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影響父母教育期望的因素

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普遍對子女有殷切的期望,盼孩子能有比父母親更良好的 表現、更優異的成就,而孩子從小生長於家庭,故受到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不少學 者在教育期望的研究中,提及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會受到許多背景因素的影響,以下歸 納文獻後,將其影響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的因素分為「家長的因素」和「子女的因素」兩 個層面來論述。

一、 家長的背景變項

本研究整理家長因素的變項後,以父母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家長性別、區住地區四

方面分述之。

(一) 父母教育程度

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教育程度與其子女受教育的機會有關聯。

1. 認為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教育期望也越高

黃菁瑩(1999)在研究台灣父母對子女教育期望的差異中,發現女性家長的教育程度越 高者,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另外,黃菁瑩認為,父母的教育程度,對子女的期望有 著對直接的影響。

楊景堯(1993a)的文章中提及,因為父母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到他們自身的價值觀和 使用的語言類型,進而在生養子女的過程中影響到子女的教育期望和態度,因此,楊景堯 認為父母的教育期望是影響子女教育成就的重要因素。全中鯤(2000)在探討少數民族的 教育問題中提到,原住民父母教育程度偏低,對子女教育期望和認知不足,對子女的生活 照顧與課業指導監督也不夠。林俊瑩(2001)的研究發現,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家長,比高 中職學歷及國中以下學歷的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期望高,顯現出高教育程度的家長對子女 還是有比較高的教育期望。蔡添旺(2007)調查國小學生的家長後也提出同樣的看法,認 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會因自己的教育程度、職業不同而有所差異。

Kaplan, Liu 與 Kaplan(2001)調查十一到十五歲的青少年及其父母,結果發現父母的 教育程度和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有顯著的相關;當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時,對子女的教 育期望也越高,而影響到學生學業成就最重要的家庭因素,乃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另一方面,以子女的知覺角度而言,楊瑩(1995)以子女為研究對象發現,子女所知 覺的父親教育期望,會依父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極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當父親的教 育程度越高時,學生所知覺到的父親教育期望也就越高。

就上述的探討可以說明,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者,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相對提升,可 能是因為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注重教養孩子時的教育環境、孩子特質的發展,因此其 子女的受教育機會也越有利。

2.認為父母教育程度低者對子女教育期望較高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家長教育程度低─指家長本身未接受教育或只有小學學歷 者,可能因為體驗到低學歷所造成生活及就業上的挫折或辛苦,因此,產生反向的思想,

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反而高於中等教育程度者(周裕欽、廖品蘭,1997)。

(二) 家庭社經地位

在家庭的社經地位方面,多指家庭的收入、家長的職業等。因為家長本身的教育程度 容易影響從事的工作類型,而工作類型又與經濟收入相關,例如,僅接受低學歷的家長,

就業後多數從事勞力方面的工作,薪俸有限,對於孩子的教育投資便較為節制,因此,許 多研究皆顯示,家長的社經背景和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有密切相關。

Fan(2001)的研究結果提出,家庭和家長的背景條件,會影響到家長的教育期望,其 中,父母的社經水準便和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有很大的關聯性。

有些研究指出,家長的職業聲譽高、收入高者,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較高,其中,軍 公教及從商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最高(林俊瑩,2001;侯世昌,2002)。周裕欽、廖 品蘭(1997)在探討出身背景、父母教育程度及對子女教育期望的關聯性研究中,發現高 社經地位的家長,對子女的有較高的教育期望。莊昌憲(2001)在研究中指出,在學業成 就方面,社經地位中等的父母比低階層的父母,對他們的子女有較高的教育期望。黃正弘 (2006)以國民中小學藝術才能班學生的家長為調查對象,發現在課業學習和品德人際關係 的期望方面,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高於低社經地位的家長。

以學童的角度而言,簡伊淇(2002)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發現中、高家 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之父母期望知覺,顯著高於低家庭社經的位學生之父母期望知覺。

由上述資料可知,很多研究皆認為社經背景屬於中、高的家庭,由於家長本身的收入 較高,工作聲譽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經濟能力佳在教育費用上捨得投資,對於子女的教 育也較有能力關注,如親子共讀、談話時間、督促功課等,且可以提供才藝學習和補習、

出國遊學等機會,教育資源設備較充足,因此家庭的背景、家長的職業及經濟能力等,會

影響到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相對地,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雖然不乏有較高的期望者,但父母卻不一 定能提供子女充足的教育資源(張芳全,2006)。因此,家庭的社經地位條件容易限制了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

(三) 家長性別

在家長性別影響對子女教育期望方面,幾位學者分別提出不同的看法:

1.認為女性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高於男性家長

黃菁瑩(1998)的研究結果發現,在背景變項中,女性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高於男 性,而且女性對男孩、女孩的教育期望的差距大於男性─女性家長對男孩的教育期望較女 孩高。林淑娥(2004)的研究也指出,母親相較於父親,對其子女有較高的教育期望,尤 其在品德和人際關係方面的表現特別注重。

男性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低於女性家長,據周裕欽、廖品蘭(1997)的推論,可能 是因為傳統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的緣故,子女的教育多仰賴母親,而子女的表現則 成為評定母親是否有盡教養職責的指標,因此,母親會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較高。

2.認為男性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高於女性家長

在陳玟伊(2006)的研究中發現,對於子女學業、未來成就的期望方面,男性家長明 顯高於女性家長。李文芳(2008)調查台北市國中家長的教育期望、教養方式與子女行為 困擾後發現,男性家長較女性家長對男生之學業和成就期望更為顯著認同、推測原因,可 能是男性家長在外工作擔負起家中生計重擔,因此,了解在社會上與人競爭之辛苦和壓 力,所以對子女的期待更高,盼望子女未來能因為有更好的成就表現,而擁有更好的生活。

3.認為家長性別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沒有顯著影響

相對地,也有研究發現不同的結果。侯世昌(2002)的研究指出,父母對子女在學業 及品德人際的期望均高,而母親的教育期望雖然略高於父親,但未達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三種研究結果,對於父親或是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期望高,可能因為研究對象

或研究地區的不同,各有不同的研究提出支持;雖然以認為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期望高者居 多,但家長性別如何造成對其子女教育期望影響方面尚未能有定論。

(四) 居住地區

在林俊瑩(2001)以高雄市國小家長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居住在偏遠地區家長的教 育期望,和居住在都市地區的家長相比,顯得位居偏遠區的家長教育期望較低。侯世昌

(2002)也認為,學校位於市區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較高,其次為鄉鎮型學校,而 偏遠地區的學校家長教育期望最低。而林淑娥(2003)的研究結果也發現,學區在偏遠地 區的家長,生活水準較低、文化刺激較少,相較於一般地區的家長而言,偏遠地區家長的 教育期望較低。即使同樣住在台北市,也有可能因為行政區的不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 望也有差異,李文芳(2008)的研究即顯示,台北市國中生家長會因「行政區」之不同,

在「品德及人際期望」上有顯著差異。

由這些研究可知,家庭居住的地區會影響到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且研究大部分都 發現,居住在越都會地區的家長教育期望會越高。此原因可能是因為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文 化刺激不多,而居住在都會地區的文化刺激較多,孩子所受到的競爭也較激烈,因此,家 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期望也較高。

二、 子女的條件變項

本研究整理因應子女條件的差異,而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的變項後,以子女 數、子女性別,以及子女的學業表現和能力三方面分述之。

(一) 子女數

1.認為子女數越少,家長教育期望越高

根據經濟上資源分配的原則,當分配到的人數越多時,所獲得的資源將越少;當子女 的人數越少,越有利於家長投注資源、精神氣力和時間在孩子身上,因此,每個子女所獲 得的資源也越多(張怡貞,1998)。黃淑惠(2005)的研究結果發現,家中有兩位子女的

高年級學生所知覺到的父親教育期望,高於家中有三位子女的學生。

2.認為子女數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之關係未達顯著水準

此外,也有學者的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持有不同看法,認為家庭的子女數與家長對子 女教育期望的差異關係,未達顯著水準(林俊瑩,2001;林淑娥,2004)。侯世昌(2002)

的研究中指出,子女數在四個以上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最低,而子女數僅有一

的研究中指出,子女數在四個以上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最低,而子女數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