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像解讀

攝影雖然是再現現實為目的,但其另一個目的則是在於意念的傳達,意念傳達可以 是一種抽象的情緒語言;也可以是一種具象的實體影像。因此攝影非只有單純的影像,

應該是可以把外在化為影像語言表達出來。而這一種表達的方式就與影像符號表達脫離 不了關係。因此符號學在影像的解讀上是很重的一環。以下將簡述與影像有關的符號學 解讀,期望能在研究解讀「九九新公民運動」的影像有所幫助,了解其所使用的攝影語 言。

壹、符號學

符號學(Semiotic)是符號的科學,關心的問題是文本(可以是電視、電影、攝影 的作品)中的意義如何產生,討論的符號是什麼、符號如何發生作用(Berger, 1991∕黃 新生譯,1992:13)。Seitr(1992: 31-32)則認為符號學是可以用來研究任何可以用來溝 通的事物:如文字、影像,以及更多的東西。它讓我們更正確的描繪文化傳播的各項作 品,並擴大我們對自己文化特性的認識。

符號學是一種對文化的分析,目的是建立一種經驗方法來分析人類的傳播。符號學 研究的領域有三:一、符號本身。二、組成符號所依據的的符碼或符號系統。三、符號 或符碼所依據的文化。因此符號學的焦點在於文本本身。且在符號學裡接收者或讀者的 角色相對的積極。而每個意義研究都關心三個要素:符號、符號的指涉、符號的使用者。

而意義的生產模式有兩個最要的,分別是Saussure 的和 Peirce 的(Fisk, 1995∕張錦華等 譯,2002:60-61)。

貳、Saussure 的概念

Saussure(1972)認為符號(Sign)為語言的兩部份,分別是符號具(signifer)與 符號義(Signified),兩者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符號具是符號的的形象,是紙上的記號或 是空氣裡的聲音,可由我們的感官感知。符號義則是符號所指涉的心理上的概念。同一 文化之內,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們,會有大致相同的概念。符號具與符號義之間的關係 是完全武斷的。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約定俗成的結果,也是文化的成果。他認為意義不是 符號具與符號義之間的相呼應的結果,而是差異和關係所產生的結果。且對Saussure 來 說符號意義是人為的,決定於我們所屬的文化與次文化。任何一個符號義所指涉的實體 範圍或經驗,不是由真正的實體或經驗來界定,而是由體系內相關的的解釋來定義,也 可以說是約定俗成的(Fisk, 1995∕張錦華等譯,2002:65-67;Storey, 2001∕李根芳等 譯,2003:110)。因此也可以說符號的價值完全是由它們與系統中其他符號的關係而定,

再更簡單的來看就是「符號=符號具+符號義」(sign= signifier+ Signified)。

且在Saussure 的符號中,特別強調關係的重要。他強調因為關係的存在概念才有意 義。決定意義的不是內容,而是體系中的關係。如「富」對「窮」才有意義、「喜」對

「悲」才有意義(Berger, 1991∕黃新生譯,1992:17)。

參、Peirce 的概念

有別於Saussure 的符號著重在語言,Peirce 則把符號的研究焦點擺在探討圖像符號 與其意義之間的關係。Peirce 認為圖像符號其實和語言符號一樣,是相當被慣例化的,

同文字一樣意義是不斷循環、使用而有普遍性。圖像的指涉意義也是人們經由學習認知 而來。

Peirce 將符號分為三類(Fisk, 1995∕張錦華等譯,2002:69-70):圖像(icon)、指 示(index)、象徵(symbol)。1. 圖像(icon):指構成圖像符號的所指物體。這類符號 在視覺影像中,尤其是照片中特別重要、且符號擁有客體的某種特性。也就是說符號的 所指和能指上有明顯的相似性。如男女洗手間的代表圖像,煙斗、高跟鞋。2. 指示

(index):指符號和其所指涉的事物間有直間的關聯。如煙是火的指示。也可以說是指

示性符號是能指和所指有本質上的關連性,但本質會因為文化而異。3. 象徵(symbol):

是指象徵符號在能指和所指間有一個約定俗成很明顯的關係。

而Peirce 對符號與意義間的關係則認為,符號、使用者,和外在實體間的三者關係 是研究意義所不可缺的方法(如圖一)。符號(sign)是指涉其本身外在某事物客體

(object),符號要能在使用間產生解釋義(interpretant),才能在心理產生作用。因此這 三個要素是兩兩相連時,才能被理解。也因此解釋義不是固定不變的,使用者間的社會 差異、與心理都會造成不同的解釋義(Fisk, 1995∕張錦華等譯,2002:62-63)。也可以 說是由三者的相互指涉,形構出意義的元素。

符號

客體 解釋義

圖二、Peirce 的意義元素

肆、Barthes 的神話學

Barthes 則是在 Saussure 的符號學概念上,又加上第二層的義意。Barthes 認為第一 層的表意直述義,也就是Saussure 的符號=符號具+符號義。第二層的表意是延伸義,而 第一層的符號到了第二層的成了符號具。也就是第一層系統為神話分析的對象,第二層 才是神話的主體(如圖二)(Storey, 2001∕李根芳等譯,2005:120)。

而Storey(2001)也認為 Barthes 的神話是在第二層表意也就是延伸義產生出來以 供消費的,神話是概念和實踐的整體所構成的意識形態,透過主動的推展社會主流團體 的價值和利益,保障主要的權力結構。而在此層次上符號本身就具備了表徵多重意義的 潛力。而這種製造神話的過程,固定新的延伸義,即是製造意義形態(李根芳等譯,2005:

121)。

而神話具有雙重功能:指出提醒我們去了解某事,並將之強諸在我們身上。而延伸 義不只是由圖像製造者生產出來,而是由一套已經存在的文化符碼庫啟動形成的。意象 從文化符碼庫取得,符碼庫又增加的意涵。而文本所在的脈絡則是由外延義(第一層)、

內含義(第二層)、迷思組成,決定了那一套符號被啟動(Storey, 2001∕李根芳等譯,

2005:123)。

1.符號具 2.符號義 第一層表意

直述義 3.符號

I.符號具 II.符號義 第二層表意

延伸義 III.符號 圖三、第一層、第二層表意

伍、新聞照片中的符號義

何智文(2004)則引用Joly的論點照片中內容層(符號義)的研究,他認為照片內 容層(符號義)的質的研究,至少應該1.考量照片的清晰度,即其可見性;2.考量照片的合 理性,即真實性;3.考量照片是否完全重現外在世界的實物,即傳真性;以及4.考量照 片在拍攝者的取景因素中,是否符合事件的真像,即真像性。因此,Joly (1994: 64)指出,

對照片所形成的符號義,即照片意義的可能形式與性質,都應考慮到「可見性、真實性、

傳真性與真像性」等內容層的質與質之間的問題(轉引自何智文,2004:12)。

而何智文(2004:13-15)更進一步對新聞照片內容層的質做論述,在傳真性上新 聞照片由於新聞照片本身是用以重現外在世界的實物,所以在傳真性方面,他是拒絕衍 生義的,即它是拒絕產生第二層意義的。但隨著時間的過往,這個傳真性的新聞照片,

還是產生了第二層的意義,即產生了「新聞照片的迷思」。且合格的新聞照片本身就應 具有可見信與真實性,所以它們顯然的是屬於第一層意義。換言之,它們絕對不是透過 隱喻運作來產生意義的。因此新聞照片內容層的質所要教導我們的,便是學習如何不掉 入「新聞照片的傳真性錯覺」裡,更不可陷進其「迷思的錯覺」中。

但研究者認為,雖然新聞照片本身強調可見信與真實性,但只要是由符號操作的圖 像,在閱聽眾自己的解讀上是很難不掉入迷思中。且新聞記者在拍攝上雖要求客觀,但 符號和其意義早已根深蒂固在其意識形態中。

陸、小結

攝影在拍照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對現實作詮釋,之後觀看者在籍由照片所提供的內容 作詮釋。這樣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符號生產與譯碼的過程。攝影能夠分析的也不單只有 照片本身,還有攝影者的動機都可以是符號分析的對象。而Saussure 的符號概念,Peirce 的符號三種分類圖像(icon)、指示(index)、象徵(symbol),與意義更元素,及Barthes 的迷思概念,正提供了我們觀看、詮釋照片與分析的方式。因此在「九九新公民運動」

的新聞照片研究中,也將採用上述的觀點了解此新聞攝影的機制、被拍攝的對象其符號 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