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防災工作涵蓋的領域相當廣,加上相關的研究正在逐步發展中,有許多基於 現實考量的問題,尚待更為系統化的歸納與整合,並且對症下藥,與以解決;本 研究以花東地區的中小學為研究對象,希望透過學校過去的歷史災害,和目前所 做的各種防災準備,為學校發展出一個更為詳盡且有執行功能的應變系統,在這 個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花東地區學校在許多防災工作上一定會碰到的限制,以 及關於整個防災體系可以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茲將建議分述如下:

壹、緊急應變補給品儲備來源的研究

緊急應變補給品的項目和準備數量在各種文獻中並無定論,也沒有原則可以 依循,加上學校沒有這方面的經費支援,因此在考量緊急應變補給品的儲備來源 上,可以多方面去思考;包括學校午餐的準備和合作社的營運,可以進一步調查 其運作模式,從中研究出一個儲備食用品的捷徑,一方面因應學校午餐所需,一 方面可以在不影響食品品質的情況下,儲備防救災所需之補給品,以備不時之需。

貳、防災應變系統之提昇

將防災應變系統從書面作業提升至資訊系統;本研究的成果在於建立防災應 變系統完整的工作項目,並且發展出制式的書面表單,以提供學校能直接使用,

同時以簡易方式說明各類目的用途和目的,讓學校的教職員即使沒有防救災的背 景,也能夠直接運用相關的資料庫系統,執行校園防災工作。而這個防災應變系 統尚有發展成資訊模式的前景,亦即將學校防災各類型資料、表件上傳至網路資 料庫系統,並且開放給能提供防救災的單位,方便作資訊交流,並且在災害發生 時,能讓校外救助單位即使無法跟校園內人員聯絡,也能透過防救災系統的資 料,立即應變;例如得知避難逃生路線與避難處所之位置,以直接到該處進行援 救,或者藉由資料庫內曾有地基流失地區的位置圖,研判各種可能的影響,並且 適時派出救生員、搶救機械等介入救援。

參、校園防災人力需求之探討

針對校園內因學生人數、班級數之差異而有不同的學校行政編制,要如何在 不同人員數量的情況下,將防災應變的工作作最佳的人力資源分配,也就是為了 達到防災每一項任務均能圓滿達成目標,一個學校的人員編制應該有多少人才足 夠,再者,各種防災應變任務又應如何作有效的配置,都是可以作進一步發展之 研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圖書

丁錫鏞(2002)。台灣的災害防治與防災科技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出版社。

中央氣象局編(1976)。颱風百問。台北市:編者。

王正一(2000)。為何他們存活?:一個醫師看大地震。臺北市:健行文化。

王時鼎(2003)。台灣的颱風。台北市:中興工程基金會。

王國新、蔡維謀、盧立華、蔡悅琪、潘美惠(2003)。意外傷害防治。台北市:

五南。

王學研編著(1994)。地震逃生與危機處理。台北市:亞太圖書。

丘昌泰(2000)。災難管理學:地震篇。台北市:元照。

丘樹華(2003)。分秒必爭:危機救難總動員。台北市:幼獅。

台灣省政府(1998)。賀伯颱風紀實(二)教育廳主管部分。南投市:編者。

任立渝(2001a)。透視氣象─了解天氣的入門書。台北市:如田傳播。

任立渝(2001b)。認識颱風─遠離風災洪害。台北市:如田傳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2000)。921 集集大地震坡地水土災害及復建紀 實。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朱子豪(1997)。環境資源經營與管理。在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編印,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第十二期講習班講義彙編(頁 177-239)。

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台北市:五南。

吳洛健總編輯(2001)。九二一震災重建成果專輯之土石流防災疏散演練。南投 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宏鑑法律事務所(2000)。維護你的家:不可不知的建築結構及消防安全法規。

台北市:天下遠見。

李憲章(1999)。地震,完全求生手冊。台北市:幼獅。

杜正恭主筆(2003)。學生事務危機處理。台北市:教育部。

周易(1995)。大地震將至:防災逃生秘笈。彰化縣埔心鄉:文心。

林照真(2002)。戰慄土石流-災難、政治與風險管理。台北市:時報文化。

阿部勝征著、馬國鳳特稿(2000)。大地震:地震真相與防災(李毓昭、張佳微 合譯)。台中市:晨星。

侯世昌、蔡文杰(1998)。校園危機急轉彎。台北市:幼獅。

俞川心(2001)。呼風喚雨:台灣第一本生活氣象入門書。台北市:星定石文化。

南台科技大學編製(1999)。防震手冊。

高家富等編著(1995)。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台南市:台灣復文興業。

夏鑄九(1997)。縣市總體發展計畫之論述-以台東縣為例。在臺灣省政府住宅 及都市發展局編印,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第十二期講習班講義彙編(頁 131-156)。

許盈松(2004)。防救災與復建相關標準作業程序(SOP)手冊。臺北市:交通 部。

張建興(2001)。災害防救法解說。台北市:正信。

教育部(2000)。走過震災 再造新校園。台北市:教育部。

許龍君(1998)。校園安全與危機處理。台北市:五南。

陳弘毅(2005)。防災與避難。台北市:鼎茂。

陳良益主編(2000)。台中縣921 震災專輯~國民教育篇。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 政府。

陳武雄(2002)。災害防救法析解與應用。台北市:正信圖書。

湯志民(1991)。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在曾慧敏、修慧蘭、高源令、蔡清華、

繆敏志、梁茂森等撰,學校行政(第十一章,頁371-406)。高雄市:復文圖

書。

湯志民(1997)。學校環境規劃。在吳清山、湯志民、李俊達、邱馨儀、吳林輝、

張清楚等撰,有效能的學校(第二章,頁17-36)。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湯志民等編輯(2003)。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台北市:學校建築學會。

黃秀政等合著(2005)。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摘要本)。台北市:五南。

黃坤錦(2001)。校園危機與師資培育。台北市:五南。

黃朝恩(1991)。人類與自然災害。台北市:幼獅。

詹中原(2003)。危機管理:個案分析。台北市:神州圖書。

詹中原(2004)。危機 36-矩陣式管理策略分析。臺北市:華泰。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市:聯經。

劉昭民(1996)。台灣的氣象與氣候。台北市:常民文化。

潘國樑(2005)。防災科技與科學風水。台北市:詹氏。

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台北市:五南。

鄭世楠、葉永田、徐明同、辛在勤(1999)。台灣十大災害地震圖集。台北市: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鄭宗敏(1997)。公共安全計畫-警政與消防。在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 編印,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第十二期講習班講義彙編(頁 457-466)。

鄭素卿總編輯(2000)。大割裂:哭泣的心臟:921 南投大地震。南投市:南投 縣政府。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蕭新煌等編著(2005)。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台北市:天下 遠見。

2. 期刊論文-期刊

大月敏雄(1995)。建築不只在營造也在萬一時的善後:我的感受-實際造訪地

震十日後的神戶災區。建築師,243,96-99。

王筱雯、朱芝緯、林秀梅、劉正湖、劉雲漢、鄒恬慈(2000)。從九二一大地震 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自然災害教育課程。環境教育季刊,41,27-37。

吳正雄(1998)。山坡地老舊社區之水土保持問題。環境教育季刊,35,

22-28。

吳俊傑(1999)。颱風災害。科學月刊,30(8),635-639。

吳榮平節譯(1993)。新加坡大眾捷運系統的防災及消防安全特色。現代消防,

64,58-67。

吳榮平(1996)。都市消防的危機與管理概論。警學叢刊,26(6),99-115。

吳榮平(1996)。都市防災體系之建構。警政學報,29,245-270。

吳榮平(2000)。環境災害分析及應變策略評估。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435-456。

吳榮平(2002)。從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論消防工作的新挑戰。中央警察大學警 學叢刊,33(1),79-92。

李宗勳(2000)。我國救災體系整建及運作功能之研究-以九二一地震為分析對 象。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117-144。

李宗勳(2001)。從「新公共服務」及「組際學習」新視野檢視台北市社區、學 區安全聯防行動方案。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李威儀(1995)。日本阪神大震災-震災應變及都市防災。建築師,243,89-90。

李威儀(1995)。阪神大震災-日本戰後最大的災害。建築師,243,91-95。

李威儀(1995)。震災的救援-日本的防災政策與現況。建築師,243,100-105。

李威儀(1995)。災難來時如何顧生命:從阪神大震災看都市的防災及救災功能。

建築師,243,106-110。

李威儀(1995)。日本防災政策的檢討與改善:從阪神大震災中學習。建築師,

243,111-114。

林元祥(2001)。地方層級防救災指揮系統解釋模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災害 防救學報,2,75-98。

林俊全(2000)。台灣的地形景觀與自然災害。環境教育季刊,41,1-7。

林慶元(1995)。我國建築物防災計畫。空間雜誌特別增刊:建築技術,9,166-176。

俞錚皞、劉桓吉、紀宗吉(2000)。從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探討地質災害造成的環 境衝擊。環境教育季刊,41,14-24。

柳中明、陳嘉琪(1999)。全球氣象災害分析。科學月刊,30(8),628-634。

陳正改(2000)。台灣地區的氣象災害與防災策略。環境教育季刊,41,38-48。

陳宏宇(1998)。山坡地的災害。環境教育季刊,35,16-21。

陳宏宇(1999)。台灣地質環境及其災害。科學月刊,30(8),648-653。

陳格理(2000)。圖書館書架等設施的抗震防災性研究-以 1999 台灣二次 大地震的經驗為例。東海學報,41,77-96。

黃朝恩(2000a)。人類活動所激化的自然災害。環境教育季刊,41,49-56。

黃朝恩(2000b)。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41,57-62。

楊雲龍(1997)。蘭陽平原水災災害識覺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287-323。

潘國雄(2001)。防災公園在災變各時期所扮演之角色。現代消防,91,

67-75。

蔡慧敏(2000)。永續減災的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1,63-70。

蕭謙麗(2000)。九二一地震與車籠埔斷層的省思。環境教育季刊,41,8-13。

謝正倫(1998)。土石流防災預警系統之現況與展望。環境教育季刊,35,29-35。

羅俊雄(1999)。地震災害及防治。科學月刊,30(8),640-647。

2. 期刊論文-研究報告

何明錦主持(2000)。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手冊彙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MOIS 892037)。台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何明錦主持(2003)。台北縣中和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內政部建 築研究所研究報告)。台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李威儀主持(2004)。東部地區地震防災緊急應變規劃-社會大眾(教育部防災

李威儀主持(2004)。東部地區地震防災緊急應變規劃-社會大眾(教育部防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