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分別就教學輔導、行政措施及後續研究等三 方面提出建議,茲說明如下:

壹、教學輔導方面

一、加強生涯輔導,培養學生生涯規劃的能力

不是只有一般學生需要生涯規劃,身心障礙學生受限於自身的障 礙,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若無適當的生涯規劃,更難以為自己找 到一條適合的人生路徑,實現自我。本研究發現高中職綜合職能科一年 級學生的生涯準備最不理想,雖已有概略的生涯目標,但對實際的生涯 認知不清楚,因此,建議學校除了應於學生入學時結合個別化教育計畫,

規劃提供轉銜服務外,教師可以在學生高二、高三時,在個人生活領域 相關課程中,再加強學生生涯規劃的能力,指導學生 1.瞭解自己的特質:

由學校活動或個人生活經驗統整中,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 等;2.做好就業的準備:由職業試探、職場見習(實習)課程中,找到 自己對於職業/工作的偏好;3.學習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現今社會資 訊發達,可以透過網路、媒體或報章雜誌等,蒐集職業/工作相關資訊並 加以整理比較;4.培養做決定的能力:學會分析外在環境,就自己的人 格特質、能力、興趣等評估衡量,做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並學習 為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

二、落實個別化教育,靈活運用教學策略

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個別化及適性化,透過適 當的教育,讓每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潛能都能獲得發揮。本研究發現 高中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個別差異頗大,除了智能障礙學生外,也有自閉 症、多重障礙、肢障等各類學生,障礙程度包含輕度、中度,甚至重度 以上者也有,學校教學勢必面臨極大的挑戰,除建議學校應落實個別化 教育,能配合學生不同學習需求,調整課程及教材外,更應靈活運用各 種教學策略,例如:班級內小組教學、跨班級或年級分組教學、協同合 作教學、同儕教學、科技及資訊輔具輔助教學或尋求社區資源等,提升 學生學習品質與成效。

另外,本研究亦發現主修工業學程的學生,其生涯準備較主修其他 類別學程的學生都差,推測原因可能是對學校提供的課程不感興趣所 致,建議開設工業學程的學校,在主修學程外,也能配合學生興趣及未 來就業傾向,開設適合的輔修學程,協助學生適性學習。

三、提供融合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社交技能

本研究發現綜合職能科與普通班互動較少,而綜合職能科學生渴望 與普通班學生交朋友,建議學校可多安排綜合職能科與普通班能交流互 動的學習活動,例如:在普通班課程中,選擇綜合職能科學生也可參與 的非學科課程,如音樂、美術、體育等,安排綜合職能科學生一起融合

學習,教學上可採分組教學,每小組內由普通班較熱心的同學協助綜合 職能科學生,除了可促進綜合職能科與普通班學生互相交流外,也可以 培養普通班學生關懷弱勢的情懷。

社交技能欠缺是智能障礙學生的特質,許多綜合職能科學生不知道 如何與普通班學生交朋友,因此,若無法有效提升其社交技能,即使學 校安排再多的融合活動,恐怕也只是增加綜合職能科學生的挫折感,建 議教師應在社會適應相關課程中加強學生社交技能訓練,包含辨識、理 解他人情感,做出適當的行動或對話、應對進退的禮儀和衝突解決等,

協助學生能順利與他人建立友誼。

貳、行政措施方面

一、消弭特殊教育資源城鄉差距

本研究發現北部學校學生在校園生活適應及對學校支持系統的滿意 程度,均顯著高於其他地區學校,特教教育資源似也出現城鄉差距,教 育部雖已於 96 年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提出「高中職身心障礙 學生就學輔導發展方案」(教育部,2007b),期能提升高中職身障生受教 品質,但成效似乎仍有不足,建議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考高中職均質、

優質化計畫「校校有特色、個個有本領、人人有發展、行行出狀元」之 精神,補助學校相關經費,並定期辦理評鑑,讓不同地區高中職校的特 殊教育都能普遍優質化,方能以完善的教學設備與資源,專業的師資及 有效的教學,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優質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二、加強轉銜服務機制,協助學生順利就業

高中職綜合職能科的設立係為提供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的機會,以利學生順利就業,未來能自立更生。本研究發現國內身心障 礙學生畢業後就業不易,學校在推動轉銜服務上所遭遇的困難,有甚多 非學校所能為力者,包括法令之不足、制度之不全、乃至社會對身心障 礙者的接納態度等,因此,除建議政府應從法規或各項獎助措施上建立 合宜的制度,並因應智障者特質適當調整規定,協助智能障礙學生順利 就業外,學校亦應加強身心障礙學生的轉銜服務機制,於學生入學時即

結合教務處、學務處、實習輔導處與輔導室相關人員,與勞政、社政與 醫政體系協調合作組成轉銜計畫小組,依學生的特質與轉銜需求,規劃 適合的轉銜服務及輔導,在職業教育課程中配合社區資源,加強學生職 業訓練;學生畢業前一年,即與後續相關單位密切聯繫,讓學生獲得整 體且連續性的轉銜服務,順利由學校轉銜至職場。

三、檢討十二年就學安置措施

本研究各類樣本對於十二年就學安置的實施多持正向的評價,惟在 學生鑑定、安置作業及入學後輔導方面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改善,建議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 1.修改安置簡章,並嚴格審查學生報名資料,或調整 能力評估分數比例,加強身心障礙學生鑑別;2.加強國中端宣導,輔導 學生適性選擇志願;3.落實就近安置原則,將學生居住地、戶籍地納入 評分;4.分區初步安置未適性,聯合安置委員會應嚴格把關;5.綜合職 能科開缺無法滿足學生需求,應調整為以學生為需求的安置;6.能力評 估宜與高中職的教學輔導相結合,以利高中職教師提早掌握學生特質與 學習需求;7.建議教育主管機關研議 103 年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後,高中職綜合職能科的定位與發展。

参、後續研究方面 一、研究工具方面

由於考慮到智能障礙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本研究問卷調查,除了 盡可能將各題項文字敘述簡化外,並提供施測說明,請導師指導學生逐 題填答,但問卷經回收整理後,發現有效問卷佔回收問卷的比例僅 88.33

%,相較其他學者(林惠芬,2004、2006;曾心妍,2005)同樣以高中 職綜合職能科學生為調查對象的研究報告,其有效問卷比例均達九成

(92.88%)以上,本研究比例略偏低,雖後續已再輔以個案訪談及焦點 團體座談,補充問卷的不足,但可能仍有某程度上的限制,無法完全掌 握高中職綜合職能科學生的問題所在,因此,建議未來可修正由研究者 到校施測,確保受測學生所填答案符合個人情形,或在問卷上設計可協 助學生選擇答案的輔助標示,如:圖例等,或可再透過觀察,或許更能

掌握實際的現況。

二、研究變項方面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不同障礙類型、障礙程度、上下學交通方式及 上下學交通時間在高中職綜合職能科學生的學校適應上都沒有達到顯著 差異,建議未來研究可考慮以學生智力測驗得分、入學時能力評估分數 等再深入探討,以期找出直接影響高中職綜合職能科學生學校適應的可 能因素;另,本研究以高中職綜合職能科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 結果僅能推論一年級學生的學校適應現況,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為三個 年級,以比較不同年級之綜合職能科學生學校適應的差異情形,提供教 育單位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天苗、范德鑫(1998)。智障學生學校適應能力之探討。特殊教育研究 學刊,16,109-129。

王美蓮(2006) 。國民中學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家庭環境因素與其適應行為 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彰化。

王華沛(1990)。台北市國小自閉症兒童教育安置現況調查及學校生活適 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

江明樺(2001)。台中女中身心障礙學生生活適應狀況調查研究。特殊教 育季刊,80,23-29。

呂少卿(1985)。我國國中、高中(職)、師專、大專學生苦惱之研究(三)。 教育資料文摘,4、6(16),116-138。

李金春(2007)。高中職學生心理分離─個體化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坤崇(1992)。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賡續研究。臺南師院 學報,25,83-122。

李坤崇(1995)。其實您不懂我的心-談如何及早發現適應欠佳兒童。國 教之友,47(2),24-34。

李佳縈(2008)。身心障礙者社區化就業服務員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 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

何慧玥(1993)。大專聽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金慶瑞、王家玲(2003):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概況及面臨的問 題。特教園丁,18(3),21-23。

金慶瑞、林惠芬(2003)。國中資源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

金慶瑞、林惠芬(2003)。國中資源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