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教學信念之相關因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具有興趣、熱忱和專業知能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正確的 教學信念。教學信念是教師個人生命經歷獨有的產物,是透過與社會中的人事物漸漸學 習與歷練,甚至是相互碰撞、妥協、共享而成的,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塑造成型(林 寶山,1998)。由此可知,教師的教學信念並非是穩定不變的,本節探討教學信念的相 關影響因素。

研究者將影響教學信念因素之相關實證研究(吳正成,2005;吳松樺,2002;吳珮 瓏,2004;李雅鈴,2008;李雯佩,2005;李錦雯,2010;林雅如,2010;林麗員,2009;

陳羿蓁,2009;陳國泰、曾佳珍,2005;陳淑美,2010;He & Levin, 2008;Leonard et al., 2011;Lo & Anderson, 2010;Maier et al., 2011),以生態系統論的觀點歸納為:教師個人 因素、微觀系統、外系統、巨觀系統及時間系統等五個層面。分述如下:

一、 個人因素

(一) 教師年齡

教師年齡是教學信念存在差異的因素之一。研究指出,信念會因年齡的成熟與教學 經驗的累積而有顯著差異,年齡與信念的關係似乎呈現曲線相關,31 歲至 45 歲之教師 可能因富有經驗又願意接受新觀念,在教學上游刃有餘,能夠與當前教育潮流結合,瞭 解學生的需求,故其信念比 30 歲以下及 46 歲以上之教師較為開放(吳正成,2005)。

因本研究現職的幼兒教師受試樣本僅有 34 位,尚無法由個人背景資料中的「年齡」

分析其差異性,故不列為探討因素。

(二) 學歷背景

教師的學歷背景對教學信念有其影響力。研究指出,教學信念會因培育方式的不同

17

而有顯著差異,培育方式與信念的關係似乎呈現曲線相關,以受非師範體系之一般大學 師資培育方式的教師得分最高,可能原因為課程的內容與安排較多元,導致教學信念相 對傾向開放(吳正成,2005)。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屬師範教育體系的臺中教育大學,因此,教師的學歷背景將不列 為教學信念之影響因素。

(三) 人格特質

人格是一種穩定的性格傾向,由個人的內在特質、性向、態度、氣質、智力、個人 成熟度、道德感、價值觀、內省智慧等交互作用而成,可解釋個體的思想與行為特徵(張 春興,1996;Decker & Rimm-Kaufman, 2008;Feist & Feist, 2008)。研究指出,具反省 思考能力的教師,較重視課程成效對幼兒的影響,會盡量調整課程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 異(李雯佩,2005;李錦雯,2010;林麗員,2009)。

因人格特質涵蓋範圍廣泛,受到個人認知、情緒和態度等主觀因素影響,故本研究 將不列為探討因素。

二、 微觀系統

(一) 家庭環境

家庭是型塑一個人性格、觀念、思想的地方 (Arndt & Mcguire-Schwartz, 2008;Berns, 2013)。而教學信念源自早年的家庭生活經驗,因此,父母的教養態度、行為及規範,

都會影響個人的形象及想法,並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其日後的信念,影響個人的行為(吳 珮瓏,2004;林雅如,2010;陳羿蓁,2009)。另外,當教師為人母(父)後,藉由累 積一些養育子女的經驗,學會更加重視學生的需求,關懷、包容及尊重學生的內心,在 教學時亦較能體認學生的個別差異,著重情意方面的培養,給予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吳 松樺,2002;李雅鈴,2008;李雯佩,2005)。

18

(二) 幼兒園環境 1. 學生因素

學生是影響教師教學信念因素中的重要他人之一。研究指出,在師生互動過程中,

教師教學活動的安排、教材的選擇都以學生的特質及能力作為考量,當學生的反應不佳 時,教學信念便產生衝擊,教師因而重新思考其原有的信念,並透過教學過程尋找新的 信念,進而重塑舊有信念(吳珮瓏,2004;李雯佩,2005;陳羿蓁,2009)。因此,學 生的學習狀況、反應及態度,都會不斷牽引著教師日後的教學信念。

2. 家長因素

家長的回饋是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之一,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檢視、

反思、修正與調整。研究指出,家長的正面回饋,是教師的信心來源,堅定教師在教學 上的想法(吳松樺,2002; 李雯佩,2005;林雅如,2010;陳淑美,2010);反之,原 本堅持不教幼兒寫字、認字、學注音符號的教師,受到家長的壓力與擔憂後,卻漸漸鬆 動個人的堅持,以現實環境為考量(吳珮瓏,2004)。

3. 搭班教師的信念

研究指出,搭班夥伴的協助,能夠讓教師在碰到教學問題時獲得依靠,或者成為學 習與模仿的對象,而彼此的教學方式和風格也會相互影響(吳松樺,2002;吳珮瓏,2004;

李雯佩,2005)。

4. 教學型態

不同教學型態對教師教學信念有其差異性的存在,如:原本鮮少與學生分享心事的 教師,在接觸華德福教育後,漸漸開始學會與學生分享事情,討論彼此的看法,重視學 生的需求與個別差異(李雅鈴,2008)。

因本研究現職的幼兒教師受試樣本僅有 34 位,尚無法由個人背景資料中的「幼兒 園主要教學型態」分析其差異性,故不列為探討因素。

19

5. 園長的教育理念與領導方式

教師的教學行為亦受到園長教育理念與領導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園長的領導方 式若較為開放,則會與教師分享教育觀點,鼓勵教師不斷地在職進修,提升教師的教學

(林麗員,2009);而當園長的領導與教師的教學信念不符合時,其信念就會產生動搖 或衝突,造成信念轉變的可能性(吳珮瓏,2004)。

6. 園所規模

園所規模的大小會影響幼兒園的組織結構、文化、教師的工作負擔、同事互動、資 源設備的使用與師生關係等方面。陳淑美(2010)研究指出,規模大的學校,課程的規 劃容易流於科層化,主要是待行政方面擬定後,再由教師們依據班級狀況調整,行政與 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及對教學問題的溝通可能較少;反之,規模小的學校,主 要規劃者是教師本身,互動較為頻繁,關係較為密切,因而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 師間的教學想法與態度。

因本研究現職的幼兒教師受試樣本僅有 34 位,尚無法由個人背景資料中的「幼兒 園規模」分析其差異性,故不列為探討因素。

(三) 專業養成環境 1. 專業教育課程

從學生時代開始,個人便獲取多方面的教育專業知能,並藉由學習觀察任課教師們 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及教學態度等,來奠定日後成為教師時的參考架構 (Decker &

Rimm-Kaufman, 2008;Dunn & Rakes, 2011;Li et al., 2011)。相關研究指出,在教師養 成過程中,專業教育課程是最直接影響個人教學信念的方式,透過在學期間的專業訓 練,強化或改變教師的教學知識與對教學的想法(吳珮瓏,2004;陳羿蓁,2009;Lo &

Anderson, 2010;Maier et al., 2011)。 2. 實習經驗

在教師養成教育階段中,實習課程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習經驗。教師從接受學校

20

教育開始,便獲取許多的專業知識,也漸漸形成個人的教學信念,這些專業訓練與專業 知能,透過實習的課程讓教師有機會觀摩到優良教師的教學,以釐清自我的教學信念。

研究指出,實習階段所型塑的信念,是未來前進的方向,因教師從早年經驗中所省思出 來的教學信念,經實習課程的影響而顯得更加堅定(李雅鈴,2008;李雯佩,2005;陳 國泰、曾佳珍,2005;He & Levin, 2008;Leonard et al., 2011)。

3. 研習進修

當教師任教一段時間後,雖然累積了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相對地,教師的教學 信念也日益趨於穩固而不再改變,此時,教師若能適時地透過相關研習課程或進修的指 導及輔助,不僅能擴展教育專業知能,亦能激起教師們對自我專業成長的重視,對教師 本身的信念有強化與精進的作用(吳正成,2005;Borg, 2011)。研究指出,教師進入職 場工作後,藉由參加研習或繼續進修的管道,能幫助個人進步與成長,並提昇專業能力,

建立批判思考的態度,進而刺激其教學信念的反省與實踐(吳珮瓏,2004;李雯佩,2005;

林麗員,2009)。

三、 外系統

(一) 社區環境

教師任職地區的不同,不僅在交通、設備、資源、環境與文化上有所差異,亦會造 成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些都有可能是形成任教於城市、鄉鎮、山區或海濱教師 之間教學信念有別的因素(吳正成,2005)。

(二) 資訊傳播

科技與資訊的進步,使得傳播媒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包括電視、廣播、

網際網路、影片、報章雜誌、書籍、教育專業刊物等,都不時地傳遞著許多教育相關的 資訊與對教師的期望,而教師若認同其中的內容,則教學信念將會受到這些公眾傳播力

21

量的影響或重建(吳珮瓏,2004;李雯佩,2005;陳啟榮,2011)。

四、 巨觀系統

文化是社會群體中多數人所持有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想法與 行為,相對地,教師對社會文化的認知,將會反映在實際的教學當中 (Hoy & Miskel, 2001;Valsiner & Connolly, 2003;Wallace & Priestley, 2011)。研究指出,在無法脫離經 濟不景氣、少子化及教育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教師的教學信念可能因現實環境所帶來的 壓力而有所影響,使教師必須適時地調整教學信念,以因應整體大系統的變遷(李雅鈴,

2008;林麗員,2009)。

五、 時間系統

社會環境及生態情境的改變,會對個體的發展造成影響 (Vasta, 1992)。因此,從時 間歷程看教學信念的改變,教師於每一階段會有不同的專業表現,經過求學階段的探索 與奠基後,其身分將由學生轉換成教師,進入初任教師的適應期,調整理想與現實之間 的差距;接著,進入任教第二年至第四年的發奮期,充實自己的教學內容與信念;而任 教第五年至第十年,為尋求教學上的卓越、重新省思教學觀念與信念的創新期;最後,

來到十年以上的統整期,建構出個人的專業教學信念(饒見維,2003)。研究指出,教 學信念與教學年資間有顯著差異,其關係似乎呈現曲線相關,以服務年資在 11 至 20 年 之教師得分最高,教學信念傾向開放,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瞭解其需求,且對於教育改

來到十年以上的統整期,建構出個人的專業教學信念(饒見維,2003)。研究指出,教 學信念與教學年資間有顯著差異,其關係似乎呈現曲線相關,以服務年資在 11 至 20 年 之教師得分最高,教學信念傾向開放,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瞭解其需求,且對於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