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相關因素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相關因素探討

本節探討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因素,而教育期望包含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學 生的升學意願與學生的教育抱負,因此以下針對教育期望、升學意願與教育抱負 的相關文獻做進一步探討。研究者試著從高中(職)學生升大學(四技二專)意願與 國中生升高中(職)意願的文獻,以及教育期望的國內外相關文獻中,離析出討論 最多且影響最深的因素,經由前一節文獻彙整而知背景變項、個人抱負、自我概 念、班級學習環境、重要他人因素對個人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有顯著影響,本節 針對以上的因素再做更深入的探究。

壹、背景變項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首先探討背景變項亦即是性別、年級、學業成就、學校所在地、家庭社經地 位(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對於學生其升學意願或是教育期望之影響。

一、性別

許多研究顯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林清江(1980) 研究國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提出男生升學與就業意願高於女生。陳玉明(1990) 研究原住民族群國中生,發現女生的教育抱負高於男生,而男生的職業抱負高於 女生。劉慧萍(1995)研究南區五縣市的原住民國中生,指出男生較女生有利於升 高中。之後陸續有研究者針對不同研究對象如高中職學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 示男生升學意願高於女生(王信智,1993;李京娜,1993;吳文全,2002;戴正雄,

2003)。

相對而言也有學者提出女生的升學意願高於男生(蔡子安,1993;李秋菊,

2002;范遠郁,2002;鄭瑋玲,2006)。但是有些學者認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

高等教育之意願有顯著差異,且男生與女生對於讀大學抱持不同的看法。

Knisley(1993)研究美國佛蒙特州鄉下地區的高中生,指出女生期望高中畢業後繼 續讀大學的意願高於男生。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研究指出性別是影響個人 進入大學的因素之一。

綜觀上述文獻,發現早期的研究顯示男生的升學意願高於女生,可能受以前 傳統觀念「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影響,女生唸太多書被社會視為違背傳統性別角 色(謝小岑,1992),因此女生不必讀太多書,只需要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即可。

而男生由古至今在求學過程中,家人對男生的鼓勵較多且社會對男生有較正面期 許,男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加上個人內在動力驅使,自然會使男生的教育抱負 與升學意願高於女生。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教育快速擴充,兩性平等觀念普 及化,無論男生或是女生只要有能力,就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權。

而從 2000 年之後的文獻,發現大多數的研究指出女生的升學意願高於男生,

但也有學者認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沒有太大的差異,這表示女生的升學意願 與男生相同,甚至有超越男生的跡象,這似乎證明了時代正在進步的軌跡,也顯 示女生不再受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但是仍有少部分的研究提出男生的升學意願 高於女生,因此尚待進一步研究探討男女生之間升學意願的差異程度。

二、社經地位

大部分的研究都認同以父母教育程度、父母的職業以及家庭收入等客觀標準 做為家庭社經背景主要指標(范遠郁,2002)。因此本研究以父母教育程度與父母 職業做為家庭社經地位的指標。首先,探討父母教育程度對子女的升學意願或是 教育期望之影響,經過許多研究驗證,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期許比 較高,而子女在父母的期望與關懷之下,其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就越高。(邱靜 娟,1993;李京娜,1993;蕭惠蘭,2003;戴正雄,2003;陳劉育,2004;鄭瑋 玲,2006)。

但有研究指出父母教育程度不會影響子女的升學意願(陳建宏,1993;吳文 全,2002;蔣家娟;2002;蔡伶霞 2004)。劉慧萍(1995)研究南區五個縣市的原住 民國中生,發現母親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於孩子升高中,且隨著時代進步,母親 教育程度對子女教育成就影響越來越大(黃毅志,1995)。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 現大多數的研究支持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越高的論 點,但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母親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子女的教育成就,顯示母親 對子女的影響力似乎有超越父親的趨勢,但此說法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接著探討父母職業對於子女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之影響,許多研究調查提出 父母職業會影響子女升學意願(李文弘,2001;李秋菊,2002;范遠郁,2002)。

蔡伶霞(2004)研究指出父親職業會影響子女生升學意願。另外有研究提出母親職 業會影響子女生學意願(黃旺根,2004)。但有學者不支持以上的研究結果,他們 認為父母職業不會對子女的升學意願造成影響(陳建宏,1993;劉慧萍,1995;蔣 家娟,2002;張標堅,2004)。因此到底父母親職業會不會影響子女升學意願尚待 探究。

由國內文獻得知,家庭社經地位亦即父母教育程度與父母職業對於子女升學 意願之影響力,學者們抱持著兩極的看法。從國外文獻探討得知,Young(1997) 研究澳洲鄉下與都市地區的高中生,指出社經地位與學生的教育期望以及職業期 望有很強的相關性。Baldwin 等人(1999)探討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因素 之研究,發現高社經地位比低社經地位學生擁有更強的慾望選擇讀大學。

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研究澳洲昆士蘭省的 12 年級學生,提出父母的教育程 度與職業是影響子女進入大學的重要因素。父親有職業聲望很高的工作與母親有 很好的教育程度,這些因素會促使男生繼續往更高層級的學校就讀,且父親職業 聲望越高對男生進入高等教育的預測力佳。對女生而言,父母教育程度很高以及

困的成長環境,但她們能在高中畢業之後繼續讀大學。父親職業聲望越低對女生 進入高等教育的預測力佳。

綜合國內外文獻得知,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子女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仍有一 定的影響力,但由於本研究對象為離島國中生,離島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不同於 台灣本島學生,且國內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因此家庭社經地位是否會影響離島國 中生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這仍需要進一步探究。

三、學業成績

許多研究指出學生的學業成績會影響其升學意願(邱靜娟,1993;李京娜,

1993;蔡惠華,1998;李文弘,2001;鄭富家,2003;蔡伶霞,2004;李秋菊,

2002;沈惠君,2003;鄭瑋玲,2006)。學業成績越好的學生學習態度較積極因 而其升學意願也會提高,但相對於成績低落的學生,其學習態度較消極散漫因 而升學意願較低(陳劉育,2004)。而且有研究調查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的升學 意願,發現學業成績越好實習成績越高的學生,其升學到餐飲相關科系就讀的 意願越高(蔣家娟,2002)。

Knisley(1993)研究美國佛蒙特州鄉下地區的高中生,指出學生的學業成就 會激勵個人繼續學習且提高個人就讀大學之意願。學生的教育期望以及職業期 望與學業成就有直接相關(Young,1997)。有學者指出歷史成績、自然科學成績、

數學成績、英文成績會影響學生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Meehan et al., 2005)。

而戴正雄(2003)研究高職海事科學生,提出學生成績在 80 分以上者,會因為學 業成績好、有興趣、對自己期許高及教師的鼓勵等因素而升學意願高。成績在 60 分以下者,會因為家長教育程度高、同學影響、期望就讀的學校有很好設備 及大家都要升學等因素,而其升學意願提高。但是 Hung 與 Marjoribanks(2005) 研究台中鄉下與都市地區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指出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教育期望 沒有相關性。

綜上所論,大多數研究顯示學業成就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成 績越好的學生對自我的能力較有信心且自我期許比較高,因此其升學意願與教育 期望越高,但是有些研究指出學業成績不會影響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造成此研 究結果可能的原因為,學生無論學業成就高低與否其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都很 高,也就是每個人理想中的教育期望很高,但是因為學業成就低落的學生在評估 個人的學業能力之後,覺得自己無法通過學力測驗的檢定,因而造成其升學意願 與教育期望比較低。以上皆為研究者的推測,仍待驗證與探究。

四、學校所在地

學生就讀學校的地理位置,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或是學區,是否會影響學 生的升學意願呢?李京娜(1993)就讀都市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高,其次是城 鎮、鄉村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低,而且學校越偏僻越不利於升高中(劉慧萍,

1995)。分析影響原因為都市學校的學生較容易取得升學資訊,對於要報考的學 校瞭解比較透徹,相較之下,鄉下學校的學生,升學資訊不足與缺乏競爭力的狀 態下,故其升學意願較低落。

陳劉育(2004)研究發現北部地區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高,中部及南部地區 學校的學生其升學意願次之,而東部地區的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低。因此,學 校所在地區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願。鄭富家(2003)研究指出,以北部與南部學生 升學意願最高,中部次之,東部地區學生升學意願最低,台灣西部地區學校學生 其升學意願略高於東部地區。從上述研究可知,北部地區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高 於中部、南部與東部,且西部學生的升學意願高於東部學生。Baldwin 等人(1999) 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發現都市地區的學生比鄉下學生 擁有強烈地意願讀大學。

一級離島與二級離島,一級離島都市化程度高於二級離島,因此位於一級離島的 學校相較於二級離島的學校,其學生的升學意願是否有差異?而澎湖縣與台東縣

一級離島與二級離島,一級離島都市化程度高於二級離島,因此位於一級離島的 學校相較於二級離島的學校,其學生的升學意願是否有差異?而澎湖縣與台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