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旨在建構臺灣戶外冒險教育活動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探討身為一個指導 員應具備哪些能力,並進一步瞭解,哪些能力要素應首要被關注。為了使戶外冒險教 育領域更具專業化之發展,本節依據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各相關單位及後 續研究者之參考。

一、對相關單位之建議

(一)建立標準化的培訓制度,明確訂定指導員養成教育之目標

本研究已分析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的專業能力之指標權重,各項目指標內涵皆不 可或缺,因此,在挑選指導員、在職指導員進修及課程設計時則應特別重視。首先,

在挑選指導員時之評定指標,可從實際教學中或特別製造情境問題,觀察並評定其是 否達到能力項目指標,期能因此聘任具有較高專業能力之指導員。其次,可將此指標 當作已在職之指導員的進修目標,將完整專業能力指標做為自評表,把各項目指標進 行分類,瞭解自己在眾多項目指標中,分別屬於已具備、尚待佳強或是尚無具備,並 將個人能力不足之處做為努力的方向,將自我提升為更具專業之指導員。最後,不論 是業界單位或者學校單位,未來在設計指導員養成教育課程時,可將此專業能力指標 項目做為課程的學習能力指標,從項目指標中依權重選項設計課程,使每一次的培訓 課程都有更明確之目標。臺灣有許多單位皆在推廣戶外冒險教育,但對於指導員的專 業能力標準皆有所不同,若能以此指標建立標準化的培訓制度,此領域才能有更健全 的發展,達到更具全面之戶外指導員核心能力,並進一步提升外界對於戶外冒險領域 活動之專業認同,建立更良好形象。

(二)提升專業態度

從研究發現,專業態度為臺灣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所具備專業能力的第一要素,

因此,指導員應首要提升專業態度,可於培訓課程中安排資深指導員進行成功案例的 經驗分享,或是於培訓課程中,使之有更多的機會實際參與教學,從教學的過程中,

親自感受到參與者在參加課程後之改變,創造更多的成功經驗,使其能夠更認同戶外

冒險教育是一種專業,並有重要意義,且能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進而提升其動 機與熱忱,使之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以具備更高度的專業態度。

(三)培養面對風險之相關能力

本研究發現之指導員專業能力四個向度中,每一向度中都間接或直接的包含了與

「風險」相關的能力。不論何時何地,「安全第一」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尤其是在較 高風險的戶外冒險活動中,因此,建議在培訓指導員風險管理能力時,可實際於各種 不同的環境或情境中,提供機會使其有更多進行風險評估之經驗,讓每一個人都先評 估在此場域可能發生之風險,再分享給其他一同參與訓練之夥伴,互相提出自己的評 估結果,從彼此的交流中激盪出更多本身尚未關注到的問題,逐漸累積更全面的評估 角度,增進個人風險意識。當具備評估風險之能力後,緊急撤退及緊急救援計劃之啟 動時機,以及安全確保的運用時機…等,將能從更多的實際操作與經驗的累積中逐漸 提升。

二、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選取方面

本研究對象選取產、官、學三方面專家,產業界(產)有管理階級者與一線指導 員,政府機關(官)亦有兩位專家參與,無論是代表性或回收率都極高。因此,建議 後續研究者若在專家的選取上,對此領域的專家不是很熟悉,可將臺灣主要幾位戶外 冒險教育領域的代表人物挑出,再請這幾位較具代表性者,做專家名單的推薦,從大 家的名單中重覆次數較多的,列為優先邀請名單。邀請專家時,可和專家說明研究者 之所以會邀請該專家的原因,是透過某位專家所推薦。運用如此的方式,不但能夠邀 請到大家所公認的專家,也可以提高專家答應參與研究的機會。

(二)研究問卷實施方面

本研究之問卷發放共三回合,此三回合的發放及收發時間與預期時間皆有所落 差,雖研究工具內容繁多,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將預期專家填答問卷之時段縮短,以免 因專家認為時間足夠,因此延誤填答,而將研究期程拉長,導致後續分析時間可能略 顯倉促。研究者在回收時間上,可保持些許彈性,並非完全按照預期回收時間就截止 收件,應再主動積極關心專家委員問卷填答之情況,盡可能的將回收率提高。

(三)研究主題探討方面

本研究探討之戶外教育指導員並無特定之運動項目,單從核心能力指標進行分 析,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針對各運動項目,逐一深入分析其專業態度、專業技能、

專業成長與專業知識等向度內涵。另外,亦可針對各專業能力指標進行系列課程方案 設計。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鉉旗(2010)。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方又圓、唐福瑩(2006)。臨床護理教師專業態度。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5 (4),73 -79。

王光明(2007)。高雄市立國民小學學校評鑑指標再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志全、張家銘、張家昌(2007)。戶外冒險教育對老年人的健康效益探討。彰 化師大體育學報,7,122-130。

田羚玉(2010)。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大學生逆境自我評估之影響(未出版碩士 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白浪戶外冒險學校(2011)。服務型態。網址:http://wsas.emmm.tw/?ptype=info 石名君(2008)。臺灣民宿品質認證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 市。

交通部觀光局(2011)。自然環境。網址:

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06 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2011)。探索旅程。網址:

http://www.outdoor-taiwan.com/2007web/trips/trips.htm

江旺益、黃永寬(2004)。幼兒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探討。大專體育,72,102 -106。

舟遊天下(2011)。客製化專案。網址:http://www.kayak.com.tw/customer.php 何孟軒(2007)。以冒險為本的登山活動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余維道(2007)。臺灣戶外冒險教育活動領導者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余維道(2007)。臺灣戶外運動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第十一屆全國大專院 校登山運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全國大專院校中級山登山安全研習會。

余鑑(1993)。國校美勞科教師教育專業與基本能力之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專題 研究成果報告。臺北:教育部。

吳姿瑩(2005)。定向運動 C 級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臺南縣。

吳彥輝(1999)。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與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崇旗(2006)。建構戶外冒險教育效益機轉之模式—以繩索挑戰課程為例(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崇旗、翁綾君(2009)。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之專業能力初探。嘉大體育 健康休閒期刊,8(2),239-246。

之影響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1(2),79-99。

吳崇旗、翁綾君(2011)。戶外冒險教育營隊指導員專業能力之研究。臺灣體育 運動管理學報,11(2),165-188。

吳崇旗、張清源(2007)。探討戶外冒險教育效益的機轉。體驗教育學報,1,

13-24。

吳崇旗、謝智謀(2006)。探討戶外冒險教育的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0(3),

43-53。

吳清山、林天祐(2001)。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吳雅玲(1999)。中等教育學程中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內涵之德懷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君惠(2009)。青少年運動夏令營主辦單位對指導員與輔導員專業能力重視程 度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志原(2010)。臺港兩地體驗教育領域引導員認證制度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佳殷(2009)。大學院校評鑑委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杜風(譯)(2006)。態度決定一切。臺北縣:喬木書房。(阿爾伯特.哈伯德)

沈揚恩(2006)。體驗教育專業化程度對參與者健康的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市。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周鴻騰(2007)。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動戶外體驗學習的意義與實例。科教館學 刊,2,44-74。

林巧怡(2010)。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生傳(2003)。知識經濟社會的知識人之特質與教學相應創新之德懷術研究。

教育學刊。21,5-27。

林男洧(2006)。冒險遊憩活動指導員專業職能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林松柏(2005)。臺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素玲(2011)。組織人員專業成長與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國小教師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林振春(1996)。社會調查。臺北市:五南。

邱冠璋(2006)。主題式冒險計畫影響國小六年級學生自我覺察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柯政良(2002)。不同背景的運動指導員對其專業知能之需求研究。大專體育學 刊,4(1),47-54。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