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花蓮、台東地區的中小學以小型學校為多,人員編制少,學校座落位置零星 散佈於廣大的行政轄區內,防救災資源集中不易,加上地理條件險惡,花東境內 各有 160 條土石流潛勢危險溪流,再者,颱風登陸地點多在台灣本島東岸,另外 又有數條活動斷層穿過花東兩縣境內,更加深花東地區遭受天然災害大範圍影響 的嚴重性,所以學校不可能置身在這樣環境條件之外,相反的,學校更應該充分 利用校園內的各種資源,並且爭取政府單位的補助計畫,全面完成天然災害發生 時,面對災害的自救工作,鞏固學校原有教職員生的安全需求,並期以學校的完 善準備,建立一個零災害的校園環境。

壹、花東地區特質 -天然災害高危險地帶

花蓮與台東地區是許多天然災害發生的時候,總是會受到重大影響的區域,

不但本身救災資源不足,加上地形多山的關係,導致救援不易,更加重其受害程 度,此地區易生天然災害有地震、颱風、水災和土石流,這些災害對花東地區的 學校而言是不斷重複發生的惡夢,輕則將教室、辦公室設備整理修復即可,重則 嚴重影響學校的生活次序,甚至因為公共建物的嚴重破壞,迫使學生必須分批至 他校上課直到原學校重建完畢為止。

貳、調查結果分析

一、花東地區中小學特質

花東地區的學校以少班小校為主,學生人數不多,連帶的在教職員編制上的 情形就多為最小型的行政體系,這使得學校在面對天然災害時,必須將人力做重 複的調配才能消化所有的防災工作項目,同時也因為此地區的社會型態較弱勢,

學校要從外界取得經費和其他物力資源並不容易;也因此,花東地區的學校更應 該在防災事務上有積極、主動的具體作為,除了提升教職員本身的防救災知能,

也全面加強學生的危機意識和應變能力,在學校行有餘力的狀態下,也將防災的 種子散播到社區裡,與社區的民眾共同合作,集中大家的力量,一起面對天然災 害。

二、花東地區中小學防災工作準備不足

花東地區中小學在過去的重大天然災害中,屢屢受到程度不一的災害損失,

以致於學校在災害發生後,總必須經過向教育主管機關呈報損失,並且等待損害 修復的空窗期,這對所有教職員生而言,不啻為校園安全的重大隱憂;依據本研 究的調查表統計顯示,花東地區的中小學在防災準備工作上仍有許多可以繼續努

力的地方,這些防災的缺陷起因於學校並無防救災專業的人才、或學校礙於資源 有限,無力將防災準備工作做得更徹底,也是因為災害意識尚未抬頭,無法切身 體認防災工作之重要性,當然這也是防災工作推動上最急待突破的重點。

天然災害防災應變系統工作沒有成效、沒有具體成績的評量,這是一種準 備、一種防患未然的態度,準備妥當與否無法判斷,只有在災害爆發,防災應變 系統隨之啟動才能斷定,所以防災工作很容易受到忽視,對學校而言也不例外。

從調查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學校防災工作有以下幾點可以作改善:

(一)建築結構之危害評估

結構危害評估不是只有在看到牆壁裂痕、鋼筋外露才需要做徹底檢查,以學 校的需求而言,可以配合法令規章上的檢查期限作定期的安全檢查,加上災害發 生後的緊急危害評估,就能在公共建物的安全上有更周全的保障;但是就調查表 的結果顯示,花東地區中小學僅有少部份學校,因受重大天然災害影響才進行建 築結構危害評估,至於評估後的後續動作也只有相當模糊的答覆;關於這個項目 低達成率的原因有三:(1)礙於政府經費編列的不足或疏忽,致使學校無法向專 業機構申請完整、詳盡的校園公共建物全面體檢;(2)學校領導者尚未體認防災 工作之重要性;(3)督導單位未盡督導之責;綜合以上原因,讓學校的防災工作 準備出現大漏洞。

(二)天然災害緊急應變計畫、校區平面圖

有校區平面圖的學校雖然比已建置天然災害緊急應變計畫的學校多,但是校 區平面圖仍需要經過加值才能在防災應變工作上產生功效,也就是說,一張校區 的平面圖如能將防災準備工作融入,則能成為危機時刻的校園防災地圖,包括逃 生路線的規劃與避難處所的位置註明,這個部份的地圖可以分為給班級使用的特 定教室逃生避難路線圖(如第四章之圖 27),及全校整合性的地圖,讓指揮官或 外援單位作參考,同時全校整合性的地圖還可以加上緊急應變補給品的儲藏位

置、搶救器具的分配、緊急救護站的設立點、消防車或其他搶救單位進入校園的 路線、直昇機救援作業區以及開放給社區的收容中心地點等項目(如第四章之圖 28),這些都可以從文字化為簡單清晰的多功能地圖,方便所有人員使用。

至於天然災害緊急應變計畫的設計是否為學校確實根據現實情況編寫,不在 本研究調查範圍;但就隨同調查表而來的應變計畫而言,學校普遍僅依照地方教 育主管機關的規定做編寫,因此和中央或地方政府所進行之計畫雷同度相當高,

所規劃的工作內容也相當抽象,因此本研究即以這樣的前提,進行防災應變系統 規劃流程中的各式操作表單建置工程。

(三)模擬演練

模擬演練的重要性在於提供給學校成員熟悉應變過程的步驟,基於經驗學習 法則,以接近實際情境的模擬方式作演練,可以讓身處災難中的任何成員體認角 色的正確應對方式,畢竟真正災害發生時的突發狀況難以預測,紙上作業也空有 形式,所以防災教育的實施仍要落實到模擬演練的層次。花東地區模擬演練中以 地震的演練為最多數,顯示學校能體認到地震的可怕,並且也願意針對這個項目 做演練,但是還有其他災害的模擬演練也相當重要,卻未見實施,因此學校必須 多加強對校園所在位置的各種致災原因做分析。

(四)防災教育

本研究調查對象普遍都曾進行相關的防災教育,但是純粹講解或影片欣賞的 防災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透過實際情境的模擬,來熟悉各種反應策略才能達到 防災教育的目的;此外防災教育的對象不應只限於學生,而應該要將教職員也包 含在內,若是學校行有餘力,也可以和相關單位共同舉辦針對社區進行的連貫性 防災教育。

(五)收容場所與替代空間之規劃

這個防災項目是學校防災工作中相當不理想的部份,參考自國內外的救災紀 錄,將學校推動成為收容、避難場所的情形相當普遍,而觀看國內幾次重大天然 災害的後續處理,學校也著實立下不少功勞,但是在花東地區的中小學卻未見正 式的避難空間規劃,即使法令規章上有避難處所規劃與維護之相關條文,究其原 因,除了是教育主管機關沒有強制學校進行規劃,加上學校不一定能對校內的資 源做評估,來設計合理的避難人數和安排恰當的避難設備,因此,學校在這方面 的準備是屬於被動的由政府單位徵召之後才開放空間做避難處所,而避難處所需 要用到的軟硬體資源則是等到外界的援助到位之後,才送進學校供大家使用;這 樣的處理態度雖然不至於加深災害的損失,但是對避難居民的生活以及學校管理 來說卻可能衍生相當多的問題,萬一交通中斷情形遲遲無法解決,外界支援物資 無法進入災區,那麼避難居民的民生問題就會陷入困境,而當避難所的居民撤 離,所遺留下來的衛生問題和空間重新回歸原先功能的整頓工作,對學校而言都 會是相當棘手而且困擾的復原工程。

(六)緊急應變補給品

關於緊急應變補給品的配置,有各種研究不同的看法,不論是在準備的項目 或是準備的數量上都尚未有所定論,再者,對花東地區的學校而言,準備相關的 物資並無編列經費,因此準備緊急應變補給品的來源變得相當困擾,本研究建議 學校可以運用合作社買賣部分民生物資的功能,進行部份可食用物資的準備,或 者由社區愛心商店、學生家長認捐補給品,讓學校在進行緊急應變補給品的準備 上,不會礙於無經費而疏忽。

參、應變系統之建置

本研究最重要的成果在於為花東地區中小學建置一套防災應變系統,此系統

是依據目前國內外防災體系最普遍之設計模式作規劃,也就是分為「減災、整備、

應變、復原」四階段;應變系統中整合所有防救災工作項目,並且考量花東地區 物理條件,以及中小學人員編制和校園資源,設計一系列與應變系統做對照的工 作項目操作表單,以簡單、詳盡的說明以及聯結中央和地方的天然災害應對方 案,讓花東地區的中小學能參考使用,教職員即使沒有受過正統的防災專業訓 練,也可以藉由應變系統的指示,建置學校專屬的防災資源資料庫,並跟隨各類 型操作表單的應用原則,對校園進行完整且有效的防災應變系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