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政府相關單位與學校推動原 住民族學生升學輔導措施之參考。

壹、 對政府相關單位之建議

以下根據本研究結果與結論針對政府相關單位提出以下建議,作為政相關單 位推動原住民族學生教育之參考。

一、致力推動提昇原住民族學生的社經地位的政策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原住民族學生的社經地位大都屬於低社經地位,而社經 地位的高低會影響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之最高學歷的高低,故提昇原住民族 學生的社經地位亦會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之最高學歷,進而再提昇原住 民族學生的社經地位。

二、正視原住民族學生不完整家庭結構的問題

依 本 研 究 的 結 果 可 知 原 住 民 族 學 生 家 庭 結 構 屬 於 非 雙 親 家 庭 的 比 率 有 41.3%,而雙親家庭的原住民族學生其教育教育期望中之最高學歷顯著比較高,故 改善原住民族學生的家庭結構,可提高原住民族學生其教育教育期望中之最高學 歷。

貳、 對學校與教師之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以作為有原住民族學生學校及教師之 參考。

一、增加原住民族學生的課後學習時間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課後學習時間越長的原住民族學生,其教育期望中最高 學歷顯著較高,故學校若能提供課輔或夜輔以增加學生的課後學習時間,則能顯 著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所期望之最高學歷。

二、對原住民族學生給予高的期望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中最高學歷,且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高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亦顯著 較高,故教師若能對原住民族學生有高的期望,則能顯著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所期 望之最高學歷。

參、 對原住民族學生家長之建議

一、對小孩給予高期望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中最高學歷,且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高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亦顯著 較高,故父母若能對小孩有高的期望,則能顯著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所期望之最高 學歷。

二、鼓勵小孩課後多複習及預習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課後學習時間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 歷,且課後學習時間越長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亦顯著較高,故父母 若能鼓勵小孩課後多溫習功課,最好每週能有12 小時以上的溫習時間,則更能顯 著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所期望之最高學歷。

三、提供小孩足夠的家庭教育資源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家庭教育資源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 學歷,且家庭教育資源越充足的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也顯著較高。

所以,家長若能給予小孩越多的家庭教育資源將顯著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所期望之 最高學歷。

肆、 對花東地區原住民族學生之建議

一、努力提高學業成就

能提高自己的學業成就將可顯著提高期望之最高學歷。

二、課後多花時間複習及溫習功課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課後學習時間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 學歷,且課後學習時間越長的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也顯著較高。所 以,若能在課後多花時間複習及溫習功課將可顯著提高期望之最高學歷。

三、給予同為原住民族的同學高的期望

依本研究的結果可知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能顯著預測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中最高學歷,且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越高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也顯 著較高。所以,若能對同為原住民族的學生給予高的期望,則可互相提高對方所 期望之最高學歷。

伍、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由本研究的結果可發現,還有其他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最高學歷有預 測力的預測變項,因本研究的最後預測模式只能有效解釋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之最高學歷23.2%的變異量,顯然還有其中因素可以解釋其他 76.8%的變異量,故 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再加入其他的預測變項,以求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最高 學歷有最大的解釋率,以提供相關單位更有力的參考資訊,使更相關單位能對症 下藥,有效幫助原住民族學生順利升學。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天佑(2001)。台灣原漢族群社會流動之差異與變遷。中大社會文化學報,13,

39-70。

王光輝(2007)。台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玉娟、趙善如(2007)。原住民部落少年的生涯成熟與未來生涯抉擇—以屏東 少年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6,79-122。

江芳盛(2006)。國中學生課業補習效果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1),

131-148。

吳文全(2002)。我國高職控制科日間部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途徑選擇相 關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吳明隆、林慶信(2004)。原漢學童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 較研究。高雄師大學報,17,37-55。

吳淑女(1994)。青少年學生聯課活動參與與學業成就和教育期望之關係--中、美 之比較。台灣教育,523,24-29。

吳瓊洳(1998)。談國中學生的重要他人。學生輔導,59,106-111。

李文益(2003)。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業成績、成就抱負:台東師院學生的 貫時性因果分析。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承修(2006)。影響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學生學程選擇因素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敦仁(2007)。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社會資本與教育成就關聯性之研究:

Coleman 家庭資源理論模式之驗證。教育與心理研究,30(3),111-141。

李鴻章(1999)。台灣地區背景因素對子女教育的影響之變遷--以民國 73 年和民 國86 年做比較。教育與心理研究,22,251-266。

李鴻章(2006)。原住民族群背景、師長教育期望與學童自我教育抱負關聯性之 研究。台東大學學報,17(2),33-58。

沈惠君(2003)。花蓮地區原住民國中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新富、賴鑫城(2004)。父母教育期望的理論與影響因素之探討。正修通識教 育學報,1,301-326。

林大森(2001)。家庭教育資源對教育分流、教育取得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 會學報,31,45-75。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

35-70。

林淑娥(2004)。台中縣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教育期望與參與學校教育關係之研 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邱桂貞(2007)。宜蘭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選擇之研究。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施香如(2004)。網路與青少年--談網路的影響與網路沉迷的預防。透視犯罪問 題,4,4-15。

孫旻儀、蔡明學(2007)。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後設分析。國教學報,

19,199-221。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19,

95-139。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8),原住民教育,2008 年 12 月 24 日取自 http://3d.nioerar.edu.tw/2d/native/course/course_0101.asp

張芳全(2006)。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教育期望對學業成就影響之結構方程模 式檢定。測驗學刊,53(2),261-296。

張鈺珮(2000)。幼保系學生的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期望的意職型態之研究。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2,17-46。

張標堅(200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升學就業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8)。九十六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原住民 學生數及畢業生數概況—按縣市別。2008 年 5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tpde.edu.tw/compile/96.htm

莊啟文(2001)。都市原住民家王教育價值觀與其對子女教育期望之研究:以四 個都市排灣族家庭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屏東。

許修龍(2007)。家庭社經地位、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中 三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正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嘉義。

郭生玉(1982)。教師期望與學生內外控信念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5,

139-148。

陳怡靖(1999)。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本論及財 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東。

陳怡靖、鄭燿男(2000)。台灣地區教育階層化之變遷--檢證社會資本論、文化資 本論及財務資本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 會科學,10(3),416-434。

陳冠名(2007)。青少年網路沉迷之研究。實踐博雅學報,7,53-101。

陳奎憙(1995)。教育社會學(增訂四版)。台北市: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