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上一節的研究結果,本研究提供下列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師資培育機 構、學前教育單位、學前教師等作為國內實施學前融合教育之參考,最後再歸納 出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鼓勵學前教師在職進修特殊教育專業課程

研究顯示,學前教師參與融合教育的現況中,在工作壓力方面,教師認為特 殊幼兒人數太多,造成班級管理壓力,同時認為因自身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的不足,

而造成教學工作壓力,是參與融合教育壓力的主要來源。因此,建議開設相關的 學前特教專業課程鼓勵學前教師在職進修,提升學前融合教育的品質;若能同時 提供實質的鼓勵(如:學分費的補助)更能提高學前教師進修的意願。

(二)落實完善的學前特教巡迴輔導機制

研究發現,人力不足一直是學前教師在參與融合教育過程中所感到困擾的,

也是實施融合教育的ㄧ大難題。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幼兒時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

若缺乏足夠的人力資源來協助,只會讓學前教師因無法負荷工作及壓力而排斥融 合教育。雖然學前特教巡迴輔導人員亦會入園協助學前教師,但到校服務的時間 及次數,學前教師ㄧ致認為不足,建議可以編制足額、專職的學前巡迴輔導人員 並且增加到校服務的次數及時間,如此對於身心障礙幼兒的情形有更深的了解並 能給予更多的幫助,同時也能提供學前教師專業的諮詢服務。

(三)提供完整的支援系統

研究顯示,學前教師認為在相關專業團隊提供支援方面是缺乏的,因此建議主 管機關可以提供支援系統的服務,包含專業團隊提供合作的支援服務、學前特教 專業諮詢服務、教學所需資源的提供(如:成立學前特教教材教具資源中心),滿 足學前教師的需求。

(四)確實實行適當的師生比例

根據研究顯示,學前教師對參與融合教育在工作壓力方面而言,教師認為班 級中特殊幼兒人數太多,是造成班級管理壓力的主要來源,此外,有關身心障礙 學生人數的看法,高達八成的學前教師,認為政府應限定每班招收身心障礙學生 的人數(最多一人)並減少班級中的學生人數。所以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要安置身 心障礙學童進入普通班就讀,應考慮師生比例、普通幼兒與身心障礙幼兒的比例,

並能限定普通班安置身障生的人數,而非完全的零拒絕,同時也要視班級狀況增 加人力支援,如此才能減低學前教師的負擔。

(五)制定融合教育相關配套措施

研究顯示,七成的學前教師希望政府能給予所有招收身心障礙的園所(含公 立園所)環境設備、教學設備及購買教具的補助;更有高達九成的學前教師,希 望政府能給予班上有身心障礙幼兒的教師特教津貼的補助,建議教育主管機關提 供經費給園所改善環境設備,讓身心障礙學童能在一個安全、無障礙的環境學習;

同時給予教師特教津貼的補助,尤其是私立園所的教師薪水非常微薄,再加上龐

大工作量及負擔,因而造成居高不下的流動率,這是一個嚴重的教育問題,值得 重視,若能給予一些實質的津貼補助,或許較能穩定學前的師資。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加強教師職前特教專業訓練

研究顯示,不同的特教訓練會影響教師參與融合教育的現況,在以往師資培 育的養成教育,幼教系畢業及修習幼教學程的學生大多只修過特教概論三學分,

較少有機會接觸到身心障礙的幼兒,一旦初入職場立即面對身心障礙幼兒,容易 產生畏懼的心理。因此建議師資培育機構,在學前教師養成教育中應有系統的加 入更多關於特教專業知能的課程或是加開學前特教學程,如此可以讓學生有實際 接觸身心障礙幼兒的經驗,並讓準教師在日後參與融合教育時更能駕輕就熟。

(二)規劃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的教師在職進修課程

研究發現,學前教師自覺其特教專業知能不足以勝任融合教育,且多數學前 教師提出再進修之需求,建議師資培育機構針對在職教師利用夜間開辦回流教育 班或是增能學分班,讓更多學前教師能藉由有系統的進修,充實本身的特教專業 知能,增進其對身心障礙兒童的認識及教學策略,有助於學前融合教育之實施。

三、對學前教育機構的建議 (一)提供教師在職進修的機會

研究發現,學前教師對參與融合教育中的教學困擾會因為特教專業訓練的不 同而有差異。教師是融合班級的靈魂也是影響融合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的專業 能力更是維護教學品質的基礎。因此,建議學前教育機構應主動提供相關的研習 與進修資訊給教師並能鼓勵所屬參與在職進修,以增進教師特殊教育專業知能、

提升融合教育品質並減輕參與融合教育的工作壓力。

(二)加強親職教育並提供適當的協助

研究發現,身心障礙幼兒的行為問題是造成他們被排斥的原因,同時,對學 前教師而言,當面臨身心障礙幼兒的行為問題,在處理上會造成班級經營的困難。

因此應當多加強親職教育,並辦理關於融合教育主題的座談會,建立家長的正確 關念,讓家長可以多瞭解身心障礙的幼兒,進而增加良性的互動。

四、對學前教師的建議

(一)積極參與特殊教育相關專業進修與研習

研究發現,學前教師認為認為自己的特殊教育專業知能不足,所以造成教學 工作壓力,是參與學前融合教育壓力的來源之一,可見一般學前教師對自身特教 專業知能不足,而造成學前融合班級教學壓力,因此建議學前教師應積極參與特 殊教育相關專業研習與進修,從初階的基礎理論到進階的實務教學,這些都有助 自己增進特教專業知能的方法。

(二)適當抒解壓力以利情緒調節

研究中發現學前教師在面對身心障礙幼兒時,常會因為無法掌控他們的突發 狀況,而影響活動的進行及教學品質,連帶教師的情緒也受影響,深感工作負擔 壓力很大。因此,建議學前教師除了增進專業知能和教學技巧外,更需建立一個 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學習抒解緊張和壓力,並妥善安排休閒生活,藉由運動、

興趣的培養等方式來減壓,以降低工作壓力,並維護身心健康。

(三)增進溝通協調能力

學前融合教師需要更多溝通和協調能力,如親師溝通方面、學校行政支援方 面和社會資源方面等,包括同事、家長、主管等的人際溝通,都會影響融合班支 援網絡的強度,因此,建議幼雅園教師應學習適當抒解壓力的方法,並增進溝通 協調能力與溝通技巧,有助於豐富教學資源和支持支援系統的建立。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以台東縣學前教師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不適合推論至其他縣 市及其他教育階段別之實施情形。目前已陸續有針對各地區學前教師參與融合教 育之相關研究出現,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對象可擴大以區域為範圍,如:北、中、

南、東部地區或整個台灣地區等範圍,作深入的探討,不同區域比較,或是不同 階段別的探討。

(二)研究方法

學前階段的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根據訪談結果發現,各個園所的教學目標不 同,課程與教學安排也各不相同,各園所的生態環境互異,因此建議後續研究以 園所生態為單位,深入了解身心障礙幼兒進入學校就學,對園所生態所造成的變 化和影響,採質化研究以觀察、訪問、文件資料等方式,進行長時間的深入研究。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許素彬(1995)。情緒/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57,18-21。

王大延、蔡昆瀛(2002)台北市幼兒園所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臺 北市:臺北市教育局。

王天苗(1999)。發展遲緩幼兒融合式幼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科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王天苗(2002)。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裡的學習。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3,

1-23。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 教育研究學刊,25,1-25 。

甘蜀美、林鉉宇(2006)。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方式實施成效與困難之個案研究。身 心障礙研究,1 ( 4 ),32-45。

白青平(2000)。台北縣國民小學出任教師工作問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臺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立博、黃惠如(2002)。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政策。國民教育,

42(5)

,23-30。

何華國(1987)。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吳永怡、楊麗香(2002)。融合教育的發展與實施。載於王明泉等著,融合教育(頁 1-18)。臺東縣: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吳昆壽(1998)。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7),1-4。

吳武典(1995)。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載於師資培育的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系 列。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

吳淑美(1996)。探討「竹師實小特教實驗班第二年實施中重度學生完全包含課程

模式(full inclusion)成效」之實驗研究。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

吳淑美(1998)。融合教育與教育改革。幼教資訊,103,47-50。

吳淑美(2001)。談融合教育的現況與未來。融合教育學術論文集,1-10。

吳淑美(2001)。談融合教育的現況與未來。融合教育學術論文集,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