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臺灣自 1994 年開啟師資培育的多元發展局面,雖提振教育的新氣象,但多 處產升不少矛盾和對立,如實習長短爭議、強調儲備精神卻導致流浪教師現象產 生等,有加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的辦理,讓許多教師深感考核壓力和專業性 遭受質疑的不斷產生。是以,研究者以香港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經驗,提出以下 相關建議:

一、落實教師終身專業發展,規劃專業交流新策略

以香港的經驗來看,呼應了教師專業的持續性學習觀點,提出教師持續專業 發展的理念建構,並且對新入職教師啟動教學培訓計畫,讓新入職教師和資深教 師以相互動的過程參與學習研究,以建立專業學習社群。在臺灣,新制度下的師 資培育,只有短短的半年實習期間在輔導教師的帶領下作相關教學的訓練,但對 新入職的教師卻沒有任何的輔導制度。成為教師、進入教學場域的第一年,面對 工作的複雜度、學生的個別性或班級經營的問題,往往是影響著教師持續專業發 展的關鍵。

另外,也沒有針對學校內教學卓越和資深教師這項資源作有效利用,往往隨 著退休時間逼近而浪費發展機會。臺灣的教育現場中,應加強利用資深教師成立 教學啟導隊伍,來促進新入職教師的專業發展,不但能提供新入職教師教學援 助,亦讓啟導教師從中反思和專業成長,落實終身學習的發展。透過這樣教學啟 導合作式的教學研究,讓學校發展出專業交流的新策略,亦有莫大幫助。

二、建立專業自主的教學議會

香港和臺灣在教育決策的層面上,均仍未充分發展出教師的專業組織。依香 港現存的教師組織來看,如「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只能說是從教師行為操 守來提高教師專業精神和態度而已,對於落實專業自主的教師發展依舊不足夠;

而臺灣方面,「全國教師會」和《教師法》的成立,雖可以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進行確保外,教師在整個教育政策的決策中影響力仍小,沒有所謂法定的代表。

無怪,香港和臺灣教師總是成為改革的標靶和扮演遵守的角色而已。

無疑地,香港和臺灣應在追求成立專業的教學議會上繼續努力,一旦成立法 定專業組織,教師只會投入更多心思捍衛,實踐教師專業,並面對不合理或不完 善的教育政策能加強監察,以避免錯誤的改革走向,同時對教師職前與在職的專 業資格註冊亦能強化執行,甚至將不適任或有重大違規教師予以處罰或替除,這 樣才有優化的專業服務素質,並更加符合社會對教育專業的期望。

三、改良教師教學環境,維持素質保證

面對全球化的衝擊,臺灣和香港均積極進行許多教育改革的相關措施。不難 發現,臺灣與香港在改革目的方面呈現不少共通之處,如強調國家競爭力、追求 優質的教育、改善考試為主的教育方式或加強教師教與學的轉變等等。為配合諸 多教改措施的完成,兩地教師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承受著日亦增加的工作壓力,如 忙於進修的壓力、忙於改變教學方式的壓力、忙於課程統整的壓力和維持優質教 育保證的壓力。於是,在多重的壓力之下,教師的脆弱性日增,不僅容易造成身 心俱疲之外,更糟的是難以帶動教師作持續專業發展的產生。

除有教師壓力的危機之外,目前香港和臺灣教育也正共同面臨著少子化的衝 擊。少子化的危機造成學生人數減少、學校關閉、校舍閒置和教師超額的衝擊,

對教師日亦增加的壓力更是雪上加霜。但「危機就是轉機」,因應這樣少子化現 象,教育人員更可極力訴求落實「小班教學」的推動,不僅能更加顧及學生個別

差異的照顧,亦能藉此減輕教師教學環境的不當壓力,更能邁向優質、素質保證 的教育目標。

四、統籌教育經費,專款專用

香港優質教育基金的設立,刺激了學校和教師積極參與校本課程和活動的踴 躍度。反觀臺灣,雖然政府對學校有各種補助計畫和資金協助,但皆屬零亂無統 籌運用的專款,建議參考香港優質教育基金的做法,專責設立經費的管道,不單 只以補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給予經費,要提高運用層次來促發學校和 教師共同營造出優質計畫的崇高目標。

五、整合國家諮詢與輔導資源,發揮教師專業平臺功能

香港的教育諮詢系統,負擔起整合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研究和諮詢,為教師 專業發展進行長遠且大規模的藍圖。在臺灣,雖沒有如香港有一教育諮詢的負責 機構,但是從中央到地方仍有為數不少的教師專業平臺,如各師培大學或中心、

學校專業社群、地方輔導團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等,這些都是可以緊密結合、

上下左右來連貫的資源。因此,整合、建置教師進修數位平臺,以提供教師各方 面興趣或需求的學習課程,亦是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作法。值得注意的,資料庫 的維護和定期更新,也必須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以符合現在教育雲端科技的來臨。

這樣教育專業平臺的整合,一方面集結教師需求和意見,注入了教師的心 聲,另一方面,達到政府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為教師素質把關,更落實了教師專 業發展的規劃。

六、確立教師評鑑制度法,以達教師品管作用

臺灣和香港皆強調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對於教師評鑑方面雖透過評 鑑計劃和素質保證制度來檢核教師專業發展,但是尚今卻都未有法源依據的評鑑 制度產生。在臺灣,教師評鑑制度在大專院校已實施多年,惟有中小學教師評鑑 尚未推動,建議應將其納入教師法當中,賦予實施教師評鑑之法源基礎。

在規劃、推動教師評鑑制度時,應要在制訂程序當中納入教師代表,並且進 行建立評鑑工具的信效度研究,以確立代表性評鑑指標與評鑑負責單位。另一方 面,多加強辦理教師評鑑推動辦法與方案的公聽會,讓教師能清楚瞭解評鑑目的 與自我發展有關。

推動教師評鑑制度的另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能對於那些不願意進修或停止專 業成長的教師進行教學輔導和激勵發展。此外,在積極的層面上,對於目前不適 任教師的輔導和淘汰機制亦能透過評鑑制度的確立而有效來處理,以帶動有效的 教師退場機制,不但保障學生受教權外,更能對整體臺灣教師專業發展邁向成熟 階段。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丁邦平(1997)。論戰後香港教育發展與改革。比較教育研究,4,1-5。

王齊樂(1996)。香港中文教育發展史。香港:三聯。

王新生(1997)。香港教育概覽。實驗教學與儀器,6,8-8。

王家通(2003)。比較教育研究(第二版)。高雄:麗文。

白如蘭(2008)。芬蘭基礎教育現況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5。

石曉玫(2009)。運用學習社群提升偏遠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南投縣國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4(6),97-102。

李子建、尹弘飈、周曉燕(2008)。以「4-P 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香港「優化教 學協作計劃」的經驗。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2),17-48。

李子建(2009)。新世紀的教師發展與教師教育。當代教育與文化,1(1),69-73。

朱宗順(1997)。略論香港教育的兩面性。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5(2),54-57。

任光祖(2004)。香港教師中心簡介。研習資訊,21(1),81-86。

余惠冰(2002)。教師專業意見研究報告書。香港: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馨儀(2006)。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學檔案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組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亭尹(2009)。英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政策之研究-以英格蘭為例。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吳香生(2000)。香港美術教育發展六十年。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策略,16(1),99-113。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衛東(2005)。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杭州:浙江大學。

吳奇榮(2007)。不同師資培育制度對國小教師專業能力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 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采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玄奘大學教育人力 資源與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清山(2011)。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 14-

22)。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何景安(2008)。香港教育廿載歷程。香港教師中心 20 週年紀念(頁 154-175)。香港 教師中心。

沈珊珊(1998)。教育專業。載於現代教育社會學(頁 251-267)。臺北:書苑。

林天祐(2000)。從知識經濟思維教育人員專業成長與發展。學校行政,9,24-27。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1-46。

林煥民(2007)。推動教師專業評鑑政策可行性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2,251-

林京霈(2008)。新教師專業主義意涵之檢視。中等教育,59(1),37-54。

林智中、張爽(2008)。香港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從不足模式走向互動模式。教師教育 研究,20(3),28-33。

林錦英、盧秋珍(2009)。香港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現況與特色。教育資料集刊-2009 各國初等教育(含幼兒教育),41,24-44。

林春宏(2009)。國小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周洪宇、但昭彬(2000)。香港教師教育的發展與啟示。高等師範教育研究,12(3),

75-80。

敖诘(2009)。香港教師職業的準入要求及教師教育概述。當代教育論壇,2,116-117。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姜添輝(200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24。

香港教育局(2009)。香港幼稚園教育。2009 年 11 月 6 日,取自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916&langno=2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9b)。教師持續專業發展中期報告。2009 年 11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acteq.hk/media/2006Interim%20Report%20(Chinese).pdf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9a)。持續專業發展文件 2003。2009 年 11 月 18 日,

取自 http://www.acteq.hk/media/ACTEQ%20-%20chi.pdf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9c)。師訓會研究 2007。2009 年 11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7395/tcpdreport(chin)4out.pdf 紀金山(2005)。制度變革過渡階段下的中等師資供需結構分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9c)。師訓會研究 2007。2009 年 11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7395/tcpdreport(chin)4out.pdf 紀金山(2005)。制度變革過渡階段下的中等師資供需結構分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