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探討

4.3 美術教師對於教學資源的需求

4.3.3 彈性的教學運用

當受訪者尋得適合的教學材料會自我消化後製作適當的教案以利課程進行,並針對學習對 象作彈性的運用與調整,網路上有許多現成的教材可以讓教師使用,例如圖片、文字、影片、

學習類小遊戲等等,圖片、文字都可以經過受訪者自己重新編排彈性運用,而影片則需要依自 己上課需要剪輯或是片段播放,有些主題式的介紹使用Flash 製作,圖片無法直接下載只能到網 路欣賞,User 2 就提到這樣的教材呈現方式無法安排自己在課堂上要講述的順序。「現成教材 (FLASH)不能安排自己說的順序」(User 2),此外有些網站的資源是無法下載的,受訪者也會感 到可惜。

1. 多元化的呈現方式

即使是艱深的訊息,只要呈現方式多元化輕鬆學生就比較有興趣,受訪者利用電腦設備在 課程上呈現網路上的虛擬教室、網路信件圖文與音樂的搭配、動態的內容、藝術相關的影片、

動畫、3D 的環景呈現等等,都可以吸引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多元化的上課呈現方式助於學生 課堂上的學習,相反的,制式化的內容較枯燥不易引發學生興趣。

「網路信件編輯一些深澀的訊息,加上音樂和圖片,學生會比較有興趣。」(User 1)

「小朋友對於電腦的東西很有興趣,他們只要是用電腦放出來的,圖片夠多的話精神就 會很好」(User 3)

「如果內容圖片都一樣重複的制式的,學生就會覺得沒有興趣,因為他(教科書廠商)教 案附的圖片是比較乖一點的圖片。」(User 3)

「虛擬實境室可以拿來上課做輔助,有動態的會吸引小朋友…學生回家很喜歡上網,可 以推廣給學生…」(User 3)

「之前有放過水墨動畫和美術相關的影片,有趣的,引起學生興趣的」(User 6)

「他的3D 環景還蠻有趣的,學生會喜歡,因為跟他們打線上遊戲很像」 (User 6)

2. 配合學生程度的課程

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程度因材施教,所找的資訊也就有所差異,本研究訪談對象多為 國中教師,課程內容之選擇會以國中生的程度作為考量,太多太深入的課程學生會不易吸收,

User6 提到若是網路上的內容過於艱澀,就必須經過簡化才能運用到教學中,過於艱澀的網站只

會提供給學生當作參考資源,不強迫學習之。User 7 的學生為高中生,很多學生都會自動自發 地上網收集資訊,User 7 提到如果給他們太平常的東西反而會比較沒有吸引力,所以她都到國 外的網站,或是買一些國外的雜誌,介紹台灣比較少見的資訊內容,對她的學生來說也會比較 有吸引力。

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受訪者不斷提到從學生的角度來體會才能適切的編擬出適當的教學 活動讓學生學習吸收,教學經驗的累積讓教師透過學生對於教材的反應,觀察到學生的喜好厭 惡,訪談中也發現每位受訪者針對學生所規劃的不同教學方式。

「因為我們教給國中生,東西太多他也學不起來…」(User 1)

「我會看學生現在的狀況,像現在台北市的學生都有網路,有印表機,還有之前有些班在 電腦教室上課,那就把資料收集後,用影像合成的方式做作業。」(User 1)

「像古畫我們專業的人去看都看不懂了,更何況是要推廣給國高中生,或是非藝術相關的 民眾,(圖片旁沒有做任何的解釋)…」(User 4)

「因為教學生盡量是希望精簡最好,當然比較不容易完全做到…學生素質不一樣,要因材 施教,自己會做修改現成的教案。」(User 5)

「數位典藏網站學術性比較強一點,可是對國中的教學來說就比較困難」(User 5)

「他(數位典藏網站)的東西蠻適合自學的,自己去看學習,要教學的話還要自己做翻譯,

沒有辦法讓學生自己去看,給學生看我都需要自己再跟學生講一次。…漢代墓葬文化的廖 阿丁傳奇像這個就比較偏向學生用的,所以才會選這個,不是每個都這樣,很多都比較深 奧,能給學生用的就比較少…」(User 6)

「覺得層級太高了,不適合學生自己去用,有些網站會提供網址讓學生自己去看,就是像 七十二變哪樣子,可以讓學生自己上去看,像漢代墓葬文化我有寫但是不勉強學生去看。」

(User 6)

「學生(高中生)腦筋動的很快,很多東西都會自己到網路上看,如果給他們太平常的東西 會比較沒有吸引力,所以我都到國外的網站,或是買一些國外的雜誌,裡面的東西是台灣 比較少被介紹的」。(User-7)

3.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從本研究也可以發現受訪者皆考量學生能力及興趣作課程編排,受訪者認為生活化的議題 較能親近學生,在學習中更增添學習興趣。針對網站的內容受訪者覺得應該要更生活化的運用、

更貼近使用者族群,這樣學生或是社會大眾才會有瀏覽的意願,也才能普遍的傳播到社會的每 個角落。

例如User 1 提到她曾使用較輕鬆的教學題目,在課前吸引學生的好奇,進而讓學生產生對 課程的興趣。「對國中生我喜歡取一些比較不正式的題目,例如:吃出藝術來。」(User-1)。

User 2 則將生硬的藝術史課程透過故事的敘事方式引起學生興趣,運用圖片以視覺的方式吸引 學生作聯想的動作,輕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引起學習動機。「會看學生的興趣在哪邊,像藝術 史的話他們就比較喜歡聽故事,從聽故事裡面去學這幅畫的故事媒材」(User 2)。

User 4 提到她上課會用學生比較有興趣的議題來舉例,學生比較能夠吸收,「跟他們生活比較貼 近就會吸引他們,明星、異性交往等等,像色彩學可以說穿衣配色,如何做自己的顏色搭配,

要培養美感,就是要帶進教學」(User-4)。

User 5 提到老師與學生喜歡的資訊內容一定不同,她認為如果要吸引學生就要是跟生活有關的 議題,輕鬆的呈現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聯想、製造話題,讓學生在一整天的繁重的 學科課中能夠稍微輕鬆的學習,過於沉重的上課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老師個人 學習比較有用,老師喜歡的東西學生不一定喜歡,如果要給學生看就要跟生活有關…現在學生 學科已經很累了,如果藝術與人文也這樣上,這樣死板板的學生會沒有興趣,這是很現實的問 題」(User-5)。

User 6 也提到太傳統的課程內容,學生會覺得無趣。「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可以和學生互動,

多讓學生發表的機會,太傳統的東西學生會覺得不好玩」(User-6)。

以數位典藏網站來說,數位典藏網站多典藏學術性資料以文化為導向,跟生活上的關聯比 較少。受訪教師認為生活化的議題才能吸引一般使用者,過於學術的網站內容,無法被一般使 用者所解讀,唯有將資訊內容更生活化的應用,接近時事、體察流行風潮,並運用在其中,才 能更親近一般的使用族群。User 7 提到「生活化的部分比較少,都是一些舊的東西,運用的比 較少」(User 7),User 5 認為數位典藏網站目前的內容過於艱澀難懂,應該要更生活化的運用、

更貼近使用者族群,這樣學生或是社會大眾才會想去看,也才能普遍的傳播到社會的每個角落,

對於生活化的問題,User 5 有以下意見:

「他們(數位典藏)是以文化導向為主,跟生活上的關聯會比較少。…比較流行風、時尚風 的東西,其實他們(數位典藏網站)也比較不容易做的出來,至少像是台灣唱片的封面,他 們沒有去做,地區性的那邊最美,像老照片的網站裡面也可以搭配現在各地的美景,提供 一個平台讓大家可以上傳自己拍的照片,可以辦個活動,這樣有趣的方式可以更生活化。… 為何數位典藏都只能有一些老畫家,為何沒有現代兒童畫的網站、沒有現代藝術家作品典 藏,這些都是有必要的,像是台灣兒童畫的數位典藏,讓各個學校老師提供好作品還做典 藏,這些都是可以被典藏的,未來就是歷史了,這個不花錢每個人都願意把版權給你,目 前太精緻文化了,但是學生是不是會喜歡,甚至是老師的作品也可以呀,教案也可以,這 就是很好的方式。」(User 5)

總體來說,受訪者因為教學對象的關係,在尋找教學資源時會有不同的取捨,對於資源的 需求條件也就不同,受訪者認為國中學生所需要的知識層級不需要太深,廣泛的介紹及教學是 比較重要的,學生學習需要生活化、有趣的表現方式,生動的學習方式才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 動力。

4.4 網路教學資源應用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