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像再現

攝影最早就是被認為是客觀的紀錄,且攝影做為一種媒介都潛在的暗示了科學的客 觀性。但另一個觀點卻認為攝影是一種以多種複雜的方式來發揮,超越了任何僅是再現 真實的方法,反而衍生出許多攝影照片內容後面的象徵性(Ryan, 1997: 214)。

因此可以說,攝影是作為主觀詮釋與客觀再現的二個概念。攝影乃是透過拍攝者將 觀景窗另一端的事物拍攝,因此它可以紀錄與表達,是一種有創造性的工具,也由於其 紀實的特色,使攝影的使用顯得更有意義。藉由相機形成的影像所再現的人事物,既可 是拍攝者的主觀詮釋,亦可以是客觀的紀錄。

而在攝影出現後,就產生了攝影可以取代繪畫的再現任務,且攝影是大量的機械複 製,影像可以大量的複製和留傳。而攝影是再現了一種寫實精神,攝影複製了視覺感知

的情境,但只複製了情境中的一部份。它讓人能對拍攝物產生熟悉感,強化了寫實的功 能(Benjamin, 1970;Burgin, 1986)。

且攝影在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強調攝影就是觀看,有效的證明「曾在那兒」,抓住 了人們對陌生世界的真實體驗,因此相片是一種紀錄與紀實。這是一種認為攝影是再現 形式(Well, 2000∕鄭玉菁譯,2005:20-21)。

Sontag則認為影像能適當的再現某個當下所發生的真實,相片是凍結時間的工作。

攝影就是一種紀實、一篇報導。(Sontag, 1977∕黃翰狄譯,1997)

Burgin(1982)則認為攝影就是一種再現,而這種再現系統是與意識形態有關,攝 影的再現會導致觀者對現實的建構進行想像的投射。他認為攝影本身的使用已經建構了 客體、主體、場景、觀者凝視間的關係。而這樣的再現關係還有一種框架,就是將所知 的世界框住產生連貫性整體,使得攝影文本比起其他的文本讓人難以拒絕。

由上可知攝影在文化脈絡中不斷地重複「再現現實」的動作,宛如使用語言一般的 頻繁,廣及現代社會的各個部門,讓人們認為用相機說故事與記錄已然是最平常的事。

攝影不僅消除藝術品的靈光,它的複製能力更可以讓多數人接受攝影這套機具,一轉原 先只是有錢有閒人的玩意兒,攝影反而成為大眾化的溝通語言,在現代社會實證哲學的 知識體系之下,以其可以客觀再現的特質與並保留拍攝者主觀詮釋的空間,讓人們願意 相信相片所說的話,並且提取自己身處在這個社會脈絡下的生活經驗,接續相片-這個 被擷取的表象(appearances)-所要傳達的意涵。

壹、再現(representation)

Hall(1997:15-16)認為再現是指:透過語言8的使用,對人們說出有意義的話、或對 人們呈現出這個世界的意義。再現是「意義產製與交換」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個 過程包括了語言、符號與影像的使用,以代表或呈現某種現象或東西。然而這樣的過程,

運作於一個複雜的體系當中,並非一個簡單與直接的過程。

同時再現是一種表意的活動,是選擇符號和建構意義的過程。將不同符號予以組

8 語言在此指的是廣義的語言範疇,包括文字、影像、聲音、姿勢與符號。

合,來表達複雜且抽象的概念,使人明瞭且產生意義的一種實踐活動,而此製造意義的 過程也是一種基本的認知過程。此外Taylor & Willis(1999∕簡妙如、管中祥、林婉容、

張貝雯、林智惟譯,2002:50)則認為再現的動作需要將許多非常分散的元素,聚集成 一個可以明瞭的形式。這個過程常被稱為選擇與建構,因為必須選擇什麼符號可以被採 用與接納,以創造所關注對象或觀念的意義,結果,文本便包含了告訴讀者關於再現的 某些事,以及什麼被再現出來。

Hall(1997: 25)認為東西本身並不會產生意義,是我們使用了「再現體系」中的概 念與符號建構了其意義。Hall(1997: 17-19)認為再現有二,參與「意義產製與交換」

的過程。第一個體系,是各種的物質、 人與事件,與我們腦海中的一組概念相關聯在 一起。意義(meaning)依賴著我們腦海中所形成的概念與影像體系,以幫助我們「再現」

這個世界,使得我們的腦海有能力指涉相關的東西,且是經由各種不同方式,將概念予 以組織、叢集、安排與分類,並且在概念間建立起複雜的關係。

第二個體系則是語言,通過共通的語言才,我們才能夠再現或交換意義與概念,才 可以將我們的概念與想法跟文字、說話的聲音或視覺的影像關聯在一起。攜帶意義的這 些文字、聲音或影像我們稱之為「符號」(signs),這些符號代表或再現我們腦海中的概 念或概念間的關係,同時他們一起建構了文化的意義體系。這兩個相互關聯的意義建構 體系,成為文化中意義過程的核心。而東西(things)、概念、與符號等三個要素連在一起 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謂的「再現」。

由此可知Hall(1997:25)主張的再現觀點是建構主義者的觀點,他強調建構主義者 並不否認物質世界的存在,然而,並不是物質世界本身傳遞了意義,而是語言體系或任 何其他體系,能被我們運用來再現我們的概念。並且是社會行動者用他們的語言與體 系,去建構意義,使得世界具有意義,且對他人進行有意義的溝通。

貳、媒體的再現

大眾傳播不論是使用文字、聲音或是影像來報導,就必然會牽涉到選擇及排除的過 程,是一種「建構」或「再現」(翁秀琪等,1999)。張錦華(1994:5-10)也認為「再

現」的概念放在現今的傳播媒體與社會真實之間的關係,媒介不是只是被動地反映社會 狀況,而是主動地且有意義、有目的地在眾多紛亂的社會事件中,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認 知,加以挑選、重組和編排,以文字或圖像等符碼,呈現一套有秩序、可理解、有意義 的論述,藉由媒介特定的運作方式建立出社會真實,在再現運作的過程中,並受到各種 既有的價值規範、制度結構、語言、文化及社會共識等因素的中介影響。Hall(1982)

也認為媒體不只單單反映世界,媒體還再現它,再造關於世界某處的現實,參與定義現 實的工作。

因此,媒體所呈現出來的社會是一個經過「選擇」與「處理」的社會面貌,是經過 文化、認同、政治、社會規範、以及生產與消費等因素互動所創造出來的內容。媒體反 映出來的真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意義建構過程」中產生的,所以未必是社會真實的 反映,相對的,「建構的真實」(constructed reality)才是媒體所反映出的社會面貌。

此外,倪炎元(2003)也指出,媒體再現一直是傳播研究中核心的關懷之一,其焦 點是放在媒體與政治間的關係。學者致力研究媒體對政治發展所能發揮的功能,稍後的 批判學派則是關注媒體背後的政經結構支配與商品化的意識形態制約,文化研究興起以 及文本的研究增加後,學界開始追問隱藏在媒體訊息中的政治意涵,媒體不僅只是政治 過程中訊息傳遞的機制,也非全然只是位居上層結構的意識型態機器或文化霸權,它還 是一個意義爭霸的場域,社會內外所有的角色、人物都在這個場域中被定義、被塑造、

被生產、被塑造、被生產、被改寫甚至被發明,部份研究者將這個建構過程及其所建構 的內容稱為「再現(representation)」(倪炎元,2003:1)。

另一個原因則是「再現」對於社會不同群體類目間差異的辨識,成為媒體再現的研 究課題,在媒體中弱勢的族群類型的差異往往被媒體歸類、區隔、排斥,他們的往往被 排斥或者被附加許多刻版印象,而這樣的報導往往助於我群認同的鞏固與支配的正當 性,形成了「他者的再現」和「再現政治」的課題(倪炎元,2003:2)。

而媒體「再現」的政治,這種建構不論是透過語言要素的組合,或是循特定規則安 排的陳述,都呈現了潛在意識型態的親近性,或是涉及背後動態權力的運作,某些角色 被刻意塑造,某些文化意識的迷思被召喚,某些支配的關係被複製,社會群體間「差異

的政治」透過媒體的再現而被實踐(倪炎元,2003:7)。

同時,倪炎元(2003:10)認為,隨著研究典範的變遷,媒體的符號真實有無正確無誤 的「反映」社會真實的立場愈來愈受到質疑,媒體逐漸不再被視作為有否「反映真實」,

而根本就是在「建構真實」,是在定義、組合、生產社會真實,這個典範轉移的被後,

其實就是針對語言與真實間有關的「再現觀」,也就是從「鏡像的再現觀」到「建構的 再現觀」的轉變。

也就是在建構的再現觀中,「真實世界」的再現是一種語言與社會的建構,建構本 身又相對於特定個人與文化框架,因此沒有任何一個關於世界的「再現」可以宣稱其是 可以代表真實的唯一。特定的「再現」具有意義,是基於特定文化傳統、或是共同道德 約定的(倪炎元,2003:15)。如同 Foucault 所述,再現是有條件的、由各種勢力交鋒爭 執後行成論述。而任何真實的再現,其實是各種力量較量後的論述。

參、媒體再現認同、刻版印象與文化建構

此外媒體的再現,也被認為是塑造了一種認同、刻版印象9與文化建構(Grosserberg, Wartella & Whitney, 1998∕楊意菁、陳芸芸譯,1999)。

在媒體再現認同的觀點中,認為媒體再現了個人的認同,不同的是本質主義者認 為,媒體的再現是對抗刻版印象,本質早已於媒體報導前就存在,問題是負面形象如何 與正面形象競爭,以及如何再現真實和最根本的認同的內容。而反本質主義者對媒體再 現認同的觀點則認為,認同是媒體文化建構而來的,認同永遠是不穩定,所有意義的產 生都是社會傳播符碼產品。從反本質主義者觀點可看出,再現不再是正確與扭曲,而是

在媒體再現認同的觀點中,認為媒體再現了個人的認同,不同的是本質主義者認 為,媒體的再現是對抗刻版印象,本質早已於媒體報導前就存在,問題是負面形象如何 與正面形象競爭,以及如何再現真實和最根本的認同的內容。而反本質主義者對媒體再 現認同的觀點則認為,認同是媒體文化建構而來的,認同永遠是不穩定,所有意義的產 生都是社會傳播符碼產品。從反本質主義者觀點可看出,再現不再是正確與扭曲,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