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 及國小教師參考。

一、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在向度及指標採用權重計分值,以更能反應教師評鑑公平性、客觀性。

目前學校之教師評鑑之向度及指標均未採計權重,以齊頭式平等呈現每一指 標所佔之重要性,此將無法反應學校發展特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主動協助各 校依地理位置、文化傳承及風土人情,訂定發展特色。再依發展特色對每一個評鑑 向度及指標之重要程度訂定不同之權重,並由主管機關核備,使各校有所依循。

(二)以數值化成績作為訂定績效排序之參考

目前各校皆採用等第考評(如甲等、乙等…),教師若連續數年皆獲得相同等第 如甲等,將無法反應教師在這數年間是有精進或退卻,如採用數值化考核,即可清 晰顯示,將可對精進的教師加以鼓勵,反之;對較差教師加以輔導。

(三)作為規劃未來「教師分級制度」之參考

未來如「教師分級制度」實施後,教師升級需要一套公平、客觀、具體可行的 評鑑制度,本研究模糊評估模式中對教師進行整體性考評之精神及方法可供參考

,方不至僅依據學位或論文升級,造成見樹不見林的窘境。

二、對學校行政之建議

(一)辦理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研習

由本研究使用先進的模糊理論可知,先進的科學方法確實有助於教育問題的解 決,學校應多辦理如航空、控制、數學…等科學領域的研習活動,利用其他領域的 研究成果來協助教育問題的解決、教育領域的提升。

(二)建置教師評鑑網路平台,以利教師檢視。

學校可參酌本研究所得結果建置於學校網站平台,使教師能自我評鑑或同儕評 鑑,,並提出優缺點,作為改進意見,讓學校教師具有互動機會,互相審視自己在 學校表現績效,符合民主參與原則,亦可即時回饋。

(三)訂定校內視導工作計畫,定期訪查

建立簡捷有力的校務發展遠景標竿,針對學校工作發展計畫訂定評鑑指標 定期視導訪查,學校調整發展需求時,可依據本研究權重建構方式調整指標之權 重供教師參考,以幫助教師配合學校發展特色需求而精進。

三、對國小教師之建議

(一) 參酌評鑑指標自我檢視與改進

在評鑑的過程中,教師似乎一直扮演著「被動者」的角色,教師應以自我省 思及同儕專業互動成長的觀念看待評鑑,參酌評鑑指標自我檢視與改進,畢竟評 鑑的目的係協助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二)針對學校評鑑指標權重隨時檢核個人績效

隨著時代潮流的變遷,學校的發展特色以及對教師的專業需求亦隨之改變,

而評鑑指標與權重可視為學校對教師專業需求的反映,每位教師皆應針對學校評 鑑指標權重隨時檢核個人績效,用以提升適應性及競爭力,以應學校特色發展之 實務需求。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保進(1994)。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 版。

王保進(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3),1-18。

石璧菱(2003)。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以桃園為例。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江鴻鈞(200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建構。國立台中教育 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博士論文,

沈逸萍(2003)運用模糊理論於學生總體評量之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 系,未出版。

李匡雲(2007)。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 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之反省性合 作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 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48-49。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360 度回饋。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1。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 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 177-218。台北:學富文化。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 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樹宏(2004)。國小教師評鑑規準及實施程序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五南。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

高 雄教育簡訊

,21,8。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1)。高雄市各國小八十九學年度教師專業評鑑檢核情形。

高雄市各級學校實施教師教學評鑑說明會,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第三科。

教育部(1995)。教師法。2007年12月30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20040 教育部(1996)。教師法施行細則。2007年12月30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 asp?no=1H0020041

教育部(2006)。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2007年12月30日,取 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150002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2008年5月10日,

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LAW/95 莊仲寧(2002)模糊數學方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綜合評量上之應用。國立

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定貴(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 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素偵(2003)。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53,28-37。

張德銳(1992a)。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張德銳(1992b)。形成性教師評鑑模式初探。台灣教育,504,18-24。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輔導與考核。課程與教學季刊,6(3),67-86。

張豔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1-278。

陳怡君(2003)。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麗珠(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評鑑意見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光雄譯(2005)。D. L. Stufflebeam & A. J. Shinkfield 著。系統的評鑑:理論 與實務的自我教學指引(Systematic evaluation:A self-instructional guide to theory andpractice)。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李隆盛、呂建政(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教育部 教育研究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李隆盛、游家政(1994)。國民中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宗顯(2004)。應用教師自我評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27,45-54。

黃耀輝(2001)。臺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新仁(2005)。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

91-130。台北市:心理。

鄒慧英(2002)。教師評鑑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學檔案。臺南師院學報,35,

131-154。

廖淑觀(2004)非量化評估模糊決策方法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 版。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 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教育部委託專案。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中心。

潘財悌(2004)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公立高職教師評鑑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 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金青(1998)。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新竹師院學報,11。

顏國樑(2003a)。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蘇錦麗(1995)。大學學門評鑑試辦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羅文基(1993)。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教師生涯的經營。高雄:國立高雄師範 大 學 實 習 室 。

羅英豪(2000)。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清水(1999)。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1-16。

二、英文部份

Alabam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 Teacher system evaluation manual-Profess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evaluation program of Alabama.

Alabam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rs. (1993). Appraisal and you. London ATL.

Beerens, D. R. (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alifornia.

Beach, B., & Reinhartz, J.(1989). Supervision: Focus on instruction. NewYork:

Harper & Row.

Bottani, N., & Tuijnman, A. C.(1994).The design of indicator system. In A. C.

Tuijnman, A., & T. N. Postlethwaite (Eds.), Monitoring the standards of educatio

n.

Tarrytown, N. Y. : Pergamon. 47-77.

Dwyer, C. A., & Stufflebeam, D. L. (1996). Teacher evaluation. In Berliner, D. C.,

&Calfee. (Ed. ),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eychology. New York: Macmilan Library Reference USA.

Follman, J. (1996).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upil rating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Child Study Journal, 25 (1), 57-78.

Goldhammer, T. (1969). C l in i c al supervision . New York: Holt, Rinohart and Winston.

Harris, B. M., & Hill, J. (1982). The DeTEK handbook. Nat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rs, Inc.

Hsieh, C. H., & Chen, S. H. (1999). A model and algorithm of fuzzy product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121(1-2), 61-82.

Iwanicki, E. F. (1990). Teacher evaluation for school improvement. In Millman, J., &

Darling-Hammond, L.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p.158-174). CA:Sage Publications.

Johnstone, J. N. (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s. London: Kogan Page Press.

Kuligowski, B. A. T.(1990).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 and outcome in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McGreal, T. L. (1988). Successful teacher evaluation. Alexandri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Colskey, W.&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grow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 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elAviv, Israel:Masada.

OECD(1982).The OECD list of social indicators. Paris:OECD.

Peterson, K.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

Peterson, K. D.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new dir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