綠地面積,限制開發用途,塑造城市綠化景觀,並於主要街道大量植樹, 連接公園綠地,配合推廣低碳運具及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由點、線、面 方式擴大都市生態綠化環境,塑造低碳交通友善條件,落實溫室氣體排 放減量。 22.

(33) 4. 培養低碳生活習慣:低碳化行為無形帶進日常生活中,落實全民低碳生 活理念。 5. 促成社區群眾及社團團體參與:利用民眾群聚效應改變社區居民生活 型態,達成某種特定訴求,為社區再造發展模式之一,同時結合評比及 認證等方式,讓居民維持良性互動與競爭,爲爭取榮譽而努力不懈地朝 向目標前進。 6. 面對氣候變遷思考: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各式衝擊,強調不應只是 硬體工程建設,也應實施「軟體」的災害應變策略。 綜觀以上我國呼應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趨勢,可發現減碳已經成為我國政府 主要政策之一,而如何由下而上,將減碳的理念落實於生活中,從社區開始推動, 是低碳永續家園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二、 金門低碳社區 環保署曾進行針對台灣本島與金門島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並做比較(圖 2-2-2) , 以 2009 年作為基準年,台灣的人均排碳量為 11.2(公噸/年),金門人均排碳量 3.79(公噸/年),由以上數據可知金門島與台灣本島相比碳排放量相對較低,若 將低碳的概念帶入社區,金門未來成為低碳島是比起其他地方是較容易落實的地 區。 圖 2-2-2 2009 年溫室氣體排放盤查.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3.

(34) 2009 年是參考 IPCC 於 2006 年公布的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指南進行溫室氣體 排放盤查與評估。時至 2011 年我國環保署公告「縣市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計算指 引」後,2012 年與 2013 年即依我國指引進行盤查,如下表。 表 2-2-1 2012 年與 2013 年金門(含烈嶼)溫室氣體排放表 區域. 2012 年. 2013 年. 人均排放量. 351,475. 347,968. 3.11. 2.88. (公噸 CO2e/人年) 總排放量(公噸 CO2e). (資料來源: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103 年度金門低碳島建設與執 行成效評析專案工作計畫) 根據「103 年度金門低碳島建設與執行成效評析專案工作計畫」所作調查顯 示 98 年、101 年、102 年溫室氣體盤查結果彙整如圖 2-2-2 與表 2-2-1;就人均排 碳量來看,呈下降趨勢,由 3.79 公噸逐年降為 3.11 公噸與 2.88 公噸。雖然金門 縣存在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差異的問題,但是總排碳量也是逐年減少,從 98 年 356,000 公噸,降到 101 年 351,474 公噸,至 102 年再降為 347,968 公噸。各部門 別溫室氣體排放,在工業、農業及廢棄物部門均呈增加狀態。工業部門主要的影 響因素是金酒公司產能擴增,增加柴油與電力使用量,而增加碳排;農業部門則 是養牛數量增加造成,且若能針對禽畜糞便進行妥善規劃處理作為生質能,可利 用其減碳效果來減緩農業碳排增加趨勢;至於廢棄物部門之金酒公司厭氧處理廢 水逸散量,因產能增加廢水處理量而隨之增加。最大排碳量為電力供應之發電, 應該提升現有發電機機組之能源效率、加速再生能源利用,即可展現減碳成效(財 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 住商與交通部門排碳則呈減少狀態;住商部門在人口增加情形下,用電量仍 有近 2%的下降,顯示節能宣導與實際減碳措施開始收到成效;液化石油氣用量 下降 15%推估為太陽能熱水器推廣獲得成效;此外,旅遊人口減少也是減少住 24.

(35) 商部門排碳的原因。交通部門碳排減少最主要是班機型態改變使航空用油減少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 從上述可知工業、農業及廢棄物部門因近年金門追求經濟發展及大量電力需 求之下,排碳量其實是不減反增的,但在住商及交通部門可慢慢見到在政府及補 助購置再生能源方面與積極推動低碳措施的理念已漸漸受到金門民眾認同。 102 年住商部門排碳量比 101 年減少 3,341 公噸。其中液化石油氣排放量減 少 1,890 公噸,一部分可歸功於全國補助額度最高的金門縣太陽能熱水器的購買 補助計畫,102 年共完成 338 件補助,施作集熱板面基 1,975 平方公尺,約可減 少 375 公噸碳排(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 102 年住商用電排放量減少 1,450 公噸;可能與金門縣積極推動各類節能宣 傳活動有關,這些活動雖然不像投入低碳設施可以清楚算出實際減碳量,但是能 夠影響居民改變用電、使用能源的習慣,這類低碳能力建構是需要長期推動的無 悔措施。另一方面,雖然住商用電量減少,但是若與 102 年全國電燈用戶平均每 戶售電量為 4,653 度相比,金門縣 6,114 度仍然高出許高,應該持續推動節能減 碳工作(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 陸曉筠(2013)在財團法人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所出版《低碳生活行》 一書提到社區雖然是最小的單元,卻可以影響人心,由地方開始改變、愛惜我們 珍貴的環境資產。社區居民發自內心的自主追求低碳精神、公部門適當的技術、 經費與知識輔導,加上在地化特色發展目標,才能夠激發社區自主追求低碳生活 (孫振義,2012)。 2010 年行政院核定「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後,即將「打造低碳社區與社 會」列入標竿方案,併行推動「建構低碳社區」 、 「打造低碳城市」及「建設低碳 島」 (金門及澎湖)等 3 項具體標竿型計畫。金門過去經歷砲火洗禮淬煉出堅忍、 簡樸與自給自足的精神,因地理位置與資源短缺,當時的非物質文化仍續存在金 25.

(36) 門傳統社會裡,綠化、閩式建築與早期物盡其用觀念皆蘊含低碳與節能概念。 2010 年至 2013 年間,環保署與地方政府已遴選 91 個村里規模的示範社區, 持續協助節能診斷與執行低碳改善措施,截至 2014 年止,金門計有 5 社區通過 認證評等,分別是: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金門縣烈嶼鄉西口村、金門縣金湖鎮 山外里、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及金門縣金沙鎮大洋里。 環保署(2014)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計畫內所指「運作機能」 係指運作低碳永續家園之必要機能,分為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 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 「行動項目」係指為運作低碳永續家園各類機能, 可據以執行之相關低碳永續措施。依上述計畫執行需求,分為「指定行動項目」 、 「必選行動項目」及「自選/創新行動項目」 ;且行動項目依執行所需投入技術、 資源與人力等要素,分為「難」 、 「中」 、 「易」程度,分別給予不同的執行績效分 數。 行動項目評等等級分為「入圍級」、「銅級」及「銀級」。各評等等級門檻條 件初步規劃分述如下: (一) 入圍: 完成指定行動項目(成立綠色團隊、撰寫低碳永續宣言與區域現況說明)、 網路報名並選擇至少三項行動項目後,即取得入圍。 (二) 銅級: 評等參與單位屬村里層級者,總分應達 70 分以上,所選擇之行動項目應涵 蓋 2 類運作機能,並含 2 項必選行動項目。 評等參與單位屬鄉鎮市區層級者,除總分應達 100 分以上,所選擇之行動項 目應涵蓋 2 類運作機能,並含選擇 3 項必選行動項目外,同時應輔導所轄 1/2 村 里入圍,且持續協助該入圍村里得到評等(銅級或銀級)數量至所轄總村里數之 26.

(37) 1/5 以上。 評等參與單位屬直轄市、縣(市)政府層級者, 除總分應達 150 分以上, 所選擇之行動項目應涵蓋 2 類運作機能,並含選擇 4 項必選行動項目外,同時應 輔導所轄 1/2 鄉鎮市區入圍,且持續協助該入圍鄉鎮市區得到評等(銅級或銀級) 數量至所轄總鄉鎮市區數之 1/5 以上。 (三) 銀級: 評等參與單位屬村里層級者,總分應達 200 分以上,所選擇之行動項目應涵 蓋 4 類運作機能,並含 4 項必選行動項目。 評等參與單位屬鄉鎮市區層級者,除總分應達 250 分以上,所選擇之行動項目應 涵蓋 4 類運作機能,並含選擇 6 項必選行動項目外,同時應輔導所轄 1/2 村里入 圍,且持續協助該入圍村里得到評等(銅級或銀級)數量至所轄總村里數之 1/4 以上。 評等參與單位屬直轄市、縣(市)政府層級者,除總分應達 300 分以上,所 選擇之行動項目應涵蓋 4 類運作機能,並含選擇 8 項必選行動項目外,同時應輔 導所轄 1/2 鄉鎮市區入圍,且持續協助該入圍鄉鎮市區得到評等(銅級或銀級) 數量至所轄總鄉鎮市區數之 1/4 以上。 環保署冀望透過認證與評等的方法,從評等村里社區開始,拓展到鄉鎮市區, 甚至到縣市政府單位,逐步邁向北、中、南、東 4 個低碳永續生活圈。 申請單位有中央部會、縣市政府、鄉鎮市區、村里、社區、企業或社團,申 請需符合指動行動項目,進行網路報名,經過程序審查,選擇適合的行動項目直 到符合評等認證流程如圖 2-2-3 所示。. 27.

(38) 圖 2-2-3 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制度流程圖 (資料來源:104 年度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推動計畫). 28.

(39) 三、 環保署認證評等之金門低碳示範社區 (一) 金沙鎮三山里 金沙鎮三山里位於金門縣金沙鎮東側,行政區域如圖 2-2-4 所示,東、 北海邊為許白灣及東割灣,西北與官澳、西園兩里鄰接,西與汶沙里毗鄰, 西南與光前里及金湖鎮之山外里相鄰,東南則與大洋里交界,全里面積 10.573 km2,全里區域呈西北東南走向,中間縮減一部分寬度,毗鄰村之多 及面積之大,為金沙鎮之最。人口數(統計至 104.03)為 1,987 人,經環保 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等級為銅級。. 圖 2-2-4 金沙鎮三山里位置圖 (資料來源:金沙鎮公所). 29.

(40) 金沙鎮三山里低碳社區十大運作機能落實項目: 1.生態綠化: 增加綠化面積,多樣化植樹,生態綠化教育與宣導行動項目。 2.建築節能 老舊建築節能活化再生,建築節能教育與宣導。 3.設備節能 計劃將社區社區現在 20 支大型路燈,更新為一米高的 LED 庭園 燈,預計可節省 90%的電力及路燈照明節能方案,高效能熱水供應裝置, 節約能源教育與宣導。 4.再生能源 已有風力發電,小型太陽能發電示範。 5.綠色運輸 推動人力四輪車,讓進入社區參觀的人都能停下汽機車,換上人力車 或步行參訪。 6.環境循環 擴大辦理資源回收再利用,舊傢俱的整新交換。 7.低碳永續生活 導入綠色低碳生活,讓節能永存人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財團法人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13) (二) 金湖鎮山外里 金湖鎮山外里位於金湖鎮中北部,北鄰金沙鎮,西接瓊林里與正義里, 南與新湖里及新市里相鄰,東臨溪湖里,全里面積 9.211 km2。山外里超過 一半的土地為太武山區,太武山區為金門國家公園之主要區域,山腹花崗石 岩洞內有擎天廳等著名軍事景點。山外里由山外、下莊、南雄、前埔、安民、 建華、陽明七個自然村所組成(低碳永續社區推動專案工作計畫,2014)。 30.

(41) 人口數(統計至 104.03)為 3,746 人,經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 入圍低碳示範社區,銅級資格審查中。. 圖 2-2-5 金湖鎮山外里位置圖 (資料來源:金湖鎮公所) 金湖鎮山外里低碳社區十大運作機能落實項目: 1.生態綠化 (1) 加強社區綠美化措施,廣植樹木花卉。 (2) 申請內政部補助社區辦理環境改造計劃。 2.建築節能 鼓勵閩南式建築原樣修整,減少水泥建築。 3.設備節能 鼓勵使用節能電器。 4.再生能源 鼓勵居民多用太陽能熱水器。 5.綠色運輸 31.

(42) 鼓勵使用電動摩托車。 6.環境循環 成立社區資源回收站。(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13) (三) 金沙鎮大洋里 金沙鎮大洋里位於位金沙鎮之東,北與三山里接壤,東濱許白灣及 狗嶼灣,南隔環島東路與金湖鎮之山外里、溪湖里相交。轄有田浦(1 鄰)、大地(2~3 鄰)、東溪(4 鄰)、內洋(5~6 鄰)、東山(7~8 鄰)、 新前墩(9 鄰)及東沙尾(十鄰)等七自然村。以大地及內洋規模較大, 人口較多,因以兩村的第一個字合成“大洋”,作為行政區之名稱,人口 數(統計至 104.03)為 1,239 人,入圍低碳示範社區。. 圖 2-2-6 金沙鎮大洋里位置圖. (資料來源:Google Map) 金沙鎮大洋里低碳社區十大運作機能落實項目: 1.. 生態綠化 大洋里為傳統農村聚落,未經人工過度開發,加上社區內有多處保護. 區,其自然環境保育情況良好。大洋里多年國小,入口大面積草地,以自 來水澆灌,夏季約一周澆兩次水;社區其他綠地多以蓄水池澆灌。大洋里 社區中有顆約 60 年樹齡之榕樹,提供居民在此聚會、乘涼聊天,樹下也養 32.

(43) 殖小白兔提供小學學童進行生態教育互動。 2.. 設備節能 多年國小部分燈具是使用 T5 燈管。多年國小為近年興建新校舍,校. 區內大部分辦公室及教室照明系統均以節能設備規劃設計。 3.. 環境循環 社區水塘進行雨水收集,回抽做為灌溉及綠化澆灌使用。多數居民配. 合鎮公所清潔隊回收措施。生活廚餘用於飼養家禽,社區農場將酒廠廢棄 酒糟用於堆肥。 4.. 低碳永續生活 大洋里多年來努力推行低碳生活相關之概念與活動,社區中已設立自給. 農場、有機農園,並訂定社區低碳環保公約,教育一般民眾低碳生活相關知 識。社區進行觀光行銷或活動辦理時,也盡量以低碳為其最主要之設計精神, 像是天堂鳥造型流籠遊戲、風鈴竹廊、湖畔風車、土甕烤肉區及盪鞦韆等設 施,全部設計使用自然物理動力,不使用瓦斯燃料或電力能源(財團法人臺 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2013)。 (四) 烈嶼鄉西口村 村名則取自「西」方和雙「口」,成為西口村。西口村包括湖井頭、東 坑、雙口、下田、西吳、西方及后宅等村。人口數(統計至 104.03)為 2,535 人,經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等級為銅級。. 33.

(44) 圖 2-2-7 烈嶼鄉西口村位置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社區推動專案工作計畫」) 烈嶼鄉西口村低碳社區十大運作機能落實項目: 1.生態綠化 (1) 西口村積極推動綠美化工作,東坑社區也成立環保志工隊,進行 社區造景、植(補)栽美化維護。 (2) 社區內部份空地廣場已改為使用透水鋪面,部分空地做簡單綠美 化或種植葉菜瓜果類。 2.再生能源 社區部分住戶於自家屋頂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 3.環境循環 (1) 西口村社區內已設置幾處資源回收點,由居民或清潔隊定期收 集。 (2) 少數居民從事資源回收工作,自行運至大金門出售。 4.低碳永續生活 34.

(45) 西口村目前設有自給有機農園,做為部份生活食材之供應。並且在資 源回收與廢棄物回收方面小有成果(財團法人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2013)。 (五) 金寧鄉盤山村 盤山村包括頂堡、下堡、前厝、乳山、賈村、仁愛新村等村落所組 成的。盤山村位於金門島西內陸,在金寧鄉東南方,南與榜林接界,西 南連接金城鎮,西面和湖埔村相連,西北緊接湖南自然村,北方緊靠東 堡,東北與西山自然村接鄰,東方即後盤山與雙乳山。 人口數(統計至 104.03)為 7,299 人,經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 評等等級為銅級。. 圖 2-2-8 金寧鄉盤山村位置圖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低碳社區推動專案工作計畫」). 35.

(46) 金寧鄉盤山村低碳社區十大運作機能落實項目: 1.生態綠化 金鼎國小內有大片草地,村子開始進行老樹保存,社區部份空地漸漸 開始使用植草磚鋪面。 2.再生能源 金鼎國小內設有陽光電發電系統,以及一組太陽光電追日型發電系 統。 3.綠色運輸 (1) 部分住戶使用電動機車。 (2) 金鼎國小學童在上下學時,多採用步行與騎乘自行車。 4.環境循環 (1) 盤山村資源回收多交由清潔隊處理。 (2) 積極推動有機農業,落實食物自給自足。 (3) 社區有小型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另外社區關環據點廁所採用兩 段式馬桶。 5.低碳永續生活 (1) 盤山村利用自給農園進行有機農業之發展並藉此推動低碳飲食之 觀念。 (2) 廢棄物及廢油的回收再利用,已推行一段時間。. 36.

(47) 綜合以上五低碳社區共同點之 SWOT 分析如下表: 表 2-2-2 金門縣低碳示範社區 SWOT 分析 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 1. 社區理事長或村里長低碳環保意 1. 里內缺乏教育宣導種子講師, 識強烈,志工組織完成,動員力. 不利社區低碳環保觀念意識之推. 強。. 廣。. 2. 社區自主性強,活力十足。. 2. 商業設施不足,對年輕族群的. 3.具有高度減碳潛力。. 遊客吸引力低。. 4. 活動中心已成為良好的低碳建築 示範亮點。 5. 村里民眾配合參與度高,且有回 饋民眾的機制,可持續發展。 6. 活動中心可辦理低碳永續活動。 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 1.獲環保局推薦為低碳示範社區,. 1. 政府不易編列大規模低碳社區. 較未獲選村里更易獲得中央及地方. 建構經費,影響低碳社區之推動。. 政府機關提供獎補助。. 2. 未來理事長或村里長等人員更. 2. 低碳慢活的形象有助於吸引遊. 替,主導性會影響推動的意願與進. 客。. 度。. 3.多參與全國或地方性低碳環保競. 3.導入民間企業資源,廠商若無政. 賽,有助提升能見度,以利爭取中. 府補助或有相對利潤其況下,不易. 央(地方)經費。. 投入。. (資料來源:低碳永續家園資訊網). 37.

(48) 四、 永續發展與低碳社區 台灣 21 世紀議程綱要中提出必須透過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建 立公私部門與社區間的伙伴關係及社區居民參與公共政策研擬與環境改造的機 制,持續地推動社區再造,凝聚社區意識與聚合社區居民的行動,讓社區可以再 次成為民眾生活以及參與公眾事物的中心,以規劃具文化、綠化、永續之健康社 區。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兼顧環境、社會及經濟的發展, 1987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將「永續」 (sustainability)界定為「在不危及未來世代滿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下,能夠滿足目前需求的發展」 (WCED, 1987:43)整體而言, 永續發展的目標在於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及社會公平之整全。 莊瑞續(2003)發現金門邁向永續發展需關切的議題與國家層級關切的議題 不同,反而與金門地方特色有較密切的關係,所以金門若要邁向永續發展就需重 視金門的地方特色。 而以永續概念為訴求推動社區發展包含了有「永續社區」 、 「生態社區」 、 「綠 色社區」 、 「健康社區」 、 「低碳社區」 (松靖杰,2012) ,而這些名稱相同之處在於 同為人們所居住社區範圍,差異在於個別目標與發展方向。 社區是社會的縮影,具有社會大部分的特性,且會較有確定的地理範圍,較 適合作為研究的單位,社區的概念至少有三個要素:1.一群人,2.一定的地理範 圍,3.人的社會性(蔡宏進,2007)。 永續發展所探討之重點包括環境、社會、與經濟三個面向,將環境、社會及 經濟三個向度緊密結合,如表 2-2-9,並以三者間的平衡點作為永續發展之中心 目標(Hart,1998),而社區發展在於社區生活品質的改善與提升。. 38.

(49) 圖 2-2-9 環境、社會、及經濟 三者平衡之示意圖 (資料來源:參考 Hart, 1998) 建構在 IPCC (2001) 整合的評估模式架構下,Munasinghe and Swatt (2005) 分析了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之間的因果循環關係(圖 2-2-10) 。圖 2-2-10 右下方 的社會經濟發展途徑會經由人口、經濟、科技及治理等作用力產生不同的溫室氣 體排放水準,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累積而增加了溫室氣體濃度,因而擾動了入射的 太陽輻射能及輻射回去的能量之間的自然平衡(圖 2-2-10 左邊的氣候領域) ,這 些改變強化了氣候系統的溫室效應。至於氣候改變則會在未來持續增加,進而對 圖 2-2-10 右邊(永續發展領域)的人類及自然系統產生壓力,這些衝擊最終還 是透過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個面向對社會經濟發展途徑產生影響,因而完成了整 個因果循環過程(李永展,2014)。. 39.

(50) 圖 2-2-10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IPCC,2001;引自李永展,2014)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一種旅程,若將它置於社區脈絡 裡,並與「社區發展」結合,即形成「永續社區發展」(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Hamstead & Quinn, 2005;引自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9) 。. 圖 2-2-11 永續社區 (資料來源:引自黃源協等人,2009) 40.

(51) 永續社區發展必須是要全面性的,它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其結果,也要能夠著 重過程中的能力培植,而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是藉由參與、學 習和合作等以提昇社區能力,是一種社區能力建構(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 所不可或缺的要素(黃源協等,2009)。 以永續社區與低碳社區為例,永續社區有以下定義:「能確保居民基本需求 之滿足及長期地球環境健康的社區。考慮面向:1.生態環境 2.社會正義 3.地區經 濟 4.整體策略 5.環境風險。」 (Beatley,1998) 。能維持資源持續使用,以滿足現 在及未來居民需求的社區(Roseland,2000)。 低碳社區則有以下看法,Raven 等(2008)認為社區居民的心態並不是以消 費者自居,而是真的能用心為社區做到節能減碳的實際效益,居民會認真為達到 低碳經濟而升級社區內的能源基礎建設。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則認為低碳 社區意指在一個社區裏,所有的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除能降到最少外,甚至達 到零碳排放的目標。. 表 2-2-3 低碳社區的定義 年度. 提出者. 定義. 2006. 英國政. 考量降低溫室氣體行動的必須性、分享低碳社會的. 府,「邁向. 圖像、尋求科技的創新、解決方案以及行為的改變. 低碳社. 等面向,來思考邁向低碳社會的路徑,找出執行瓶. 會」計畫. 頸、困境與機會,並加強國際在低碳發展的各項合 作。. 2008. Raven et al.. 從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提升 資源使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並擴大再生能源的 投資。. 2008. 財團法人. 指在一個社區裡,所有的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除 41.

(52) 台達電子. 能降到最少外,甚至能透過購買碳匯而達到零排放. 文教基金. 的目標。. 會 2010. 蔡玉珍. 低碳社區之形成應順應環境原始尋求最合適的發展 方式,以最可能達到、就地取材、零排放、資源循 環利用、綠建築、居民意願等要素,促進低碳社區 之發展。. 2013. 行政院環. 低碳社區係在不改變生活品質之下,以合作的形式. 境保護署. 鼓勵居民透過行為減少生活中的碳排放量,但由於 每個社區的環境及資源不盡相同,目前是以提供合 適的低碳方案及鼓勵成員改變減碳行為為主,再依 照各社區的配合程度及管理方式,自行建立合理的 運作機制。. 資料來源:買逸倫(2014)。低碳社區與非低碳社區民眾對於節能減碳認知之比 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根據以上定義可見「永續社區」內涵在生態環境、社會正義與經濟等要能確 保目前及未來社區居民的需求,較為全方面的思考,而「低碳社區」目的以減少 社區各種活動的碳排放為主。 Michael Peters 等人(2010)在「Low-carbon community」一書中提到在現實 情況氣候變遷要開始延伸廣度,務必向上達世界層級,向下到區域、在地社區與 家庭,要能在地區層級共鳴,落實「全球性思考,在地行動」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理念。氣候變遷以社區為基礎的行動帶來的機會與挑戰,社區在保護地 球扮演著關鍵角色和提供多元化新興的基層倡議的動力。 社區團體可以協助解決氣候變遷,發展社區能源與運輸項目,最少的浪費與.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equently,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learning activities which provide students with authentic experiences in various technological areas such as

*More able students and those who have interest may further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culture (pop music, cartoons, movies, television, etc.) in post-war Hong Kong to

The ECA Co-ordinator should design an evaluation and appraisal system for the proper assessment of various activities, school clubs, staff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This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 Singapore

students in any outdoor activities organised by the school related to geography fieldwork.

There are a number of talented and experienced students, like Dexter Chua and Au Ting Fai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ompetition last year. They got

While Scheme-KGs may have flexibility in maintaining the current arrangement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1 , they are required to appoint teachers to mee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in term of the willingness-to-pay, the consumers who are using the IMVS wish to reduce their monthly expenditure, in which those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