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 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 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Copied!
1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鄭承昌 先生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 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藍婉真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七 月

(2)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系所 碩士論文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 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藍婉真 撰

指導教授:鄭承昌 先生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七 月

(3)
(4)
(5)

謝誌

轉眼間研究所生涯即將告一段落,回想剛進入研究所時,懷抱著許多夢想,

那時我告訴自已,我人生中第一個研究(碩士論文)一定要與我的家鄉有關聯,也 因為如此,我在尋找研究題目過程中遇到不少挫折,不知道換過多少各題目,一 度想要放棄,如今我終於完成碩士論文,雖然一路走來備感艱辛,但是覺得自己 的堅持與付出一切都值得。

能完成這篇論文要感謝許多人,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鄭承昌老師,每 當我面臨瓶頸時,老師會適時提供協助,且在與老師討論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啟 發我不同的思考空間,因為如此我的論文才能不斷地進步,真的很謝謝老師這些 日子以來悉心指導與鼓勵,以及師母的關懷。另外還要感謝連廷嘉老師與巫有鎰 校長在計畫發表與口試的指正,他們寶貴建議讓我的論文增色不少,在鄭老師、

連老師與巫校長的身上,我學到嚴謹學術態度以及對研究的堅持。

接下來要感謝離島地區的校長與老師們,謝謝你們很熱心地幫助我完成問卷 施測的工作。此外還要感謝那群素未謀面的離島國中生,謝謝你們願意花時間且 耐心地填完問卷,當我收到問卷那一刻真的很感動,因為你們我才能完成如此艱 難的任務-碩士論文,在此我誠心祝福那群素未謀面的離島國中生,期望他們都 能夠實現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感謝研究所各位好姊妹們,茗湘、顥芳、玟仰、雅鈞、瑛真、敏慧,以及同 門的苦情姊妹-玟伶,你們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謝謝你們豐富了我的研究所 生活。最後,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當我感到沮喪與失落時,給予我關懷與鼓勵,

謝謝父母無條件的支持我完成夢想,以及對我無怨無悔的付出,僅以此論文獻給

(6)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藍 婉 真

國 立 台 東 大 學 教 育 系 所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現況,且從個人背景變項、

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重要他人因素來探討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 育的期望之差異與相關情形,再探究這些因素對於離島國中生的高等教育期望之 預測情形。本研究以自編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問卷」進行調查研究,

研究對象為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綠島鄉、蘭嶼鄉與琉球鄉國中生共 1120 人,問卷回收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 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有將近 73%的離島國中生期望自己 未來能接受高等教育,而離島地區有將近 72%的父母期望子女未來能接受高等教 育;2)連江縣與綠島鄉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最高,依序為金門縣、澎湖縣、

蘭嶼鄉,而琉球鄉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則是最低;3)學生就讀的學校所在地 都市化程度越高、國中學業成績越好、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學生對高等教育期望 會越高;4)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個人抱負因素與離島國中生的 高教育期望達顯著正相關;5)背景變項(家庭社經地位與國中學業成績)、班級學 習環境(凝聚力、學生參與、工作導向)、自我概念(學校自我概念)、重要他人(父 母、同儕)、個人抱負(大學印象、大學的期待)因素能夠預測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 育的期望。

關鍵字: 台灣離島地區、國中生、高等教育期望、父母教育期望

(7)

Influence Factors of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A Study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Remote Islands of Taiwan

Wan-zhen La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clud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self-concept, significant of others, and aspiration, that may influence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remote islands of Taiwan. For this purpose,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factors and students’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pondents were 112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rural and remote islands, including Penghu, Kimen, Matsu, Lyudao, Lanyu and Liouciou, of Taiwan. To analyze the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1) Approximately 73%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remote islands wish to atte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about 72% parents of the students on remote island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obtain at least bachelor’s degrees in the future; 2) Students on Matsu and Lyudao islands tend to show higher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han students on the other islands; 3) Students on urbanized regions of the islands, students with goo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tudents with high SE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4)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self-concept, significant of others and aspiration factor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tudents’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5)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S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3 variables of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such as students cohesiveness, task orientation and students involvement, school self-concept, significant of others, and 2 variables of aspiration factor such as expectation for university and impression of life at university can be significant variables to predic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8)

目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高等教育期望之定義與相關研究...9

第二節 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相關因素探討...21

第三節 教育期望文獻分析與討論...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假設...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45

第五節 資料分析...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3

第一節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現況分析...6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差異情形...69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離島國中生在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與 個人抱負差異情形...75

第四節 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個人抱負與離島國中生高等教 育期望相關分析...106

第五節 背景變項、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個人抱負對於離島 國中生高等教育期望之迴歸分析...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6

參考文獻...143

附錄一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48

附錄二 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50

(9)

圖目錄

圖 2-1 澳洲高中生個人期望之研究架構圖 ...11

圖 2-2 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因素之研究架構圖 ...12

圖 2-3 教育期望影響因素之相關文獻...38

圖 3-1 研究架構圖...40

圖 4-1 中介效果檢證方式之路徑圖...112

圖 4-2 影響離島國中生高等教育期望之預測路徑圖 ...124

(10)

表目錄

表 2-1 國內高中職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相關文獻整理...16

表 2-2 國內國中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相關文獻整理...19

表 3-1 本研究母群體的抽樣比例與各層樣本人數 ...42

表 3-2 台灣離島地區國民中學學生人數 ...43

表 3-3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44

表 3-4 離島國中生樣本分佈表 ...44

表 3-5 教育程度與職業類別劃分方式...46

表 3-6 預試問卷每各層面對應的題項整理表...49

表 3-7 預試問卷抽樣人數與問卷回收情形 ...50

表 3-8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51

表 3-9 班級學習環境層面第一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53

表 3-10 班級學習環境層面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54

表 3-11 自我概念層面第一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5

表 3-12 自我概念層面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6

表 3-13 重要他人層面第一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6

表 3-14 個人抱負層面第一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7

表 3-15 個人抱負層面第二次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58

表 3-16 預試問卷信度檢定表...59

表 3-17 正式問卷的各層面以及對應的題項 ...60

表 3-18 正式問卷信度檢定表...60

表 4-1 離島國中生教育期望之百分比表 ...64

表 4-2 離島國中生知覺其父母對自己教育期望之百分比表 ...65

(11)

表 4-3 自己教育期望與學校所在位置交叉表...66

表 4-4 不同背景變項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71

表 4-5 不同性別學生在班級學習環境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76

表 4-6 不同性別學生在自我概念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6

表 4-7 不同性別學生在重要他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7

表 4-8 不同性別學生在個人抱負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8

表 4-9 不同年級學生在班級學習環境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79

表 4-10 不同年級學生在自我概念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0

表 4-11 不同年級學生在重要他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1

表 4-12 不同年級學生在個人抱負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2

表 4-13 不同國中學業成績的學生在班級學習環境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84

表 4-14 不同國中學業成績的學生在自我概念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6

表 4-15 不同國中學業成績的學生在重要他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7

表 4-16 不同國中學業成績的學生在個人抱負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9

表 4-17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的學生在班級學習環境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1

表 4-18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的學生在自我概念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2

表 4-19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的學生在重要他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3

表 4-20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的學生在個人抱負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4

表 4-21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班級學習環境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95

表 4-2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自我概念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6

表 4-2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重要他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7

表 4-24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個人抱負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8

表 4-25 不同背景變項的離島國中生在各因素之差異情形...99

(12)

表 4-28 重要他人因素與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相關分析...108

表 4-29 個人抱負因素與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相關分析...108

表 4-30 背景變項對班級學習環境與自我概念之迴歸分析...115

表 4-31 背景變項對重要他人與個人抱負之迴歸分析 ...116

表 4-32 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與個人抱負對學生高等教育期望之 迴歸分析...118

表 4-33 背景變項、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與個人抱負對學生高等 教育期望之迴歸分析...120

(13)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離島國中生對於高等教育的期望及其影響因素,以提供教育 機關與學校作為參考,期望能推動離島學生相關升學輔導措施。本章共分為四 節,分別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離島學生由於地處偏遠、資訊落後、文化不利、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因素,

使他們成為教育弱勢族群,這群孩子彷彿被世人遺忘,他們只能活在狹小的世界 裡,過著既定的生活,夢想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品,他們明白夢想不會有實現 的一天,因為他們的未來似乎被自己的家鄉所決定。

讓我們再進一步檢視離島學生所面臨的教育問題(林宜君,2003;徐易男,

2003):(一)師資問題:由於離島學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因素導致師資缺乏,

不易留住優秀教師,且幾乎一到兩年就有老師會申請調動,教師流動率相當高,

造成學生每年要面對適應老師的問題,因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品質;(二)學生的問 題:離島學生位於偏遠地帶與外界接觸機會不多,文化刺激不夠,資訊落差等狀 況導致學生素質普遍低落,且學生對於未來沒有規劃缺乏理想與抱負;(三)學校 的問題:離島學校的校舍老舊且軟硬體設備不足,雖然政府提出教育優先區計畫 對於離島學校有專款補助,但是補助的項目有限,仍然有設備的修繕與添購經費 不足的問題,甚至這幾年有許多偏遠與離島地區學校面臨廢校的陰霾。或許我們 應該好好思考,當離島學生處於這種學習環境之中,能培養出他們優良的能力

(14)

根據九十一到九十三年度高中畢業生升學概況提要分析報告(教育部統計 處,2006)發現離島學生的升學率偏低,澎湖縣在 91 與 92 年度升學率是全國最後 一名,台東縣在 92 與 93 年度升學率為全國倒數第二,連江縣在 91 年度升學率 全國倒數第三。這些數據資料似乎證實偏遠與離島學生教育弱勢問題依舊存在,

即使在現今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時代,政府努力擴充大專院校數,期望讓人人都 有機會上大學,幫助國家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但是卻發現都市地區學生仍然享 有其優勢地位,因為他們擁有充沛的教育資源,而且近幾年都市地區學生就讀大 學的人數持續攀升中,但相較之下,離島學生就讀大學的人數並沒有增加許多,

即使政府這幾年大力幫助偏遠與離島學生,給予他們積極性的差別待遇,提供各 項補助,但是從教育部調查報告發現成效不大,到底我們的教育出現什麼問題?

或許政府提供離島學生外在援助是短暫的是曇花一現,唯有從學生的內在改 造做起才是長久之計,首先,改變學生內在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個人能力,而教 育也許可以幫助個人提升能力,因為教育能培養個人學習如何吸收與消化知識的 本能,培養個人的競爭力,教育也影響一個人未來的職業與收入高低程度,而且 教育本身代表著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黃毅志、陳怡靖,2005),教育提供離島學 生許多附加價值,給予他們改變自身的機會,只要他們對教育還懷有期望,他們 相信夢想會有實現的一天。

綜觀國內文獻發現有關學生對於教育期望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台灣本島學 生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而關於離島學生教育期望的研究相當缺乏,因為如此,引 發研究者想探討離島學生對教育的期望,瞭解他們期望自己未來能達到的教育程 度。隨著高等教育急速擴充,人人都有機會上大學,且在現今的社會之中,大學 學歷似乎成為求職的基本要件,由此可知高等教育對於人們的影響有多大。基於 如此,研究者想深入探究離島學生對於高等教育的期望之情形。

此外從文獻得知,影響學生教育期望的因素非常多,但是研究對象幾乎都是

(15)

學生教育期望之影響因素是否會與本島學生相同呢?這問題缺乏相關研究驗證 因此引起研究者想探討影響離島學生教育期望之因素的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擬定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所述。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瞭解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情況,且 從學生個人背景、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重要他人這些因素來探 討影響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相關與差異情形,以作為教育相關單位與 學校推動離島國中生升學輔導措施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現況。

二、探討離島國中生知覺父母對其高等教育期望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離島國中生在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個 人抱負因素與個人對高等教育期望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離島國中生的高等教育期望與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重 要他人因素之相關性。

五、探討背景變項、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與重要他人因素對離島 國中生高等教育期望之預測情形。

六、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與學校作為參考,進而針對離 島學生規劃相關升學輔導措施。

(16)

貳、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瞭解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現況為何?

二、瞭解離島國中生知覺父母對其高等教育期望之現況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離島國中生在班級學習環境、自我概念、重要他人、個 人抱負因素與個人對高等教育期望,是否有差異?

四、探討離島國中生的高等教育期望與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重 要他人因素之相關性為何?

五、探討背景變項、自我概念、個人抱負、班級學習環境、重要他人因素對於離 島國中生高等教育期望,是否具有預測力?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釐清本研究運用的重要變項與概念,茲將相關的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壹、班級學習環境(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

班級學習環境是指班級成員之間交互作用產生獨特的班級氣氛,另外還包含 班級環境中的軟硬體設備與教學資源(黃玉貞,2001)。而本研究的班級學習環境 以 Aldridge, Fraser 與 Huang (1999) 之班級學習環境問卷為概念架構,發展出以下 五個面向:

一、學生凝聚力:學生知道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忙與支援。

二、教師支持:教師會主動幫助學生,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7)

四、工作導向:能盡力完成規劃的活動且能專注於學習的相關課題。

五、合作:在課堂學習或是寫作業時,學生知道彼此要互相幫忙勝過於同學之間 的惡性競爭。

貳、個人抱負:(Aspirations)

抱負指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認同感,且能替自己的未來設定目標,同時驅使自 己盡力完成目標(Quaglia & Cobb, 1996)。在本研究的抱負以 Young(1997)與 Baldwin 等人(1999)的問卷為概念架構,發展出以下三個層面:

一、職業期望:個人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類別、階級與對工作的偏好程度。

二、大學的期待:個人覺得進入大學之後,能夠提升知識與技能且可以拓展自己 生活經驗與交友圈等,因為在這些因素影響之下,個人期許自己未來能接受 高等教育。

三、大學印象:個人對於大學整體性的想法。

參、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f others)

重要他人是指個人在成長歷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重要他人有可能是父 母、兄弟姊妹、祖父母、親戚、朋友、老師、長輩、同事等(鄭茱月,2002)。在 本研究中將重要他人定義為在日常生活中與個人有密切關係或接觸頻繁的人,且 這些人對個體產生重要影響力,因此本研究的重要他人是指父母、老師與同儕。

(18)

肆、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主體的一種知覺,且此知覺經由個人、環境、他人 之間的互動與個人對自己行為歸因所形塑而成(連廷嘉,2004)。而本研究的自我 概念以 Young(1997)的自我概念量表為架構,發展出以下三個層面:

一、積極自我概念:學生對於自己的能力、行為抱持著較正面的想法,。

二、消極自我概念:學生對於自己的能力、行為抱持著較負面的想法 三、學校自我概念:在學校學生知覺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成功的潛能。

伍、國中學業成績

學業成績係指國中學生在學校課業表現,本研究的國中學業成績指離島國中 生在九十五年度第一學期之學科總平均成績,學科總平均成績由學生自行填寫。

陸、高等教育的期望(Expec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我國高等教育可分為大學、技術學院、研究所、博士 等類別。本研究將高等教育期望定義為,個人追求更高深知識與技能之內在動力 且驅使個人繼續往更高層級學校(大學、技術學院、研究所、博士)就讀之意願。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及其影響因素為主題,在資料蒐集及研 究範圍分述如下: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針對教育部公佈的學校名錄 之中,以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台東縣的綠島鄉與蘭嶼鄉、屏東縣的琉球鄉 之國中生為主要研究對象。

貳、研究內容

影響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相關因素相當多,本研究僅從文獻探討中提出 較有相關的因素,亦即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社經地位、學校所在地、學業成 績;個人抱負:職業期望、大學印象、大學的期待;自我概念:積極自我概念、

消極自我概念、學校自我概念;重要他人:父母、老師、同儕;班級學習環境:

教師支持、合作、學生參與、凝聚力、工作導向等因素,瞭解其差異情形。

參、研究限制

本研究鑒於個人能力與時間有限,僅以台灣離島地區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故 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台灣本島之國中生。而本研究僅探討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 的期望之影響因素為個人背景變項、個人抱負、自我概念、班級學習環境、重要

(2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先定義高等教育期望之意義並探討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影響教 育期望之相關因素,第三節討論分析可能影響學生對高等教育期望的因素,並且 為本研究擬定一研究架構,做為進一步研究的依據。

第一節 高等教育期望之定義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定義高等教育期望之意義,第二部分探討國外教 育期望之相關研究,第三部分探討國內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壹、高等教育期望之意義

教育期望指個人追求更高知識與技術的內在動力,且驅使自己繼續往更高層 級的學校機構就讀。Quaglia 與 Cobb(1996)將期望(aspiration)定義為個人訂定未來 所欲達成的目標,且個人受到當時情境影響因而激勵個人努力朝期望中的目標邁 進。邱靜娟(1993)提出與「期望」有關的兩個概念,一個是"aspiration"指個人 想要達到期望的目標;另一個是"expectation"指個人在評估自己能力與相關影 響因素之後,個人實際能達到的目標。因此教育期望可分為「理想的教育期望」

與「實際的教育期望」二個類別,其測量教育期望的方式為個人期望未來達到的 最高教育目標的可能性與重要性。

陳玉明(1990)教育抱負指個人對於知識的渴望,在結束某一階段學習之後,

(22)

尋更高的知識與技術,在結束某階段的學習,期望能進入更高教育層級的學校之 意願,其測量升學意願的方式,學生畢業之後繼續往更高層級學校就讀的意願(鄭 瑋玲,2006)。

綜觀以上文獻發現每個研究者運用不同名詞如教育期望、教育抱負與升學意 願來定義學生的教育期望,但是這些名詞都是在解釋同一件事,就是解釋學生在 未來是否繼續往更高層級的學校就讀之意願。而測量學生的教育期望與教育抱負 之方式,通常是列舉出許多不同教育層級的學校,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期望做選 擇,但是測量升學意願的方式與測量教育期望和教育抱負的方式有些許不同,升 學意願只列舉個人原本就讀的學校再高一個教育層級的學校,然後讓學生選擇是 否繼續往更高一個層級的學校就讀之意願。

綜合上述本研究的高等教育期望定義為,個人追求更高深的知識與技能之內 在動力,且驅使個人繼續往更高教育層級(大學、技術學院、研究所、博士)就讀 之意願,換言之,本研究的高等教育期望主要探討學生在未來是否選擇就讀大學 (技術學院、研究所、博士)之意願。

貳、國外相關文獻

研究者分別針對澳洲與美國教育期望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Young (1997)澳 洲高中生的個人期望之研究、Baldwin 等人(1999)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 因素之研究,Knisley(1993)美國佛蒙特州高中生升學意願之研究,Meehan 等人 (2005)美國維吉尼亞州七年級學生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劃之研究,之後在綜合澳 洲與美國的研究,進行分析與討論,然後歸納出影響教育期望的相關因素。

(23)

一、澳洲教育期望相關研究

Young(1997)研究澳洲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班級學習環境、社經地位、學業成 就與個人抱負變項之間的相關性,並且比較鄉下與都市學生之間在這些變項中的 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個人社經地位會直接影響個人抱負與學業成就,個人抱 負與班級學習環境會直接的影響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也會影響個人抱負與學業 成就,所以可推知班級學習環境直接影響的自我概念,然後再間接地影響個人抱 負與學業成就。因此從 Young 研究得知個人社經地位、自我概念與班級學習環境 會影響個人抱負(職業期望與教育期望)。在比較鄉下與都市學生的差異情形之 後,發現鄉下學生相較於都市學生其個人抱負對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影響力。

圖2-1 澳洲高中生個人期望之研究架構圖(引自 Young, 1997, 頁 16)

Baldwin 等人(1999)研究澳洲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由於澳洲偏遠與鄉下學

(24)

及其影響因素。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背景變項會影響澳洲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 意願。而且不同社經地位、居住地、城鄉地區的高中生,在個人現在目標與未來 目標、生涯期望、職業期望、個人對學校的期望與態度、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 與態度、重要他人影響這些因素中有差異存在。高中生個人現在目標與未來目 標、生涯期望、職業期望、個人對學校的期望與態度、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與 態度與重要他人影響之因素會影響澳洲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因此歸納研 究結果可知高中生個人的背景變項、現在目標與未來目標、生涯期望、職業期望、

個人對學校的期望與態度、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與態度、重要他人影響,這些 因素會影響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

圖 2-2 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因素之研究架構圖 背景因素:

1.社經地位 2.城鄉地區 3.居住地 4.性別

1.現在目標 與期望 2.知覺影響 現在想法的 因素

1.生涯期望 2.職業期望

3.對學校的期望與態度 4.對高等教育的期望與 態度(知覺高等教育的吸 引力與益處)

1.父母 2.學校 3.社區

(提供關於高等 教育的訊息)

學生選擇接受高等教育

(25)

二、美國教育期望相關研究

Knisley(1993)研究美國佛蒙特州經濟狀況不利的鄉下地區 18 所高中,總共 772 位學生,首先研究者將學生分為兩個群組,一組是學生高中畢業後有計畫讀 大學(Aspirers),另一組是學生高中畢業後沒有計畫讀大學(Non-Aspirers),然後探 討影響這兩組學生升學意願之因素。研究顯示影響學生升學意願之因素可分為個 人背景因素、控制信念、學校因素、社區因素,他依據其研究結果建構一個升學 意願(Aspirers)之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以上四個影響因素,以下就四個影響因素做 進一步說明。

(一)個人背景因素:

有意願讀大學的學生(Aspirers)以女生居多且家庭社經地位很高,他們很早就 立志要讀大學並且決定在高中畢業之後離開家鄉,期望到比家鄉更大的城市居 住,他們不想在高中畢業之後就結婚。他們的父母、親戚與朋友都能認同其高中 畢業後的教育計畫。這些有意願讀大學的學生覺得大學教育很重要,能幫助他們 找到理想的職業也能賺很多錢。

(二)控制信念:

有意願讀大學的學生認為如果將來他們選擇讀大學,他們覺得自己一定能在 大學有很好的表現與成就。

(三)社區因素:

有意願讀大學的學生認為家鄉沒有工作可做,且無論現在或未來家鄉能提供 的工作機會很少。他們覺得男朋友/女朋友會影響其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而且 他們大部分的朋友決定畢業後要讀大學,或是有些朋友已經在讀大學,只有少部 分的朋友選擇當軍人,因此可知朋友是影響這些學生升學意願的重要因素。

(四)學校因素:

有意願讀大學的學生認為大學是激勵他們繼續向上學習的動力。他們至少會

(26)

為自己高中畢業後的計畫不會被高中課程限制住。他們不認為男生有較多機會上 大學,但他們覺得在運動方面有優秀表現的學生有較多機會上大學,而運動員是 因為有獎學金的補助才比較有機會上大學。此外老師、學校行政人員與輔導員不 是影響他們升學意願的因素,但是學校全體成員要能認同他們高中畢業後的教育 計畫。

藉由 Knisley 建構的升學意願(Aspirers)之模式可知,學生的個人背景因素、個 人控制信念、社區因素、學校因素是影響學生升學意願的重要因素,且這些因素 是影響有升學意願學生(Aspirers)與沒有升學意願學生(Non-Aspirers)是否繼續升學 的關鍵所在。

Meehan 等人(2005)研究美國維吉尼亞州鄉下地區的七年級學生,探討學生現 在課業情況與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且瞭解影響其學業成就與高中畢業後教育 計畫之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高中畢業後教育計畫的因素為:

(1)老師對個人的看法/個人對學校的看法/自我的看法;(2)歷史成績;(3)個人高中 畢業後的教育計畫;(4)數學成績;(5)他人提供高中畢業後教育計畫的相關資訊;

(6)英文成績;(7)自然科學成績;(8)重要他人的教育計畫;(9)領導能力;(10)做功 課的時間;(11)受選修的高中課程之影響;(12)個人受喜愛科目的影響;(13)在高 中計畫選修數學與科學課程;(14)提供關於大學的資源(地理位置與電腦)。

綜合以上影響學生高中畢業後教育計畫之因素,研究者將這些影響因素做彙 整,大略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別,(1)學業成績:數學、英文、歷史、自然科學成績 (2)個人因素:個人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領導能力、做功課的時間、個人受喜 愛科目的影響、在高中計畫選修數學與科學課程;(3)學校因素:對學校的看法、

受選修的高中課程之影響;(4)重要他人影響:老師對個人的看法、重要他人的教 育計畫;(5)升學資訊:他人提供高中畢業後教育計畫的相關資訊、提供大學的相 關資訊(地理位置與電腦)。

(27)

三、澳洲與美國教育期望相關文獻綜合分析

在統整澳洲與美國教育期望(升學意願)相關文獻之後,研究者發現兩國教育 期望相關研究結果皆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學業成就、重要他人的影響(父母、

老師、朋友)與自我概念因素是影響個人教育期望(升學意願)的重要因素。

Young(1997)的研究提出班級學習環境會間接影響個人抱負(教育期望與職業 期望),因此可推知學校會對個人教育期望產生影響,相較於其他研究提出影響 個人教育期望(升學意願)的因素,Young 的研究發現可說具有重大突破,基於如 此研究者決定將班級學習環境因素放入本研究架構,做進一步的驗證,探究班級 學習環境因素是否會影響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

還有從 Baldwin 等人(1999) 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影響因素之研究,瞭 解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的意願之因素為個人現在目標與未來目 標、生涯期望、個人對學校的期望與態度、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與態度,研究 者發現這幾個因素是以上的研究沒有探討的部分,因此研究者決定將這些因素放 入本研究架構中,做進一步的驗證,且研究者將這些因素與 Young 研究中的個人 抱負因素(教育期望與職業期望)做結合,發展出本研究的個人抱負因素,所以本 研究的個人抱負因素包含教育期望與職業期望兩個層面,然後探討個人抱負因素 是否會影響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

(28)

參、國內相關研究

由於國內缺乏國中生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及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 試圖從國中生升高中(職)的意願與高中(職)學生升大學(四技、二專)意願之研究 中,彙整影響國中生與高中(職)升學意願的相關因素,且從這些因素中離析出最 多人討論且影響最深的因素,做為本研究的基礎架構。以下針對國內文獻提出影 響學生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之因素做摘要表,如表 2-1 與 2-2 所示。

表 2-1 國內高中職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相關文獻整理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升學意願影響因素

蔡子安 (1993)

高職資料處理科畢 業生就業與升學意 願影響因素

高職資料處 理科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智力、學業成就、性向與興 趣、人格特質

家庭因素:家庭背景、家長教育態度與期望 家長教育程度、家長管教方式

學校因素:師長、同儕團體、學校與升學輔導 社會因素:社會價值與社會事實、就學環境 地區因素

王信智 (1993)

高雄市高職應屆畢 業生升學與就業意 願之研究

高雄市高職 應屆畢業生

個人因素:性別、類別、學業成就、自我期望 家庭因素: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期望

學校因素:教師期望、學校隸屬、同儕團體、

輔導狀況

社會因素:社會價值觀 陳建宏

(1993)

我國高職工科學生 升學意願及升學選 擇之背景因素比較 研究

高職工學生 學校公私立別、學校所在地、家庭所在地、性

別、語系、父母教育程度、兄弟姊妹數、父親 職業階層、家庭每月收入

李京娜 (1993)

台灣地區職校升學 意願之調查研究

台灣職校學 生

學校類別、學校地區、性別、就讀科別、家中 排行、家庭成員學歷、家庭經濟狀況、在校成 績

孫志麟 (1994)

高職畢業生就業與 升學狀況之分析

高職畢業生 個人因素:性別

學校因素:學校別、修讀類科別 社會因素:區域別

(29)

蔡惠華 (1998)

影響高屏地區公私 立高職應屆畢業生 升學就業因素探討

高屏地區高 職應屆畢業 生

父母期望、師長鼓勵、同學影響、為求好工作、

提高學歷、缺乏就業所需之能、未滿求知之慾

吳文全 (2002)

我國高職控制科日 間部應屆畢業生升 學意願及升學途徑 選擇相關影響因素 之研究

高職控制科 日間部學生

性別、公私立學校別、家庭所在地、社經地位、

學校升學輔導措施、學校職業輔導措施、學校 成就、社會重視文憑、父母兄長意見、師長意 見、學校沒有升學風氣、同學及朋友影響、想 從事較高級工作、滿足自己求知慾

蔣家娟 (2002)

台灣高職餐飲管理 科學生就業或升學 意願之探討

高職餐飲管 理科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經驗、技 術、興趣、工作價值觀

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教育態度、家長職 業、家長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李秋菊 (2002)

二年制專科學生升 學與就業意向之調 查研究—以德霖技 術學院二年制專科 學生為例

德霖技術學 院二年制專 科一與二年 級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學業成就、入學方式、工讀 經驗、

家庭因素:家長職業、父母教育程度

學校因素:科別、教師態度、課程狀況、輔導 狀況

社會因素:社會價值、社會事實 戴正雄

(2003)

高職海事類科學生 入學背景與升學就 業意願之調查研究

高職海事類 科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學業成就、動機、自我概念 家庭因素:家庭社經地位、家長期望與鼓勵 社會因素:

學校:學校老師、同儕團體 地區:地區要素

社會:社會要素 鄭富家

(2003)

高職實用技能班機 械類科學生升學意 願及態度之調查研 究

高職實用技 能班機械類 科三年級學 生

個人背景:性別、學業成績

家庭背景:出生序、居住地、父母教育程度、

家庭收入、父母親對孩子升學態度 學校背景:學校隸屬、學校所在地 蔡伶霞

(2004)

高職美容類科學生 升學意願影響因素 之研究

高職美容類 科學生

背景因素:就讀學制、就學地區、學業成績、

家庭收入、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母親 職業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興趣、自我期望價值觀 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父母的教育態度

(30)

張標堅 (2004)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 生升學就業影響因 素之探討

高職廣告設 計科應屆畢 業生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證照、作 品參展、興趣

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教育態度 家長職業、家長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黃旺根

(2004)

台灣北部地區高中 職汽車科學生升學 選科影響因素之研 究

台灣北部地 區汽車科公 私立學校學 生

性別、公私立別、家庭所在地、學校所在地、

父母親學歷、父母親職業

陳劉育 (2004)

高職實用技能班電 機電子類科學生升 學意願與態度影響 因素之調查研究

台灣地區與 北高兩市實 用技能班電 機電子科應 屆畢業生

個人背景:性別、學業成績

家庭背景:出生序、居住地、父母教育程度、

家庭總收入、父母親對孩子升學態度 學校背景:學校隸屬、學校所在地

黃義清 (2005)

高職室內空間設計 科學生升學意願與 態度之研究

全國國市私 立高職室內 空間設計科 三年級學生

個人因素:性別、升學意願、公私市立學校 補習教育、學業成績、學校地區、居住地區 選擇報考學校

家庭因素: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升 學期望

鄭瑋玲 (2006)

台東縣高職應屆畢 業生升學意願之研 究

台東縣高職 應屆畢業生

背景因素:性別、族群、類科、學業成績、家 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

個人因素:學習動機、個人興趣、自我期望 家庭因素:家長教育態度、家長期望

學校因素:教師期望、同儕影響、教材內容、

學校設立

(31)

表 2-2 國內國中學生升學意願影響因素相關文獻整理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升學意願影響因素

林清江 (1980)

國中畢業生升學與 就業意願之影響因 素

台北市與 四省轄市 國中生

個人因素:地區、性別、在校生或離校生、

升學或就業、父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智力學

業成就、成就動機、自我概念、性向

家庭因素:父母教育態度、教育期望、管教方式 學校因素:教師期望、同儕團體、升學輔導、就 業輔導

社會因素:社會價值觀影響 邱靜娟

(1993)

國中生教育期望及 其影響因素探討

北高兩市

國中二、

三年級學 生

教育政策:自學班、普通班

學校學習環境:教師期望、班級學習環境、同儕 影響

家庭學習環境:社經地位、父母教育價值觀 父母關心子女學習、父母監督子女學習 父母提供子女課外學習

個人特性:智力、能力 劉慧萍

(1995)

個人、家庭、學校因 素對國中學生升學 結果之影響分析:以 南區五縣市有 原住 民學生之學校為例

南區五縣 市原住民 國中應屆 畢業生

學生層次:

個人:性別、種族、出生序

家庭:家庭子女數、家庭完整性、家庭居住地 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父母職業聲望 學校層次:

人口組成:族群比

組織結構:學校規模、平均班級大小、師生比 能力分班別、師資結構、學校類型別

林叔陵 (1998)

屏東縣國中畢業生 升學意願之調查研 究

屏東縣國 中應屆畢 業生

背景因素:性別、就讀學校、父母教育程度、

父母職業

升學資訊:學校介紹、父母影響、導師影響 同儕影響、個人對升學地點的認知

行政措施:學校地域分布、交通車、學生宿舍 獎學金、教育資源、保送制度、教師素質、教學 設備

李文弘 國中應屆畢業生升 彰化縣國 背景因素:性別、學校隸屬、班上成績、父母親

(32)

室資料、學長姐影響、同學朋友影響

家庭因素:家人意見、父母期望

社會因素:學校畢業工作待遇高、學校的社會風

評、學校的校風名氣、學校的環境地點、學校學 費、學校畢業較易找工作

其他因素:補習班資料、坊間書籍與雜誌

范遠郁 (2002)

國中技藝教育班應 屆畢(結)業生進路意 向調查之研究:以台 東縣為例

台東縣國 中技藝班 學生

個人背景:性別、身分別、動機、學業成就 學校背景:學校隸屬、就讀類別

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結構、

父母期望

地域背景:就學地區、居住地區性質 蕭鈞育

(2002)

中部地區國中音樂 資優生生涯決定與 升學選擇之研究

中部地區 公立國中 音樂資優 三年級學 生

個人因素:音樂興趣、學習背景 家庭因素:父母意見、家人態度

學校因素:學校輔導、教師態度、同儕影響 社會因素:學校師資、升學率、日後就業考量

沈惠君 (2003)

花蓮地區原住民國 中生學習適應與升 學意願之研究

花蓮縣國 中生

性別、年級、族別、學業成績、家庭結構 家庭社經地位、學校類別、學校類型

張智勝 (2004)

國中生升學進路決 策歷程影響因素之 研究

雲嘉地區 國中三年 級學生

背景因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學業能力、

班別

興趣、自己成績與能力、父母期望、學校聲望 同儕團體、學費、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學校地點、

綜合國內相關文獻,發現影響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教育抱負)的因素,可分 為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其中以個人家庭社經地位、性別、

學業成就、重要他人影響(父母、老師、朋友)等因素影響力最為顯著,因此研究 者以這幾個因素做為本研究的基礎架構,而國外研究提出的個人抱負因素與班級 學習環境因素,由於這兩個因素是國內較少人探討的部分,所以研究者決定納入 這兩個因素然後組織建構出本研究完整的架構。下一節針對國內外文獻歸納出的 相關因素,做進一步的探究,討論影響個人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之因素。

(33)

第二節 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相關因素探討

本節探討影響個人教育期望之因素,而教育期望包含學生對教育的期望、學 生的升學意願與學生的教育抱負,因此以下針對教育期望、升學意願與教育抱負 的相關文獻做進一步探討。研究者試著從高中(職)學生升大學(四技二專)意願與 國中生升高中(職)意願的文獻,以及教育期望的國內外相關文獻中,離析出討論 最多且影響最深的因素,經由前一節文獻彙整而知背景變項、個人抱負、自我概 念、班級學習環境、重要他人因素對個人教育期望(升學意願)有顯著影響,本節 針對以上的因素再做更深入的探究。

壹、背景變項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首先探討背景變項亦即是性別、年級、學業成就、學校所在地、家庭社經地 位(父母教育程度與職業)對於學生其升學意願或是教育期望之影響。

一、性別

許多研究顯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林清江(1980) 研究國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提出男生升學與就業意願高於女生。陳玉明(1990) 研究原住民族群國中生,發現女生的教育抱負高於男生,而男生的職業抱負高於 女生。劉慧萍(1995)研究南區五縣市的原住民國中生,指出男生較女生有利於升 高中。之後陸續有研究者針對不同研究對象如高中職學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 示男生升學意願高於女生(王信智,1993;李京娜,1993;吳文全,2002;戴正雄,

2003)。

相對而言也有學者提出女生的升學意願高於男生(蔡子安,1993;李秋菊,

2002;范遠郁,2002;鄭瑋玲,2006)。但是有些學者認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

(34)

高等教育之意願有顯著差異,且男生與女生對於讀大學抱持不同的看法。

Knisley(1993)研究美國佛蒙特州鄉下地區的高中生,指出女生期望高中畢業後繼 續讀大學的意願高於男生。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研究指出性別是影響個人 進入大學的因素之一。

綜觀上述文獻,發現早期的研究顯示男生的升學意願高於女生,可能受以前 傳統觀念「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影響,女生唸太多書被社會視為違背傳統性別角 色(謝小岑,1992),因此女生不必讀太多書,只需要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即可。

而男生由古至今在求學過程中,家人對男生的鼓勵較多且社會對男生有較正面期 許,男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加上個人內在動力驅使,自然會使男生的教育抱負 與升學意願高於女生。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教育快速擴充,兩性平等觀念普 及化,無論男生或是女生只要有能力,就能享有同等的教育權。

而從 2000 年之後的文獻,發現大多數的研究指出女生的升學意願高於男生,

但也有學者認為男生與女生的升學意願沒有太大的差異,這表示女生的升學意願 與男生相同,甚至有超越男生的跡象,這似乎證明了時代正在進步的軌跡,也顯 示女生不再受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但是仍有少部分的研究提出男生的升學意願 高於女生,因此尚待進一步研究探討男女生之間升學意願的差異程度。

二、社經地位

大部分的研究都認同以父母教育程度、父母的職業以及家庭收入等客觀標準 做為家庭社經背景主要指標(范遠郁,2002)。因此本研究以父母教育程度與父母 職業做為家庭社經地位的指標。首先,探討父母教育程度對子女的升學意願或是 教育期望之影響,經過許多研究驗證,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期許比 較高,而子女在父母的期望與關懷之下,其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就越高。(邱靜 娟,1993;李京娜,1993;蕭惠蘭,2003;戴正雄,2003;陳劉育,2004;鄭瑋 玲,2006)。

(35)

但有研究指出父母教育程度不會影響子女的升學意願(陳建宏,1993;吳文 全,2002;蔣家娟;2002;蔡伶霞 2004)。劉慧萍(1995)研究南區五個縣市的原住 民國中生,發現母親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於孩子升高中,且隨著時代進步,母親 教育程度對子女教育成就影響越來越大(黃毅志,1995)。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 現大多數的研究支持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越高的論 點,但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母親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子女的教育成就,顯示母親 對子女的影響力似乎有超越父親的趨勢,但此說法仍需做進一步的研究。

接著探討父母職業對於子女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之影響,許多研究調查提出 父母職業會影響子女升學意願(李文弘,2001;李秋菊,2002;范遠郁,2002)。

蔡伶霞(2004)研究指出父親職業會影響子女生升學意願。另外有研究提出母親職 業會影響子女生學意願(黃旺根,2004)。但有學者不支持以上的研究結果,他們 認為父母職業不會對子女的升學意願造成影響(陳建宏,1993;劉慧萍,1995;蔣 家娟,2002;張標堅,2004)。因此到底父母親職業會不會影響子女升學意願尚待 探究。

由國內文獻得知,家庭社經地位亦即父母教育程度與父母職業對於子女升學 意願之影響力,學者們抱持著兩極的看法。從國外文獻探討得知,Young(1997) 研究澳洲鄉下與都市地區的高中生,指出社經地位與學生的教育期望以及職業期 望有很強的相關性。Baldwin 等人(1999)探討影響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因素 之研究,發現高社經地位比低社經地位學生擁有更強的慾望選擇讀大學。

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研究澳洲昆士蘭省的 12 年級學生,提出父母的教育程 度與職業是影響子女進入大學的重要因素。父親有職業聲望很高的工作與母親有 很好的教育程度,這些因素會促使男生繼續往更高層級的學校就讀,且父親職業 聲望越高對男生進入高等教育的預測力佳。對女生而言,父母教育程度很高以及

(36)

困的成長環境,但她們能在高中畢業之後繼續讀大學。父親職業聲望越低對女生 進入高等教育的預測力佳。

綜合國內外文獻得知,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子女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仍有一 定的影響力,但由於本研究對象為離島國中生,離島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不同於 台灣本島學生,且國內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因此家庭社經地位是否會影響離島國 中生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這仍需要進一步探究。

三、學業成績

許多研究指出學生的學業成績會影響其升學意願(邱靜娟,1993;李京娜,

1993;蔡惠華,1998;李文弘,2001;鄭富家,2003;蔡伶霞,2004;李秋菊,

2002;沈惠君,2003;鄭瑋玲,2006)。學業成績越好的學生學習態度較積極因 而其升學意願也會提高,但相對於成績低落的學生,其學習態度較消極散漫因 而升學意願較低(陳劉育,2004)。而且有研究調查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的升學 意願,發現學業成績越好實習成績越高的學生,其升學到餐飲相關科系就讀的 意願越高(蔣家娟,2002)。

Knisley(1993)研究美國佛蒙特州鄉下地區的高中生,指出學生的學業成就 會激勵個人繼續學習且提高個人就讀大學之意願。學生的教育期望以及職業期 望與學業成就有直接相關(Young,1997)。有學者指出歷史成績、自然科學成績、

數學成績、英文成績會影響學生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Meehan et al., 2005)。

而戴正雄(2003)研究高職海事科學生,提出學生成績在 80 分以上者,會因為學 業成績好、有興趣、對自己期許高及教師的鼓勵等因素而升學意願高。成績在 60 分以下者,會因為家長教育程度高、同學影響、期望就讀的學校有很好設備 及大家都要升學等因素,而其升學意願提高。但是 Hung 與 Marjoribanks(2005) 研究台中鄉下與都市地區的小學六年級學生,指出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教育期望 沒有相關性。

(37)

綜上所論,大多數研究顯示學業成就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成 績越好的學生對自我的能力較有信心且自我期許比較高,因此其升學意願與教育 期望越高,但是有些研究指出學業成績不會影響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造成此研 究結果可能的原因為,學生無論學業成就高低與否其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都很 高,也就是每個人理想中的教育期望很高,但是因為學業成就低落的學生在評估 個人的學業能力之後,覺得自己無法通過學力測驗的檢定,因而造成其升學意願 與教育期望比較低。以上皆為研究者的推測,仍待驗證與探究。

四、學校所在地

學生就讀學校的地理位置,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或是學區,是否會影響學 生的升學意願呢?李京娜(1993)就讀都市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高,其次是城 鎮、鄉村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低,而且學校越偏僻越不利於升高中(劉慧萍,

1995)。分析影響原因為都市學校的學生較容易取得升學資訊,對於要報考的學 校瞭解比較透徹,相較之下,鄉下學校的學生,升學資訊不足與缺乏競爭力的狀 態下,故其升學意願較低落。

陳劉育(2004)研究發現北部地區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高,中部及南部地區 學校的學生其升學意願次之,而東部地區的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最低。因此,學 校所在地區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願。鄭富家(2003)研究指出,以北部與南部學生 升學意願最高,中部次之,東部地區學生升學意願最低,台灣西部地區學校學生 其升學意願略高於東部地區。從上述研究可知,北部地區學校的學生升學意願高 於中部、南部與東部,且西部學生的升學意願高於東部學生。Baldwin 等人(1999) 澳洲高中生選擇高等教育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中,發現都市地區的學生比鄉下學生 擁有強烈地意願讀大學。

(38)

一級離島與二級離島,一級離島都市化程度高於二級離島,因此位於一級離島的 學校相較於二級離島的學校,其學生的升學意願是否有差異?而澎湖縣與台東縣 的綠島鄉、蘭嶼鄉學生的升學意願是否有差異?這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五、年級

學生就讀不同年級,其升學意願可能有所不同。沈惠君(2003)研究原住民國 中生,提出學生的升學意願因年級不同而有差異,而且不升學的學生,隨著年級 增加個人升學意願逐漸降低。也有國外學者提出學生的升學意願因年級不同而有 差異,且研究指出 10 年級學生期望自己在高中畢中之後能繼續讀大學,但是他 們又很矛盾,因為他們一方面計畫在高中畢業後繼續大學,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 將賺錢視為高中畢業後的首要目標,他們認為每件事都有可能的,所以 10 年級 學生相較於 11 與 12 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期望過於理想化,而 11 與 12 年級的學 生較務實取向,他們會去評估自己高中畢業後繼續升學或是工作的利弊得失,然 後再做決定(Baldwin et al., 1999)。

從上述文獻得知,年級這個變項會影響個人的升學意願,而且升學意願有可 能隨著年級增加而下降。個人隨著年級增加而升學意願降低的原因,會不會是因 為高年級的學生比較務實取向,他們會去評估自己的能力以及評估畢業後繼續升 學或工作的利弊,也許經過他們多方面的考量之後,個人升學意願受到影響,也 就是說高年級學生是以實際面來考量升學意願,而低年級學生是以理想面來考量 升學意願,所以導致低年級的升學意願比高年級學生高。此為研究者個人推測,

尚待進一步探究。從國內許多關於教育期望與升學意願的相關文獻中發現年級這 個變項較少人討論,這方面的研究相當貧乏,基於如此,研究者想探討年級是否 會影響個人升學意願?個人升學意願是否因為年級增加而逐漸降低?

(39)

貳、班級學習環境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國內針對班級學習環境與教育期望的研究並不多,但仍有少部分的研究可供 本研究做參考,而本節主要以邱靜娟(1993)、Young(1997)的研究進行討論。

Young(1997)的研究旨要探討澳洲鄉下與都市學生的自我概念、班級學習環 境、社經背景與個人抱負之間的相關性,並且比較鄉下與都市學生之間的差異情 形。而研究中運用的測量工具為 Fisher 與 McRobbie(1996)發展的班級學習環境問 卷(WIHIC),問卷內容可分為以下五個面向:

一、學生凝聚力:學生知道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忙與支援。

二、教師支持:教師會主動幫助學生,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學生參與:學生熱衷於參與課堂討論且能按時完成作業。

四、工作導向:能盡力完成規劃的活動且能專注於學習的相關課題。

五、合作:在課堂學習或是寫作業時,學生知道彼此要互相幫忙勝過於同學之間 的惡性競爭。

而 Young 研究結果顯示,班級學習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 念也會影響個人抱負與學業成就,所以可推知班級學習環境直接影響的自我概 念,然後再間接地影響個人抱負,而個人抱負亦即教育期望與職業期望,因此可 知班級學習環境會影響個人的教育期望。

邱靜娟(1993)以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國中生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國中生教育 期望,以及家庭學習環境、學校學習環境(教師期望、班級學習環境、同儕影響)、

個人特性(智力、學業成就)是否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而研究中運用的班級學 習環境量表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班級凝聚:指班級成員對團體目標認同感以及抱持正面態度之程度,與個人

(40)

三、課業互助:指班級同學之間在討論課業時,互相幫助合作的頻率。

四、教師偏愛:指教師對某些學生特別關愛,時常給予他們課業上的指導,教師 甚至因不同學生而有不同的評分標準。

五、民主作風:指班級做決策時以及導師領導方式合乎民主作風的程度。

六、班級秩序:指班級秩序能否維持良好以及學生遵守班規的程度。

七、學習滿意:指學習活動的多元性與開創性,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滿意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國中生個人特性、家庭學習環境、教師期望、同儕影響、班級 學習環境對於學生教育期望的預測皆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其中以前四個因素 最有影響力,而班級學習環境與教育期望的相關性較弱,但從研究結果顯示班級 學習環境中「班級凝聚」、「課業互助」、「民主作風」、「學習滿意」這四個面向與 教育期望呈正相關,而「同儕衝突」、「教師偏愛」、「班級秩序」這三個面向與教 育期望呈負相關。

就以上兩篇文獻可知,班級學習環境與學生教育期望有關聯,表示班級學習 環境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教育期望,但是班級學習環境與學生教育期望的相關性稍 嫌薄弱,因此班級學習環境到底會不會影響學生教育期望,尚待進一步驗證,而 班級學習環境每各面向與教育期望的相關性又為何呢?仍需深入探究。

參、重要他人與教育期望之相關研究

重要他人與教育期望的相關研究頗多,而從 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研究 結果發現重要他人指父母、老師、同儕會影響個人選擇讀大學的意願,由於 Carpenter 與 Western 之研究與本研究目的相似,所以本研究的重要他人亦指父母 老師與同儕,以下針對重要他人與教育期望的相關文獻做進一步討論。

(41)

一、父母

經過許多研究證實,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升學意願有舉足輕重的影 響,且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越高,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升學意願也就越高(王信智,

1993;蔡惠華,1998;蔣家娟;2002;蔡伶霞,2004;李秋菊,2002;范遠郁,

2002;鄭瑋玲,2006)。林清江(1980)調查我國國中生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

發現影響國中生升學意願之重要人物為父親與母親。邱靜娟(1993)研究北高兩市 的國中生,指出父母教育價值觀、父母關心子女學習、父母監督子女學習,父母 提供子女課外學習與其子女教育期望有相關。陳劉育(2004)研究高職實用技能班 電機類科學生,提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越積極越關心,則其子女的升學意願 越高。

Hung 與 Marjoribanks(2005)研究台中國小六年級學生,發現父母期望與其 子女的教育期望有相關性。Baldwin 等人(1999)提出父母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 學業成績,因此會影響孩子的教育信念,且經訪談焦點團體之後,從訪談資料得 知,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期望扮演重要的角色,且學生也認為父母的個人 經驗與看法、以及父母的鼓勵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 研究指出相較於老師與同儕的影響,父母的鼓勵會影響男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形 成,且期望一但形成會對於個人進入高等教育發揮影響力。但對女生而言,父母 的鼓勵與同儕兩者是影響個人進入大學的重要因素。

綜合上述研究,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懷與鼓勵,子女能知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期 望,因此子女的教育期望與升學意願會變高。在求學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 響力如此深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成語可說是時下父母心情的最佳寫 照,身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有偉大的成就。而本研究在深入探討父母 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否會影響子女選擇就讀大學(技術學院、研究所、博士)之意

(42)

二、老師

在學校中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每位學生,老師平日除了傳授學生知 識,也會鼓勵學生能夠繼續升學,且提供相關的升學資訊幫助學生在未來升學時 可做參考,當學生處於這種環境中很自然地他們的升學意願會提高,有許研究證 實上述的說法。王信智(1993)研究高雄市高職畢業生,提出教師期望與學生的升 學與就業意願具有顯著正相關。邱靜娟(1993)研究北兩市的國中生發現,學生教 育期望與教師期望有顯著正相關,教師的期望亦即教師關注與教師評價表示教師 的期望越高學生的教育期望會提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提供的訊息、觀 念的灌輸,讓學生在做升學決策時做參考(蕭鈞育,2002)。

但是有些研究提出教師期望對於學生的影響力不大。蔡惠華(1998)研究高屏 地區公私立高職應屆畢業生,指出師長的鼓勵對於學生升學與就業意願的影響力 不大。級任老師與學校其他老師不會影響學生的升學意願(李文弘,2001)。

Meehan 等人(2005)的研究發現,教師對於學生的態度會影響學生在高中畢業後的 教育計畫。Hung 與 Marjoribanks(2005)學生覺得教師的期望與個人的教育期望沒 有相關性。Knisley(1993)的研究顯示,未來有意願讀大學的高中生指出,當他們 知覺到老師因學生學業成就的差異而對學生有不同期望時,他們覺得老師的期望 會影響自己升學意願,但是這些高中生又提出學校的老師、行政人員與輔導人員 不是影響他們升大學意願的重要因素。

從上述的研究發現,部分研究支持教師對學生的期許是會影響學生在現在 與未來的表現,似乎證明「畢馬龍效應」是真的存在於教室中且對學生產生影響 力,但是有些研究卻不支持以上論點,因此教師對於學生的升學意願與教育期望 是否具有影響力,仍然沒有很明確的定論,尚待進一步探究,所以本研究想再深 入探討教師期望對於學生是否真的有影響?

(43)

三、同儕

在學校的生活中,學生除了與老師有互動之外,另外接觸最頻繁的就是同學,

經由長時間的相處,無形之中同學的想法會對個人產生影響。許多研究指出當同 學或是朋友有意願升學時,他們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個人的升學意願。蔡伶霞(2004) 高職美容科學生在同儕團體的影響之下,學生對同儕團體的接受度或認同度愈 高,愈能提高升學意願。學校因素與升學意願有顯著正相關,學校因素包含教師 期望、同儕團體、教材內容、學校設立,其中以同儕團體最為重要(鄭瑋玲,2006)。

張智勝(2004)調查雲嘉地區國中生升學進路決策因素,發現父母、老師與同學或 朋友是影響學生升學決策的重要人物。國中音樂資優生在生涯決定與升學選擇過 程中,同儕團體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蕭鈞育,2002)。

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同儕團體亦即同學或是朋友對於學生的升學意願不會造 成任何影響,李文弘(2001)研究彰化縣國中應屆畢業生發現,國中生選擇升學途 徑時,不受其同學或是朋友因素之影響。高職生的升學意願不受同學以及朋友因 素的影響(蔡惠華,1998;吳文全,2002)。

Knisley(1993)的研究結果,將來有意願讀大學的高中生認為,他們需要父母、

親戚或是朋友認同其高中畢業後的教育計畫,顯示學生的父母、親戚與朋友在他 們決定自己未來的教育計畫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的影響力。

綜觀以上的研究,同儕在學生的升學決策過程中是否扮演重要的角色,有研 究結果指出同儕對於學生個人的升學意願是有影響的,但是也有抱持不同看法的 學者,他們覺得同儕的影響力對個人來說並不大,因此同儕的升學意願是否會影 響到學生個人的升學意願呢?此問題仍需做更深入的研究。

(44)

肆、個人抱負與教育期望相關研究

在此探討個人抱負亦即職業期望與教育期望對於學生未來選擇接受高等教 育意願之影響,以下針對相關文獻做進一步討論。

一、職業期望

教育會影響一個人未來的職業與收入高低程度(黃毅志、陳怡靖,2005),學 生期望自己未來有個待遇很好的工作之前,必須要先擁有好學歷,因此學生的職 業期望可能會影響其升學意願或教育期望,蔣家娟(2002)以高職餐飲管理科學升 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對未來工作期許高,以及對餐飲工作認知程度越高的學 生,將來繼續升學到餐飲相關科系的意願也會越高。蔡惠華(1998)為謀求好的工 作是影響學生升學意願的主要因素之一,顯示學生認為要有好的工作之前必須要 有好的學歷,因而提高學生繼續往更高教育層級之學校就讀的意願。

Knisley(1993)研究發現,未來有意願讀大學的高中生認為大學教育很重要,

因為大學教育讓他們有能力賺很多錢,且能擁有一個待遇不錯令人滿意的工作。

Baldwin 等人(1999)研究澳洲 10-12 年級的學生,發現有意願讀大學的高中生認為 大學學歷增進他們找到工作的機會,而且他們覺得沒有大學學歷,就無法找到正 當的職業,大學教育的課程提供他們探索自己有興趣的職業之機會。

Carpenter 與 Western (1984) 研究指出高中男生知覺大學學歷能為將來的工作帶 來效益之想法,會影響個人選擇讀大學的意願。

綜上所述,學生認為大學教育之課程培養個人技術與知識能力,學生經由這 些課程得以發展自我,也可探索自己未來有興趣的職業類型,且學生覺得大學學 歷對於個人在未來求職之路有所助益,且具有加分的作用,基於如此,許多學生 認同如果個人希望將來有份穩定且薪資優渥的工作,前提是個人必須往更高教育 層級的學校就讀以擁有更好的學歷,因為有很好的學歷,才能在將來的求職路上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目的與國內外文獻探討之結果,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1:不同背景變項的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之差異情形。  1-1  不同「性別」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年級」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國中學業成績」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之離島國中生對高等教育期望有顯著差異。
表 3-2      台灣離島地區國民中學學生人數(N=5963)  離島地區  市鎮鄉別  學校名稱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學生數  合計  澎湖縣  馬公市  馬公國中  466  356  277  1099  文光國中  186  317  356  859  中正國中  39  38  45  122  澎南國中  39  64  54  157  湖西鄉  湖西國中  102  75  95  272  志清國中  7  5  4  16  鎮海國中  22  28  35  85
表 3-3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  離島地區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綠島鄉  蘭嶼鄉  琉球鄉  合計  發出份數  555  360  80  18  18  90  1120  回收份數  (回收率)  541  (97.47%)  360  (100%)  80  (100%)  18  (100%)  18  (100%)  90  (100%)  1106  (98.75%) 無效問卷  22  5  0  0  0  5  31  有效份數  519  355  80  18  18
表  3-5    教育程度與職業類別劃分方式  教育程度  研究所(含)以上  大學或專科  高中職畢業 國中畢業 國小(含)以下 指數  5  4  3  2  1  職業類別  專 業 人 員 企 業 主 管等  技術員與助理專業人員  事務工作人員  技 術 性 工人  非技術性工人  指數  5  4  3  2  1  其中在父母親教育程度由學生自行勾選;而職業類別方面,學生自己寫上父 母親的職業並略述工作內容,待問卷回收後,由研究者依照黃毅志(2003)台灣地 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進行分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 To explore and develop approaches to develop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s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through play ;..  To develop classroom routines that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