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在確定研究方向及目標前,筆者曾參與數場數位典藏研討會與成果發表會,發現現 階段各研究領域對於數位典藏網站的研究方向多為資料庫建構、技術研發的相關問題,鮮少提 及使用者相關研究之問題,從這些會議的參與及文獻的收集,更深入了解數位典藏網站的緣起、

目標、主旨及現階段的營運狀況,並探討使用性經驗之相關文獻及研究方法,皆有助於本研究 的進行。

3.3.2 提問內容擬定 1.訪談計畫編寫

提問內容的擬定是召集三位研究者以腦力激盪法完成,這些研究員的專業背景包括網頁設 計、美術教學經驗,部分研究者並有瀏覽使用數位典藏網站的經驗。首先透過腦力激盪大量提 出美術教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時可能會發生的問題點,以及欲瞭解之使用經驗範圍等,並統整 擬訂訪談重點。為了避免腦力激盪的方向偏重於特定提問內容,本研究在腦力激盪過程中參考 Kuniavsky 建立使用者經驗資料的資訊類型。對這些資訊類型的考量,能幫助我們考量到不同面 向的使用者經驗,擷取多元豐富的資料。(Kuniavsky, 2003),使用者資訊的類型有三:

(1)特徵類別(characteristic categories)

擬出問題了解使用者的背景資料(demographic)、受訪者的科技背景及經驗。

(2)行為的類別(behavior categories)

提問網路使用經驗,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網路,使用多久時間,有多久的網路使用經驗;

使用的問題(Usage)主要為了瞭解使用者為何要使用這個網站、使用網站的理由為何;此外也請 教使用者還有用過哪些其他的網站、請使用者敘述網站特色。

(3)態度的類別(Attitudinal Categories)

態度的部分有三,包括滿意度,即使用者是否喜歡這個網站;偏好性,使用者會如何跟他 們朋友介紹這個網站,他們偏愛網站的哪個特點;期望,使用者想要什麼,什麼特點是他們覺 得缺乏的。

整理出的提問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請教的是美術教師平時使用網站搜尋教學 資料的經驗,第二部分主要是針對曾經使用過的數位典藏網站作相關提問,最後提出對於數位 典藏網站的期許與建議。

2. 問題大綱

(1) 使用網路尋找教學資源的動機 (2) 網站有哪些特色會吸引使用者去使用 (3) 受訪者常去的網站有哪些

(4) 使用網站找尋資料時會發現什麼樣的困難 (5) 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尋資料的優點

(6) 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尋資料時會發現什麼樣的困難 (7) 收集資料的管道有哪些

(8) 如何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案(教材)中

(9) 期望未來的數位典藏網站能夠有什麼樣的功能提供教學上的輔助

3. 訪談重點

在訪談中,欲了解美術教師利用一般網站與數位典藏網站蒐集教學資源的的經驗分享,主 要問題點為以下幾點:

(1) 個人教學方式的差異:欲瞭解教師因為環境、硬體資源、教學習慣產生的差異,例如:

資料搜尋模式、教學方式、教材運用、教學媒體、資料取得方式。

(2) 收集資料的管道有哪些:欲瞭解教師收集資料的管道,並分析這些管道的特點,及教 師的使用模式。

(3) 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案(教材)中:欲瞭解教師如何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案(教材)中,現 成的教案及教材對教師的意義為何,如何使用。

(4) 使用網路尋找教學資源的動機:欲瞭解教師利用網路收集教學資源的動機為何,例如:

因為方便、快速、簡單…等原因想要上網尋找教學資源。

(5) 受訪者常去的網站特點分析:欲瞭解教師常去的網站有哪一些,從這些網站中分析出 好的特點,例如:吸引其經常造訪的原因、好的經驗分享等。

(6) 網站有哪些特色會吸引使用者去使用:欲瞭解網站有哪些特色會吸引教師持續的使 用,例如:某網站之優點、特色…等。

(7) 使用網站找尋資料時會發現什麼樣的困難:欲瞭解教師在使用網站找尋資料時遇到什 麼不好的經驗以及困難。例如:不好的網頁設計、失敗率、產生挫折感…。

(8) 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尋資料的優點:欲瞭解教師使用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尋資料時遇 到哪些好的經驗。

(9) 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尋資料時會發現什麼樣的困難:欲瞭解教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找 尋資料時遇到哪些不好的經驗及困難,並成為日後改善的要點。

(10) 期望未來的數位典藏網站能夠有什麼樣的功能提供教學上的輔助:請受訪者依照自己 的想法提出對未來的數位典藏網站的期望,並請盡量具體提出建議,例如:使用的功 能、未來改進的方向等。

本研究的訪談計畫包括提問腳本、簡單問卷,詳細資料放置於附錄中。

3.3.3 招募受訪者

本研究針對藝術類別的數位典藏計畫為主要研究範圍,故擬定以下幾點受訪者條件,為得 到所需的研究資料,接受訪談的教師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

受訪使用者須具備之條件:

(一) 美術科教師

(二) 具有電腦資訊素養,使用電腦一年以上的經驗 (三) 一年以上的教學經驗

(四) 平時有利用網路蒐集教學資料的習慣 (五) 曾經利用數位典藏網站收集教案資料

本研究以美術科教師為主,主要是採用立意抽樣(又稱判斷抽樣)尋找符合受訪者條件之 相關人員,因為設定的研究對象為美術科教師,故受訪者須為美術(藝術與人文)教師,研究範圍 以美術相關的數位典藏網站為主,欲瞭解教師在網路上尋找教學資源的經驗,故受訪教師必須 具有電腦資訊素養,使用電腦一年以上的經驗、一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並且平時有利用網路蒐

集教學資料的習慣以及曾經利用數位典藏網站收集教案資料,透過使用的經驗來觀察受訪者的 行為模式。

受訪者以數位典藏教學活動設計比賽的得獎者為主,研究者首先透過數位典藏訓練推廣分 項計畫辦公室取得得獎教師的聯絡方式,礙於對得獎者隱私的維護,該單位無法給予相關的聯 絡資訊,於是研究者從訓練推廣分項計畫各年度教學活動設計比賽的網頁中尋找到得獎的教師 名單及任職學校,由此處挑選屬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案,並且設計者須為美術教師,再由教 師任教學校及得獎教師姓名二條線索,至該教師任教的學校網頁查詢聯絡方式,以電話或E-mail 聯絡該位教師,請對方同意先接受簡單問卷(如附件)的填寫,透過簡單問卷的初步篩選,挑選出 適合的訪談對象,再進行訪談時間的確認。

此外,由於數位典藏教學活動設計比賽的得獎的作品中,藝術與人文相關的教案作品甚少,

得獎教師為美術科教師又更少,在受訪者難求的狀況下,另外三位受訪者(User1~3)仿照教師研 習班的活動方式,在訪談前給與受訪者藝術與人文領域相對應的數位典藏網站一覽表(如附錄 B),並給予二至三週的時間,並請他們利用數位典藏網站的內容來設計教案活動,並從數位典 藏網站尋找需要的教學資源,此任務主要是讓受訪者能夠藉此來瀏覽數位典藏網站的內容,累 積使用數位典藏網站的經驗,並於深入訪談時進行分享。

3.3.4 受訪者背景

訪談者一共有七位美術教師,皆使用過數位典藏網站,有四位曾經參加過數位典藏教學活 動設計比賽,三位曾配合本研究之訪談實際利用數位典藏網站收集教學資料,並運用到教學活 動中。七位美術教師都具有三年以上的網路經驗,教學年資1-5 年的有四位;年資 5-10 年、10-15 年、15 年以上的各有一位,每位都至少有一年的任教經驗,任職的區域以台北居多,新竹、台 中、彰化、高雄各一位。受訪者中六位為國中美術教師,其中有二位為現任實習老師,一位為 高中美術教師,本資料分析以六位國中美術教師為主,高中教師(User 7)為輔,由於 User 7 為教 案設計比賽之得獎者,教學方式與教案收集方式與其他教師有所差異,故以此為一分類,訪談 所得的資料將作為參考用,只在教學收集方式、教學差異、對數位典藏網站的期許提出其觀點,

其他不列為重要的綜合分析中。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

任教區域 使用數位典藏經驗 網路使用年資 年齡 User-1 台北XX 國中美術教師 蒐集相關資料 9-10 年以上 26-30 歲 User-2 新竹XX 國中美術代課教師 蒐集相關資料 7-8 年 26-30 歲 User-3 台中XX 國中美術實習教師 蒐集相關資料 5-6 年 20-25 歲 User-4 高雄XX 國中美術實習教師 教學活動比賽得獎 9-10 年以上 26-30 歲 User-5 台北XX 國中美術教師 教學活動比賽得獎 7-8 年 41-50 歲 User-6 彰化XX 國中美術實習教師 教學活動比賽得獎 5-6 年 20-25 歲 User-7 台北XX 高中美術教師 教學活動比賽得獎 3-4 年 41-50 歲

3.3.5 進行訪談

利用實地訪談的方法,在使用者熟悉的環境的環境中進行訪談,可以喚起使用經驗的記憶,

在訪談過程中會請使用者使用平常尋找資料的電腦,訪談地點必須可以讓受訪者直接上網,在 這樣的環境中,可以得知使用者最常去哪邊的網站尋找教學資源(電腦”我的最愛”的連結),在慣 用的電腦內也有其平時尋找資料所整理歸類的檔案夾或是自己的教案資料,在訪談的的過程 中,可以方便舉例,利用這些資料作為記憶的催化劑,促使之前的使用經驗回溯,了解使用時 曾經發生的特殊情況,期望從中尋求一些蛛絲馬跡來做之後的研究分析。教師蒐集教學資源的 地方通常為學校或是家中,有些受訪者使用筆記型電腦,故蒐集教學資料的場所就比較彈性。

表3.2 訪談受訪者地點

使用者代號 User-1 User-2 User-3 User-4 User-5 User-6 User-7 訪談地點 家中書房 學校教室 學校教室 美術教室 美術科

辦公室

視聽教室 美術教室

電腦 桌上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桌上型

電腦 桌上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筆記型 桌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