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

研究者整理國內外女性教師生涯發展的實證研究,有助於理解女性教師在生 涯發展上的脈絡及影響因素。本節先探討國外女性教師生涯發展的實證研究,其 次,探討國內女性教師生涯議題之相關實證研究。

壹、國外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

在英美文獻中,1970 年代中期開始關注「教師生涯」的研究。早期對於教師 生涯(teachers'careers)的研究不是忽略了性別差異,就是以刻板印象來解釋男女教 師的性別差異(Grant, 1989)。如此「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對於女性工作的形象必然 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例如:一般人都認為女性教師佔多數的國小工作是地位較 低、非專業的工作。

在教師的升遷與生涯方面的研究,Hilsum 與 Start 在 1974 年指出,男性教師 容易升為主管主因是他們的表現較佳;而校園中女性主管人數偏低是因為她們缺 乏工作熱誠。以此論斷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晉升為主管,證據稍嫌不足(Acker,1983)。

而 Lacey (1977)研究教師社會化的過程,也發現教師生涯發展有利於男性教師成為 主管,但他卻未能更進一步探討教師社會化的過程中,男性教師與女性教師的不 同。

在教師生涯影響因素的研究中,Lortie (1975)認為婚姻與家庭會影響女教師的 工作,而且大多數女教師仍對工作抱持認真的態度。由於刻板印象看待男教師,

就未提及婚姻對男教師的影響,但認為男教師多數希望在短期內就晉升為主管。

此外,Lyons (1980)訪談 122 位教師,並提出「生涯地圖」(career maps)的概念。他 注意到學校主管多為男性教師,而女性教師升遷上的不利是受到家庭的影響。由 此可知,研究者的「雙重標準」總是把男性與「工作」連在一起,把女性與「家 庭」綁在一塊。

自 1980 年代以後,「教職為女性工作」(teaching as female work)的議題開始受 到關注(Casey & Apple, 1989)。於是,女教師的生涯研究受到許多學者的重視,但

是當時研究對象多為女性行政人員,並非一般教師。理由是教師被認為是缺乏生 涯結構的職業。而當時研究焦點在女性行政人員的工作動機、升遷阻礙及社會價 值觀,如:性別歧視。

直到近十年,有些學者則開始探索女教師的個別經驗或「教師的聲音」(teacher voice)。Casey (1993)以口述歷史的方法,研究三群不同宗教或種族的女教師生涯發 展,她們對變遷社會肩負的社會角色,如推動教育改革,從事社會服務,改善「被 歧視」的文化。深入研究後,理解特殊女性的教育觀點並呼籲社會大眾對這些「少 數聲音」要加以重視。Biklen (1995)以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及相關文件對女教師進 行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教師選擇了與男性教師截然不同的生涯路徑;她們對行政 工作沒興趣,將精力投注於教學工作之上,重視成長與經驗更甚於職位的升遷。

至於女教師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方面,Spencer (1984)對八位國中小女教師的 家庭、學校生活及休閒活動所進行的深入調查,發現女教師的學校事務佔據了家 庭時間,而家庭的問題也會影響教學效能,同時,婚姻的選擇、丈夫的薪水、家 中子女數及繁重的學校與家庭工作,不僅限制她們的生活型態,也限制她們生涯 選擇的機會。除此之外,Acker (1994)採用民族誌(ethnography)對兩所英國小學進 行觀察,發現學校對女教師家庭生活的影響遠大於家庭對學校的影響,她們常在 回家後還在思索學校的事。同時,也發現部分女教師比男教師更具有升遷的企圖 心(career-minded)。只是她們很難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涯計畫執行,主要是受到家庭 狀況、配偶工作的需要、學校經驗以及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層層的影響。

貳、國內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

國內關於教師生涯的研究始於 1990 年代,研究對象多為國民中、小學教師,

而且,早期的研究不論男性或女性教師,都以探討教師的教學生涯發展階段為主,

直到近幾年,女性教師生涯議題才漸漸受到關注。

陳昱儒(1996)以深度訪談的方式對九位女醫師及十位國小女教師在工作與 家庭間的成就觀研究,結果發現這群女性雖然職業不同,均投入許多的時間與精 力在家務與教養子女上,她們在家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及維持家庭正常的運作,

就是一種不同於男性價值觀的成就,呈現出工作與家庭並行的發展。因為男女均 活在不同的時間世界裡,自然雙方在家庭責任與學校工作發展模式有所不同,女 性教師係以母職為生涯,在性別結構的校園裡受到挑戰,而且認同教師身份,運 用自我與同儕的關係,規劃工作與家庭共同發展的模式(吳珍梅,2003)。

由於「性別」的作用,女性教師在家庭及工作的角色受到影響。邱秀祝(1999)

的研究指出教師所處的情境充斥著性別角色觀點,女性教師感受家庭與教師角色 間的糾纏不清,及家務與母職對教師工作的牽制,使她們承受雙重角色的壓力,

且更難以突破角色的限制。師瓊璐(2000)的研究也發現小學的環境普遍存在著 傳統性別角色分工的概念,以致女性教師較難展現其獨當一面的能力;而進入婚 姻的女性教師則因為繁重的育兒工作與家務勞動壓縮著女性教師的揮灑空間。但 女性教師秉持著母職的天性及著重感情取向的人際互動,在教學場域較能以同理 心及人本的關懷的方式對待學生。

從母職概念對女性教師的生涯影響來探討。由於社會與家人對於「女性」的 期望,使得女性教師在家庭及學校扮演著「好母親」的角色,如此的母職概念不 僅限制女性教師在學校的工作分配,也影響女性教師在行政升遷及自我進修的發 展(陳怡錚,2000)。也因為母職概念的影響,讓許多女性選擇有利於家庭與工作 兼顧的教職工作,但是,已婚女性教師在追求家庭與工作的平衡時,受到「好老 師」、「好母親」的社會期待,她們融合教職和母職的角色,不僅加重了生活的壓 力,同時,也影響她們的生涯發展(卓韋瑩,2004)。

至於未婚與已婚女教師生涯方面的研究。蔡素紋(2001)的研究發現未婚單 身女性教師具有獨立自主的特質,較關注實現自我的目標,而且她們認為投入工 作比投入婚姻家庭更有價值。同樣的,馮傳蓉(2006)的研究發現未婚單身女性 教師將生涯重心放在工作上,以獲得教學工作上的成就感為終生志業,並且積極 規劃進修、休閒等符合自我需求的生涯。直到現代,也是有越來越多的已婚女性 投入就業,尤其是高教育女性,不願為了家庭犧牲其事業角色,她們堅持兩種角 色都要兼顧(謝秀芬,1998)。所以,已婚女性教師企圖兼顧工作與家庭兩者,雖 然觀念上受制於傳統母職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必須承受家庭、子女及工作等多

重壓力,但她們在家人的支持及協助下,追求自我的生涯目標,從事學術進修或 致力於行政職位上的升遷(劉筱惠,2005;戴素珍,2001)。

從以上論述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女性教師生涯發展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幾乎都 是單身未婚或已婚的女性教師,針對離婚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則少有著墨。離婚 女性教師歷經單身未婚、已婚教師等生涯階段,雖然沒有婚姻羈絆但是可能仍受 制於家庭與子女,其生涯發展介於單身與已婚的生涯困境中,其生涯觀與未婚單 身女性及已婚女性教師會有哪些差異?無法掌控的離婚事件所產生的衝擊效應導 致離婚女性教師位於不同於未婚單身女性與已婚女性教師之處境,在這過程中的 心理變化以及其後產生的因應能力當然也會影響生涯發展。而這些區塊都是上述 研究少有碰觸的領域,因此,本研究以國小離婚女性教師的生涯發展為軸,以男 性研究者的理解與詮釋,藉由女性生涯故事的敘說,重現國小離婚女性教師的自 我生涯歷程的全貌,並試圖建立兩性平等的對話平台。雖然同樣以質性研究方式 來探究女性教師的家庭與工作生活經驗,但本研究與以上國內外的研究不同之處 在於探究離婚事件對於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的影響,並探討離婚前後國小離婚 女性教師遭遇生涯困境與因應的方式。