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因素

女性生涯並非單純的個人抉擇,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可能影響女性生涯發展的 因素。因此,透過生態系統理論整理國內外以女性生涯相關的實證研究,並探討 與本研究相關的議題,作為研究影響離婚女性教師生涯發展的因素之架構。

壹、生態系統理論

Bronfenbrenner (1979)主張人與環境是不能切割的。人一生的發展與環境的相 依互動,個體則不斷的調適來維持平衡狀態。如圖 2-1-4 所示,環繞個體成長的四 個層面:最中心的一層稱為微觀系統(microsystem),是與個體接觸、互動最密切的 一層,如原生家庭或學校的影響。第二層是中間系統(mesosystem),是指兩個以上 的微觀系統間的互動所延伸的關係,如家庭和學校環境對個體的影響。第三層是 外在系統(exosystem)是個體未直接參與的環境,卻是影響個體的情境變數。如經 濟、教育制度或關鍵事件等會間接影響到她們的生涯發展。第四層則是宏觀系統 (macrosystem)是指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傳統習俗、文化、信仰及價值觀等意識型態。

傳統習俗 文化 經濟環境 政治制度

職場 教師 原生家庭

個人

婚姻 同儕

關鍵事件 教育制度 信仰 價值觀

圖 2-3-1 Bronfenbrenner (1979)生態系統理論圖 資料來源:引自卓韋瑩(2004:13)

貳、影響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因素

研究者參考 Bronfenbrenner (1979)生態系統理論,將個人因素、微觀系統、中 間系統、外在系統、宏觀系統逐項探討相關的實證研究。

一、個人因素

影響女性生涯發展的因素中,除了生理的差異有別於男性外,個人因素中的 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職業興趣也有差異。

(一)自我概念

黃德祥(1995)認為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理想、情感與態 度的整合,即個體試圖解釋自己、建立對自己整體看法的基模。梁瑞安(1996)

的研究發現女性教師在生涯投入、生涯認同上,均顯得高於男性教師。然而 Betz 與 Fitzgerald 發現女性常常會低估自己的能力與未來的成就表現,因而缺乏自信與 自尊,影響到她們對教育與職業成就的更高追求(李茂興譯,1998)。

(二)自我對話

王政彥(1991)認為內在的我和自己對話,就是「自我對話」。劉玉鳳(1997)

的研究,指出自我對話可以影響或增強個人對自己的感覺。而林為慧(2006)針 對國小半年制實習教師情緒困擾與情緒調適之研究,自我對話或自我安慰是情緒 調適的方式之一。

(三)職業興趣

林益慶(2000)的研究發現,國小男女教師當初選擇教職時所持的理由之一,

就是個人志趣。而且,教師工作特別吸引女性。根據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88)

調查,發現多數女性教師倘若給予再一次選擇職業之機會,她們仍願意再以教師 為理想職業。

二、微觀系統

家庭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態度及教育程度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女性生涯發展。

因此,一個人接受何種教育程度,甚至將來的職業選擇均受到父母期待及家庭社 經地位的影響(朱慧萍、饒夢霞,2000)。馮秋桂(2004)研究發現原生家庭的經 濟狀況和父母親的觀念對女性校長的生涯選擇有決定性的影響。而卓韋瑩(2004)

的研究發現,原生家庭與婚姻家庭影響國小已婚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極大。

三、中間系統

在中間系統中,與教育、職場、婚姻等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都會影響女性 的生涯發展。因此本研究將關注這些系統中重要他人的影響力。

(一)角色楷模的影響

宋珮綺(2004)的研究,角色楷模中教師身教的示範,對研究參與者的正向 觀念及模仿學習影響最大。蘇鈺瑛(2006)儲備教師尋職經驗之研究中,也發現 學生求學階段中,受到師長帶給自己的示範、楷模與鼓勵,對其生涯選擇有著重 要的影響;對於不認同的教師行為,也能自我反省,發展高度的自我期許。而進 到職場中的教師,學校中經驗豐富的教師是影響教師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初 任教師從她們身上學到教師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王錦珍,1994)。

(二)同儕關係的影響

國內對於已婚職業婦女的研究(王慧姚,1981;曾溫純,1986)發現親屬及 同事的支持可以減低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與工作壓力,並提高其生活及工作滿意 度。而吳珍梅(2003)的研究發現,女性教師會運用自我與社群之連結,建立起同 儕間合作、關懷的關係,彼此並非權力運作的關係。

(三)工作、家庭與子女的影響

根據莊慧美(1998)的研究:進入婚姻之後的女性教師因為努力扮演社會所 期待的家庭及工作角色,又會擔心假日參與進修或學校活動時子女乏人照顧,所 以較容易因兼顧事業與家庭工作而陷入困境。而謝秀芬(1998)的研究,也發現 婦女在家庭與工作呈現許多矛盾衝突現象,為期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夫 妻關係良好,她們願意為家庭做任何犧牲。Matin 與 Roberts 研究發現,社會與家 庭環境確實對女性的工作態度有重大的影響力,但大多數的職業婦女對於工作仍 十分投入,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生活經驗的變化而更加積極(引自李曉蓉,2003)。

四、外在系統

張芳全(2005)提及師資培育政策的錯誤,造成體制內超額教師的問題,將 影響教師士氣,對教師生涯有了不確定感。張伊鳳(2005)發現,在技職教育政

策的轉型下,觀光科教師面對學生少,教師缺額不易爭取的工作困境時,心理產 生負面情緒,轉而強化本身競爭力及進修專長等因應方式,以調整其生涯規劃。

五、宏觀系統

個人所處的傳統文化、信仰及價值觀等系統會影響其生涯發展。

(一)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所謂性別角色刻板印象(sex-role stereotypes),係指社會價值加諸於男性、女性 的一些期待特質。例如李惠茹(2002)的研究,發現「性別刻板印象」影響女性 教師選擇國中教職的看法,認為女性只適合擔任有耐心、有愛心像護士和教師等 工作。吳麗明(2004)也針對女性研究生的就學、就業及母職做研究,研究結果 發現父權文化鼓勵男性追求自己的理想,女性卻必須在母職與進修間尋求生存。

(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乃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延伸(劉淑雯,1996)。何春甤

(1998)指出學校在職務分派以及對教師角色期待上皆具有性別方面的差別待遇,

尤其在行政職務的分工上更為明顯。而馮傳蓉(2006)也認為學校行政工作存在 著性別歧視,使得高職單身未婚女教師不願意擔任行政職務。

從上述影響女性生涯發展的因素中,可以發現女性社會化過程中,受到原生 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學得如何扮演性別角色,在人際互動中形成自我 概念、自我對話,並在職業興趣或社會的期許中選擇職業,成人後,面臨工作與 家庭的兩難困境,必須兼顧多重角色的任務。因此,女性生涯發展並非單純、線 性的發展,傳統以男性發展模式為基礎的理論,實不足以解釋女性的生命經驗。

因此,本研究將以 Bronfenbrenner 的理論作為分析架構,探討有哪些因素影響 國小離婚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生態系統研究觀點不僅有助於認識離婚女性教師 生涯發展的動態歷程,也能促進多元角度去思考其困境及當前社會環境應該如何 協助她們,使其發揮女性隱而未現的潛能,創造出一個有利離婚女性教師的生涯 發展之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