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 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 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Copied!
2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所) 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承昌 博士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 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周鳳英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2)
(3)
(4)
(5)
(6)
(7)

謝誌

在大學畢業多年且成家後,為了夢想,提起勇氣讀書,這條研究與圓夢的漫 漫長路要走完,著實不容易,但因有許多貴人的幫忙與打氣,而有「堅持下去」

的勇氣與毅力。如今終於要寫謝誌了,發現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而再次驚覺自 己萬分幸運。

首先萬分感謝有問必答、常常給我滿滿信心且非常體諒我的指導教授—鄭承 昌老師,感謝老師給予我研究上正確的指引、適時解惑及常常的鼓勵,連元旦假 日還天天到校幫我解決統計上的問題,使我能順利完成論文以及感謝師母的關懷 與鼓勵,除了常常陪我聊天以舒緩我的壓力外,又常常找大家聚餐,真的令人十 分感動與窩心。另外要感謝蔡東鐘教授及連廷嘉教授撥冗辛苦的審查論文及口試 時對我的論文提供寶貴、實際且明確的建議,讓我在修改論文時受用無窮。也感 謝廖本裕教授的協助,讓我能順利的修滿學分。

還要感謝學校的同事,王大哥、淑敏學姊、美玉老師、淑芬老師、淑秋老師、

圖書館的陳姊、人事室的麗香主任以及對我十分體諒的龔主任,對我的鼓勵與幫 助,讓我一切都能很順利。以及十所學校協助發放問卷的註冊組長,很感謝您雖 然不認識我,但仍很用心的幫忙發放及回收問卷,讓我的論文能順利完成。還有 我的同門佩貞、琢瑋、美賢及可涵學妹,謝謝你們在大小事上的協助與幫忙,讓 我充分享受同門之誼的溫暖,還有系辦的侑霖,有什麼問題找你都能迅速幫我解 決,謝謝你的幫我打公文,讓我的問卷可以順利寄出。

更要感謝我的家人承修,三年來無怨無悔帶著兩個令人又愛又拿他沒辦法的 小孩,真的辛苦你了,謝謝你讓我能完成夢想,也要感謝我兩個可愛的小寶貝宜 芸及易宸,常常叫我趕快去作報告,希望我能早日畢業,還好有你們兩個的鼓勵 及加油,媽咪終於要畢業了哦!還有我遠在嘉義最親愛的雙親,謝謝您們從小到 大對我的決定都全力的支持與幫助,讓我的求學之路十分順利。

總覺得這論文還不夠完美,但在有限的時間上,我已盡最大的努力,最後僅 以此論文獻給在我研究之路上所有關心及幫助過我的人,尤其是我最愛的家人-- 爸媽、承修、芸芸及宸宸。

周鳳英 謹誌 民國九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8)
(9)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周鳳英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系(所) 教學科技碩士班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調查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之現況及相關的 影響因素,主要是從原住民族學生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所在地、族別、

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課後學習時間、課後上網時間)、重要他人的教育 期望(父母的教育期望、教師的教育期望、同學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家中 有電腦、家中有網路、補習及家教、幫家裡工作賺錢)、學業成就等因素來分析影 響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因素及情形。

本研究以自編之「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教育期望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 究,研究對象為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共1,300 人,問卷回收 1,251 份,

可用問卷1,216 份,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t 考驗、百分比同質性檢定、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多元邏輯迴歸分析。

主要發現為:一、不同性別、族別、社經地位及課後學習時間之原住民族學 生的重要他人教育期望達顯著差異。二、不同性別、學校所在地、族別、社經地 位、家庭結構、手足數、課後學習時間及課後上網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的家庭教 育資源達顯著差異。三、不同性別、年級、學校所在地、族別、家庭結構及課後 學習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的學業成就達顯著差異。四、不同年級、社經地位、家 庭結構、手足數及課後學習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達顯著差 異。五、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皆為背景變項和教育期 望中最高學歷之中介變項。六、學業成就為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期望中最 高學歷之中介變項。七、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 成就對於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具有預測力。八、背景變項、重要 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對於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升學 學校類型具有預測力。

關鍵字:綜合高中、原住民族、教育期望、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

(10)
(11)

A Study o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on Indigenous Student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Hualien and Taitung

Feng-Ying Chou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on indigenous student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Hualien-Taitung area. Mainly, the impact brought by the related and desired factor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was analyzed on the indigenous students in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Hualien-Taitung area according to data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variables of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variables of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variabl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etc.

To collect data,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ualien - Taitung area” was developed. Data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ollected from 1,251 students, and there were only 1,216 valid on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was perform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s, percentage of homogeneity test, one-way ANOV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important oth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ders, ethnic identities, socio-economic statuses, and after-school study hours; 2)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indigenous students’

families are show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ccording to genders, school locations, ethnic identities, socioeconomic statuses, family structures, numbers of siblings, study hours after school, and hours of surfing on Internet after school; 3)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indigenous students are fou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e to genders, grades, school locations, ethnic identities, family structures, and study hours after school; 4) the expectation to acquire the highest academic degree is fou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2)

among grades, socioeconomic statuses, family structures, numbers of siblings, and study hours after school; 5)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re mediators between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stud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6)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is a mediator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and stud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7) the expectation for the highest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the indigenous students is made predictable 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8) the choice for certain style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of the indigenous students is made predictable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Keywords: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indigenous people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

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

(13)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 VII 表次...IX 圖次...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育期望之探討...9

第二節 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探討...17

第三節 教育期望文獻分析與討論...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39

第五節 資料分析...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及教育期望現況分析...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族學生之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及升學學校 類型之差異情形...6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 資源與學業成就因素之差異情形...87

第四節 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因素 對於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之迴歸分析...115

(14)

第五節 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因素

對於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之多元邏輯迴

歸分析...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論...161

第二節 建議...173

參考文獻...177

附錄...185

附錄一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專家審查預試問卷)...185

附錄二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教育期望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99

附錄三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教育期望之調查問卷...202

附錄四 協助問卷發放人員芳名錄...205

(15)

表次

表1-1 九十六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原住民學生數... 3

表2-1 教育期望相關研究所使用的不同名稱對照表... 10

表2-3 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中使用族別或族群變項與內涵... 19

表2-4 個人因素影響教育期望的常用變項... 27

表2-5 家庭因素影響教育期望的常用變項... 28

表2-6 重要他人影響教育期望的常用變項... 29

表2-7 教育期望影響因素之相關文獻... 30

表3-1 九十六學年度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分佈狀況表... 36

表3-2 本研究母群體的抽樣比例與各校樣本人數... 37

表3-3 花東地區各綜合高中各年級原住民族學生人數統計表... 38

表3-4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樣本分佈表... 38

表3-5 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類別劃分方式... 40

表3-6 預試問卷的量表部分每個層面對應的題項整理表... 42

表3-7 預試問卷信度檢定表... 43

表3-8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43

表3-9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44

表3-10 專家審查意見彙整表... 46

表4-1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性別之次數分配表... 51

表4-2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年級之次數分配表... 52

表4-3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學校所在地之次數分配表... 52

表4-4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族別之次數分配表... 53

表4-5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社經地位之次數分配表... 53

表4-6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家庭結構之次數分配表... 54

表4-7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手足數之次數分配表... 54

表4-8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課後學習時間之次數分配表... 55

表4-9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課後學習時間之次數分配表... 55

表4-10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家中是否有電腦之次數分配表... 56

表4-11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家中是否有網路之次數分配表 ... 56

表4-12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補習及家教之次數分配表... 57

表4-13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幫家裡工作賺錢之次數分配表... 57

表4-14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國文成績之次數分配表... 58

表4-15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英文成績之次數分配表... 58

表4-16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數學成績之次數分配表... 59

(16)

表4-17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知覺父母期望其之最高學歷之次數分

配表... 59

表4-18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知覺教師期望其之最高學歷之次數分 配表... 60

表4-19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知覺同學期望其之最高學歷之次數分 配表... 61

表4-20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最高學歷之次數分配表... 61

表4-21 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升學學校類型之次數分配 表... 62

表4-22 不同性別之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之 t 考驗摘要表... 63

表4-23 性別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64

表4-24 不同年級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4-25 年級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66

表4-26 不同學校所在地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67

表4-27 學校所在地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 表... 69

表4-28 不同族別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0

表4-29 族別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72

表4-30 不同社經地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3

表4-31 社經地位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74

表4-32 不同家庭結構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4-33 家庭結構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76

表4-34 不同手足數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4-35 手足數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析表... 78

表4-36 不同課後學習時間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79

表4-37 課後學習時間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 析表... 81

表4-38 不同課後上網時間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82

表4-39 課後上網時間與教育期望中升學學校類型之百分比同質性檢定交叉分 析表... 83

(17)

表4-44 不同年級之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9

表4-45 不同年級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家庭教育資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46 不同年級之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47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91

表4-48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家庭教育資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2

表4-49 不同學校所在地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3

表4-50 不同族別之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51 不同族別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家庭教育資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5

表4-52 不同族別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6

表4-53 不同社經地位原住民族學生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54 不同社經地位原住民族學生在家庭教育資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55 不同社經地位之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56 不同家庭結構之原住民族學生家庭教育資源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57 不同家庭結構之原住民族學生家庭教育資源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58 不同家庭結構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4-59 不同手足數之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60 不同手足數之原住民族學生家庭教育資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61 不同手足數之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3

表4-62 不同課後學習時間原住民族學生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5

表4-63 不同課後學習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家庭教育資源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4-64 不同課後學習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在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4-65 不同課後上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7

表4-66 不同課後上網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家庭教育資源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8 表4-67 不同課後上網時間之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4-68 背景變項與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差異綜合 摘要表...114

表4-69 背景變項對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之多元迴歸分析...117

表4-70 背景變項對家庭教育資源之多元迴歸分析...119

表4-71 背景變項對學業成就之多元迴歸分析... 120

表4-72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分別對原住民族學生 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之迴歸分析表... 122

表4-73 背景變項及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對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的迴歸分析... 124

表4-74 背景變項及家庭教育資源對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的迴歸分析... 126

表4-75 背景變項及學業成就對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的迴歸分析... 128

(18)

表4-76 家庭教育資源對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表... 129 表4-77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對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表... 130 表4-78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及學業成就對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的迴歸分析... 130 表4-79 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因素對於

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中最高學歷之逐步迴歸分析表... 134 表4-80 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對教育期

望中最高學歷之預測力綜合摘要表... 138 表4-81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之中介效果彙整表... 138 表4-82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國立二專之多

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41 表4-83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私立技術學院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44 表4-84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國立技術學院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48 表4-85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私立科技大學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49 表4-86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國立科技大學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52 表4-87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私立綜合大學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56 表4-88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為國立綜合大學

之多元邏輯迴歸分析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57 表4-89 各因素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中選擇升學學校類型之多元邏輯迴歸

分析EXP(B)綜合摘要表(以私立二專為對照組) ... 159

(19)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 圖4-1 中介效果檢證方式路徑圖...116

(20)
(2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與其相關影響因 素,期能提供教師輔導原住民族學生升學及相關教育單位在推動原住民族學生升 學政策時的參考。本章共分為四節,即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及研究範 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剛進大一時聽說那一年全國四技二專的總榜首在我們班,且是個原住民族學 生,這是我第一次對原住民族留下深刻印象。大學畢業實習完分發到原住民重點 學校,這次和原住民族學生更結下了不解之緣。八年多來對原住民族學生的文化 從一知半解到漸漸了解原住民族學生的學習歷程和非原住民族學生是有所不同 的。例如:九十學年度期末時,班上兩位蘭嶼來的原住民族同學,依依不捨的告 訴身為導師的我,她們決定轉到原住民藝能學程,原因是在資訊應用學程的壓力 太大;九十五年春天有兩位原住民族學生在考取乙級證照獎勵制度的鼓舞下,努 力不懈,成為本校資訊應用學程自民國八十五年創學程來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的 首例,並且同年兩位同學皆藉由技優甄審考上大學,但其中有一位並未就讀。這 樣深刻的感受,令我在有機會作研究時第一個想要了解的就是在原住民族學生身 上感受到的疑惑,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原住民族學生在最後關頭,放棄升學?而 從教育期望可得知一個人對於社會地位表徵的教育成就之嚮往與追求(謝金青、侯 世昌、趙靜菀,2003)。故期望藉由研究影響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原 因,進而在輔導原住民族學生升學時能切中要害,幫助原住民族學生順利進入高 等教育的殿堂。

其實在原住民族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有許多配套 措施,如:修正公佈「原住民族學生升學優待及公費留學辦法」以鼓勵原住民族 學生升學,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增加原住民族學生入學機會,更多元寬廣的升學管 道,鼓勵大學院校設立原住民族學院與教育研究中心,提供原住民學生就學減免

(22)

與補助協助就學及對技專院校中原住民族學生數達 100 人以上或占全校學生人數 10%以上者提供補助等等措施(譚光鼎,2007)。但在這麼多提高原住民族學生接受 高等教育機會的作法下,原住民族學生在高級中學階段(含)之後的升學比率,卻仍 遠低於其佔台灣的總人口比例(譚光鼎,2006)。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原住民族學生 的升學率如此之低,竟低到比其佔台灣人口的比例還低?其原因值得深入探討之。

而綜合高中體制從民國八十五年實施迄今,十多年以來,國內在綜合高中上 的相關研究達278 篇以上(97 年 4 月 25 日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的查詢數據)。

另外在原住民族學生相關的研究上也有2,110 篇以上(97 年 4 月 25 日在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網的查詢數據),而在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相關研究則只有李承修 (2006)、魏尚斌(2004)的研究兩篇。至於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的研究 目前尚無相關文獻,加上高中是銜接高等教育殿堂的一個重要轉捩點,若能在此 轉捩點上即時找出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影響因素,則可針對這些影響因素對 症下藥,或可稍稍彌補已推行政策的不足之處,並可豐富國內相關研究。

依據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8)公佈「九十六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 中原住民學生數及畢業生數概況—按縣市別」的統計數據,如表 1-1 所示,可看出 全國就讀綜合高中的原住民族學生總計有4,643 人,而花蓮縣和台東縣就讀綜合高 中的原住民族學生就有2,933 人,扣除已停辦的國光商工 374 人,還有 2,559 人,

即在花東地區包括光復商工、四維高中、海星高中、玉里高中、關山工商、台東 高商、台東女中、台東高中、公東高工、成功商水及蘭嶼中學等十一所綜合高中 的 原 住 民 族 學 生 人 數 就 佔 全 國 綜 合 高 中 原 住 民 族 學 生 總 人 數 的 59.94 % (2,559/(4,643-374))。可見全國就讀綜合高中的原住民族學生近六成分佈在花東地 區,故本研究以就讀花東地區綜合高中的原住民族學生為研究對象。

以上的因素即研究者欲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及其影 響因素的動機。

(23)

表1-1 九十六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原住民學生數

學生數 上學年畢業生數

合計 男 女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延修生 合計 男 女 全國 4,643 2,260 2,383 1,787 1,532 1,309 15 1,166 565 601 花蓮縣 1,618 742 876 672 570 376 0 320 172 148 臺東縣 1,315 651 664 482 412 410 11 388 191 197 桃園縣 294 167 127 121 90 83 0 63 36 27 臺北縣 201 90 111 74 61 65 1 55 15 40 屏東縣 197 88 109 56 71 68 2 57 20 37 宜蘭縣 138 87 51 53 49 36 0 42 21 21 新竹市 125 52 73 52 38 35 0 29 15 14 臺北市 120 71 49 42 45 33 0 29 17 12 南投縣 104 55 49 34 31 39 0 32 16 16 苗栗縣 81 43 38 36 22 23 0 14 4 10 高雄縣 72 57 15 27 27 18 0 18 14 4 高雄市 71 27 44 21 26 24 0 28 8 20 臺中縣 65 34 31 29 14 22 0 22 9 13 臺中市 54 3 51 17 21 16 0 12 2 10 嘉義市 50 27 23 18 18 14 0 17 7 10 新竹縣 44 18 26 10 10 24 0 9 3 6 臺南縣 37 27 10 14 11 11 1 11 7 4 基隆市 19 8 11 8 5 6 0 2 1 1

彰化縣 15 7 8 8 5 2 0 7 3 4

臺南市 10 3 7 4 4 2 0 7 2 5

雲林縣 6 2 4 5 1 0 0 2 2 0

澎湖縣 3 1 2 2 0 1 0 1 0 1

連江縣 3 0 3 1 1 1 0 0 0 0

嘉義縣 1 0 1 1 0 0 0 1 0 1

金門縣 0 0 0 0 0 0 0 0 0 0

資料來源: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網站。2008 年 5 月 26 日,取自 http://www.tpde.edu.tw/compile/96.htm

(2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節的內容主要是依據研究動機所擬定出之研究目的,其說明如下:

壹、研究目的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 生的教育期望之現況及相關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從原住民族學生個人背景變項、

重要他人的教育望、家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等因素來分析影響花東地區綜合高 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因素及情形,以作為政府單位在推動原住民族學生高 等教育的相關計畫之參考。詳細研究目的如下所述:

一、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之現況;

二、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族學生,在重要他人的教育期 望、家庭教育資源、學業成就及教育期望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背景變項、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家 庭教育資源、及學業成就對其教育期望之預測情形;

四、根據研究的結果提供建議給政府單位未來在訂定原住民族教育政策之參考及 提供學校單位在輔導原住民族學生升學時之參考。

(2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節定義重要變項與名詞。

壹、原住民族(Indigenous peoples)

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非漢語系的南島語系民族,依其語言、社會文化的不同,

分為十四個族群,分別是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阿美族、卑南族、排 灣族、魯凱族及雅美族(達悟族)以及近年剛正名的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 奇萊雅族、賽德克族(國立教育資料館,2008),本研究即以此十四族為原住民族定 義。

貳、原住民族學生(Indigenous students)

本研究所指的原住民族學生,是指九十七學年度正在花東地區就讀綜合高中 的學生,且該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屬於原住民族之任一民族。

參、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the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of significant others)

一般「重要他人」是指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在本研究中,「重 要他人」指的是對原住民族學生升學想法影響較大的父母、高中教師及高中同學 等對其之教育期望。

肆、家庭教育資源(family education resource)

家庭教育資源,在概念上包含家長教育協助與親師互動(吳明隆、林慶信,

2004)。孫清山與黃毅志(1996)則將教育資源區分為家庭讀書環境、接受補習教育 之份量、唸書時是否要為家裡賺錢或做工。因此,本研究將家庭教育資源定義為 家中有電腦、家中有網路、補習或家教及幫家裡打工賺錢等等。

伍、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

本研究所指的學業成就是指原住民族學生在97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的

(26)

國文、英文、數學三科的平均成績。

陸、教育期望(Educational Expectation)

本研究所指的教育期望為個人本身衡量目前狀況,所期望象徵地位表徵的教 育成就之程度,也就是學生衡量自己的現況後,認為自己能取得的最高學歷。

(2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為釐清本研究之範圍與可能的限制,茲將本研究的範圍及研究限制敘述 如下:

壹、研究範圍

此部分分別針對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的範圍作說明。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及影響因素。以 教育部公佈的97 學年度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學校名錄中的原住民族學生為主要研究 對象,其中國光商工已停辦故不在本研究之範圍。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研究內容主要是以文獻探討所得之相關因素為主,包括:背景變項(性 別、年級、學校所在地、族別、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課後學習時間、

課後上網時間)、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父母的教育期望、教師的教育期望、同學的 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家中有電腦、家中有網路、補習及家教、幫家裡工作賺 錢)、學業成就(國文、英文、數學之平均)等因素。從上述因素探討花東地區綜合 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

貳、研究限制

因本研究僅以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故在推論時 可能有所限制。另本研究僅探討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所在地、族別、社經 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課後學習時間、課後上網時間)、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父 母的教育期望、教師的教育期望、同學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資源(家中有電腦、

家中有網路、補習或家教、幫家裡工作賺錢)、學業成就(國文、英文、數學之平均) 等因素對花東地區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影響情況,至於其他未探討 到的因素則不在本研究範圍。

(28)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先定義教育期望之意義並探討國內外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影響 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相關因素,第三節討論分析可能影響原住民族學生教育 期望的因素,並且依此擬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做為進一步研究之依據。

第一節 教育期望之探討

壹、教育期望的意涵

教育期望(educational expectation)是反映人們對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效用的認 知(謝小岑,1998)。且謝小岑認為教育期望的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探討之,其一 為「教育成就是獲得經濟成就與社會地位的重要工具與途徑,人們因而持有相當 的教育期望」,其二為「教育程度或學歷本身被視為一種外顯的地位表徵」,因此,

人們的教育期望就反映出其對做為社會地位表徵的教育成就本身的嚮往與追求。

莊啟文(2001)則認為教育期望是指個人以其價值觀和主觀認知的成功期望,而建立 一實在教育目標的行為。

教育期望的概念與內涵包括了個人自我期望、家長對孩童期望、老師對學生 期望、社會對個人期望(張芳全,2006)。而蕭惠蘭(2004)則將教育期望定義為:對 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效用的綜合認知,並以父母期望、教師期望、個人的主觀抱 負三因素來測量教育期望。本研究所指之教育期望則與張芳全所指的個人自我期 望的概念及蕭惠蘭所指個人的主觀抱負有點類似,即個人本身衡量目前狀況,所 期望象徵地位表徵的教育成就之程度。也就是學生在衡量自己的現況後,認為自 己能取得的最高學歷。

另外,教育期望(educational expectation)是反映人們對教育內在價值與外在 效用的認知,而主觀教育抱負(educational aspiration)則是影響個人實際教育成就 和學歷取得之重要心理因素(謝小岑,1998)。其實在閱讀國外教育期望的文獻時也 發現有些研究者使用 Educational Expectation(Bui, 2007;Goyette & Xie, 1999;

Noguera, 2004)一詞,而有些研究者則使用 Educational Aspiration(Garg, Kauppi,

(30)

Lewko, & Urajnik, 2002; Khattab, 2003)一詞,前者通常以詢問學生「就目前來講,

你覺得你將取得的最高學歷為?」來測量,而後者則以詢問學生「你期望達成的 最高教育水準為?」來測量。由其詢問學生的問題不難發現Educational Expectation 一詞含有衡量自己目前狀況後的教育期望,而Educational Aspiration 一詞則比較屬 於未考慮自己目前的狀況,純粹指心中所希望的教育期望。然而,本研究所指的 教育期望則較屬於前者。

而在國內不同研究者運用教育期望、教育抱負與升學意願等不同的名詞定義 學生的教育期望,其實都是在解釋學生是否繼續往更高層級的學校就讀之意願,

但測量的方法則略有不同(藍婉真,2007)。在探討文獻時亦發現相同的情況,整理 如表2-1 所示,即有使用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預計最高學歷、自我期 望、主觀抱負、升學意向、教育成就等多種不同的名詞,但定義上大致相同,即 都是指學生的教育期望。因此研究者針對國內外與前述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 育抱負、教育成就等名詞相關的研究作探討,以決定本研究的研究變項及其關係。

表2-1 教育期望相關研究所使用的不同名稱對照表

研究者(年代) 使用名稱

吳淑女(1994);張芳全(2006);張鈺珮(2000);陳建州(2004);

黃菁瑩(1999);謝小岑(1998);藍婉真(2007) 教育期望 王光輝(2007);吳文全(2002);沈惠君(2003);陳劉育(2005);

傅淑宜(2006);黃振文(2003);黃義清(2005);劉修祥、朱瑞 淵、洪先進(2001);蔣家娟(2002);蔡伶霞(2004);鄭富家 (2003);鄭瑋玲(2006);戴正雄(2003)

升學意願

李文益(2003);李鴻章(2006);辜易天(2007);楊雅鈞(2007);

蔡明昌(1997) 教育抱負

江玉娟、趙善如(2007);邱桂貞(2007) 預計最高學歷

藍天虹(2006) 自我期望

蕭惠蘭(2004) 主觀抱負

蘇文瑞(2003) 升學意向

陳怡靖(1999) 教育成就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1)

級學生:「就目前來講,你覺得你將取得的最高學歷為?」來測量教育期望。其他 使用的變項還有:種族地位、移居世代、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學校類 型、學校都市化的程度、學業成就、父母的期望等。研究結果為有利的社經背景、

學業成就和父母的期望三個素因能清楚的解釋為何美國亞裔青少年比白人青少年 有更高的教育期望,其中社經背景和學業成就是主要影響因素,而父母的期望說 明了大部分美國亞裔青少年的高教育期望(Goyette & Xie, 1999)。

Garg 等人(2002)從加拿大東部、中部、西部與北部地區抽出 4,034 位 13 至 19 歲的學生,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社會支持、人口統計變項和個人因素對加拿大青 少年教育抱負的影響。則使用背景變項(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地位、父母婚姻 狀況、語言、年級)、個人因素(學業和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學業成績、課程感覺、

學校風氣、課外閱讀)、父母個人參與(子女養育風格、家人團結、家庭溝通)、父 母學校參與(父母教育期望、父母對教育的關心、父母學校參與、校外可利用教育 資源)等變項來探究其對加拿大青少年教育抱負之影響。

另 Khattab(2003)以 5,274 位高級中學學生為樣本調查以色列巴勒斯坦學生的 教育抱負,研究中教育抱負變項的測量是以詢問學生:其相信未來能達到的教育 程度,而其他變項還有性別、宗教、社經地位、文化資本、居住地點、學校類型、

技術取向、人文取向、教育成就、學習時間、雙親期望、雙親在學生教育的參與、

家庭關係的品質、主觀上社會經濟成功的可能性、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職業的重 要性。結果顯示:(1)儘管在以色列的社會處於不利地位,巴勒斯坦學生保持非常 高的教育抱負(2)學生的低社經地位和少數民族的地位,不會自動導致低的教育抱 負及(3)學生的教育抱負與其社會資本、感知能力有高度關聯。這大概是因巴勒斯 坦人長期受到政治上的壓迫,導致巴勒斯坦人為了改變低社經地位只能從高的教 育取得著手的原故。

Bui(2007)調查 10,262 位美國中學生的教育期望和學業成就間的預測關係,發 現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間確實有預測關係存在。

綜合前面探討的國外文獻所使用的研究變項,可發現年級、性別、學業成就、

父母期望、種族地位、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等等較常被當作研究教育 期望(抱負)的變項。

(32)

至於,國內研究與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部分則整理成表2-2。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劉修祥

等人 (2001)

我國高中職觀 光科學生升學 意願的探討

高中職 日間觀 光科應 屆畢業 生

公私立學校別、學校所在之地區別、性別、

出生序、學業成績、家庭每月的平均總收 入、父親的教育程度、母親的教育程度、父 親對其繼續升學對之態度及母親對其繼續 升學之態度

蔣家娟 (2002)

台灣高職餐飲 管理科學生就 業或升學意願 之探討

台北縣 及桃園 縣餐飲 管理科 應屆畢 業生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經驗、

技術、興趣、工作價值觀

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父母教育態度、家 長職業、家長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吳文全 (2002)

我國高職控制 科日間部應屆 畢業生升學意 願及升學途徑 選擇相關影響 因素之研究

高職控 制科日 間部應 屆畢業 生

外在因素:性別、學校公私立別、家庭所在 地、家庭社經地位、學校升學輔導措施、學 校職業輔導措施

內在因素:學業成就、社會重視文憑、父母 兄弟的意見、師長的意見、學校升學風氣、

同學及朋友的影響、相從事較高級的工作、

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戴正雄

(2003)

高職海事類科 學生入學背景 與升學就業意 願之調查研究

高中職 海事類 科

性別、科別、年級、家長職業、家長學歷、

學生成績、自信心、進路選擇

蘇文瑞 (2003)

多元升學制度 下公立高職電 機科學生升學 意向與學習策 略之研究

公立高 職電機 科學生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地區、父母教 育程度、學期成績

鄭富家 (2003)

高職實用技能 班機械類科學 生升學意願及

實用技 能班機 械職群

個人背景:性別、學業成績

家庭背景:出生序、居住地、父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父母親對孩子升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彙整表

(33)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黃振文

(2003)

影響國中技藝 教育班學生升 學意願因素之 研究

台中縣 市 90 學年度 國中技 藝班學 生

背景變項:性別、技藝班類科、是否繼續升 學、家長職業類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 業層級、家庭社經地位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興趣、學習態度、自 我期望與價值觀

學校因素:教師的期望、教師態度、同儕影 響、教學設備環境、教材內容

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教育態度 沈惠君

(2003)

花蓮地區原住 民國中生學習 適應與升學意 願之研究

花蓮地 區原住 民國中 生 ( 另 訪談教 師及家 長)

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族別、學業成 績、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學校類別、

學校類型

學習適應: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

學習環境、身心適應

蕭惠蘭 (2004)

高中女生性別 意職、教育期 望、科學成就 對升大學選擇 科系之影響研 究

高中三 年級女 生

背景變項:學校區位、學校類別、班級類型、

選修課程、父母社經水準

性別意識:性別角色、性別特質、性別平權 教育期望:父母期望、教師期望、主觀抱負 科學成就:數學成績、自然學科成績

蔡伶霞 (2004)

高職美容類科 學生升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 究

高中職 美容科 三年級 學生

背景變項:就讀學制、就學地區、學業成績、

家庭收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

父親職業、母親職業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興趣、自我期望與價 值觀

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態度、父母的期望 學校因素:課程教材內容、學校升學輔導措 施、師長的期望、同儕團的影響

社會因素:社會價值觀 黃根旺

(2004)

台灣北部地區 高中職汽車科 學生升學選科 影響因素之研 究

北部汽 車科三 年級生

自變項:性別、公私立別、家庭所在地、學 校所在地、父親職業、母親職業、父親學歷、

母親學歷

續後頁

(34)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張標堅

(2004)

高職廣告設計 科學生升學就 業影響因素之 探討

高職廣 告設計 科應屆 畢業生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證照、

作品參展、興趣

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教育態度、

家長職業、家長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黃義清

(2005)

高職室內空間 設計科學生升 學意願與態度 之調查研究

高職室 內空間 設計科 三年級 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升學意願、公私市立學校、

補習教育、學業成績、學校地區、居住地區、

選擇報考學校

家庭因素: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 升學期望

陳劉育 (2005)

高職實用技能 班電機電子類 科學生升學意 願與態度影響 因素之調查研 究

高職實 用技能 班電機 電子類 科學生

個人背景:性別、學業成績

家庭背景:出生序、居住地、父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總收入、父母親對孩子 升學態度

學校背景:學校隸屬、學校所在地

傅淑宜 (2006)

中區高職營建 類科應屆畢業 生升學與就業 意願之影響因 素

中區高 職建築 科及土 木科應 屆畢業 生

自變項:性別、家長職業、家長教育程度、

三上智育成績、技術士證照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興趣、

技術證照)

家庭因素:父母對子女升學與就業的期望、

父母的管教態度、家長職業、家長教育程度 及家庭收入)

學校因素:課程安排、師長鼓勵、同儕影響 社會因素:目前升學及就業機率、社會景 氣、社會價值觀

續後頁

(35)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楊景良

(2006)

影響國中畢業 生升學高級職 業學校之主要 因素研究—以 台北市為例

台北市 國 中 94 學 年度應 屆畢業 生,施 測對象 為 95 學年度 高中職 一年級 學生

個人背景資料:家庭結構、學業成績、升學 準備情形

資訊因素:父母、同學、朋友的影響、學校 教師說明、學校文宣與媒體報導

學校因素:學校排名與優勢、學校環境回 質、學校師資與教學態度、學校課程內容規 劃、課外活動(社團)的規劃、學校升學管道 暢通情形

經濟因素:家庭收入(父母經濟狀況)、社會 重視文憑之影響、迎合消費市場(父母及學 生)需求、配合未來人力需求。

家庭因素:父母的職業、父母教育程度與期 望、父母親與親友之升學建議、交通問題 個人因素:自我期望與價值觀、學習興趣與 學習態度、自己對這所學校的喜好

鄭瑋玲 (2006)

台東縣高職應 屆畢業生升學 意願之研究

台東高 職應屆 畢業生

背景變項:性別、族群、類科、學業成績、

家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個人興趣、自我期望 家庭因素:家長教育態度、家長期望 學校因素:教師期望、同儕影響、教育內容、

學校設立 藍婉真

(2007)

離島國中生對 高等教育的期 望及其影響因 素之研究

離島國 中生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國 中學業成績、學校所在位置

自我概念:積極自我概念、消極自我概念、

學校自我概念

重要他人:父母、老師、同儕

班級學習環境:教師支持、合作、工作導向、

學生參與、凝聚力

個人抱負:職業期望、大學印象、大學的期 待

王光輝 (2007)

台中縣高中體 育班學生學習 適應與升學意 願之相關研究

高中體 育班學 生

個人背景變項:校別、性別、年級、隊別、

課後自修時間、運動訓練時間

學習適應:課業學習適應、運動訓練適應、

人際關係適應

續後頁

(36)

表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江玉娟、

趙善如 (2007)

原住民部落少 年的生涯成熟 與未來生涯抉 擇—以屏東少 年為例

屏東原 住民族 國中生

個人基本資料:性別、年齡、就學年級、排 行

家庭基本資料:父母婚姻狀況、父母親教育 程度、父母親職業、家中居住情形、家中經 濟狀況

同儕關係、家庭支持、身心健康、族群認同 預計最高學歷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國內外相關文獻可發現一般研究所探討影響教育期望(教育抱負、升學意願) 的因素,大致包括背景變項、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重要他人、家庭 教育資源等等,但因各個研究者探討和研究的面向不同,而有不同因素、變項的 選擇。本研究結合之前研究使用的變項,決定以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所在 地、族別、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課後學習時間、課後上網時間)、重要 他人的教育期望(父母的教育期望、教師的教育期望、同學的教育期望)、家庭教育 資源(家中有電腦、家中有網路、補習及家教、幫家裡工作賺錢)、學業成就(國文、

英文、數學之平均)等為研究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架構。下一節則針對以上選 擇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探討,以討論可能影響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相關因素。

(37)

第二節 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探討

本節在探討影響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之因素,為了能完整探討教育期望的 內涵,故將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學生的升學意願與學生的教育抱負皆納入探討範 圍,因此以下透過與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的相關文獻對前 一節整理出的背景變項、重要他人、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業成就等因素做進一步的 探討。

壹、 背景變項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的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族別、社經地位、家庭結構、手足數、

課後學習時間、課後上網時間等,接下來探討背景變項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 的影響。

一、 性別

不知是否和男女有別或男女大不同等觀念有關,性別似乎是研究教育期望、

升學意願、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必備的變項,因為有很多與教育期望、升學意願、

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相關研究都使用了性別變項(王光輝,2007;江玉娟和趙善如,

2007;吳文全,2002;沈惠君,2003;邱桂貞,2007;張標堅,2004;陳劉育,

2005;傅淑宜,2006;黃振文,2003;黃根旺,2004;黃義清,2005;劉修祥等 人,2001;蔣家娟,2002;蔡明昌,1997;鄭富家,2003;鄭瑋玲,2006;戴正 雄,2003;藍婉真,2007;蘇文瑞,2003;Khattab, 2003),但在教育期望、升學 意願、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等相關研究上,性別的結果還不夠明確,可能是其受 青睞的主因。

例如,雖然女性的教育程度較低,但是對教育的期望卻明顯高於男性(謝小岑,

1998),另高中職女生的主觀教育期望高於男生(陳建州,2004),還有原住民女童 的教育抱負比男童高(李鴻章,2006)及原住民女生的升學意願有比男生高的情況 (江玉娟、趙善如,2007)。還有其他研究亦有相同的結果(黃振文,2003;黃義清,

2005;劉修祥等人,2001;鄭瑋玲,2006)。

相反的也有研究發現男性體育班學生在選擇就讀「競技系」的意願,高於女

(38)

性體育班學生(王光輝,2007),還有大學男生之教育抱負也比女生高(李文益;

2003)。另外高職海事類科的男生會因為興趣、學校設備好、學歷很重要、大家都 要升學等因素而導致升學意願高於女生(戴正雄,2003),甚至更早之前的研究就指 出台灣青少年男生之教育期望普遍高於女生(吳淑女,1994)。而陳劉育(2005)和鄭 富家(2003)的研究亦有相同的結果。

但也有研究指出雖然女生的個人抱負高於男生,但在對高等教育期望上,不 同性別的學生的教育期望未達顯著差異,即男生與女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是沒有 差異的(藍婉真,2007),即在教育抱負上並沒有性別差異存在(蔡明昌,1997),即 男生和女生的教育抱負是沒有差異的(Garg et al., 2002),意即男學生與女學生在升 學意願上並沒有不同(邱桂貞,2007;張標堅,2004;黃根旺,2004;蔣家娟,2002;

蘇文瑞,2003)。

由上述文獻可知性別對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的影響,

在相關研究上,尚未有一致的結論。而本研究主要是以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為 研究對象,和上述研究的對象有所不同,因此性別對其教育期望的影響情況,尚 有待證實。故將性別納入本研究的背景變項中。

二、 年級

在年級方面,有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未達顯 著差異,即不同年級的離島國中生的高等教育期望沒有差別(藍婉真,2007)。但有 些研究卻發現不同年級的升學意願是有差異的(江玉娟、趙善如,2007;王光輝,

2007;沈惠君,2003;蔣家娟,2002;戴正雄,2003;蘇文瑞,2003;Khattab,

2003)。其中江玉娟和趙善如的研究顯示就學年級呈現負向作用,即年級越高升學 意願會較低,另Khattab 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果。但戴正雄的發現卻是三年級的升 學意願較高,沈惠君的研究結果也是三年級的升學意願較高。

因此基於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與教育成就的相關研究在年級變項 上研究結果的分歧不一。且就讀年級是影響原住民少年未來預計完成高等教育學

(39)

三、 學校所在地

在學校所在地方面,有研究結果顯示北部地區的學生升學意願最高,中部及 南部地區學生的升學意願次之,東部地區學生之升學意願最低(陳劉育,2005)。而 鄭富家2003 年的研究結果亦相仿,北部及南部學生的升學意願最高,而中部學生 的升學意願次之,升學意願最低者仍為東部地區的學生。

本研究以花東地區為研究範圍,故將學校所在地納入研究變項中,再探就讀 不同學校所在地學校的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及相關因素間的關係與影響。

四、 族別

在族別方面,由表2-3 可知,與原住民族有關的研究中很少使用族別變項。除 了沈惠君(2003)在其研究中使用族別變項,結果顯示原住民國中生的升學意願會因 族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還有李承修(2006)、卓石能(2002)和藍天虹(2006)的研 究也使用了族別變項,其中藍天虹雖用了族別變項,但其內涵與使用族群變項(王 天佑,2001;李文益,2003;林俊瑩、吳裕益,2007;楊雅鈞,2007;鄭瑋玲,

2006)的研究是比較相近的。

表2-3 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中使用族別或族群變項與內涵

研究者(年代) 變項名稱 變項內涵

李承修(2006) 族別 原住民各族 沈惠君(2003) 族別 原住民各族 卓石能(2002) 族別 原住民各族

藍天虹(2006) 族別 原住民、非原住民 王天佑(2001) 族群 原、漢

李文益(2003) 族群 本省閩南、本省客家、原住民及大陸各省市 鄭瑋玲(2006) 族群 原住民、非原住民

林俊瑩、吳裕益(2007) 族群 閩南、客家、大陸各省市及原住民

楊雅鈞(2007) 族群 本省閩南、本省客家、原住民及大陸各省市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國外有研究指出雖然其研究顯示美國亞裔的教育期望比白人高,但是應考慮 影響美國亞裔有較高教育期望的因素對美國亞裔各個族群的解釋力,所以在研究

(40)

中將美國亞裔細分為中國裔、菲律賓裔、日本裔、韓國裔、東南亞裔、南亞裔等 類別,分別探討不同亞裔族群教育期望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雖然美國亞裔的 教育期望比白人高,但在社經地位上,東南亞裔卻比白人低(Goyette & Xie, 1999)。

這和一般認為社經地位低者教育期望會較低的觀點有所出入,亦即將所以美國亞 裔看成相等是有研究上的盲點存在。

而不同原住民族在家庭姓氏繼承,權力財產分配以及家庭角色等多方面,會 有不同內涵,如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具有母方繼承,男子入贅,從妻居等社會特 性,而排灣族與魯凱族則以父親或丈夫為中心,男孩由父親嚴格管教,女孩則由 母親管教(劉若蘭,1998)。目前國內原住民族正名的有十四族,且各族各有不同的 文化背景,不同族別的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是否有差異呢?故本研究將族別 列入研究的背景變項中。

五、 社經地位

社經地位是一個複雜、多面向的結構,尤其反映父母的財務地位、職業和教 育背景(Garg et al., 2002),且家庭社經地位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教育成就(陳奎憙,

1995)。社經地位可能是教育研究中最被廣泛使用的背景變項(孫旻儀、蔡明學,

2007)。而學生的教育抱負與家庭社經地位顯著正相關,即家庭社經地位越高的學 生其教育抱負也有越高的趨勢(蔡明昌,1997),且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子女的受教 育年數越長,並且是透過補習教育、社會資本、為家裡作工賺錢等中介變項間接 影響子女的教育年數(陳怡靖,1999)。不過雖然高社經地位的青少年有較高的教育 抱負,但社經地位不是直接影響教育抱負(Garg et al., 2002)。另外父母教育程度與 升學意願顯著相關(鄭富家,2003),亦即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學生的升學意願也愈 高(陳劉育,2005),這樣的研究結果反映出家庭社經地位越高的學生之高等教育期 望越高(藍婉真,2007)。

但國外的研究卻有相反的結果,即以色列巴勒斯坦高中生的低社經地位不會 自動導致低的教育抱負(Khattab, 2003),也就是低社經地位的學生有較高的教育抱

(41)

但也有研究發現是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高職控制科應屆畢業生的升學意願並 沒差異(吳文全,2002),還有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與升學意願沒有 顯著相關(蔣家娟,2002),意即不同社經地位學生的升學意願沒有顯著差異(黃振 文,2003),也就是不同父母學歷及父母職業的學生在升學意願上沒有顯著差異(黃 根旺,2004)。

由上述文獻結果觀之,原住民族學生的社經地位是否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 的教育期望,仍值得深入探討之。

六、 家庭結構

在家庭結構方面,有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結構對教育抱負沒有影響(Garg et al., 2002),相反的也有研究指出不同家庭結構的學生之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存在,且 不完整家庭對學生的教育期望有負面的影響(李鴻章,2006;Goyette & Xie , 1999)。

其實,不良的家庭結構會影響學童的學業成就(陳建志,1998),但不完整的家庭結 構對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影響多大,是本研究想探究的。

七、 手足數

有研究顯示兄弟數多會稀釋家庭社會資本,而不利個人的受教年數,但姊妹 人數多則沒影響(陳怡靖,1999),但也有研究結果為原住民少年其兄弟姊妹數越多 者,未來較傾向選擇升學,即手足數越多者,升學意願較高(江玉娟、趙善如,2007)。

又林大森(2001)發現技職體系會因兄弟姊妹數多而產生「資源稀釋」效應,而不利 教育取得,不過在一般體系則否。

相關文獻在手足數的研究結果似乎尚未一致,而在少子化的今日,手足數對 教育期望的影響結果如何,就更令人感到有趣了,因少子化所以手足數相對就變 少了,如此是否意味,手足數不會再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還是會有相反的結果 呢?因此本研究將再次檢驗手足數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影響。

八、 課後學習時間

有研究顯示每日課後自習61-120 分鐘體育班學生在選擇就讀「師範院校」的 意願,顯著高於每日課後自習 0-60 分鐘體育班學生(王光輝,2007)。顯示若每日 有習慣作課後自習,學生的教育期望相對會較高。故研究者推測若學生在校學習

(42)

的知識能經由課後的學習,而將所學內化、精熟,則學業成就會較佳,進而對自 己會有較高的教育期望。故將考慮課後學習時間對原住民族學生教育期望的影響。

九、 課後上網時間

青少年網路沉迷的現象日漸嚴重(陳冠名,2007),在網路上花越多時間,學習 的時間就減少,學業成就會因此下滑(施香如,2004),進而造成低的教育期望。而 研究者因常遇到學生翹課或課後到網咖上網的現象,因此,將課後上網時間列入 研究中。

貳、 重要他人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重要他人對學生的高教育期望有顯著相關,且以父母的關聯程度最大,同學 次之,教師最小(藍婉真,2007),而自我期望的形成,通常是透過重要的他人(包 括父母、教師)與參照團體(特別是同儕團體)的影響(黃振文,2003),可見重要他人 對學生的教育期望是有相當的影響力,接下來針對父母的教育期望、教師的教育 期望、同學的教育期望作探討。

而重要他人會經由個人抱負而間接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藍婉真,2007)。因 此,本研究也檢驗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對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是否為間接影 響的效果。

一、 父母的教育期望

由於父母是兒童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故能成為兒童認同的楷模(林淑娥,

2004),即父母常會以重要他人的角色,透過對子女的教育期望,進而影響子女對 自己的教育期望(李鴻章,2006),因此,父母的期望常常成為子女努力以赴的目標 (廖仁藝,2001)。所以,父母的教育期望是學生教育抱負最顯著的預測變項(Khattab, 2003),且是影響學童自我教育抱負的最重要因素(李鴻章,2006)。而父母的教育 期望和升學意願有顯著相關,即父母的教育期望越高學生的升學意願也越高(蔣家

(43)

究發現父母鼓勵升學者及無意見者,學生的升學意願較高(鄭富家,2003)及父母期 望不影響學生升學意願(黃振文,2003)。

由上述文獻可知,父母教育期望影響子女教育期望(周新富、賴鑫城,2004),

雖然大部分研究都支持父母的教育期望對學生教育期望是有影響的,但仍有少部 分研究不支持,故本研究也將父母的教育期望納入。

二、 教師的教育期望

教師期望高學生的成就動機也會高(郭生玉,1982),另蔡明昌(1997)的研究亦 支持此一論點,其研究結果為國小學生的教育抱負與級任教師態度顯著正相關,

即教師期望越高,學生的教育抱負也有越高的趨勢。另外在美容科學生升學意願 的研究亦發現教師期望是影響美容科學生升學意願的重要因素(蔡伶霞,2004),還 有在原住民學童的研究上亦發現教師對學童的期望愈高,原住民學童教育抱負也 會越高(李鴻章,2006)。

但吳瓊洳(1998)以 965 位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卻發現教師雖然也被青少年列為重 要他人,但其重要性卻是最低的。

這樣兩極的結果,令人不禁要問,真相到底為何?是和研究對象不同有關嗎?

還是時空背景不同所致?亦或是雖然教師的重要性最低,卻也能導致高的教育期 望,如此結果就趨於一致了。但就算如此亦不能斷言教師的教育期望在原住民族 學生的教育期望上有或沒有影響力,因此本研究將再次檢驗教師的教育期望變項 在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上作用的高低。

三、 同學的教育期望

學生社會化歷程中,受到同儕的影響,有助於擴展視野及學習經驗(蔡伶霞,

2004),即青少年確實會受到同儕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學習意願、升學意願等 皆有重大影響(黃振文,2003),故同儕對學生教育抱負的影響頗為重要,學生的教 育抱負與同儕教育抱負顯著正相關,意即最好的同儕教育抱負越高,學生的教育 抱負也有越高的趨勢(蔡明昌,1997)。除了父母,和學生相處最久的大概就是同學 了,因此本研究亦對同學的教育期望是否會影響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期望作探討。

(44)

參、 家庭教育資源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高中教育資源對總教育年數的獲得有不小的影響力(林大森,2001)。而教育資 源區分為:家庭讀書環境(父母之激勵與物質之提供)、接受補習教育之份量(校內 課業輔導、上補習班與請家教)、唸書時是否要為家裡賺錢或做工(孫清山、黃毅志,

1996)。另外有研究則以 Coleman 的家庭資源理論為基礎,透過人力資本、財務資 本與社會資本,來探討家庭教育資源與個人教育成就取得的動態連結機制(李敦 仁,2007),或以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及財務資本檢驗背景變項就教育年數的影響(陳 怡靖、鄭燿男,2000)。本研究的家庭教育資源則較屬於孫清山與黃毅志的分類,

並較接近李敦仁及陳怡靖與鄭燿男之財務資本的意涵。而本研究的家庭教育資源 包括家中有電腦、家中有網路、補習及家教、幫家裡工作賺錢等四個指標。

一、 家中有電腦

Khattab(2003)以家中是否有書房和電腦測量學生的文化資本,發現文化資本對 學生的教育抱負有強烈與顯著的影響。而孫清山與黃毅志(1996)將教育資源區分 為:家庭讀書環境(父母之激勵與物質之提供)、接受補習教育之份量(校內課業輔 導、上補習班與請家教)、唸書時是否要為家裡賺錢或做工。因此,結合前二個研 究的是否有電腦及家庭讀書環境(父母之激勵與物質之提供),本研究以學生家中是 否有電腦來作為學生的家庭教育資源的測量指標之一。

二、 家中有網路

網路是一項學習的重要工具(施香如,2004),相同的家中若有網路,則資訊取 得會較方便,是否因此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但因研究者本身接觸到的學生中打 工的人數很多,因此,亦將此變項納入研究中。

三、 補習及家教

補習不但是台灣特殊的教育問題,更是值得探究的社會現象,因補習可能影

(45)

家庭教育源中對升學最具有正面影響力的因素(孫清山、黃毅志,1996),而補習項 數越多,對教育成就越有利(陳怡靖,1999)。

另有研究結果卻是補習科數越多可能會減少製作資料審查的時間,而造成反 效果(黃毅志、陳俊瑋,2008)。即適度的補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過度則 有可能會招致反效果(江芳盛,2006)。

然而在升學管道多元政策的推行下,綜合高中原住民族學生的補習是否會造 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有一好沒二好的弔詭情形呢?或是,補習對綜合高中原住 民族學生的教育取得是有巨大的正向助力(林大森,2001),是本研究欲加以探究補 習及家教變項的主因。

四、 幫家裡工作賺錢

越不需要幫家裡作工賺錢,越有利教育年數的取得(陳怡靖,1999)。因為不用 幫家裡工作賺錢,可能表示家境較好,不用花時間工作,如此會有較多的時間讀 書,因而教育期望會較高。

肆、 學業成就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學生的教育成就和其抱負有顯著相關(Khattab, 2003),而學生的學業成就關係 到升學與教育年數(黃毅志、陳俊瑋,2008),但學業成就不同,在升學的意願上有 所差異,且兩者呈現正比關係,即成績越高的學生,其升學意願越強烈(蘇文瑞,

2003),也就是成績越好的學生教育期望越高(藍婉真,2007)。因此,學業成就與 學生升學意願高低有密切關係,且學業成就越好學生的升學意願越高(陳劉育,

2005),意即學業成就越好的學生,其升學意願較高(黃義清,2005;劉修祥等人,

2001;蔣家娟,2002;蔡伶霞,2004;鄭富家,2003;鄭瑋玲,2006)。另外張標 堅(2004)的研究結果亦發現不同學業成就學生的升學意願有顯著差異,其中「90 分或以上」者升學意願高於「60 分或以下」者,「80~89 分」者升學意願高於「60 分或以下」者。

由上述文獻可知,教育成就和教育期望是很有關係的,即教育成就的高低會 影響教育期望的高低,因此將教育成就納入本研究中。

另由於有研究指出社經地位會透過教育資源而間接影響學業成就,其中社經

(46)

地位對財務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有正向和直接的影響,但只有財務資本對 學業成就的影響最大,而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則沒直接影響(許修龍,

2007),而學業成就又會影響教育期望(張標堅,2004;陳劉育,2005;黃義清,2005;

黃毅志、陳俊瑋,2008;劉修祥等人,2001;蔣家娟,2002;蔡伶霞,2004;鄭 富家,2003;鄭瑋玲,2006;藍婉真,2007;蘇文瑞,2003;Khattab, 2003),故 本研究將社經地位會透過家庭教育資源影響學業成就進而影響教育期望的情況納 入研究中。

數據

表 4-76 家庭教育資源對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表............................. 129  表 4-77 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對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表................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表 1-1  九十六學年度全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原住民學生數  學生數  上學年畢業生數  合計  男  女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延修生 合計  男  女 全國 4,643  2,260  2,383  1,787 1,532 1,309 15 1,166 565 601 花蓮縣 1,618 742 876 672 570 376 0 320 172 148 臺東縣 1,315 651 664 482 412 410 11 388 191 197 桃園縣 294 167 127 121 90 83
表 2-2  國內教育期望相關影響因素匯整表(接前頁)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變項  黃振文 (2003)  影響國中技藝 教育班學生升 學意願因素之 研究  台中縣市90學年度國中技 藝班學 生  背景變項:性別、技藝班類科、是否繼續升學、家長職業類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層級、家庭社經地位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興趣、學習態度、自我期望與價值觀 學校因素:教師的期望、教師態度、同儕影 響、教學設備環境、教材內容  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教育態度  沈惠君 (2003)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addiction behaviors, this study inquires the personal and family related factors, online experience related factors,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