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質化研究方法

※ M 為完全一致的類目數

※ N1 為第一位編碼者應有的類目數量

※ N2 為第二位編碼者應有的類目數量

信度=n ×平均同意度/1+(n-1)×平均同意度

※ n 為參與編碼的人數

本研究以事件研究起點2006 年 9 月 10 日到 9 月 15 日,共計六天的聯合報與自由 時報兩報全國版倒扁新聞照片174 張選 18 張新聞照片作為信度檢驗。所測得的編碼員 相互同意信度如下:照片事件中的主角0.92、照片事件中的情感 0.91、照片事件中的情 節0.89。平均相互同意度為 0.9,而信度則為 0.95,符合內容分析信度考驗的標準。

第三節、質化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雖可全貌性的分析照片,達到研究的精確與一致性,讓研究詳實可靠。

但它無法處理影像分析更細的問題,如影像脈絡間的關係與影像中的氛圍及其他廣泛的 議題,這都是很難用內容分析來研究;因此就要藉助質化中對影像的分析來達成。Gillian

(2001 / 王國強譯,2006:85)也強調可見之物的呈現,往往依賴被建構成與其相對、

不可見的事物;而內容分析無法處理這些不可見的他者。同時也無法處理影像的生產與 接收的議題。因為本研究也採用質化研究方式,對「九九新公民運動」新聞照片做文本 分析。

壹、質化研究

質化研究強調要在自然情境中,探索行動者對社會事實的解讀,尋求人類生活世界 中的行動意義屬於自然論主義(naturalisticism)的思考模式。且強調從被研究者的觀察 與訪談中,去瞭解屬於他們內在世界的意義,以進行對複雜社會現象的詮釋。同時質化

研究也是採用「個例性」(ideographic)的方式,將其研究發現範圍連結到一個特定的 時空去進行瞭解。且質化研究是尋求獨特性,強調其描述出的社會行動真實(郭良文、

林素甘,2001)。

同時質性研究可以處理計量方面難以處理三種議題。包括探索性研究、意義詮釋、

發掘社會文化結構(齊力,2003:8-10)。質性研究正是適合去掌握並理解行動者對行 動所賦予的主觀意義。通過蒐集被研究者的敘述或所提供的文本,研究者可以理解行動 者的主觀意義。同時透過「深描」原則強調對研究的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情境化的、動 態的描述。

而質化研究也是強調一種不斷變動的過程與螺旋性的循環關係,這種關係除了在研 究與被研究者間外,也存在於研究者與質性資料、文獻與研究場域的互動上。質化研究 者在資料與文獻中持續對話,在文獻中尋找研究場域中的資料。而質性資料是豐富、深 入的柔性資料,常使用包含個人文件、田野紀錄、拍攝照片、錄音、文件、以及描述行 動及脈絡中與個人有關意義的資料(郭良文、林素甘,2001)。

劉仲冬(1996)也指出,質化研究之所以強調,透過被研究者的眼睛看世界,是因 為社會真實已經經過被研究者的解釋,所以研究者必須能夠掌握被研究者的解釋,才能 明瞭其行事的動機。而意義的尋找在於透過實際與閱聽人接觸,而非以量化的「假設─

檢驗」形式得出結構性的分析,質化研究簡單來說,是屬於「發現取向」的研究途徑,

通常沒有預設理論架構和假設,並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彈性。另一方面,質性研究在了 解事件或行為時,傾向將事件放置在發聲的場景或網絡中去觀察,企圖對事件的始末作 通盤整體的了解,其目的是藉助對現象或事件背景、情境的了解,去解釋現場或事件對 行動者的意義。

這也就是說,質化研究不但注重當事者的內在經驗和解釋觀點的過程,並強調從整 體社會情境脈絡來理解社會現象或事件,其中更包含意義的尋找與親身的參與兩項特 性,因此,根據本研究的目的,決定採用質化的研究途徑來進行照片文本的研究。

Barker 認為,文本除了指涉文字書寫的作品之外,還包括所有具表意作用的實踐活 動,包含形象、影像、聲音、物件與各類活動(羅世宏等譯,2004),而文本分析則是

將理論應用到文本之中的解讀與詮釋過程(游美惠,2000)。

因此本研究將對照片文本進行分析,採用Kellehear(1993)提出的分析照片的準則。對 所收集到的照片文本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分析策略上,則參考學者Creswell(1998)所 歸納出的資料分析策略,作為執行時的參考依據,而資料分析策略並非呈現線性的動 作,反而是在研究期間來回不斷交錯的運用,重複的檢證和思考資料分析的過程。

貳、照片文本分析的方法

新聞攝影相片屬於非言語的視覺符號,符號學方法對於新聞攝影的研究是一種有效 的方法。在此採用Saussur和Barthes的外延義、內涵意和神話學三個層次做為對相片分析 的方式。此外並參考Kellehear(1993)提出的分析照片的準則,注意照片中人物的姿態、

特別的符號、拍攝的角度、場景、自身的反應、傳達出的訊息都是照片分析的準則。

Kellehear(1993)提到使用照片內做為質化分析的方式是一種無干擾(unob- trusive)的 研 究 。 在 近 來 的 文 化 研 究 中 用 照 片 為 資 料 做 為 分 析 的 有 Goffman 和 Golden 。 Goffman(1979)用平面廣告圖像和新聞為資料研究廣告中性別呈現的議題。Golden(1989) 研究早期的精神病院,他收集方式有用到資料庫、尋訪、徵求,並把收集到的照片與報 紙內容和文字資料做研究。用符號學的觀點來看照片,性別的呈現、地點是都市鄉村、

病患活動的內容做為分析。他發現醫生很少出現在鏡頭之前,病院在都市卻都在影像上 表達是鄉村,病患都是很多個但是只有一個護理人員,這種影像分析補足當時沒有留下 的文字(轉引自 Kellehear, 1993:76)。因此單單以影像做為研究分析內容是不夠且不足,

仍然需要搭配到文字的運用。

Kellehear 提到用照片做為質化分析會遭遇到的問題(Kellehear, 1993:80):

1. 代表性的問題-要如何歸納、選擇和描述

2. 真實性的問題-要如何聯結照片中的真實性,照片中影像是如何被投射 3. 在站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立場來思考-尤其是那些有歷史年代照片 4. 在站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立場來思考-為那些社會外部的團體

在克服照片分析上的問題Kellehear(1993:81)則提出了三點解決的方法:

1. 了解你的主題(拍攝的年代、那時的文化、那時的流行、那時社會上的問題、企 圖去了解照片內容上,跨越時代的鴻溝了解那時的社會樣態和環境)

2. 分析照片為外部的照片(非自己而處環境與時代)時,則用歷史和提供資料的人來 發現被研究者觀點,以補充研究上的不足,再運用你自己的分析觀點去了解藏在照 片後面的壓抑或其他意義。

3. 分析的照片為內部照片(與研究者同一文化和時空下)時,為了不同的證據和觀 點則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用你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來思考。

在分析照片的準則上 Kellehear(1993:81)匯整多位學者的觀點提出十三點注意事 項:

1. 決定分析照片的類型(如要分析商業廣告照片、家庭相簿、旅遊相簿)。

2. 什麼是照片中明顯與不明顯的?

3. 注意照片中被攝者的身體語言和與照片的背景。

4. 注意照片主題的改變和持續,內部和外部的相似與差異。

5. 注意重要的時間性符號或其他特別的東西

6. 注意照片中重覆出現的地點、人物、生活形態與焦點。

7. 注意照片拍攝鏡頭使用,是使用廣角還是望遠鏡頭來拍攝。

8. 注意照片吸引你、擾亂你的焦點。

9. 注意照片中還有那些資訊可以參考(人物衣著配件、家俱等)。

10. 照片暗示到那樣的性別形態和年齡關係。

11. 注意場景,和那些遠離家庭生活的照片(旅遊照)的拍攝方式。

12. 仔細注意與小心研究者自已自身的反應,是什麼樣的社會價值激起你的反應。

13. 照片試著傳達什麼樣的社會故事和訊息?內容是什麼?有其他訊息在照片中可 以傳達嗎?

本研究就以上述分析方式,對照相片進行分析,並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照片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