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 AS 青少年印象中的小學階段與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 他們對於這些經驗的主觀看法。結果發現 AS 生因為先天的不同使得他們在人際

174

互動上有障礙,在他們心底確實有交朋友的需求,但一次又一次的人際挫敗經驗,

沒有人能夠懂他們的心情,使得他們對人較沒有信任感,寧可獨善其身,容易讓 周遭的師長們不明白:是因為自閉類群的症狀,還是後天造成他們的孤立。接受 人際課程的部分,發現若是能夠及早介入,加上導師與特教老師一起合作,AS 學生便能夠獲得很大的幫助,但受訪者認為不分障礙類別統一的訓練對他們並沒 有太大的幫助。

根據研究的結果,並綜合文獻參考資料,提供些許淺見給教育相關單位、學 校老師們、AS 學生,最後,也針對本研究之不足,給予後續對此議題有興趣的 研究者們一些建議。

一、 給師長的建議

陪伴學生成長的關鍵人物--父母與師長,對小學階段的 AS 學生來說,師長 的態度與言行可以是莫大的增強,也可能是打擊,都會影響到他們往後的發展。

以下分別針對一般教師、特教教師以及輔導老師給予建議。

(一) 一般教師—善解與包容

多數時間 AS 學生都在普通班級裡學習、生活,他們特殊的行為與溝通方式 對管理大班級的老師來說,是個莫大的挑戰。試著回到從事教育工作的初衷,對 這些特別的孩子多一點包容與了解,便能夠幫助彼此一起成長。

1. 將心中的標籤去除,尊重個別差異

從了解 AS 到接受 AS,中間勢必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凱文,2009)。我們 的角色不僅止於指導社交技巧,還有教導了解與容忍個體差異之重要性(Safran, 2001)。師長們須回到生命的原點去看到眼前的這一個「人」!

175

我們都了解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但是遇到有狀況的學生時,常常以單 一個標籤去看待他們。就算大家都領有 AS 的診斷證明,彼此之間還是有許多的 不同,正如小維所抱怨的,對他來說辨識人們的面部表情和語氣並非難事,只是 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應同學的情緒與話語,可是學校老師總是不停地教他辨識 情緒,使得他對人際訓練課程抱怨連連。

AS 不是一種疾病,是人類身心的一種存在形式,沒辦法治好,也不需要治 好,需要的是了解和接納這些 AS 孩子(Robison, 2007/2008)。最重要的是,教師 若示範溫暖、接納,孩子們也會(Safran, 2002)。所謂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對這 個孩子的包容、互動方式和鼓勵,會被班上的同學模仿(Attwood, 1998/2015)。 如何與 AS 同學相處是大家要學習的課題,其實,AS 的出現正是我們學習包容與 尊重的最佳教材。

在閱讀 AS 撰寫的自傳中,似乎都提到了他們若到國外去,適應會比較好,

因為他國的人們會將他們怪異的特質和習慣,視為另一個國家的風俗。這提醒了 我,這些 AS 學生就像是個不同文化的人,因為先天的限制,他們用這樣的方式 看世界、解讀訊息,我們得花更多時間教他們如何「入境隨俗」,卻不能強迫他 們變得和我們「一樣」。

從 AS 學生的談話中可以發現,他們對於每件事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若能 夠在小學階段就遇到包容性大、有彈性,又能夠尊重他們的不同的老師,往後在 學習路上,便不會拒老師於千里之外。

2. 多點耐心,邀請系統一起合作

融合教育的提倡,讓許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得和一般學生一起生活、一起學 習,因此,普通班老師更需具備基本專業素養來協助 AS 孩子培養社會行為能力

(廖彩萍,2005)。同時還需要學校行政單位、任課教師、同儕等各相關人士的

176

協助及全力支援(王遠敏,2006)。

當 AS 孩子在學校遇到適應上的困難時,導師是第一線的輔導人員,面對有 特殊需求的孩子,不能夠單槍匹馬、獨自作戰,一定得與系統合作,不僅是輔導 老師、學校行政單位、資源班,以及家長,彼此對於孩子的情形達成共識,也較 能夠採取一致的策略因應孩子的任何突發狀況。

3. 協助 AS 澄清社會互動線索

AS 學生會從社交場域退回自己的世界,正是因為對於身旁紛紛擾擾的訊息 感到壓力與困難,師長們可以協助此症的孩子擷取線索,讓他們了解他人在特定 情境下的反應(Attwood, 1998/2015)。若導師沒有太多的時間與他們討論,學校 的行政人員,或者是輔導老師都能夠與他們做討論,教他觀察同學們在做些什麼,

自己又該怎麼回應。

AS 的學習能力多半是優秀的,且國小階段學童的學習力與塑造力都強,若 能夠從小開始教導他們正確的解讀策略,加上長時間的練習,他們的進步會很 快。

4. 對 AS 學生多點耐心

父母、師長要有耐心當孩子最好的朋友。我們可以在每句話之間稍作停頓,

給他們消化這些話語的時間,或試試以文字來表達(Attwood, 1998/2015)。要改 變一個習慣是不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說要改善的是先天的障礙,就算偶爾也會被 AS 的某些特性給惹怒,但還是要回歸教育者的熱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伴 他們、教導他們、包容他們。若一開始就在他們心中投下了陰影,要他們再開口 分享就不容易了。

177

(二) 特教教師—彈性與創意

特殊教育的精隨在於針對個別學生的需求做補強,需要投入的精神與人力是 很大的。一般教師為管理大班級的學生,較難針對個別需求設計一套課程,但特 教教師可以做到!彈性規劃學生的個別課程,再加入一些創意讓特殊學生能夠適 性地學習。

1. 量身訂做的課程規劃

特教教師每學期與每位特殊生的家長、導師共同研討,為他們撰寫量身訂做 的 IEP 課程,其實,人際技巧的訓練課程也該因人而異。無論是自閉類群障礙、

情緒障礙或其他障礙類別的孩子都有學習人際互動技巧的需求,但是,他們學習 的方式,或者是需要改進的部分似乎有些不同,若能夠根據個別的需要提供課程,

再與輔導教師合作,讓學生們可以在小團體中練習所習得的技巧,或許更有成 效。

2. 與班級導師定期溝通與討論

特教教師與 AS 學生的導師需要保持良好的溝通管道,在資源班裡教給 AS 學生的策略,同樣告訴導師,並在班級中執行,讓 AS 學生不僅在認知上學習人 際技巧,還能夠在生活中確實演練。導師若能夠與特教教師採用同樣的態度與方 式教育 AS 學生,他們可以學得更紮實。

(三) 輔導教師—傾聽與扶持

輔導教師不同於一般教師的角色就在於陪伴、傾聽的部分較多,教導的任務 較少。對 AS 學生來說,是一個令人感到安心又放鬆的角色,若能夠聽懂他們的 話語,陪著他們一起面對困惑與難關,將使他們獲益良多。

178

1. 傾聽 AS 者的心裡話

與其期待孩子改變,倒不如試著去了解、認識、體諒、接納自閉症孩子的想 法和感覺,才可以找到幫助他和鼓勵他的正確方法(蔡文哲,2013)。輔導老師 正是傾聽孩子內心話的重要人物,只有輔導老師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與 AS 有 一對一相處、互動的時間,他們可以在這短暫的片刻稍作喘息;能夠擁有一個好 的聽眾讓他們暢所欲言,而不會受責難;最重要的是,找到一處避風港,只要有 任何的挫折或意外發生時,能夠尋求協助的地方。

事實上,AS 能夠從長期諮商中獲益,與特教老師連結,聚焦於社會技巧的 發展或家庭議題(Gibbons & Goins, 2008)。不過,若輔導介入較晚,行為模式大 部分已固定,尤其是班級氣氛已定型,治療效果就很難持續(郭志通、張進上,

2007)。因此,若班上有 AS 學生,除了資源班的協助外,不妨讓他們接受個別或 團體輔導,讓他們有個出口能訴說,也有不同的機會學習與他人互動。

2. 更多的陪伴,與他並肩同行

和 AS 學生的輔導之路並不好走,關係建立的第一步就得花許多的時間來完 成,太過於倉卒或急切只會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與不信任,只能透過陪伴的時間來 證明,你與其他老師的角色並不同。

再者,由於 AS 學生在人際互動上屢屢受挫,表達也常有詞不達意,或者是 與一般人使用的詞語不同頻率,以及較弱的情緒覺察力,使得輔導人員要正確同 理他們變得困難。對他們來說,有個不帶評價眼光的人願意聽他們說話是心中最 渴望的事情,或許時間需要拉得比較長,不過,當他們將輔導老師視為可以信任 的對象時,接下來的輔導旅程就會更加順遂。

在陪伴的過程中,也別忘了和他們站在平行線上,常使用立即性以及自我表

179

露的技術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可以如何調整;

此外,也能透過輔導老師的表露學習不同的人際互動方式。其實,輔導老師與他 們的互動也是一種人際互動,在這個私密的時空裡,能夠較自在、輕鬆地獲得正 向經驗,遷移到生活中會更容易。

3. 成為他們的安全堡壘

前文曾建議為 AS 學生建造一個讓他們放鬆、紓解情緒的安全堡壘,不過安 安也曾表示這樣的措施雖然立意良善,但卻不能讓 AS 學生有所學習,只會逃避。

然而,當他們與同儕發生衝突,或者是感受到委屈、難過、生氣時,可以找輔導 老師紓解情緒,無論是發洩、沉默、訴說,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棒的出口,輔導老 師也能夠接著與學生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協助他們思考更多的選擇。因此,輔 導老師既能提供他們安全的抒發空間,也能協助他們從生活事件中學習適切的人

然而,當他們與同儕發生衝突,或者是感受到委屈、難過、生氣時,可以找輔導 老師紓解情緒,無論是發洩、沉默、訴說,對他們來說都是很棒的出口,輔導老 師也能夠接著與學生澄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協助他們思考更多的選擇。因此,輔 導老師既能提供他們安全的抒發空間,也能協助他們從生活事件中學習適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