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案例教學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案例教學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案例教學法透過案例討論與案例撰寫促進教師的反省性思考、解決問題的能 力、做決定的能力、分析能力、促進教師間的合作、促進教師積極投入學習、以 及發展人際和溝通技巧,亦即促進教師個人與同儕間的專業成長,以下先針教師 專業成長模式及途徑進行說明;接著說明案例教學法對專業成長的影響;最後闡 述案例教學法促進教師省思能力。

壹、教師專業發展基本原理與模式

一、教師專業發展基本原理

饒見維(1992)以個人相關研究和經驗為出發點,參考相關研究得原理原則 並加以整理歸納出教師專業發展的原理原則稱之為「知行思交融原理」其原則有 六項(已備、準備、經驗、省思、建構),協同是六項原則的核心,其他五個原則 則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循環圓,顯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態歷程。(引自饒見維,

1996:221-278)

所謂的知行思交融中的知,指的是「已知」和「新知」。有也就是一個教師已 經具備的各種專業內涵及剛剛形成的預備知識或預備行動架構,「行」是為了獲得 實際的體驗,教師所採取的任何具體行動,包含觀察、試驗、假設、實作等;「思」

是教師針對行動中所獲得的實務經驗所進行的任何反省、檢討、分析、綜合、評 鑑等高層次的認知活動。

這三個部分環環相扣,相互配合稱之為交融。也就是說知行要合一,專業理 論與專業實務必須密切結合,和做中學的意味相同。目前許多教師專業發展活動 規劃的假設是知而後行,也就是由理論進入實務,許多學者質疑此項假設,因為 理論與實務是一體兩面的,並不可單獨存在,專業知識和專業經驗是不可分離的,

教育的情境是非常複雜的,單純、概化的學理並不能完全處理複雜的現場情境,

而形成學理和實務之間的差距,因此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必須要密切結合理論與實 務,進而做到「知行合一」。

另外,行和思指的是行思並進,一位專業的教師在工作中並需具備行中思的 能力,面臨問題時可以形成假說,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以驗證假說,根據行動結果

去修正假說。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所提供的兩難情境或是待解決的困境,提供參 與者提出問題解決方式以及可能的行動,並從中省思和自己相關的情境中的問題,

於實際行動中實行,進而修正自己的實際作法和信念。

最後「知」就是學習別人的或書本上的書本上現成的知識,「思」就是個人主 動積極投入省思與建構活動,必須要學思並重。知思行三者關係如下圖 2-1:

圖 2-1 知行思交融原理

「知行思交融原理」其原則有六項(已備、準備、經驗、省思、建構),協同 是六項原則的核心以下針對「知行思交融原理」六項實行原則來說明教師專業發 展的實施原則:

1. 已備原則:規劃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時,必須配合教師已經具備有的專業經 驗和專業內涵。

2. 預備原則:在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中必須提供教師預備知識架構,或協助教 師研擬預備行動架構,以便進一步在實務情境中獲得實務經驗。預備原則 包含「知識的預備」和「行動的預備」。

3. 經驗原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必須提供教師實務經驗,並以此經驗為基礎 來協助教師發展其專業內涵。

4. 省思原則:在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中,必須引導協助教師針對所獲得的經驗

進行愈來愈高層次的省思。

5. 建構原則:在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中,必須協助教師主動建構出個人的專業 內涵。

6. 協同原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必須在各方面相關人員的協助之下,以多面 向溝通、互動、對話來進行。

六項原則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循環圓,顯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態歷程,其 關係如圖 2-2。

圖 2-2 教師專業發展基本原理(知行思交融原理實施原則)(引自饒見維,1996:

213)

二、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李俊湖(1998)將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分為訓練模式、發展取向、生態取向。

以下簡述之:

1.訓練模式

此種專業成長模式是強調行為的重要性,並試圖建立教學與學習結果的關連 性,課程偏重認知理解或技能發展的教育目標和學習結果,目的在改進教師的技 巧與思考。此種模式是以專家主導的。訓練取向模式分為訓練方案、實施方案、

追蹤輔導三階段,微觀教學與同儕教練均屬於此種專業成長模式。

2.發展取向模式

已備

建構 省思

協同

經驗 預備

預備

已備

建構 省思

已備 經驗

建構 省思

已備 經驗

建構 省思

經驗

此種專業成長型態的假定為教師具有自我發展能力;教師能主動探究與解決 問題,此取向是由教師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強調教師觀點與理論,是由教師主動 建構的成長模式,可分為自我導向學習模式以及反省探究模式,其中自我導向學 習模式以教師自主的學習方式發展教師能力;至於反省探究則強調經驗的反省與 分享及再建構歷程。近幾年來的「行動研究」、「反省性教學」皆屬之於發展取向 模式。而其反省探究方法中又可細分為教學札記、自傳、城牆法、行列法、箭號 法、目錄格、隱喻、畫圖、照相等方法。

3.生態取向模式

此種模式假定學校發展與專業成長一體兩面;專業成長有賴生態合作與系統 統整,而後者的生態合作希望透過分享合作的歷程,使得教師得以與他人有意義 的接觸,以減少孤立感。此模式認為學校發展與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關係密不可 分,並希冀透過建立學校本位的專業社區,強調集體合作、對話與分享,給予教 師自主權力,來發展教師尊嚴與地位。學校發展模式與合作行動研究皆屬於此種 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的進行方式。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透過專業活動的進行,才能將教師導向更好的轉變。許多 學者提到可幫助幼稚園教師自我成長的方式有參加研習會及座談會、參與教學觀 摩、閱讀專業書籍和蒐集相關資料、進修學位、提升專業對話、聘請教學顧問、

參加行動研究等(林育瑋,1996)。林惠娟(2005)探討南投縣幼兒教保人員的在 職進修現況,發現「聽演講」是教師最常參加的研習類型,其次是「實務演練」、

再來是「聽演講合併實務演練」,「教學觀摩」的形式極少被應用。

饒見維(1996)將在職教師專業成長方式區分為「被動發展」與「省思探究」

兩類。「被動發展類」包括進修研習(專題演講、收看電視節目或錄影帶、短期密 集研習課程或講習、研討會、系列研習課程或講習、學分學位課程),及實習輔導

(隔空式、巡迴式、臨床式、省思探究式)等;「省思探究類」則包括參觀與觀摩

(校內外教學觀摩、相互教學觀摩與考試、校外參觀訪問或考察)、協同成長團體

(問題導向式成長團體、讀書會、主題中心式成長團體)、協同行動研究(課程研 發、改進實務、改革情境、增進理解等行動研究)、引導式自我研究(個案建立、

省思札記、個案討論、建構個人專業理論、引導式行動研究)、一般專業研究及個 人導向式學習等六種。

其中,系列的研習課程或講習,是指針對某一主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習活動,

其優點為針對一個主題做密切且深入的學習,或是讓教師實地演練某種技巧以及 逐步學習複雜的專業知能,而且讓教師把學到的技能或觀念立即應用在平日的教 學實踐上,個別教師有機會逐步澄清自己的疑惑,解決自己遭遇到的問題,本研 究就以系列的課程亦即工作坊方式,進行案例教學法,以促進在職幼教教師在省 思能力以及教學實踐的能力。

饒見維提到的引導式自我探究中之「個案建立」的重點在引導教師針對自己 經驗過的,或正遭遇到的實務狀況,或其他教師所遭遇到的狀況,蒐集資料並加 以分析,建立出完整且真實的個案描述,使讀者能透過個案的描述瞭解整個個案,

並得到某種「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個案的建立過程即為一個深度的 探究活動,也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饒見維,1996)。也就是說案例的撰寫是 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

張德銳(2004)將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我發展途徑,

一類是互相學習途徑。自我發展的途徑包含 1.培養開放的態度;2.加強敏感性培養,

促進教學省思;3.擬定生涯發展計畫,促進教師終身學習;4.加強書寫活動,促進 教師專業省思;5.實施教學研究。而相互學習的途徑包含 1.以相互對話促進教師經 驗省思;2.以畫像法增強教師的專業意識與認同;3.以合作學習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4.以合作式的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5.以教學檔案幫助教師專業成長;6.以 同儕教練協助教師專業成長;7.以教學省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陳美玉(1999)指出教師專業反省的途徑有:

1.同僚分享法

教師在班級進行教學活動,大多顯得「急迫」、「繁忙」,少有意識性的慎思,

透過同僚互動可以提高教師對自我專業聲音和觀點的瞭解,進而批判反省自己的 經驗,透過同僚的合作可以突破教師的孤立感,發展出相互支持的專業意識,並 拓展教師的專業視野。

2.研究者與教師專業合作法

同僚的分享需要明確的主題與專業訓練者的領導,透過大學教授與學校教師 的專業合作可以發揮合作、實際問題的探討、專業發展以及開放性溝通的四項功 能,透過此種專業合作對話、探討專業經驗的做法,讓每位教師在自己的實踐知

同僚的分享需要明確的主題與專業訓練者的領導,透過大學教授與學校教師 的專業合作可以發揮合作、實際問題的探討、專業發展以及開放性溝通的四項功 能,透過此種專業合作對話、探討專業經驗的做法,讓每位教師在自己的實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