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結果

本研究採研究者自編之「臺灣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 問卷」,藉由德懷術來瞭解學者專家之看法與建議。本節主要分二部份,分別呈 現第一回合德懷術之結果與分析及第二回合德懷術問卷編製,分別說明如下:

壹、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結果分析

研究者於 2011 年 12 月 26 日將自編之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如附錄三),分 別寄至 23 位學者專家,並於 2012 年 1 月 20 日回收完畢,合計有效問卷 23 份,

回收率 100%。

一、有效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有關第一回合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研究者以不同變項分別統計其人數及百 分比,統計結果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第一回合有效樣本基本資料背景

變項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性 20 86.95%

女性 3 13.05%

年齡 30~35 歲 4 17.39%

36~40 歲 7 30.43%

41~45 歲 7 30.43%

46~50 歲 4 17.39%

50 歲以上 1 4.36%

職業類別 相關產業界 11 47.82%

政府機關 2 8.7%

各級學校學者 10 43.48%

工作年資 4 年以下 2 8.7 % 5~9 年 7 30.43%

10 年以上 14 60.87%

總計 23 100%

(一)性別

由表 4-1-1 所示,本回合回收有效問卷中,性別有效樣本為 23 人,其中男性 20 人,佔樣本總數 86.95%;女性 3 人,佔樣本總數 13.05%。

(二)年齡

由表 4-1-1 所示,本回合回收有效問卷中,年齡有效樣本為 23 人,其中 30 至 35 歲 4 人,佔樣本總數 17.39%;36 至 40 歲 7 人,佔樣本總數 30%;41 至 45 歲 7 人,佔樣本總數 30.43%;46 至 50 歲 4 人,佔樣本總數 17.39%;50 歲以上 1 人,佔樣本數 4.36%。

(三)職業類別

由表 4-1-1 所示,本回合回收有效問卷中,職業類別有效樣本為 23 人,其中 相關產業界 11 人,佔樣本總數 47.82%;政府機關 2 人,佔樣本總數 8.7%;各 級學校學者 10 人,佔樣本總數 43.48%。

(四)工作年資

由表 4-1-1 所示,本回合回收有效問卷中,工作年資有效樣本為 23 人,其中 4 年以下 2 人,佔樣本總數 8.7%;5 至 9 年 7 人,佔樣本總數 30.43%;10 年以 上 14 人,佔樣本總數 60.87%。

二、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專業能力內涵結果分析

第一回問卷的回覆情形,雖回收率 100%,但其中有 2 位專家委員僅針對問卷 整體內容及問卷的編製進行整體回饋與評論,尚未給予各項目的重要程度作回 覆,因此在統計上則以 21 位專家回覆之看法進行統計。其中第一向度之「A-1-2」、

「A-1-3」、「A-1-4」、「A-4-2」及「A-6-2」項目;第二向度之「B-1-2」、「B-1-3」、

「B-2-1」、「B-2-2」、「B-2-4」、「B-2-5」、「B-3-5」、「B-5-1」、「B-6-1」、

「B-7-3」與「B-7-5」項目;第三向度之「C-2-5」項目;第四向度之「D-3-3」、

「D-3-4」、「D-3-5」並「D-3-6」,皆分別有 1 位專家委員未填答,因此以上所 列 21 項目皆以 20 位專家委員填答資料作統計。第二向度之「B-6-3」與「B-7-4」,

第四向度之「D-3-1」與「D-3-2」,分別有 2 位專家委員未填答,因此,此 4 項 目則以 19 位專家委員填答資料作統計。表 4-1-2 是第一回問卷回收量化統計的分 析,包括平均數(M)、標準差(SD)、眾數(Mo),以及整體專家委員的填答次 數分配。若有遇到相同數值者,平均數則為優先比較數做排序,以標準差作為第 二比較數來排序,再依重要程度較高之選項數值越高者為第三優先排序,將各項 目依序排名,若以上數值皆相同,名次即並列,未列出名次,為從缺。從表 4-1-2 可知以下結果:

(一)整體專家委員均認為第一回合 78 個項目中的各能力項目皆有一定重要程 度,但意見仍有些微分歧。

第一回問卷填答統計中,整體專家委員,對於第一回合「臺灣戶外冒險教育 指導員專業能力」所列之能力項目,平均數皆達 3 以上,且總共 78 個項目中,有 62 個項目(79.49%)達到 4 以上,顯示專家委員皆認為第一回合之專業能力項目 有一定之重要程度。

依據標準差瞭解專家委員意見的離散情形,可以得知有 8 項屬於意見較為「分 歧」(SD>1.00),其餘 70 項的專業能力項目則趨於一致(SD≦1.00),得知意 見的一致程度已達 93.76%。其中意見較為分歧的能力項目包括:

「A-1-3 了解臺灣週遭海洋的相關知識」

「D-1-3 積極考取與自身專業相關證照」

「D-1-4 積極參與專業社群辦理各種正式或非正式活動」

「D-3-1 能取得高低空繩索技術認證」

「D-3-2 能取得高空繩索救援認證」

「D-3-3 能取得紅十字會急救員證」

「D-3-4 能取得 CBT(攀登確保檢測)」

「D-3-6 能取得 LNT(無痕山林)」

從意見分歧的項目中可發現,大多數項目為專業成長向度中取得專業證照層 面,研究者從專家意見中(詳見附錄七)推論,此因是每個專家標準不同,有些專 家認為某些證照為特定戶外項目之入門,而非此項目之專業證照,另外,也因專 家專長項目不同,而大多戶外活動都有不同的認證,皆是造成在此層面中有許多 意見分歧項目的主要因素。

(二)第一回合各題項之分析 1.專業知識向度

研究結果(表 4-1-2)顯示在專業知識向度的 24 個項目中,「A-4-1 了解潛 在的危險因素」與「A-4-3 了解何時該啟動緊急撤退計畫」 得分最高(M=4.81),

而「A-3-3 認識十種常見的海中生物與海濱生物」得分最低(M=3.71);另外以離 散程度來說,「A-4-1 了解潛在的危險因素」與「A-4-3 了解何時該啟動緊急撤退 計畫」為最低(SD=0.51),而「A-3-1 認識十種臺灣戶外環境中常見的植物」離 散程度最高(SD=1)。換言之,顯示「了解潛在的危險因素」與「了解何時該啟 動緊急撤退計畫」不但得分最高,離散程度亦為最低,代表專家委員一致認為「了 解潛在的危險因素」與「了解何時該啟動緊急撤退計畫」具有相當之重要程度。

馬偕紀念醫院王世豪醫師曾在高山症演講中說到:下撤是治療嚴重致命高山疾病 的唯一有效方法。可見瞭解潛在危險因素及啟動緊急撤退計畫的時機是戶外冒險 教育指導員急需具備的能力之一。

從結果當中可得知,本向度中排名前五項目者,以「A-4-1 了解潛在的危險因 素」與「A-4-3 了解何時該啟動緊急撤退計畫」分數最高,其次為「A-2-4 熟悉帶 領之活動項目之各類裝備」,第三為「A-4-2 了解安全確保的操作時機」,第四為

「A-2-3 了解個人裝備的使用方式與相關知識」。從專家委員的意見看來,重要程 度以「安全觀念層面」及「器材裝備使用知識層面」為較高。

2.專業技能向度

研究結果(表 4-1-2)顯示在專業技能向度的 31 個項目中,「B-7-3 了解意 外發生之處理應變能力」得分最高(M=4.75),而「B-4-5 具備預算執行及財務管 理能力」得分最低(M=3.43),另外以離散程度來說,「B-7-3 了解意外發生之處 理應變能力」為最低(SD=0.55),而「B-1-2 對環境資源的分析」離散程度最高

(SD=1)。可見「B-7-3 了解意外發生之處理應變能力」不但得分最高,離散程度 亦最低,代表專家委員一致認為瞭解意外發生之處理應變能力是需被高度關注的。

從結果得知,本向度中排名前五項目者,以「B-7-3 了解意外發生之處理應變 能力」分數最高,其次為「B-7-1 評估各階段可能發生之風險」,第三為「B-1-1 對環境的安全評估」,第四為「B-6-3 能操作至少下列兩項活動的能力:攀岩、登 山、健行、獨木舟、溯溪、高低空繩索、定向運動、單車、野外露營…」,第五 為「B-1-4 對學員的能力及現況的評估」。從專家委員的意見看來,重要程度以「風 險管理層面」及「需求評估與情境分析能力層面」為較高。

3.專業態度向度

研究結果(表 4-1-2)顯示在專業態度向度中,「C-1-1 能認同戶外冒險教育 是一種專業」得分最高(M=4.67),而「C-1-2 能認同戶外冒險教育承擔社會責任 且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得分最低(M=4.38),另外以離散程度來說,「C-1-1 能認同戶外冒險教育是一種專業」為最低(SD=0.58),而「C-1-2 能認同戶外冒 險教育承擔社會責任且有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散程度最高(SD=0.74)。

從結果當中可得知,本向度中排名前五項目者,以「C-1-1 能認同戶外冒險教 育是一種專業」分數最高,其次為「C-2-1 能認同從事戶外冒險教育是充實而有意 義的工作」,第三為「C-2-3 願意對戶外冒險教育投入時間精力」,第四為「C-2-5 能相信戶外冒險教育參與者皆有發展潛能」,第五為「C-2-2 能對戶外冒險教育保 持高度的動機與熱忱」。從專家委員的意見看來,重要程度以「專業情感層面」

為較高。

4.專業成長向度

研究結果(表 4-1-2)顯示在專業成長向度中,「D-1-1 積極自我充實戶外冒 險教育新知」與「D-2-1 能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得分最高(M=4.57),而「D-3-4 能取得 CBT(攀登確保檢測)」得分最低(M=3.45),另外以離散程度來說,「D-1-1 積極自我充實戶外冒險教育新知」為最低(SD=0.6),而「D-3-6 能取得 LNT(無 痕山林)」離散程度最高(SD=1.34)。

從結果當中可得知,本向度中排名前五項目者,以「D-1-1 積極自我充實戶外 冒險教育新知」分數最高,其次為「D-2-1 能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第三為「D-1-6 能與其他指導員進行專業的溝通對話,吸取良好經驗」,第四為「D-2-2 能隨時省 察自我的教育信念」,第五為「D-1-2 積極參與與自身專業相關短期研習課程」與

「D-2-4 能隨著環境的變遷調整自我」。從專家委員的意見看來,重要程度以「自 我省思層面」為較高。

表 4-1-2 第一回合問卷量化統計結果

能力項目 平均 標準

差 眾 數

重要程度

排 低 高 名

(1) (2) (3) (4) (5)

A-1-1 了解天候變化前的現象與

可能變向 4.33 0.87 5 0 1 2 7 11 49 A-1-2 了解臺灣山岳的相關知識 4.25 0.85 5 0 0 5 5 10 53 A-1-3 了解臺灣週遭海洋的相關知識 4.00 1.08 5 1 0 5 6 8 61 A-1-4 了解河川之特性 4.15 0.88 5 0 0 6 5 9 58 A-1-5 能判讀水文資訊 4.19 0.75 4 0 0 4 9 8 57 A-2-1 了解救難工具的使用與資訊 4.33 0.86 5 0 0 5 4 12 48 A-2-2 了解露營用具的使用方式與

相關知識 4.43 0.75 5 0 0 3 6 12 40 A-2-3 了解個人裝備的使用方式與

相關知識 4.71 0.64 5 0 0 2 2 17 7 A-2-4 熟悉帶領之活動項目之各類裝備 4.76 0.54 5 0 0 1 3 17 3  

表 4-1-2 第一回合問卷量化統計結果(續)

能力項目 平均 標準

差 眾 數

重要程度

排 低 高 名

(1) (2) (3) (4) (5)

A-3-1 認識十種臺灣戶外環境中常

見的植物 3.76 1 3 0 2 7 6 6 69 A-3-2 認識十種臺灣戶外環境中常

見的動物 3.76 0.89 3 0 1 8 7 5 68 A-3-3 認識十種常見的海中生物與

海濱生物 3.71 0.96 4 0 2 7 7 5 71 A-3-4 能辨認低、中、高海拔動植物 3.95 0.81 4 0 1 4 11 5 64 A-3-5 了解環境與生物生存的關係 4.33 0.86 5 0 1 2 7 11 49 A-4-1 了解潛在的危險因素 4.81 0.51 5 0 0 1 2 18 1 A-4-2 了解安全確保的操作時機 4.75 0.55 5 0 0 1 3 16 4 A-4-3 了解何時該啟動緊急撤退計畫 4.81 0.51 5 0 0 1 2 18 1 A-4-4 了解風險分級與檢傷分類 4.52 0.75 5 0 0 3 4 14 27 A-5-1 在高海拔地區生理的反應與

處理方式 4.67 0.58 5 0 0 1 5 15 8 A-5-2 在低溫地區生理的反應與處

理方式 4.67 0.58 5 0 0 1 5 15 8 A-5-3 在高溫地區生理的反應與處

理方式 4.57 0.75 5 0 1 0 6 14 21 A-5-4 在高壓環境生理的反應與處

理方式 4.67 0.58 5 0 0 1 5 15 8 A-6-1 了解無痕山林運動的各項原

則 4.62 0.74 5 0 0 3 2 16 15 A-6-2 了解登山、衝浪…基本禮儀 4.45 0.69 5 0 0 2 7 11 35 B-1-1 對環境的安全評估 4.67 0.66 5 0 0 2 3 16 12 B-1-2 對環境資源的分析 4.05 1 5 0 1 6 4 9 60 B-1-3 對領導者能力及現況的評估 4.55 0.76 5 0 0 3 3 14 23 B-1-4 對學員的能力及現況的評估 4.62 0.67 5 0 0 2 4 15 14

則 4.62 0.74 5 0 0 3 2 16 15 A-6-2 了解登山、衝浪…基本禮儀 4.45 0.69 5 0 0 2 7 11 35 B-1-1 對環境的安全評估 4.67 0.66 5 0 0 2 3 16 12 B-1-2 對環境資源的分析 4.05 1 5 0 1 6 4 9 60 B-1-3 對領導者能力及現況的評估 4.55 0.76 5 0 0 3 3 14 23 B-1-4 對學員的能力及現況的評估 4.62 0.67 5 0 0 2 4 1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