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案例工作坊運作之因素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影響案例工作坊運作之因素

本研究進行案例工作坊邀請現場幼教教師進行案例討論與案例撰寫,工作坊 中以案例討論與撰寫案例為主要活動,透過工作坊的運作期能幫助現場教師省思 教學與提升教學實務。而工作坊運作以討論為主要的進行形式,討論需要人參與,

因此研究參與者之出席與討論中之參與度與投入之表現,皆影響工作坊的進行。

以下就研究者訪談與所觀察的現象說明影響工作坊運作的因素。

一、年資和教學經驗

研究參與者的年資與經驗影響著案例之討論。從研究參與者的年資來看,11 位的年資計算至 99 學年度。11 位研究參與者中初任 1 位,1 年 2 位,2-5 年 2 位,

10 年以上 4 位,5-10 年 2 位。工作坊運作到 99 學年下學期時,兩位年資四年的 教師幾乎沒有參與,因此將研究參與者分成三組,初任 1 至 2 年、5-10 年以及 10 年以上年資,初任組的老師為亭老師、儀老師與水老師;5-10 年組的為青老師與 君老師;10 年以上年資為飛老師、月老師、羊老師、員老師。

從第八次(100/01/08)的工作坊來分析研究參與者發言的情形,擇取第八次 工作坊分析是因為工作坊已經進行過一段時間,研究參與者此之間已相當熟識,

且當次研究參與者僅水老師未出席。

扣除羊老師帶領分享及回應先前撰寫案例內容以及疑問,此次的發言量來看,

飛老師最多發言共 24 次;亭老師有 10 次;羊老師 9 次;青老師、月老師、員老 師各有 8 次,而儀老師和君老師各一次。從上述的次數可以發現年資較深的教師 發言次數較多,且內容量也較多,而亭老師雖為初任組在這次發言也多,但其發 言較多是回應式的發言,如他接著飛老師回饋羊老師所寫之案例有畫面,彷彿現

場事件呈現眼前。

飛:我覺得他文筆太好了,我看完之後我就想說,

亭:很有畫面

飛:這看起來是很,敘述是很流暢的,我第一個念頭是文筆很好,多寫一點(綜 團 100/01/08)。

君老師與儀老師在此次的討論中發言較少,除了年資之外,與其個人的特質 也有所關係。儀老師曾提起常無法將意思表達完全,常扮演旁聽者的角色。水老 師也提到自己當聽眾,聆聽不同背景的人反應及分享。發言算多的青老師則認為 自己是屬於先聆聽型的人物,思考後就能有所反應。

我的壓力應該是來自於有時候自己的意見沒辦法表達得很好,或是說有時候都 是當旁觀者的角色再聽別人講話(訪儀老師 100/01/27)。

我發現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我覺得可能跟個性也蠻有關係的…那時候我在看大 家討論,我是比較喜歡觀察大家的人(訪儀老師 100/01/27)

我是覺得,我很喜歡聽不同環境的人講的話(訪水老師 100/01/26)。

我好像聽比較多,我覺得我反應比較慢,我覺得很多人都可以很快就想到一些 很好的論點分享(訪青老師 100/10/13)。

誠如 Levin(1995) 研究發現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即便是居於聆聽者的角色也 有收穫。透過積極傾聽其他參與者的觀點,參與的教師發現自己可以學習他人的 觀點,並且評估自己的觀點、假設、信念。可見,在討論中即便是聆聽者也是可 以從他人觀點中獲得收穫,並從他人經驗學習進而反思自己的觀點。

發言量多的飛老師、羊老師和月老師常在討論中分享自己的經驗,進而 促發他人的討論,亭老師認為這兩位研究參與者的發言可以引起他人的想法 和經驗。

而且飛老師跟月老師,他們兩個還蠻有,蠻能引發大家一些共鳴的(訪亭老師 100/10/10)

不同年資與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工作坊,提供不同觀點的討論。猶如新進教 師與資深教師的對話,新進教師從資深教師的對談中學習到不同的觀點經驗,尤 其是年資較為淺的研究參與者認為,資深教師提供許多事件是他們所沒有經驗過 的,讓他們收穫良多。

所以新進教師要和資深老師對話(訪羊老師 100/12/07)。

我覺得我們一群人在討論,跟我們都是初任老師,這個差別會很多(訪亭老師 100/01/26)

我覺得不會耶,可能對於那些年資比較長的可能會覺得沒什麼,像那次我們討 論到哪個題目,就有老師說看完覺得沒什麼,覺得也不夠深入,可是像我們這 種年資比較淺的,就覺得收穫很多,因為就是沒有遇過,所以我覺得可能還是 年資的關係,所以遇到的事情比較多吧,那我們屬於遇到事情比較少的,所以 很多東西都沒有遇過(訪君老師 100/01/28)

儀老師曾在大學時期,也曾討論過案例。他比較在學生時代與現在參與工作 坊之不同時提到,資深老師可以提供另類觀點,自己當老師和當學生在討論時觀 點會有所不同,且資深老師提供的觀點,也讓他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案例中教 師的心態和想法。

儀:那時大家那時候分享都會,有點單純吧,不會想到整體的東西,像上次不 是分享那個什麼新手老師,跟資深老師,大家可能都會站在那新手老師好可憐 可是我那天聽到討論那資深老師為什麼要幫你這麼多,他也有很多付出的那一 面,你沒有看到而已,我覺得這是另外一面,你要去聽過接觸過他們的經驗才 會知道,他也是有付出的,而不是就是你們這樣想,你們都單方面的想,對阿,

跟一個學生的角度跟自己變成一個老師的角度,感受會不一樣(儀老師 100/10/16)

不同經驗背景的教師討論時,會引發許多想法。這樣的討論與單純在自己工 作場域中與合班教師、或是年資相仿的教師討論有所不同的。在討論之中大家提 供不同經驗,無論是成功的或是失敗的經驗皆提出分享,甚至大家還會針對一些 案例中的事件提供解決策略,讓討論內容更加的多元、豐富。

青老師提到自己在工作場域中,與合班教師兩人所思考的角度有限,但工作 坊討論時,不同經驗讓討論更深入。儀老師也認為自己所處環境較為封閉,而在 工作坊中不同經驗教師可以提供許多想法。

因為兩個人畢竟能想的可能也不多,那也是只是針對這個狀況,可是我覺得像 這樣子的討論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進來,然後有不同的經驗的累積,然後或者是 說有一些成功的啦,或是不成功的都可以分享到,因為不同的場域的人,然後 都會有不同的經驗,那個討論是很深入的,因為我們平常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

(訪青老師 100/10/13)。

我覺得學習到的觀點很多,在幼教現場自己的想法可能也較封閉侷限,藉由討 論的過程,除了不同經驗老師分享外,也能夠學習到很寶貴的想法(回饋儀老 師 99/09/18)

亭老師也認為討論時,大家提供想法和策略,讓解決的方法更多樣。與不同 經驗教師討論,讓老師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事情。

其他老師給我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比如說,飛老師老師就講到說,這是他 的生理需求,那我們就讓他,就讓他滿足這個需求,…變成說大家在討論的 過程當中,他們給你的東西會變得讓你處理事情更多樣化,更周延(訪亭老 師 100/10/10)。

與不同背景的老師討論案例,發現到很多自己未曾思考過的層面,例如:關於 梅霆過的問題,有老師提出──可能是教師本身的主觀意識強烈,這位孩子也 許不適合這樣的教學型態。自己只針對孩子的問題來分析,換個環境也許某些 問題就不會那麼嚴重,教師自身還是有許多盲點(回饋水老師 99/09/22)。

君老師提到工作坊的討論相當有趣,因不同背景的教師提供許多自己的經驗,

大家放開心胸分享,在自己園所中不見得有這樣的分享心態。

我覺得討論東西越來越有趣。因為可以聽到很多很多人的經驗分享,因為有時 候在園內,不是每個老師都願意跟你分享他的經驗的,因為他就當你也跟他是 一樣是老師,你也同時在教小孩在處理事情,他也尊重你,我也尊重他的處理 方式,可是他不一定隨時都會跟你分享很多他的事情他的經歷他的方法,跟他 看事情的角度,我覺得在這工作坊可以看到(訪君老師 100/01/28)。

羊老師在一次回饋中提到,當次的討論相當豐富,因每個研究參與者的背景、

經驗不同,討論讓他瞭解許多不同的觀點和策略;他更提到工作坊討論中,教師 們分享自己的經驗,與一般教授或專家提供的意見更貼近真實的現場。

這次討論很精彩…因為參與伙伴的工作經驗不同,所以大家的意見不一定是一 致的,但是由於整個討論氛圍是很開放的,因此大家都能暢所欲言,我個人也 從討論過程中聽到許多有趣的觀點,如:當老師花許多時間在教導一個特殊生,

就是相對剝奪了其他孩子跟老師相處的時間等等。飛老師老師提出來的『化零 為整』(與期待一個過動兒去跑操場發洩精力,不如全班一起去)的說法實在 是太經典了!而之之提到的"視覺提示"則是非常實用的建議!大家都很優秀…

我只能這樣說(回饋羊老師 99/10/1)

但是討論是更生動的而且是其他現場用他血淚的經驗所提供出來的經驗,跟那 個站在高點的教授,或是一個專家所提出來的意見可能又不一樣(訪羊老師

100/12/07)

許德田(2001)提出成員同質性過高的情況下,易於限制團體的發展,無法 突破想法與限制。在工作坊討論中有不同經驗與背景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

因工作坊中每位參與者都帶著自己的教學與園所的經驗進入討論之中,研究參與

因工作坊中每位參與者都帶著自己的教學與園所的經驗進入討論之中,研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